第383章 轉折點

第二戰列投入戰鬥,是這場海戰的第一個重大轉折點。

事實上,雙方在這個時候都有機會。

對羅成剛來說,他的機會就是第二戰列以最快的速度幹掉美軍的兩艘大型巡洋艦,然後支援主力戰列。當然,這也是羅成剛整套交戰戰術的核心內容,第二戰列的戰鬥情況將直接決定海戰的最終結果。

此時,萊特的不作爲,並不等於他沒有獲得一個新的機會。

這就是,利用第二戰列投入戰鬥,迅速縮短與中國艦隊的距離,爭取在己方的兩艘大型巡洋艦被擊潰之前,重創中國艦隊的主力戰列,從而在第二戰列加入主力決戰的時候,依然有足夠的優勢。

在很多人看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原因很簡單,中國艦隊主力戰列的速度要快一些,因此完全有能力與美軍艦隊的主力戰列保持交戰距離。

只是,艦隊的速度未必能夠發揮出來。

這就是,萊特只需要讓兩艘大型巡洋艦降低航行速度,與中國艦隊的第二戰列保持較遠的交戰距離,那麼他就能夠獲得逼近中國艦隊主力戰列的機會。主要就是,如果中國艦隊主力戰列刻意保持交戰距離,那麼在美軍艦隊逼近的時候就得後撤,而中國艦隊的第二戰列要想幹掉美軍的兩艘大型巡洋艦,就不能後撤。如此一來,只要中國艦隊的主力戰列後撤,而第二戰列沒有後撤。就等於把第二戰列頂到了前方,讓根本不具備主力決戰能力的第二戰列裡的巡洋艦去承受美軍主力艦的猛烈炮火。顯然,在面對六艘快速戰列艦的情況下,七艘巡洋艦很快就會被擊潰。沒有了第二戰列。第33艦隊根本打不贏這場海戰,因爲萊特完全可以此之後用驅逐艦去衝擊中國艦隊,而沒有巡洋艦提供的直接掩護,中國艦隊的主力戰列就無法應付驅逐艦的魚雷攻擊。在這種情況下,羅成剛不但不會讓主力戰列後撤,反而有可能讓主力戰列壓上去。

萊特沒有作爲,等於美軍艦隊正在逼近中國艦隊。

顯然,難題交到了羅成剛手上。

與前面提到的一樣。在發現美軍艦隊快速逼近之後,羅成剛沒有下令撤退,而是讓主力戰列繼續保持原來的航線。

只是,羅成剛做了一件事情。即給指揮第二戰列的方勇歌上校發了一封電報。

這不是命令,而是以懇求的方式,要求方勇歌上校盡最大的努力,以最快的速度擊潰兩艘美軍的大型巡洋艦,然後支援主力戰列。在此期間。主力戰列將拼盡全力去對付美軍的六艘快速戰列艦,爲第二戰列爭取到足夠多的時間。

顯然,這封電報比直接下達命令更加管用。

要知道,這等於明確無誤的告訴方勇歌上校。成敗就在第二戰列。

對方勇歌上校來說,這即是對他的信任。也是對他的鞭策。

在收到電報後,方勇歌上校就通過艦隊內部語音通信電臺。告知七艘巡洋艦上的所有官兵,主力戰列的五艘快速戰列艦正在強敵面前奮勇作戰,爲他們爭取殲滅兩艘美軍大型巡洋艦的機會,他們肩負着打贏這場海戰的重要職責。

顯然,對於責任感極強的海軍官兵來說,方勇歌已經把話說得足夠的重了。

接下來,第二戰列七艘巡洋艦的表現,可以用精彩絕倫來表現。

根據中國海軍的作戰記錄,在接下來的十五分鐘內,七艘巡洋艦總共打出了一千九百八十四枚主炮炮彈。也就是說,相當於每艘巡洋艦在一分鐘內打了兩輪齊射,基本上達到了主炮的最大射速。

如此猛烈的炮擊,對兩艘美軍大型巡洋艦來說,絕對是一場災難。

要知道,哪怕這十五分鐘炮擊的命中率只有大戰期間的平均水準,即百分之三,也意味着有將近六十枚炮彈擊中目標。事實上,命中率還不止百分之三,主要是新型雷達火控系統賦予了戰艦更高的炮火命中率。在這場戰鬥中,七艘大型巡洋艦的主炮命中率在百分之四左右,而在三點四十二到五十七分之間,七艘大型巡洋艦的主炮命中率爲百分之四點六,高於整場戰鬥的平均命中率。

也就是說,兩艘美軍大型巡洋艦在這十五分鐘內,捱了九十枚炮彈!

這是個什麼概念?

平均分派下來,一艘美艦捱了十九枚二百八十毫米穿甲彈與二十六枚二百四十毫米穿甲彈。

顯然,在不考慮防護的情況下,即便是戰列艦也承受不住這麼猛烈的炮火打擊。

有趣的是,受損最嚴重的不是首當其衝的“阿拉斯加”號,而是後面的“關島”號。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主要是“阿拉斯加”號率先進行大範圍戰術機動,因此規避了更多的炮彈。此外,方勇歌下達命令後,七艘大型巡洋艦就沒再集中炮擊“阿拉斯加”號,而是把一半的炮火分配給了“關島”號。更重要的是,首先炮擊“關島”號的是位於隊列後方的四艘防空巡洋艦,而防空巡洋艦上的二百四十毫米艦炮的開火速度要比大型巡洋艦上的二百八十毫米艦炮快得多。

雖然在二萬四千米左右的交戰距離上,二百四十毫米鎢合金穿甲彈未必能夠擊穿“阿拉斯加”級的水平裝甲,而且實際穿透概率肯定不到百分之五十,根據戰後對“關島”號的殘骸所做的考察,應該在百分之三十左右,但是這也足夠了,因爲“關島”號在短時間內捱了不少的炮彈。

根據戰後所做的考察,“關島”號在爆炸沉沒之前,至少捱了四十二枚二百四十毫米穿甲彈與十三枚二百八十毫米穿甲彈。因爲三艘大型巡洋艦是在打殘了“阿拉斯加”號之後才向“關島”號開火,所以在此之前,“關島”號就遭受了重創。只是,最致命的打擊並不是來自四艘防空巡洋艦。

原因很簡單,二百四十毫米穿甲彈無法打穿“關島”號關鍵部位的裝甲。

比如,“關島”號的a炮塔就至少三次被二百四十毫米穿甲彈擊中,但是都沒有貫穿頂部裝甲。

致命打擊,來自三艘大型巡洋艦。

導致“關島”號爆炸沉沒的主因,就是一枚二百八十毫米穿甲彈打穿了其尾部主炮塔的頂部裝甲,而且彈着點恰好就在提彈通道上,隨後又貫穿了三道防火防爆門,最後在尾部主炮彈藥庫內爆炸。

顯然,別說“關島”號,就算是戰列艦,也承受不起這樣的打擊。

要知道,二百八十毫米鎢合金穿甲彈的重量接近九百公斤,裝藥量爲三十五公斤,是二百四十毫米穿甲彈的兩倍。更重要的是,所有鎢合金穿甲彈裝填的都是混合炸藥,不但威力更大,而且後繼效應更好。

當然,關鍵還是正好在彈藥庫裡爆炸。

在數十噸發射藥殉爆之後,“關島”號的艦體直接被炸斷,約佔艦體四分之一的艦尾部分迅速沉沒。雖然“阿拉斯加”級的富裕排水量並不小,幹舷高度也不算低,但是沒有任何一種戰艦能在艦尾斷裂後繼續浮在海面上。在四點十四分,也就是大爆炸後十七分鐘,“關島”號就沉沒了。

此時,“阿拉斯加”號已經轉向撤退。

在十五分鐘的猛烈炮擊中,“阿拉斯加”號首先成爲頭號目標,在十分鐘內遭到了三艘大型巡洋艦的集中炮擊。根據美軍的作戰記錄,“阿拉斯加”號捱了三十八枚二百八十毫米穿甲彈,其中十四枚在艦體內爆炸、十二枚在艦體表面爆炸,一枚啞彈在損管搶修的時候被拋入大海,另外一枚貫穿了裝甲的啞彈卡在了艦體裡面,因爲無法拋棄,所以損管人員只能冒險拆除炮彈上的引信。

在三點四十七分左右,“阿拉斯加”號就喪失了戰鬥力,三座炮塔全部被摧毀。

所幸的是,擊中三座炮塔的十一枚二百八十毫米穿甲彈中,沒有一枚打穿了炮塔的基座裝甲,也就沒有威脅到主炮彈藥庫。要不然,“阿拉斯加”號肯定會在“關島”號之前沉到海底。

也正是如此,“阿拉斯加”號獲得了生存機會。

中國海軍的三艘大型巡洋艦把炮口轉向還在用主炮開火的“關島”號的時候,“阿拉斯加”號上就升起了撤離戰場的旗幟。也正是因爲沒有引起中國戰艦的注意,“阿拉斯加”號纔在接下來的十多分鐘內航行了數公里,把與中國戰艦的距離拉到了三十公里以上,離開了中國戰艦的炮擊範圍。

當然,“阿拉斯加”號的損傷也極爲嚴重。

在離開戰場後,“阿拉斯加”號首先與兩艘驅逐艦會合,隨後由得到了一艘輕巡洋艦的支援。主要是,驅逐艦上的發電機無法爲“阿拉斯加”號提供主夠的電力,無法驅動所有抽水機全速運轉。

五天後,“阿拉斯加”號回到珍珠港的時候,艦體已經完全浸在海面以下了。

此後,美國海軍花了足足十個月,才修復“阿拉斯加”號。主要是,維修工作首先在珍珠港的海軍造船廠進行。在瓦胡島受到威脅之後,美國海軍不得不把“阿拉斯加”號轉移到西海岸的聖迭戈,即北島海軍基地進行維修,僅僅是轉移工作就花掉了一個月。隨後又因爲北島海軍基地沒有足夠的維修設備與零備件,導致維修工作中斷了兩個半月,不然“阿拉斯加”號能在六個月內修復。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第626章 厚積薄發第62章 用人之道第13章 恐懼的滋味第237章 獨樹一幟第259章 保守與積極第103章 激戰第90章 戰略關鍵點第288章 水落石出第252章 各有所獲第68章 再接再厲第79章 將計就計第89章 聯合進攻第247章 意料之外第18章 輕重有別第178章 毫無顧慮第294章 有想法第591章 化敵爲友第152章 足跡第125章 參戰前談判第33章 遠東起火第596章 關鍵點第452章 直取要害第134章 首敗第121章 掐準時機第27章 冷眼旁觀第71章 替死鬼第397章 節外生枝第43章 出頭鳥第217章 全力以赴第188章 選擇第47章 摩洛哥危機第128章 錯失良機第239章 從容應對第80章 多此一舉第226章 表現形式第114章 小道消息第246章 交戰前夜第221章 新賽場第294章 有想法第143章 趕赴戰場第86章 圍攻第216章 根源第533章 陷阱第505章 代價第10章 海軍起航第618章 短暫的繁榮第422章 進攻第578章 再次登陸第308章 好景不長第395章 爭取第291章 將錯就錯第81章 遭遇戰第121章 拷問第148章 警報第112章 多米懦骨牌第44章 你追我趕第28章 皇儲給力第140章 失控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110章 關鍵時刻第80章 相互算計第247章 意料之外第104章 傾國豪賭第507章 空中突擊第512章 強攻第123章 空中對手第245章 錯誤連連第489章 截擊機第103章 大獲全勝第537章 最後的預備隊第349章 倒下的巨人第416章 解脫第489章 截擊機第100章 守株待兔第11章 最高效益第35章 雪中送炭第193章 時代奇蹟第476章 致命錯誤第45章 特立獨行第440章 前進的動力第149章 感情與職責第276章 爾虞我詐第148章 勇闖鬼門關第245章 駕駛員第98章 伏擊圈第93章 挑戰書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103章 餘波第120章 緊要關頭第282章 臨陣磨槍第108章 一網打盡第592章 佔領軍第420章 新挑戰第59章 永遠銘記第93章 各有千秋第53章 倒計時第69章 恩仇第226章 表現形式第84章 核心之爭第490章 飛蛾撲火
第626章 厚積薄發第62章 用人之道第13章 恐懼的滋味第237章 獨樹一幟第259章 保守與積極第103章 激戰第90章 戰略關鍵點第288章 水落石出第252章 各有所獲第68章 再接再厲第79章 將計就計第89章 聯合進攻第247章 意料之外第18章 輕重有別第178章 毫無顧慮第294章 有想法第591章 化敵爲友第152章 足跡第125章 參戰前談判第33章 遠東起火第596章 關鍵點第452章 直取要害第134章 首敗第121章 掐準時機第27章 冷眼旁觀第71章 替死鬼第397章 節外生枝第43章 出頭鳥第217章 全力以赴第188章 選擇第47章 摩洛哥危機第128章 錯失良機第239章 從容應對第80章 多此一舉第226章 表現形式第114章 小道消息第246章 交戰前夜第221章 新賽場第294章 有想法第143章 趕赴戰場第86章 圍攻第216章 根源第533章 陷阱第505章 代價第10章 海軍起航第618章 短暫的繁榮第422章 進攻第578章 再次登陸第308章 好景不長第395章 爭取第291章 將錯就錯第81章 遭遇戰第121章 拷問第148章 警報第112章 多米懦骨牌第44章 你追我趕第28章 皇儲給力第140章 失控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110章 關鍵時刻第80章 相互算計第247章 意料之外第104章 傾國豪賭第507章 空中突擊第512章 強攻第123章 空中對手第245章 錯誤連連第489章 截擊機第103章 大獲全勝第537章 最後的預備隊第349章 倒下的巨人第416章 解脫第489章 截擊機第100章 守株待兔第11章 最高效益第35章 雪中送炭第193章 時代奇蹟第476章 致命錯誤第45章 特立獨行第440章 前進的動力第149章 感情與職責第276章 爾虞我詐第148章 勇闖鬼門關第245章 駕駛員第98章 伏擊圈第93章 挑戰書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103章 餘波第120章 緊要關頭第282章 臨陣磨槍第108章 一網打盡第592章 佔領軍第420章 新挑戰第59章 永遠銘記第93章 各有千秋第53章 倒計時第69章 恩仇第226章 表現形式第84章 核心之爭第490章 飛蛾撲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