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李徵想要親自去見見這幾個建奴細作之時,謝文舉卻是風風火火的衝了進來。
李徵如今一看到他頭就疼,他知道這傢伙肯定又是來催促進兵的。畢竟回來之時,謝文舉就不斷的在他耳朵邊催促着進兵。
但是李徵卻不打算這麼快出兵,不僅僅是因爲他心中有口怨氣,更是因爲連場大戰下來,潞州軍本來就兵困馬乏,短時間內還得以休整爲主。
畢竟外出征戰,並不是朝堂上的大老爺們想的那樣,一聲令下,軍隊就義無反顧的衝向戰場。
在他們看來,當兵的本來就應該給他們賣命,無論給不給吃食都得無條件爲他們衝鋒陷陣。
打仗在他們看來,就是文官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然後按排一條錦囊妙計,吩咐一羣丘八上陣拼命。
能打贏那自然是文官們運籌帷幄的本事,打不贏自然是一羣丘八貪生怕死,罔顧君恩,反正與他們是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李徵有時候想想,也挺替這些大老爺們感到可惜,腦子是個好東西,但可惜他們根本沒用到正處。
讀了數十年四書五經,然後匆忙翻了翻孫子兵法,通篇讀完便覺得天下無敵,反正都是拿別人小命做試驗。
完全就是一羣沒有諸葛亮的本事,卻得了催眠自己是諸葛亮的病。
“李將軍何時出兵?”
果不其然,謝文舉進來第一句話便是催問出兵事宜,畢竟這是他的本職,也是他生存的根本。
“公公稍安勿躁,茲事體大,需要匯合虎總兵後,才能動身。本部兵馬經年累戰,傷亡慘重,疲憊不堪,還需要時日休整一番。”
李徵的回答也是這麼一句,畢竟他也不能明頂着不出兵。
“李將軍,休要再糊弄咱家了!咱家這次來,必須要你一個準確的時日,畢竟咱家也需要向聖上有個交待。”
謝文舉臉色有些不好看了,這般搪塞下去何時是個頭。
這些時日他承受的壓力極大,畢竟京城那邊也許不好動李徵,但動他這個監軍卻只需要一道旨意便可。
“公公息怒,不是李徵不願出兵,只是如今軍中怨氣極大,冒然出兵,恐怕軍心不穩。”
沉默了片刻,看着一臉焦急的謝文舉,李徵嘆了口氣,目光緊緊盯着謝文舉,坦然的說道。
謝文舉頓時沉默了,軍中情況他也是心知肚明,畢竟這次隨軍而歸,大罵朝廷的聲音始終不絕於耳,想聽不到都不行。
本來作爲監軍,彈壓軍中騷動,穩定軍心,是他分內之事。但他卻清楚的知道北京城下,朝廷作的也太不地道。
他可不敢在這羣丘八憤怒之際爲朝廷說話,說不定挑起士兵們的怒火,當場被打個半死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只是這般拖着,也不是辦法吧。咱家沒法向朝廷交待,李將軍,咱家來你這兒,可並沒有爲難過你吧,無論如何,你也得幫咱家這一把,咱家好不容易在宮中有了些起色,可不能就這般全部毀於一旦!”
謝文舉咬了咬牙,緊盯着李徵,堅定的說道。
“公公的意思李徵明白了。”
李徵看着已經有些急眼的謝文舉,點點頭表示明白。
“將軍還沒有回答咱家的問題!咱家要是聽不到準信,咱家前途盡毀,那就真的生不如死了!”
謝文舉盯着李徵,大有你今日不給我個準信,就一拍兩散,決不罷休的意思。
這話已經是最後通牒了,李徵明白他的意思。
身爲監軍,謝文舉身上帶有王牌令箭,理論上是可以拿下統兵將領。但他也應該明白,這些東西對於李徵根本無用,
不過這東西一旦拿出來,雙方就是完全撕破臉了。謝文舉拿出來這東西,拿不下李徵的話,他就死定了。
而對於李徵來說,只要不肯束手就擒,那便是朝廷叛逆,除了公開造反以外,沒有任何的退路。
“好吧,十日後本將就會出兵,公公按這個日期給朝廷回覆吧!”
眼見謝文舉態度這般強硬,暫時還不想與朝廷翻臉的李徵,覺得還是妥協一些要好。
“多謝將軍!”
聽到這個答覆,謝文舉頓時一臉喜意,正準備告辭離去,卻突然回過了味。
他已經不是初來時的菜鳥,數年之中,打了十數仗下來,就算一頭豬,在旁邊觀看着,也會有一些自己的心得。
他只是盤算了一下各地駐軍集結的時間,還有後勤物資的準備情況,就能明白過來,十日後出兵,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實現之事。
畢竟如今潞州軍根本沒有任何的集結,也沒有任何物資的調配,大軍出征怎麼看都是一件不可能之事。
“將軍不是戲言麼?”
謝文舉覺得李徵這回答完全就是將他當傻子來耍,頓時臉色鐵青,冷冷的說道。
“公公稍安勿躁,朝廷可有要求咱們一定要剿滅張逆?”
聽到謝文舉的質疑,李徵沉默了片刻,平靜的問道。
見到謝文舉緩緩搖頭,李徵笑了笑,“那本將若是帶着數百精兵,再帶上千餘輔兵,沿途收容一些流民,湊出一支五六千人的大軍,是不是可以給朝廷一個交待了?”
聽完李徵的解釋,謝文舉陰沉的臉慢慢緩和了下來,李徵的意思是出工不出力,只要他本人領軍出征,人數又有五六千之衆,怎麼也能給朝廷交待過去。
“可是將軍可曾想過,這樣的軍隊碰上張逆時,可有一戰之力?”
謝文舉沉吟了一下,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折中辦法,但是還有些擔心會露餡。
“公公無須擔憂,張逆最是擅長流竄,想碰到他可不是一件容易之事。而且傷亡越慘重,功勞可是越大啊!”
李徵定定的看着謝文舉,意味深長的說道。
謝文舉先是一愣,再細細品味一番後,頓時眼睛一亮,連連誇獎李徵這辦法果然精妙。
碰不上張獻忠之時,五六千人這麼快便出征,也可以給朝廷一個極佳的印象。
就算碰上張獻忠,孤軍而來的李徵若是戰敗當場,那更是上上之妙,朝廷也可以看的到,潞州軍孤軍而前,被十數倍流寇圍攻,最終寡不敵衆而敗,可謂是雖敗猶榮,更顯得孤臣的忠勇。
至於帶兵的李徵可能會遇到危險,謝文舉更是完全不用考慮,反正他謝文舉是不會上戰場的,李徵敢這般做,自有其的保命之法,也無須他多操心。
“那就有勞將軍了!”
越是盤算,便越是覺得此事可行性極高,謝文舉最後興奮的拱拱手,告辭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