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

八月份的江寧,天氣在逐漸轉涼,許多百姓都已經開始打開門正常生活了,城內的肅殺氣氛也變得和緩了起來,可是表面上的風平浪靜,卻掩蓋不住背後掀起的腥風血雨。

“舉槍,射擊!”

一名復漢軍的軍官臉上帶着幾分肅殺,狠狠揮動了手中的配刀。

只聽見一陣槍聲轟鳴,前方一排人便都倒了下去,一些還沒有死的在地上挪動着自己的身體,發出一聲聲哀鳴。

“向前,補刀!”

軍官繼續發號施令,冷冰冰的,不帶絲毫的憐憫。

那些復漢軍的士兵們很快便拔出腰間的刺刀,固定在了槍口上,然後向前一步,狠狠將刺刀插了下去。

像這樣的處決持續了整整一天的時間,血氣沖天,整個天地都彷彿變得更加冷峻了許多。

等到處決結束後,數名軍官這才邁着整齊的步子走了過來,面對着一名三十多歲的軍官行禮,高聲道:“稟告將軍,所有名單已經處決完畢。”

那名復漢軍的軍官摘下了手套,手中拿着一杆毛筆,在一本厚厚的冊子上勾勒了幾道,他的臉上沒有絲毫的表情,彷彿處決這些人就如同處決了一批雞鴨一般。等到勾勒完了以後,才輕飄飄丟下了一句話。

“坑要挖深一點。”

都督府中,寧渝穿着一身單衣,正在批閱着最近的軍務,因爲馬上要準備繼續東進,從江蘇到浙江到福建,再到兩廣,都已經成爲了他進攻的目標,便需要進行更加充分的準備,才能完成這一戰略計劃。

石薛快步走了進來,他捧着一摞厚厚的賬本,臉上沉靜如水,只是看到寧渝的時候,纔將頭往下低了幾分。

“稟告大都督,那些人都已經被處決了。”

寧渝輕輕點了點頭,將手中的毛筆放了下來,不由得嘆了一口氣。這一回,恐怕是真的殺到天地變色了。

實際上,復漢軍表面上是打完了江寧這一仗,實際上進江寧後反而開始了真正的戰爭,而戰場就在這一座江寧城裡,對手便是清軍的餘孽和那些依然反對和敵視復漢軍的人。

所謂的清軍餘孽,基本上都是雍正派到江南的釘子,再加上原先織造府埋下來的探子,二者在復漢軍進城後便開始勾結了起來,在江寧城大肆破壞,甚至是發展到了襲擊復漢軍的地步,一些復漢軍的巡邏士兵被人給謀殺後,還向復漢軍的高層發動襲擊。

這一舉動徹底激怒了寧渝,他一改之前的溫和手段,安排了軍情處和影子在城內配合復漢軍實施抓捕工作,前前後後卻是抓了數百人,在經過嚴加審問之後,寧渝也就知道了雍正這一番的用意。

這些釘子基本上都是雍正的棄子,他們唯一的作用便是遲滯復漢軍的行動,儘量讓閩浙總督滿保和楊宗仁能夠有更多的時間,編練團練和清軍,在江南之地繼續拖住復漢軍的步伐。爲了達成這一目的,就算是全部死光了也不要緊。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雍正的目的確實是達成了,爲了進一步清理江寧的清軍密探,寧渝已經推遲了進攻揚州的時間。

當然這種事情可一不可二,軍情處在得到了都督府的全力支持後,其調查的效率亦是非同昔比,在這場貓捉耗子的遊戲中,開始逐漸掌握了主動權。

“下去吧,這一次過後,江寧城絕不能再有動亂。”

寧渝心裡明白,在復漢軍很多人眼裡,所謂的江寧,更應該叫做應天府。若是將來寧忠源當了皇帝,應天府便是理所應當的國都。

在復漢軍內部,很多人都將這一次起兵反清跟元末紛爭相比,寧忠源自然便是朱元璋,劉如漢便是紅巾軍,而朱一貴頂多也就是個張士誠,可以說這天下之大,目前的復漢軍還沒有其他值得一看的對手。

當然現在的大清跟當年的大元也是一樣,還未到百年光景,以致於民間不少人都在暗地傳頌,胡運不過百年。這當中自然也有復漢軍暗地裡推波助瀾,因此見效亦是奇快。

寧渝心裡也是在暗自慶幸,這穿越是在康熙末年,若是到了乾隆朝甚至再往後,這天下的人心就徹底定下來了,大傢伙心裡的那點火氣也就徹底沒了,真成了一幫奴才,那到時候再起兵就絕不會這麼順利了。

八月初八,一個吉祥到不能再吉祥的日子裡,從武昌過來的船隊終於停靠在了江寧的碼頭上,大批大批的軍隊從船上直接走了下來,他們穿着整齊的大紅色軍衣,身上上揹着長長的新式漢陽造燧發槍,腰間掛着三棱軍刺,看上去卻是精神無比。

他們是復漢軍第七師,原先是駐紮在武昌的守備師,後來經過一番徵募訓練後,改編成爲了復漢軍的第七個主力師,全師滿額一萬人,一應火器裝備都十分齊全,此時被派到了江寧,其目的自然便是爲了全復江南。

在第七師下船的時候,身後的船隻也開始準備停播泊,大量的物資開始被搬運了下來,糧食、火槍、火炮、大醬、氈襪、醋布等物品,在碼頭邊上開始堆積了起來,還有許多復漢軍的士兵正在搬運到推車上,準備運回營中去。

“第七師正式隸屬東征都督府,師長寧鐵山,副師長高玉寶,全師一萬零五十七人,已經全部就位。”

寧鐵山站在了寧渝面前,卻是行了一個莊重的軍禮,臉上露出了一絲憨厚的笑意。

從營長到獨立炮團團長,再到如今的第七師師長,寧鐵山固然沾了一些寧家的光,可是更多的還是利用自己的能力,成爲了新的主力師師長。

寧渝臉上笑了笑,輕輕拍了拍寧鐵山的寬厚肩膀,不由得感嘆,這個小胖子如今也變得這麼彪悍了。

“馬上就要全取江南,第七師的刀我可得好好磨一磨。”

寧鐵山嘿嘿一笑,突然輕輕拍了拍腦袋,卻是從身上掏摸出了一封信件,笑道:“大都督,這是楚王給你的信件。”

寧渝想了想,便直接撕開了信件,開始看了起來,剛開始看的時候眉頭還有些緊蹙,看到了後面卻是徹底舒展開了眉頭。

“父親能看開,也着實不易,既然如此,這南攻卻是要加快了。”

寧忠源現在不當皇帝的決心,讓寧渝感覺到自家這老父親還真是用心良苦。既然如此,他也就沒必要再在江寧等候了,現如今果斷東進纔是硬道理。

在之後的數天的時間,整個江寧城都感覺到了一絲不對勁,復漢軍在大量採買着物資,大量的船隻開始順着長江直下,還有許多復漢軍士兵直接乘着船隻離開了江寧。

甚至很多人還發現,在這段時間裡,江寧到其他地方的鴿子也變得多了起來,像到武昌的,到鎮江的,到揚州的,都變得而更加密集,人人似乎都聞到了不一樣的味道。

江寧城的這一信號,自然也沒有瞞過正在蘇州募兵的楊宗仁,他跟曹頫二人在先前就已經得到了江寧城被破的消息,在抱怨範時繹無能之後,二人也只能選擇先去蘇州募兵,一旦見勢頭不妙,就準備撤到浙江尋求滿保的援助。

只是後路被斷以後,二人便多多少少有些失魂落魄,特別是曹頫如今年紀輕輕,還沒有經歷過太多的神情,當下便有些手腳麻木——要知道,他曹家一家子老小,可都還在江寧,要是被複漢軍給捉住了,那可就慘了。

只是眼下也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二人也只能一邊在蘇州募兵,另一邊便是派人查探復漢軍的行軍路線,一旦復漢軍快要抵達蘇州時,便選擇先逃跑再說。

然而,就在二人還在觀望之際,復漢軍的動作卻是快如閃電一般,而且兵分多路前進,開始逐一佔據江南各府,整個過程之流暢,幾乎叫人歎爲觀止。

八月十四,復漢軍第一師攻克鎮江府,斃清軍八百餘人,俘清兵三千人以上,甚至還俘團練八千人,從丹徒到丹陽都已經成爲了復漢軍的盤中肉了。

八月十八,復漢軍第三師在宇治景的帶領下,一路攻向了揚州府,包圍了府治甘泉,知府王冼選擇了投降,他帶着全程的綠營兵都剪去了辮子,雙手捧起揚州府的人口土地魚鱗冊,披頭散髮的跪在了宇治景的面前。

八月二十三,復漢軍第四師攻向了通州府,經過半日大戰,將通州清軍打潰,隨即便攻佔了泰興,知府江承修選擇了自燃府邸,帶着一家老小葬身於火海之中。

“要快,一定要快。”

寧渝臉上帶着幾分意氣風發,現在局勢已經變得很明朗,清軍在等着編制團練,而復漢軍只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打過去,所謂的團練不團練的,哪還重要嗎?

爲了更快實現攻城略地,寧渝這一次還特地拿出了自己的看家寶貝——那就是都督禁衛旅裡新設的騎兵團,大概只有五六百騎的模樣,這些人還是從全軍當中挑選出來的,大部分都是皖北的馬幫,大多都十分精於騎術,因此也到是一股戰力。

這一批馬隊的組建,其實也多虧了淮北鹽幫的那些人,就在鄭奎帶着寧渝的意思,回到鹽幫的時候,江寧就已經被打了下來,到這個時候鄭元貞便已經沒有了討價還價的餘地。

局勢已經非常明顯,控制了江南的復漢軍,下一步自然便是控制淮北,到時候江南便是手到擒來之物,而在這個過程中,淮北的鹽幫自然也開始面臨着選擇,如果選擇反抗,那麼就意味着鹽幫這上百年的積累,瞬間灰飛煙滅。

可要是選擇投降,爲什麼不現在投降呢?鄭元貞是一個很識時務的人,他心裡清楚並不能跟寧渝談什麼條件,畢竟雙方的差異實在是太大了,真要到談條件的時候,他鹽幫的人可就活不了了。

因此就在鄭元貞選擇投靠復漢軍之後,復漢軍騎兵的組建也就順理成章了,許多從淮北過來的馬隊,填補了復漢軍目前的這一塊空缺,甚至可以說寧渝爲了保證馬隊的精銳,他還專門挑選了馬匹,像之前那些不能上戰場的劣馬,如今都被撥調去了後勤和炮隊。

第二百六十九章 財政盤點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火攻心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一百六十三章 湖廣決戰?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三章 論禪不論心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二百六十二章 圖窮匕見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一百八十四章 財政賦稅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練潭鎮(十)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隱患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十八章 收徒第五百三十一章 證券交易所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一百零八章 巡視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塊肉來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之遺詔留書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四十章 出鞘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二百三十四章 戰康熙(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四百三十九章 得鬧一鬧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不想再跑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六章 雛鷹營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兩百章 男兒至死心如鐵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二十三章 炮響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命昭昭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三百四十八章 二虎相爭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軍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敵人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
第二百六十九章 財政盤點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火攻心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一百六十三章 湖廣決戰?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三章 論禪不論心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二百六十二章 圖窮匕見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一百八十四章 財政賦稅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練潭鎮(十)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隱患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十八章 收徒第五百三十一章 證券交易所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一百零八章 巡視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塊肉來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之遺詔留書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四十章 出鞘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二百三十四章 戰康熙(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四百三十九章 得鬧一鬧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不想再跑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六章 雛鷹營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兩百章 男兒至死心如鐵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二十三章 炮響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命昭昭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三百四十八章 二虎相爭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軍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敵人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