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戰康熙(四)

正因爲如此,對於清廷的打擊就不能只圍繞綠營展開,否則打敗再多綠營,也無法對清廷產生實質性的威脅,要下手自然只能對八旗下手,才能清廷感覺到痛楚。

寧渝用手指點了點魯共山,“這上面的兩萬綠營,基本可以斷定是誘餌,我們無需理會。”接着又點向了孔城,“目前孔城的情況如何?”

石薛撓了撓頭,頗爲苦惱,“自從康熙進了孔城,就一直在嚴查情報,我派出去的軍情探子和寧羅遠派出去的影子,都沒有什麼結果。只知道那裡的八旗兵不會少,軍力構成不是很清楚。”

寧羅遠是如今影子的執掌人,自從分家以後,便漸漸淡出了軍事情報領域,只是專心負責對外的其他情報蒐集分析,還有就是暗殺活動,不過平時並沒有一起隨軍,而是常駐武昌,以此給楚王府提供情報信息。

這讓寧渝心裡有些不爽,孔城的清軍沒能確定下來,也就意味着沒能掌握清軍的主力動向,特別在當下這種情況時,如果貿然接戰,這支清軍主力很有可能會隨時殺出來,到時候造成的後果難以預料。

李紱擺擺手,苦笑道:“八旗內的編制原本就十分複雜,尋常人弄不清楚也實屬正常,倒也不必過於爲難,我只問你,孔城內可曾有大批的馬軍?”

石薛連忙道:“根據消息情況,孔城沒有大批的馬軍,只是少許一些,其餘都是以步軍爲主,只是步軍所用的旗號混雜不堪,既有護軍營的,也有火器營的,還有前鋒營的,這些營的兵也分屬不同八旗,因此難以辨別具體數量。”

聽到這句話,寧渝心裡也就明白了,所謂的馬軍,應該就是指驍騎營的兵,他們與步軍不同,縱然是分屬不同八旗,可是也都是集結在一起作戰,因此只要能找到馬軍的位置,那麼清軍的一些小算盤也就清楚了。

“除了馬軍以外,康熙手底下還有一隻軍隊需要重視,那就是火器營,可以說也是除了馬軍以外,對我們能產生最大威脅的力量了。”

寧渝感覺有些頭疼,到目前爲止,清軍的頭上還是蒙着一層紗,只能看到一層若隱若現的模樣,卻看不到究竟,這對於即將來到的決戰是極爲不利的。

石薛遲疑道:“八旗火器營的編制亦十分複雜,目前還沒有徹底弄清楚,不過根據多方消息證實,康熙手底下的八旗火器營,大概有一萬到一萬五千人,更具體的還在查驗,至於還有不到一萬人的綠營火器營,也都在孔城。”

李紱在石薛說完後,卻是接過了話頭,“早年間在南書房當差的時候,有幸接觸過火器營的一些營造事務,對於火器營的編制也有些許瞭解,剩下的不妨老夫給大都督說說。”

“還請李先生賜教。”寧渝現如今是真的感覺,自家老師崔萬採能籠絡到李紱這樣的人才,實在是太賺了,畢竟像李紱這樣在康熙身邊待過的核心大臣,可沒幾個,更不可能來投奔復漢軍,如今在滿清內部事務上,李紱的作用實在是非常關鍵。

李紱呵呵一笑,隨後站起身子道:“說起來八旗內軍制那是屬於核心機密,等閒人也看不到,老夫也是機緣巧合之下,纔對八旗火器營有一定的瞭解。”

“早年間清軍入關的時候,八旗還沒專門設立火器營,後來在清廷平定三藩之亂時,漢軍火器營戰功卓著,因此在康熙二十二年時,便專門設立了八旗漢軍火器營,下屬漢軍驍騎火器營與漢軍鳥槍營,選拔了精通火器的孔有德、耿仲明舊屬,堪稱一時之盛。”

“後來到了康熙三十年的時候,康熙君臣認爲漢人掌握太強的火器實屬不利,遂撤掉了八旗漢軍火器營。後來噶爾丹在西北興起之後,對火器的力量又重新重視了起來,可是這次康熙並沒有恢復漢軍火器營,而是專門選八旗滿洲、蒙古習火器之兵,另組爲滿蒙火器營。”

李紱想着往事,心裡也是不勝唏噓,道:“滿蒙火器營主要分爲鳥槍護軍與炮甲兩種,額定滿洲、蒙古每佐領下鳥槍護軍六人,炮甲一人,分內外二營操演,在城內的爲內火器營,分槍、炮兩營。在城外的爲外火器營,專習鳥槍,總人數在八千人左右。”

寧渝聽到這裡,感覺原先打綠營的時候還好,想要弄清楚上下脈絡很容易,且不說有大量的綠營降兵降將,就連他們寧家自己就是綠營出身,裡面的那些彎彎繞繞都能很快弄清楚。

可是八旗就不一樣了,特別是京營八旗,之前沒有正兒八經打過,對其軍制也相當的陌生,所謂的前鋒營護軍營驍騎營本來就一大串,再加上這些營又不是固定的編制,而是分到了滿蒙漢三個八旗當中,八旗裡又有皇帝直屬內三旗包衣,混在一起別說他們了,就連八旗自己很多人都鬧不清楚。

衆人商議來商議去,卻發現光是八旗的軍制都複雜無比,也就是基本確定了孔城至少有兩萬人以上的火器部隊,然後還有一萬到兩萬的馬軍不在孔城,還不知道躲在什麼地方,準備着給復漢軍致命一擊。

正在衆人愁眉苦臉之際,一名軍情處的軍官快步走了進來,遞給了石薛一張紙條,石薛看了一眼,臉色頓時一變,眼睛裡帶着一絲興奮。

“大都督,往黃家鋪方向派去的探子,在距離黃家鋪不到十里的地方,被清軍截殺,二十人的哨探被殺十九人,僅剩一人重傷而歸。”

哨探被殺?在座衆人不約而同都嗅到了不尋常的味道,這個時候派往黃家鋪的探子原本就是常規的哨探,這樣的哨探復漢軍已經派出去了數十隊,可是唯獨黃家鋪的哨探被截殺,充分說明了一點,清軍在黃家集有動作,而且還是大動作。

寧渝臉色微微凝重,他站在輿圖前,望着黃家鋪一帶,心裡的疑惑卻是逐漸解開,看來那支驍騎營,應該已經找到了。

一枚黑色的旗子被插在了黃家集上,一切似乎都要落定塵埃。

wωω. ттκan. ℃ O

第一百八十四章 財政賦稅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桐城(上)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十二章 問責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五十七章 拿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戰康熙(四)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層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四百三十八章 爲萬世開太平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制改革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九)第九十章 傷亡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一百九十九章 忠心可鑑第八十三章 奪嫡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六十章 父子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五百二十四章 握緊的拳頭第十章 尋礦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南鷹計劃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軍機處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層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五十章 千古聖君第二百九十六章 龍興之地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六十章 父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二百四十八章 生或死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三百三十一章 效仿班定遠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三十九章 桃花山匪徒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參崴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二十三章 炮響第一百五十章 傷亡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三百三十章 大清真的要完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與敗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十九章 火炮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萬兜鍪第二百三十九章 戰康熙(九)第一百一十一章 聯姻
第一百八十四章 財政賦稅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桐城(上)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十二章 問責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五十七章 拿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戰康熙(四)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層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四百三十八章 爲萬世開太平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制改革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九)第九十章 傷亡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一百九十九章 忠心可鑑第八十三章 奪嫡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六十章 父子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五百二十四章 握緊的拳頭第十章 尋礦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南鷹計劃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軍機處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層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五十章 千古聖君第二百九十六章 龍興之地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六十章 父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二百四十八章 生或死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三百三十一章 效仿班定遠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三十九章 桃花山匪徒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參崴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二十三章 炮響第一百五十章 傷亡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三百三十章 大清真的要完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與敗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十九章 火炮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萬兜鍪第二百三十九章 戰康熙(九)第一百一十一章 聯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