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顛覆俄羅斯帝國

聖彼得堡,雖然是如今俄羅斯帝國的首都所在,可是它並不是一座具備多麼悠久勢力的的城市,反倒年輕的可怕——自從彼得大帝於1703年擴建聖彼得堡以來,它到如今也才二十三歲而已。

當然,聖彼得堡在俄人的心中地始終都非同凡響,它是在原來的彼得保羅要塞基礎上發展來的,而彼得保羅要塞是作爲俄國同瑞典進行北方戰爭的前哨陣地創造,也是彼得大帝親手監督建造的北方雄城,並在這裡見證了大北方戰爭的波瀾壯闊。

對於急於擺脫帝國內部守舊派束縛的彼得大帝而言,莫斯科給他帶來的回憶只有種種不堪,因此在建造了彼得保羅要塞之後,就順理成章的發展了聖彼得堡,並於1712選擇從莫斯科遷都到了聖彼得堡。

隨着十五年的風雨已過,彼得大帝也已經入土三年,而作爲大帝的繼承人葉卡捷林娜一世也已經一命歸西,如今聖彼得堡的主人換成了年僅十一歲的彼得二世,而任何一個聖彼得堡人都知道,這座城市背後真正的掌權者是亞歷山大·達尼洛維奇·緬什科夫元帥。

作爲如今俄羅斯帝國最高掌權人的緬什科夫元帥,其背景事蹟堪稱傳奇,可以說是最典型的平民逆襲案例,頗爲有趣的是,這位元帥的事蹟跟韋爵爺頗爲相似,因此也可以說是俄羅斯版本的“韋小寶”。

首先,二人的出身和機遇很相似,他們都是出身極爲卑賤,像韋小寶是妓女之子,而緬什科夫則是賣餅少年,都算得上當時的下九流人物,

韋小寶發跡是因爲被茅十八帶到皇宮中,誤打誤撞變成了一個假太監,才認識了康熙皇帝,而緬什科夫的經歷也足夠傳奇,他是因爲在賣餅的時候算錯了賬,跟克里姆林宮的士兵爭吵的時候,被當時的彼得大帝見到,然後便一見如故帶到了宮中,還被編入了皇帝的親軍“少年軍”中,從此開始了發跡之路。

其次,二人貪財好色的性格也很相似。韋小寶經歷無需多言,貪財好色無一不通,而這位緬什科夫元帥在這方面也不遑多讓,他在1703年到1712年奉命建造聖彼得堡期間,利用職務之便,創辦了磚瓦廠、木材加工廠、玻璃廠、鹽場、漁場、釀酒廠等各種企業,還通過自己侵吞的田產來供應糧食,可謂大撈特撈。

後來在彼得大帝執政期間,當時還成立了專門調查緬希科夫貪腐行爲的調查組,結果查出他的資產多達一百五十多萬盧布,相當於俄羅斯全國全年總支出的三倍,堪稱整個歐洲的首富,當然由於彼得大帝跟他感情深厚,這件事後來也不了了之了。

在好色方面,緬希科夫元帥不光養了許多情婦,其中像彼得大帝的老婆,也就是是葉卡捷林娜,在遇見彼得大帝前曾經是緬希科夫專寵的軍妓,因此二人的關係也是相當複雜,卡捷林娜當初能夠上位,也是多虧了自己這個老情夫的幫忙,在這一點上,緬希科夫元帥也算得上頗爲厲害了。

當然了,韋小寶畢竟是一個虛構的人物,可是緬什科夫元帥卻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如今的他不僅僅是俄羅斯帝國陸軍元帥,也不僅僅是神聖羅馬帝國伯爵,更成爲了整個俄羅斯帝國的實際掌權者。

如今的緬希科夫元帥大權獨攬,躊躇滿志,便自己給自己授予俄國最高軍銜——俄國大元帥,卻是連沙皇彼得二世都要看他臉色。因此在聖彼得堡的一些疑難角落中,甚至有不少人稱呼他爲“半個皇帝”。

在聖彼得堡的夏宮中,年幼的彼得二世正平靜地坐在高位上,而在他的身旁則擺着另外一個稍微矮小一些的椅子,它上面正坐着當今俄羅斯帝國大元帥緬希科夫,一臉志得意滿地模樣。

至於在宮殿下方,則站着許多名俄國重臣,他們基本都是最高樞密院的成員,像擔任烏克蘭駐軍司令的陸軍元帥戈利岑公爵,還有多爾戈魯基公爵、外交大臣利津伯爵等人,濟濟一堂。

所謂的最高樞密院,是女皇葉卡捷琳娜一世設立的最高諮詢機關,通常成員是七人到八人左右,如今成爲了整個俄羅斯帝國的最高權力機構,決定一切重大國政,而緬希科夫元帥便是通過主導最高樞密院的形式來主導國政。

跟往常一樣,樞密院大臣們開始輪流彙報着自己的工作,其中或內政、或外交、亦或是各部衙門本奏章程遞解上來,由諸臣共同商量議定,而緬希科夫則進行最後的拍板,只是在場大部分人都是緬希科夫的親信,諸多事物早已議定妥當,因此只是走一個過場而已,整個過程顯得極爲單調而無聊。

過了半晌,就在小皇帝彼得二世都打一個哈欠的時候,老元帥戈利岑公爵卻是睜開了惺忪的雙眼,低聲道:“聽說東西伯利亞總督沙耶洛夫的呈奏剛剛到了聖彼得堡,臣心裡多多少少也聽說過一些,似乎開拓遠東的事情有些阻礙,只是今日卻不知爲何不曾被人說起過。”

老元帥戈利岑公爵這一番話說出來後,卻是彷彿在寂靜的夏宮中扔出一顆石子,頓時將所有人的注意力都給集中了過來,就連小皇帝彼得二世也頗爲有興致地望向了戈利岑公爵,然後又看了看一言不發的緬希科夫元帥,似乎一副滿懷期待的模樣。

衆人也都是這般,他們雖然不敢向小皇帝那般光明正大地去看熱鬧,可是大夥心裡卻明白一個道理,自從彼得大帝去世之後,不少人都對這位緬希科夫元帥有意見,其中老元帥戈利岑公爵便是其中一位,他在剛剛回到聖彼得堡不久,就開始對着緬希科夫元帥開炮了。

人人都知道,眼下負責遠東事物的薩拉務拉伯爵,原本就是從禁衛軍出身的青壯派軍官,屬於緬希科夫元帥的嫡系勢力,後來被派遣到東方之後更是青雲直上,不僅僅名義上成爲了遠東總督,而且還獲得了全權處置遠東事物的權力。

不過如此一來,薩拉務拉伯爵也就成爲了一個攻擊緬希科夫元帥的絕佳風向標,但凡有人想要攻擊緬希科夫元帥的時候,都會把薩拉務拉伯爵在遠東的事情拉出來說一說。

只是即便如此,大傢伙心裡多多少少也有些驚訝,以緬希科夫元帥如今在帝國的權勢來看,即便是老元帥戈利岑公爵來攻擊,只怕也無濟於事——就在五月份的時候,小皇帝彼得二世剛剛跟緬希科夫元帥的女兒瑪利亞舉辦了婚禮。

緬希科夫元帥深深望了一眼面前這位老而彌堅的戈利岑公爵,然後輕聲道:“沙耶洛夫的呈奏的確來了,但是被壓在了後面,還沒來得及拆看,既然這樣,還請阿納託利大人念一唸吧。”

阿納託利也是最高樞密院的一員,他連忙從裝着下面總督呈奏的盒子當中,翻檢出來一封,上面正寫着沙耶洛夫的名字。

“.....駐西比利亞邊界城市尼布楚城大員兼將軍密哈伊勒尤利耶夫於日前啓稟,楚國於七月進攻漠北蒙古各處,征伐之地雖尚未波及我部,卻需提防楚國有心突襲,倘若如此,則遠東之安危實在難保,帝國之東進戰略將遭遇百年之挫折,請陛下酌情處置.......”

等阿納託利將文字全部念出來後,衆人頓時面面相覷,瞬間望向了緬希科夫元帥,很顯然這封奏摺裡的一些東西並不利於緬希科夫元帥。

緬希科夫元帥卻是沒有絲毫動容,只是冷笑道:“諸位先不要激動,不若一起唸完也好?”

“是,元帥大人。”

阿納託利翻開呈奏的另一面,開始低聲道:“........薩拉務拉總督已有相關準備,已經修築堅城符拉迪沃斯託克,並且沿途屯兵三千餘人,縱使楚軍大規模進軍,也難以全然攻克沿途堡壘,可堅守至明年冬季,還請陛下以及大元帥儘早匯聚援兵,以救西伯利亞並遠東之困局。”

一封奏摺唸完之後,衆人神色又是微微一變,他們確實也沒想到,原來這封奏摺還真不是攻擊薩拉務拉的,而是希望討得援兵支援遠東?

老元帥戈利岑公爵卻是冷哼了一聲,道:“若非薩拉務拉在遠東戰略的短視,帝國也不會在遠東出現這麼大的障礙,如今清國已經覆滅,可是新出現的楚國卻更不容易對付,他如今還想要讓帝國往遠東投放更多的力量,可是帝國後勤如何能跟得上?”

說白了,整個俄羅斯帝國在西伯利亞的力量還十分脆弱,能夠提供給遠東支持的頂多也就是現在這麼幾萬人,其中能夠拿得起槍的也就一兩萬人的樣子,其他想要再支援,光是後勤都跟不上。

只是,老元帥戈利岑公爵這番話卻註定不會引起衆人的同意,因爲在目前的俄羅斯帝國當中,針對東進戰略的維護力量十分強大,畢竟廣袤無垠的西伯利亞乃至於遠東的土地,是所有俄人都夢寐以求的東西,他們不惜任何代價去維護。

因此,樞密院衆臣很快就展開了對老元帥戈利岑公爵的攻擊,其中多爾戈魯基公爵甚至都認爲老元帥戈利岑公爵已經老了,或許應該早點回去修養纔對.......

而在這一片風風雨雨當中,緬希科夫元帥卻始終都是眯着眼睛望着衆人,他並沒有趁着這個機會再去補刀,而是輕輕揮手道:“好了,援軍還是要派遣的,我已經決定抽調一個哥薩克軍團東進,他們將配合遠東的薩拉務拉,迫使韃靼人重新坐回到談判桌前。”

說完這句話之後,緬希科夫元帥又面帶微笑地望向了戈利岑公爵,神情中卻並無多少勝利者的味道。

“戈利岑公爵也是擔憂國事的緣故,心情倒是可以理解,不過眼下烏克蘭尚需要公爵前往坐鎮,還是早日回去吧。”

“是,元帥。”

戈利岑公爵就這麼被人給趕出了最高樞密院,可是他本人卻並沒有多少失落,只是眯着雙眼,緩緩離開了夏宮。

衆人望着被廢黜了最高樞密院身份的戈利岑公爵,心裡頓時一片寒意,或許這樣的下場,已經算得上是最好了。

可是所有人都不知道,現場還有兩個人也是目光復雜地望着這一切,一個人便是前面要求戈利岑公爵回家休養的多爾戈魯基公爵,而另一個人便是當今的俄羅斯皇帝陛下彼得二世。

........

廟堂之上自有廟堂之高,江湖之下也有江湖之妙。夏宮裡不管風雲激盪多麼激烈,可是終究傳遞不到了尋常人身上去,然而在聖彼得堡城中,卻近來開始流傳一個謠言,即緬希科夫元帥已經不甘心再做帝國最高元帥,他想謀朝篡位,當皇帝!

不得不說,這個消息卻是傳得有鼻子有眼的,畢竟說起現在的俄國政治,堪稱就是一團亂麻,人們都還記得兩年前禁衛軍發生的那場政變,正是那一場政變,才使得葉卡捷林娜成爲了女皇殿下,而如今大權在握的緬希科夫元帥,要是想當皇帝似乎也不是那麼困難。

更何況,此時的緬希科夫元帥也在到處製造輿論,還專門繪製了自己的族譜樹,證明自己的祖先也是留裡克家族的一支,彷彿就在爲將來的上位而掃清身份的障礙.......

當然,對於聖彼得堡裡的百姓來說,誰當皇帝似乎都不會影響什麼,可是由於緬希科夫元帥的名聲太差,因此更多人還是希望皇帝陛下能夠早日懲處奸賊,成功親政。

只是小皇帝彼得二世現如今才十一歲,想要名正言順親政至少還得五年,也就說想要剷除奸賊緬希科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然而就在小道消息瘋狂傳遞的時候,在聖彼得堡城內的一座民居之中,有兩個人鼻樑高挺眼睛如同碧珠的俄羅斯人正在私下會晤,而他們的對話內容卻足以讓整個聖彼得堡的人爲之戰慄——

因爲他們在做一件事,那就是顛覆俄羅斯帝國!

第四百六十章 難當的大清官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戰餘音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五百五十六章 區區十萬人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二百六十二章 圖窮匕見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熙醒了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級爛攤子第兩筆七十九章 利益攸關第二百四十九章 上天恩德?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二十一章 鑄炮坊第三十四章 飛速發展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三百二十四章 宗室之議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舊迎新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一百七十八章 勸降可行?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八十九章 初戰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爭紛紛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級爛攤子第四百四十七章 妥協的藝術第二百五十章 照樣打崩第兩筆七十九章 利益攸關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寶盆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三百章 浙江呂家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戰餘音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爭紛紛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第一百一十九章 設伏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曆登基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寶盆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三百一十五章 議定國號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問世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四百零七章 國無信則衰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六章 雛鷹營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問世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一)第三十九章 桃花山匪徒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九十六章 高價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三百三十章 大清真的要完了
第四百六十章 難當的大清官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戰餘音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五百五十六章 區區十萬人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二百六十二章 圖窮匕見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熙醒了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級爛攤子第兩筆七十九章 利益攸關第二百四十九章 上天恩德?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二十一章 鑄炮坊第三十四章 飛速發展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三百二十四章 宗室之議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舊迎新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一百七十八章 勸降可行?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八十九章 初戰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爭紛紛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級爛攤子第四百四十七章 妥協的藝術第二百五十章 照樣打崩第兩筆七十九章 利益攸關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寶盆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三百章 浙江呂家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戰餘音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爭紛紛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第一百一十九章 設伏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曆登基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寶盆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三百一十五章 議定國號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問世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四百零七章 國無信則衰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六章 雛鷹營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問世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一)第三十九章 桃花山匪徒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九十六章 高價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三百三十章 大清真的要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