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鑄炮坊

天色已晚,程遠芝和鄭先已經先行離去了,特別是程遠芝,在晚宴上還喝了許多酒,這年紀畢竟大了,不耐酒力,因此便早早散了場。

待這二人走後,寧渝纔將父親寧忠源遭遇的困境,原原本本的跟寧忠景說了。

寧忠景嘆口氣道:“前些日子裡,二哥隱隱約約跟我透過口風,可當時也沒細說,原本我以爲這事情不打緊,可是沒想到,卻是二哥向我隱瞞了。如今也只好去附近州府去購炮,我這就吩咐人去辦這件事。”說完,便要喚人進來。

寧渝伸手製止,道:“這件事我已經想好了解決的辦法,只是需要家族裡面來配合。”

寧忠景一聽侄子居然還有主意,也就沒有立馬去叫人,道:“這二哥的事情,家族自然是不計代價。渝兒,你便說吧。”

寧渝微笑道:“這買炮是不可能了,可是造炮卻可行,畢竟這是咱寧家的老手藝。”

寧忠景哭笑不得,道:“渝兒,你又不是不知道,這尋常造炮,哪次不得三五個月。這校閱之期,不過月餘,哪有時間來造?縱使強行造了,也怕是抵不得用。”

寧渝輕聲道:“我自然知道這其中關節。可如果我沒有把握,自然也不會跟三叔來講,在前些日子裡,我正好在書中看到一門鑄炮法子,如今正好來試,若是成功,一個月內便能鑄出六門子母炮,也可交差。”

寧忠景撫着鬍鬚沉吟道:“既然渝兒有把握,倒不妨一試,我這邊也會抓緊購炮,雙管齊下。不過我寧家的鑄炮坊如今變成了打製農具的鐵匠鋪了,你拿着這張條子,去鐵匠鋪尋一個叫叫雷駝子的人,他或許能幫到你。”

寧忠景也沒過多去問這法子如何,徑自寫了條子,交給了寧渝,並安排了一個熟路的家丁,讓家丁次日帶寧渝去鐵匠鋪。

次日清晨,寧渝便跟着家丁,帶到了孝感縣城外的一處村子,畢竟這鐵匠鋪原本是鑄炮坊,自然不會設在城裡,後來主營業務變成了打製農具後,這附近的村子也會派人來光顧,因此倒也挺熱鬧。

如今已經到了七月,夏忙基本上已經過去,稻田裡的穀子也都被收割了,寧渝來到這個世界上,也有半年多,望着這一方天地,在感慨之餘倒也有幾分自豪,畢竟穿越到這個世界上,也還是幹了一些事情。

那家丁想來應該來過多次鐵匠鋪,對這裡的一草一木也不陌生,不斷向寧渝介紹着這村落的風景。

如今的寧渝,再見到那些衣不蔽體的農戶,枯瘦如柴的孩童時,內心卻沒有太多的波動——這個世界,生存本來就沒那麼容易。

家丁帶着寧渝七拐八轉,來到一處村落最北端的大院裡,這大院子臨山而起,與尋常農家院落卻不一樣,裡面亂七八糟地堆放着鐵渣礦石,還有些殘缺不全的農具,甚至還有一個半鏽的大鍋爐。

鐵匠鋪位於村落最裡面,如今過了夏忙時節,也沒多少人過來打製農具,整個院子倒顯得有幾分冷清,裡面屋子門口處坐了一位赤膊的老頭,正一邊搖着蒲扇,一邊哼着曲兒,還有幾個大漢正在敲打着鐵塊,叮叮噹噹響個不停。

家丁見到老頭,便悄悄指着告訴寧渝,這就是雷駝子,性格古怪乖張,不是個好相處的人。

寧渝心裡知道,這但凡有點脾氣的人都有點本事,因爲若是隻有脾氣沒有本事,怕是早就餓死了,這老頭瞧着挺健壯的,想來本事也是有的。

寧渝走到老頭身前,微微低頭道:“雷大師,小子寧渝,還請大師爲寧家主持鑄炮一事,這是我三叔寧忠景的手令。”

嚴格來說,這大院也是寧家的家產,這雷駝子也可以說是給寧家工作的打工仔。

雷駝子眯縫着眼,上下打量了一眼寧渝,一直看得寧渝有些不自在,這纔開口道:“鑄炮?幾門?老頭子不識字,這手令還請公子拿回去。”

寧渝倒也不以爲意,這世上不識字的人實在太多,真識字的反而少之又少,便耐心解釋道:“家父一月後將率城守營參加校閱,故而需要在一月之內,鑄子母炮六門。”

雷駝子聽完冷笑道:“這六門子母炮不難,但是這一月之期純屬天方夜談,寧家這幾位都是懂炮的,豈會不知這鑄炮再再趕工,也需三月之期?這一個月鑄成是想當場炸了?居然派你這個不曉得事的娃娃來辦事,可笑可笑。”

寧渝卻不急於辯解,只是淡淡道:“雷大師倒不必着急,不妨先聽聽小子的鑄炮之法,如果按照此法,一個月六門子母炮並非難事。”

雷駝子卻彷彿聽到世間最大的笑話一般,縱聲大笑起來,一邊笑一邊鄙夷道:“老夫雖然不識字,可說這鑄炮技術,這整個湖廣一帶,老夫說第二,誰敢說第一?你這小少爺卻是不知從哪看來的書,就敢在老夫面前賣弄鑄炮學問?”

寧渝還沒生氣,一旁的家丁卻是忍耐不住,插嘴說道:“你這駝子別不知好歹,你可知我家少爺可是個天才,這前些日子...前些日子還得了個童生呢。”

這話說的,卻讓寧渝尷尬不已,只是再看那雷駝子,已經翻轉過身子,不再看他們二人,擺明了不願意再搭理他們。

寧渝制止了還想再說些什麼的家丁,只是淡淡說道:“尋常鑄炮法,無一不是用泥先鑄成外模和內模,而後將鐵水澆築其中,待冷卻後便形成炮身,其中這泥模便是緊要之處,要等它自然晾乾,裡面纔不會留下氣泡,鑄成的大炮也就不會炸膛了,大師,我所說的可對?”

雷駝子卻好似沒聽見一般,只是哼哼了兩句,沒有搭理寧渝。

寧渝也不氣惱,道:“如此一來,這泥模製造時間便大大延長,也不可用炭火烘烤,否則會導致泥模外幹內溼,還是會導致炸膛,鑄炮時間纔會遷延日久。那麼,想要縮短鑄炮用時,那就要在這泥模上做些文章,大師,我說的可對?”

雷駝子雖然還是沒有搭理寧渝,可是呼吸卻漸漸放慢了,很明顯是在等待寧渝繼續說。

寧渝卻沒有繼續說,而是換了個話題,道:“小子在過去看綠營的炮時,常常發現這炮的質量實屬堪憂,即使是我寧家過去鑄的炮,如今大多也不能用,正所謂”彈不圓正,口不直順“,打出去不過就是個大號的煙花罷了。”

雷駝子再也忍耐不住,翻過身子咆哮道:“你小子如何懂得制炮?就是我當年給寧家制的炮,才讓你爺爺在四十多年前的平亂中活了下來!若非如此,豈能讓你小子今天在這裡大放厥詞!”

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二十八章 七成藥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三十五章 雷式型燧發槍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六十七章 抉擇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十八章 收徒第六十章 父子第二百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血(一)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一百一十九章 設伏第一百零五章 頭疼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十五章 寧氏錢莊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五百三十一章 證券交易所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康熙(五)第一百三十八章 屢敗屢戰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五百七十七章 進軍星星峽第五章 家族產業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三百九十三章 總督駕臨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六十二章 舉大白,聽金縷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歸降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四十六章 內部審查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三章 論禪不論心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隱患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護府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三十六章 拿破崙炮第八章 何爲教書?
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二十八章 七成藥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三十五章 雷式型燧發槍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六十七章 抉擇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十八章 收徒第六十章 父子第二百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血(一)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一百一十九章 設伏第一百零五章 頭疼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十五章 寧氏錢莊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五百三十一章 證券交易所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康熙(五)第一百三十八章 屢敗屢戰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五百七十七章 進軍星星峽第五章 家族產業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三百九十三章 總督駕臨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六十二章 舉大白,聽金縷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歸降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四十六章 內部審查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三章 論禪不論心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隱患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護府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三十六章 拿破崙炮第八章 何爲教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