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四十四章 風雲變幻

二百四十四章 風雲變幻

話說李中書被歸德千歲毒到一怒離府,林駙馬便作爲主人送客,其實主要是爲了欣賞李大人的鬱悶表情。

這太好看了,林駙馬不知不覺一直將李估送出大門,惜惜而別,很有種禮賢下士的樣子。一般人哪裡當得起駙馬爺如此相送?至少也得是尚書級別,今天真破例了。

立在大門,李估有點後悔。無數小白教材裡都寫着,政治意味着妥協(前提是你擺不平對方),自己方纔的表現委實不夠成熟。

去吃回頭草?算了,在女人面前丟不起那臉面。李估心裡又自我安慰道,若能借此與長公主一刀兩斷,也未必就是壞事了,免得整日在內廷外朝之間作艱難的抉擇。

記起上月底那個同樣寒冷的夜裡,身着男裝曳撤的千歲殿下回頭對他說“後會有期”對此他很是小小的期待了一下。現在看來根本不值得期待,還是後會無期的好。

但xiōng中這口悶氣總是揮之不去,李估便從地上撿起個銳利的石片,藉着月光與燈光,在駙馬府朱漆大門上用力畫字道:虛江李估與林駙馬絕交重寫半闕擬古木蘭辭,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寫畢拋掉瓦片,大笑三聲離去。

次日有人來拜訪林駙馬時,看到門上痕跡,對主人唏噓道:“原以爲此詞寫男女決絕之情,卻都流於表面了。今日方知暗喻好友絕交深意,比擬的妙哉!林賢弟要留名傳世了!對了,這扇門板送與在下如何?”

你才流於表面!其實這就是男女決絕之意!林駙馬只能無語的將心事藏於xiōng中。當然,門板肯定不能送的,因爲這根本就不屬於他也不歸他處置。

後話不提,卻說李估回到家中,再思及自家被彈劾之事,李估忍不住在心裡批評了趙良仁老大人幾句。這位老大人身爲左都御史對御史言官的掌控力很成問題吶,難道是上任時間短的原因?

許天官比趙老大年輕數歲都已然是吏部尚書,下一步只等着衆望所歸入閣拜相。而趙老大今年纔剛剛做上同級別的左都御史,甚至爲了這個左都御史連自己的弟弟都壓制在家裡以避開〖言〗論。相較之下,做人差距真大。

其實這也是李估求個責備了。無論是誰來擔任左都御史,也不可能徹底掌握住全部言官的嘴皮子。京師里科道官數量級在一百五十個左右,來自於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大都以清流自詡,誰有本事全都管的住?除非他帶有主角光環。

況且科道言官很大程度上就是輿論風向,出於某種心照不宣的原則朝廷不會讓一個能夠徹底掌控言官的人擔任左都御史的。不然出現輿論一言堂,豈不有méng蔽聖聽的可能?

李估埋怨完趙良仁,又擔憂彈劾這件事該怎麼應對?那些言官們抓住停職待勘裡的這個勘字不放很是煩人。自己被袁閣老當衆點出一堆所謂劣跡也真授別人以柄了。

想到袁閣老,李中書忽然有了主意,所以不必去麻煩諸位靠山了。

¤ttκa n ¤¢o

況且去請各位大佬們出面效果也難說,即便你權勢熏天擺平了一百四十九個言官,但只要有一個人不要命的彈劾你那還是彈劾橫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的這條規則在官場中個別時候也通用。當年單槍匹馬的海瑞海青天便是這般讓大家無可奈何的。

次日初九,是有早朝的日子,一切照舊,走了一遍形式。朝會結束後,慈聖太后有諭,於武英殿面見大臣。

二百多年前,朝會人多口雜喪失決策功能後,君臣面議就成了一種取代朝會的決策形式。這個人員範圍小了很多,一般都是大學士九卿之流,朝會結束後有要事奏報的人也可以參加,某種程度上也相當於廷議了。

不過自成化朝起,就連這種君臣面議也成了一種奢望,除了偶有如孝宗、毅宗皇帝,多數情況下都是君門萬里、天顏難見。

到了如今景和朝,代天子秉政的慈聖太后賢明有德,倚重大臣,所以時常在武英殿召集羣臣面議斷事。大概是上個月過聖壽節積壓了一些政務的原因,所以今天太后在早朝後臨武英殿視事。

李大人作爲分票中書,須得熟知政事走向,此時也有幸進入武英殿,位於班列最末尾。

殿中一層細細珠簾,將慈聖太后與羣臣隔開。瞧了個新鮮的李估想道,這也算那傳說中的垂簾聽政罷。

太后臨殿,羣臣禮畢不用贅述。

議事時先是定了近期幾件遲遲不決之事,內閣方面屢屢由袁閣老應答,因爲這些事務都是比較疑難的,所以被李估毫不客氣的分給了袁閣老。

眼裡看着袁閣老一次又一次的出列奏對和接旨,彷彿內閣之首般的風頭,李估心裡五味雜陳,是他親手造成了這一切啊。

無論袁閣老水平是高是低,政務辦的是好是壞,即便差到招來一片罵聲,可只要今後這個場面持續下去,那真成了給袁閣老造勢了中書舍人畢竟只是中書舍人,大學士畢竟還是大學士,李估暗暗搖頭嘆道。以此事可以看出自己的見識和境界仍是不足,陶醉於打壓閣老的虛榮有何實際意義?

看來以後要變一變了,李大人正滿心琢磨如何推行修正主義路線時,太后命內監傳示一封奏疏。每個重臣看過後,都不約而同瞄了一眼最近頗有幾分風光的內廷新人李估。

再蠢的人也猜得出奏疏內容了,李估可以肯定必然就是昨天在駙馬府看到的那篇。

有河南道監察御史出列道:“誠如疏中所言,李估行有劣跡,驟列中樞,聖裁待勘。我河南道至今傳貼半月,拒不至堂,此乃驕狂無法之狀!臣王啓年等再伏乞聖裁!”

聰明人都聽得出來這裡有幾分文字遊戲的味道了。太后確實有過停職待勘之諭,後來又將李估復職。但從文字角度說,復職了只代表不停職,沒說不勘了不然應該是復職停勘。

多少年來,朝廷諭令中只要復職就表示停職待堪這個處分都取消了,大家印象裡也一直這樣認爲。什麼勘不勘的,本就是個過場沒誰咬文嚼字的抓這個漏洞,卻不料今人出了一個異常,其中有內幕啊。

被當廷彈劾的李估眼觀鼻、鼻觀心、氣沉丹田,靜立不語。此時說什麼都沒用關鍵要先看太后的態度,只要她老人家口吐一句“就此停勘”那就什麼事都沒了。

但李估估計這句話對言官有些簡單粗暴,出於政治正確需要太后不會輕易說出來的,他的分量也不夠讓太后如此說。

又有吏科給事中出列奏道:“臣也同議佞人倖進一朝勢起,爲禍於內廷,作亂於廟堂(以下省略三百字)……”

李大人臉皮再厚也被罵的tǐng不僂了,只好不情不願的移步出列,按慣例免冠叩首以示待罪。

言官一旦成羣結勢,屬於什麼兆頭?殿內諸公無不是宦海中的老手誰不曉得。此時最幸災樂禍的莫過於袁閣老了,心中大爽。暗道惡人還需惡人磨,李小賊你也有今天!即便老夫制不了你,也有其他正直的人看不慣你!

太后沒有按慣例先徵求各位大臣意見,卻在簾後命令道:“着李估廷前自辯。”

李估當即高聲道:“三人成虎之詞,臣勢孤莫辯,唯請聖斷!另臣有不明之處,當日袁閣老與下臣同受聖裁,爲何臺垣諸君只以下臣爲意,而對閣老視若無睹有眼如盲乎?此何以服人心!”

聽到李估沒有爲自己辯解,卻忽然扯出了袁閣老,衆人這才記起,似乎當初袁閣老與李估一起受的罰,罪名都一樣的。

同是停職待堪,這些言官只敢抓住小小的七品中書舍人不放,卻對大學士閣老不管不顧,確實是欺軟怕硬的難看樣子。

正樂不可支看仇家笑話的袁閣老臉色驟然大變,若不是在殿上怕失儀,他肯定要三步並作兩步上前揪住李估狂罵一通。不愧是無恥之徒!自己倒了黴也不忘拉老夫一起下水!什麼素質!?

幾位心機最深的大佬稍稍思索都心知肚明瞭。李估攀扯袁閣老絕非無的放矢,很明顯,他這是意yù綁架袁閣老,要倒黴一起倒黴,要平安一起平安。

如果說朝廷處置一個七品官可以隨隨便便任意爲之的話,那麼處置一個大學士,可就不是那麼容易。閣老本身怎樣或許無所謂,但突然引發的最高層連鎖震盪讓任何沒準備的人都難以把握,沒有穩妥之策不敢輕易嘗試的。

所以爲了大局,將李估與袁閣老一起輕輕放過纔是正理,此事該到此爲止。

羣臣放鬆下來,心裡開始準備散夥回衙門。但先前彈劾李估的御史王啓年這時再次開口,從袖中掏出奏章道:“臣等自知有此疏漏,故昨日新擬彈章。此乃臣等二十三人聯名劾文華殿大學士袁立德與中書舍人李估疏。”

聞言武英殿裡聳動起來,如果說先前都是小打小鬧,那麼這回有大事件發生了!

李估大驚回首,他真的有點惶然失措了。對方居然算計到了這一步,真真正正的有備而來!二十三人聯名,幾乎就是全部科道官的六分之一了!這陣勢,是要把他往死裡治了。

被這段時間的平平淡淡mí惑到大意了,李估想道。那隻不過是平靜的海面,底下一樣bō濤洶涌。內廷廟堂裡果然處處刀光劍影,時時陰謀詭計!

同時另一個念頭不可抑制的竄上李估的心頭,他昨天冤枉了歸德千歲!

袁閣老政治態度上傾向於皇家,對歸德千歲的拉攏很配合,長公主無論如何也不會要廢掉他,同時千歲殿下也根本沒有理由對自己下死手。所以本次被彈劾肯定不是長公主的手筆。

想至此,李中書yù哭無淚。

昨日千歲殿下估計是不知從何處得知警訊,要對他賣好,說不定想施以援手,但卻被他愚蠢的誤會了。

爲了發泄還在大門上刻了半闕絕交詞給她看現在想來,這簡直是自斷強援,自毀長城。

李估頭腦一片混亂中,聽到慈聖太后諭道:“念!”

御史王啓年得了旨意,展開奏疏,面容冰冷的高聲誦讀。

其內容無非又將李估與袁閣老的罪名各自列了一遍,具體什麼名頭並不很重要了,很多都是那天文華殿裡李估與袁閣老互相潑髒水時的臺詞,另外增加了點不那麼新鮮的料。

不過新鮮猛料還是有的。例如某文華殿大學士與某中書舍人品性陰險以詐行事,明爲仇寇實爲sī己,欺弄朝廷上下勾結,獨佔國事操權弄柄,以至於內閣票霸產生……,

聽到這裡,竭力使自己冷靜的當事人之一袁閣老頓時心xiōng又快氣炸,別的事情也就罷了,但王啓年居然污衊他與李小賊勾結篡權,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讀完了,王啓年將奏疏交與內監便歸列。隨後又輪到袁閣老出列,自行免冠叩首,與李中書一個待遇。

此時武英殿裡靜悄悄,沒有任何響動,衆人都閉口不言。

若是李估自己的事,說不得盧尚書之類的要出來開脫幾句,許尚書和趙總憲則不是很方便,需要避嫌。

但扯上了當前在位文官中名義排位第一的文華殿大學士,形勢便複雜了。事起突然之下,看不清楚狀況時,誰也不會出頭髮言,這可是二十三個言官聯名。再說那牽頭御史王啓年多年不得升遷,常有憤懣抑鬱之情,咬起人來不要命的。

李估後悔攀扯袁閣老也遲了,對方就在這裡等着自己,或者說,即使他不拉袁閣老下水,對方也會想辦法如此。他一直在冥思苦想着,這人是誰?到底是誰?

其實這事涉及到如此多人,背後是誰肯定隱瞞不住的,但李估等不到那時候。他不由得想到了一句亙古不變的真理,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最大的嫌疑人……,

如果他與袁閣老齊齊倒黴,誰是最大的受益者?

李估眼角餘光掃過班列最前頭的幾位大佬,幾個來回之後,便鎖定了其中一人太子太保、戶部尚書、鼻英殿大學士彭時春,目前他位置僅次於袁閣老。此人名聲正直,風評不錯,李估聽說過他當年似乎出身於言官,甚有科道之望!。

三百一十三章 人治不如體制六百零九章 冷熱不均四百六十九章 野之遺賢五百零四章 你確實是個混蛋三百六十四章 就差死而後已了四百二十四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107章 來者不善三百八十五章 借雞生蛋五百零七章 期周之禮四百五十章 百變的人五百四十九章 你瞞不了我四百四十四章 仕宦當做執金吾二百八十三章 李大人選官記第181章 優待也是負擔第193章 被誤會的真相第104章 險些名不符實了五百三十六章 品格太卑劣了第157章 沈同知眼中的李推官四百二十一章 底牌的用法四百八十六章 一寬一嚴四百四十八章 禮下於人的世子最後一次求本第199章 不逢大匠材難用四百八十七章 貪贓與私鹽第26章 這是良家婦女?三百六十九章 李大人的封賞爭議五百零一章 兩種心思第137章 李大人的驕傲與陳大人的腳步三百九十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六百二十三章 羣雄逐鹿六百二十二章 冰火兩重天二百六十七章 龐大的計劃五百四十九章 你瞞不了我三百六十七章 成交五百一十四章 諸君勿慮五百九十六章 起復之前第181章 優待也是負擔四百五十七章 廷推之前第117章 初入府衙四百四十五章 揚州歡迎你第72章 突如其來的真實劇本第10章 李家宗祠冒青煙四百二十二章 飛上高枝的金家第14章 照貓畫虎籌銀策第11章 歡場得意渡春風第54章 躺着也中箭的名聲三百六十六章 遇到真戲真做的了二百九十七章 巡視縣學求給力五百四十章 這可是大事第37章 惟是袈裟披最貪四百七十二章 文武雙全四百零七章 表象下的道理三百二十三章 騷動不安的大房三百二十章 那嘲弄的眼神第52章 青天是這樣煉成的四百三十四章 揚州行宮第79章 可算落到手裡了四百七十三章 不現實的生意經第51章 天上掉下一個官位五百五十章 你們都是自亂陣腳第27章 這個世道真黑第21章 初入名利場第39章 非正常的李父四百七十九章 景和朝第一言官五百九十五章 不教訓是不行了四百二十四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45章 這個世界誰瘋了?四百三十三章 李太守三連擊三百一十章 小看了別人三百六十三章 正聲望負聲望三百一十九章 翁婿的怨念第82章 你窘我窘全都窘四百三十九章 真是過火了第29章 女人不可貌相四百七十九章 景和朝第一言官四百四十九章 一反常態裡的含義第46章 誤上了賊船五百七十四章 君子不奪人所好四百一十一章 畏威而不懷德五百一十七章 這不太好罷第205章 多彩多姿的一天五百六十九章 我信得過你第77章 老同知酒令求巡檢第10章 李家宗祠冒青煙六百零九章 冷熱不均四百一十九章 砰砰砰砰砰砰第47章 滿船花醉三千客(上)六百零三章 意識形態問題五百九十一章 真心話大冒險第102章 詭異莫測女人心第181章 優待也是負擔五百六十三章 誰的店鋪二百三十章 千歲心中的重重迷霧四百八十三章 指鹿爲馬第207章 白撿了五百兩第70章 進入角色真快第146章 熱鬧背後的那些事兒三百零三章 就憑他也配麼五百五十八章 是否還要與你合作第186章 喪事中的機遇二百三十三章 來求我就好說
三百一十三章 人治不如體制六百零九章 冷熱不均四百六十九章 野之遺賢五百零四章 你確實是個混蛋三百六十四章 就差死而後已了四百二十四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107章 來者不善三百八十五章 借雞生蛋五百零七章 期周之禮四百五十章 百變的人五百四十九章 你瞞不了我四百四十四章 仕宦當做執金吾二百八十三章 李大人選官記第181章 優待也是負擔第193章 被誤會的真相第104章 險些名不符實了五百三十六章 品格太卑劣了第157章 沈同知眼中的李推官四百二十一章 底牌的用法四百八十六章 一寬一嚴四百四十八章 禮下於人的世子最後一次求本第199章 不逢大匠材難用四百八十七章 貪贓與私鹽第26章 這是良家婦女?三百六十九章 李大人的封賞爭議五百零一章 兩種心思第137章 李大人的驕傲與陳大人的腳步三百九十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六百二十三章 羣雄逐鹿六百二十二章 冰火兩重天二百六十七章 龐大的計劃五百四十九章 你瞞不了我三百六十七章 成交五百一十四章 諸君勿慮五百九十六章 起復之前第181章 優待也是負擔四百五十七章 廷推之前第117章 初入府衙四百四十五章 揚州歡迎你第72章 突如其來的真實劇本第10章 李家宗祠冒青煙四百二十二章 飛上高枝的金家第14章 照貓畫虎籌銀策第11章 歡場得意渡春風第54章 躺着也中箭的名聲三百六十六章 遇到真戲真做的了二百九十七章 巡視縣學求給力五百四十章 這可是大事第37章 惟是袈裟披最貪四百七十二章 文武雙全四百零七章 表象下的道理三百二十三章 騷動不安的大房三百二十章 那嘲弄的眼神第52章 青天是這樣煉成的四百三十四章 揚州行宮第79章 可算落到手裡了四百七十三章 不現實的生意經第51章 天上掉下一個官位五百五十章 你們都是自亂陣腳第27章 這個世道真黑第21章 初入名利場第39章 非正常的李父四百七十九章 景和朝第一言官五百九十五章 不教訓是不行了四百二十四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45章 這個世界誰瘋了?四百三十三章 李太守三連擊三百一十章 小看了別人三百六十三章 正聲望負聲望三百一十九章 翁婿的怨念第82章 你窘我窘全都窘四百三十九章 真是過火了第29章 女人不可貌相四百七十九章 景和朝第一言官四百四十九章 一反常態裡的含義第46章 誤上了賊船五百七十四章 君子不奪人所好四百一十一章 畏威而不懷德五百一十七章 這不太好罷第205章 多彩多姿的一天五百六十九章 我信得過你第77章 老同知酒令求巡檢第10章 李家宗祠冒青煙六百零九章 冷熱不均四百一十九章 砰砰砰砰砰砰第47章 滿船花醉三千客(上)六百零三章 意識形態問題五百九十一章 真心話大冒險第102章 詭異莫測女人心第181章 優待也是負擔五百六十三章 誰的店鋪二百三十章 千歲心中的重重迷霧四百八十三章 指鹿爲馬第207章 白撿了五百兩第70章 進入角色真快第146章 熱鬧背後的那些事兒三百零三章 就憑他也配麼五百五十八章 是否還要與你合作第186章 喪事中的機遇二百三十三章 來求我就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