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四十四章 仕宦當做執金吾

四百四十四章 仕宦當做執金吾(求月票!)

聽見歸德長公主說起科道官之事,李佑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過去了,這也是他上次沒來得及問明白的,也不知長公主是否有意含糊。眼下這位貴女心情愉快,套出消息應該不難。

歸德千歲與李佑如此熟悉,對他的心思一清二楚,主動告訴了他。“這個官職,全因京師案情頻發,有東便門劫掠客商者,有貴戚當街殺人縱火者,有上百人鬧市毆鬥者,不可勝數,還有個寺卿家公子在南城被強盜刺死。輦轂之側,朗朗乾坤下居然街市不平,朝廷極其震動,所以要設一員專治此事。”

李佑微訝,天子腳下居然如此亂糟糟,不過細想也不難明白。

一者,京師人口過百萬,流動性極大,又來自天下各地,民情十分複雜,在皇城以及皇城周邊之外的地區亂一些也是正常。

二者,京師公卿勳貴數不勝數,大多世襲勳戚都是世代居住京城,身份貴重又成了地頭蛇,屢屢違法犯禁並不稀奇。

不過他在京城時,獨身客居往來單調,無非就是在寓所、宮廷、十王府、教坊司這幾點之間來回,大都是官軍密佈的地方,所以還真沒親眼見到過什麼案情。

說起國朝京城的管轄權,有個特點是,大興與宛平這兩個京縣與其它縣不同,職責上並不管治安,而只負責民政。

至於京城治安,由朝廷專設的東、南、西、北、中五個兵馬司負責,同時朝廷又派出五個巡城御史分巡各區,爲各城區治安事實上的主要負責人。

雖然歷代時不時的有東廠、錦衣衛之類衙門直接參與京師治安,但總體來說,五城兵馬司加五城巡城御史的體制仍然是基本架構。

用另一個時空的官職比喻,五個兵馬司相當於五個區的警察分局,五個巡城御史類似於五個區的政法委書記。

想至此,李佑問道:“殿下之意,朝廷欲在五城巡城御史和兵馬司之上增設一個官職?”

歸德長公主點頭道:“所言不錯,兵馬司和巡城御史官位太卑,事權太散,所以要設員總領其事。巡城御史是正七品,兵馬司是正六品,這個位在其上的新官職將是正五品,相當於六部郎中。又因職責重大,需授予威權,故而要加都察院之風憲官銜。”

李佑無語,果然是國朝官制特色…這等要害位置,偏偏放個五品,卻又給予很高的威望和美譽,就像那些給事中似的。

他又問道:“這就是你前夜對我說過的,要在都察院四品僉都御使之下新設五品官銜?只是名稱未定?”

“是的,官銜是都察院銜,差遣將是提督五城兵馬司,受命掌管所有巡城御史和兵馬司,以及京城禁奸捕盜治安之事。”

聽到差遣職務名稱,李佑腦子裡冒出個詞——九門提督。好罷,那是“我大清”特有的,若真新設立了類似官職,那麼在我大明應該叫五城提督,雖然是個文官。

這個新官職裡,雖然都察院銜是加銜,更像是督撫之類的外派套路,不同於御史給事中這些最純粹的清流言官。但差遣卻在京城,算是京官,官加都察院銜也稱得上是清流科道之職了。

李大人一邊在心裡胡思亂想,一邊小心翼翼的問出了最關鍵的問題:“你真覺得本官有望?”

“此官職雖然只是五品,卻很貴重,又關係到京師安定大事,被朝野視爲仿古之執金吾也。爲此除了尋常的流轉升遷之法,朝廷又爲此職定出了約法三章,很是嚴格,唯有三條齊備者纔可候選。”

執金吾是什麼李大人不是很清楚,但在雜書上見過東漢光武帝感嘆道,仕宦當做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而且在重要的位置上,朝廷設定門檻也是很正常的現象,這種門檻介於紙面上的顯規則和不見光的潛規則之間。雖不是明文法令,卻人人都認可,成爲固定條例一般的存在。

像著名的非翰林不入內閣,非進士不入六部,就是類似的情況,國朝官場有許許多多這樣的慣例。可以說,太平年代裡官制特徵就是穩定有序,遵守慣例。

當然有慣例就有例外,但例外終歸是百中才有一的極少數。一般人想碰到這種例外,那是奢望,需要極大的運氣和機緣。

看來爲了這個新官職設定的約法三章,也將成爲後續者的慣例。李佑便豎起耳朵仔細聽,即使自己不合要求,但能多出幾分官場見識也好。

歸德千歲繼續說道:“其一,必須要年富力強,雷厲風行,適合治亂,老邁遲緩者不用。”

李大人認真的自我鑑定了一下,全天下最眼瞎心瞎的人也不敢說他李佑老邁遲緩罷,絕對夠格,甚至嚴重超標,二十一虛歲豈止是年富力強?放到二十一世界,李大人只怕要被人肉搜索併成爲走紅名詞。

李佑暗暗自得的想道,是不是找機會將年齡修改一下,增加到二十五歲算了,免得哪天被人大驚小怪、驚世駭俗了。

長公主又說出了第二條標準,“其二,要有治理雄都大邑之資歷,多多益善,不然不足以應付京師民情。”

聽到這條,李佑眼中精光爆閃,亮的嚇人,胸脯不由自主的挺高了。

他在位居天下前三的大都會蘇州城裡擔任過府推官,期間處理過糧荒騷亂,調停過傭工叫歇,兼理過通判捕盜,主管過刑名律法。

如今他還正在天下前五的大都會揚州城裡署理府縣雙料正印官,所有政績天子都親眼看到了,無須多言!

所以在治理大都會的經驗這方面,他資歷是硬邦邦的。雖然年限加起來不到兩年,但經歷之豐富可以說天下少有。

身兼兩大都會的豐富履歷,有幾個能與他比試?認爲他不夠格的,那真是昧着良心了!

眼見李佑越來越騷動不安,像是發了情的野獸,歸德長公主心裡感到好笑,但在表面上無視了。一本正經的說出第三條標準,“公議秉性剛正,不畏權貴,敢於執法。”

這條標準主觀色彩很濃,估計也沒有能夠完全做得到的人,全看大佬們口中如何判定了。

李佑仔細的拿自己對照過,又想象了一下。至少靠山們爲自己說話時,如果稱讚自己“秉性剛正,不畏權貴,敢於執法”,起碼不會讓人覺得是笑話罷。

他李佑身爲景和朝第一位廷杖成就獲得者,豈是浪得虛名!不得不說,那兩下廷杖挨的太值了,只這一條拿出來就可以秒殺他人。

即使拋開廷杖不提,當初自己在朝時,與一干宰輔鬥得天昏地暗,這可算是不畏權貴罷?將彭閣老家公子舉報進了刑部,這能算是秉性剛正罷?又在國子監血案中親手將錢太后的外甥查辦入獄,這絕對算是敢於執法罷?

那些光輝事蹟似乎都可以成爲加分,而且是很醒目的加分,不容別人否認。

聽完三條,李佑仰天長嘆,熱淚盈眶,這簡直就是爲自己量身定做的約法三章啊!天下四、五品的中層官員中,還能有幾個比他更合乎標準的?

李大人幾年來從中樞到地方,在邊邊角角地帶鑽着規則空子向上爬,如今一路資歷串聯起來,居然完全符合朝廷新設官職的條件。這等好機緣都叫他遇到了,連他自己都開始迷信自己的天命了。

不過李大人並非官場小白,激動之餘又自動腦補了一項潛規則,那就是必須朝中有人。這個朝中有人,包括兩種意思。若朝中無人,就得不到這個隱隱現出幾分貴重的官職。更重要的是,若朝中無人,即使給了這個官職,那也做不下去。

都知道京師中高官多如狗,貴戚滿地走,沒有足夠強大的靠山勢力,誰能坐的穩管轄九門之內的五城提督執金吾?別的官職,朝中無人的後果無非就是被忽視,但這個官職,朝中無人的後果就是被別人修理下臺。

他李佑雖然根基短淺,關係網單薄,但也能算朝中有人罷。

歸德長公主緩了緩說:“吏部根據天下官員名籍,參照那約法三章,選出二十六個人爲備選,其中就有你的名字。去掉條件太差的,以及那些自願放棄的,經過廷議後優中選優只剩五人,還是有你的名字。不過具體爲誰,至今拖延未定,母后將此事暫且擱置了,說等到天子南巡後親政時再說。”

李佑咬牙切齒道:“無論如何,也要爭上一爭!”

歸德千歲感到李佑似乎鬼迷心竅了,又重重警示道:“這個官職很難做,一個不好就將滿朝人都得罪光了。而且我隱隱約約覺得,做了這個官職,會被重重捲入朝爭。當前司禮監重立,勳貴入廷議,正是緊張時候,你怎可不三思而行。”

李佑已經被那職位晃花了眼,他覺得一輩子可能也就這一次機會躋身清流了,所以就是刀山火海也得上!

風險總是避免不了的,越向上走,風險也越大。又想着自家金書鐵券的效力,不禁脫口而出道:“古人云,仕宦當做執金吾!”

四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104章 險些名不符實了五百六十六章 這裡面有機會第156章 在蘇州府做官不容易第147章 你簡直走火入魔了…第119章 知事這樣來的四百五十六章 希望渺茫五百十一章 坑爹的小柳兒二百三十七章 朝會瑣事二百八十四章 離別京城之前三百二十六章 高郵州見聞第200章 無聊與有聊三百五十章 此地古怪真多四百八十七章 貪贓與私鹽三百五十七章 奇妙的二比一第55章 欲擒故縱的把戲三百八十二章 搶風頭第30章 好重的一份禮物第39章 非正常的李父六百二十四章 上中下的選擇第42章 劉巡檢細說端詳第135章 李佑的捆綁銷售第203章 終見突破口五百六十八章 昌平不只有挖沙第16章 李典史仗勢搶人第144章 米價的難題二百一十二章 令人震肅的宮廷八卦三百二十三章 騷動不安的大房第32章 海瑞學不得五百二十四章 年輕人說話要負責六百一十章 蝨多不愁債多不癢四百一十二章 驚人計劃第174章 前臨深淵後有追兵六百二十四章 上中下的選擇三百九十五章 那一聲李兄二百九十一章 姓李名佑字輔世二百四十五章 紛亂的朝爭五百七十二章 誅心之言第184章 雙喜臨門五百六十二章 銀號現狀第191章 李佑進京第163章 才子落水記二百四十九章 各人的不眠之夜六百三十二章 開張瑣事第92章 有更好的女人來了…二百九十一章 姓李名佑字輔世第186章 喪事中的機遇六百一十四章 此錯非彼錯也六百一十章 蝨多不愁債多不癢三百四十三章 俞琬兒的揚州行三百二十六章 高郵州見聞第196章 奇妙的人際關係第80章 欺男不霸女二百六十五章 該守成了第201章 這裡不是蘇州府第165章 醜聞迭爆二百九十章 各種苦惱的人們啊第14章 照貓畫虎籌銀策五百七十二章 誅心之言五百三十九章 宮中府中第125章 看不透的陳知縣二百七十章 京察的影響四百零八章 兩淮鹽業公會二百八十二章 景和八年的那一天第185章 有了個女兒第19章 八十兩銀子賠不起二百八十一章 半虛半實的底牌五百七十六章 擺譜的新東家五百七十三章 你要負責第181章 優待也是負擔五百零五章 律法就是律法三百一十四章 李大人的潘多拉魔盒五百五十六章 李佑下野二百三十八章 夾縫中的道路第56章 盛名之下五百一十五章 似是故人來三百一十五章 鹽商的對策四百八十四章 天子回京五百三十章 都很上道二百三十四章 另闢蹊徑六百三十五章 翁婿論報四百二十四章 氣吞萬里如虎二百四十九章 各人的不眠之夜五百八十七章 驚天內幕三百零二章 不地道的府衙第166章 大丈夫有所爲而有所不爲!三百八十七章 修先賢祠的玄機二百五十三章 餘波嫋嫋第152章 誰家有女初長成二百七十八章 老首輔有點暈第197章 挖坑埋自己第202章 真不該來第187章 痛着並快樂着四百六十六章 慈聖宮的後手四百八十九章 不要傷了和氣第188章 離鄉進京第80章 欺男不霸女四百四十章 爲難的旨意二百九十三章 區區知縣的排場五百六十九章 我信得過你
四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104章 險些名不符實了五百六十六章 這裡面有機會第156章 在蘇州府做官不容易第147章 你簡直走火入魔了…第119章 知事這樣來的四百五十六章 希望渺茫五百十一章 坑爹的小柳兒二百三十七章 朝會瑣事二百八十四章 離別京城之前三百二十六章 高郵州見聞第200章 無聊與有聊三百五十章 此地古怪真多四百八十七章 貪贓與私鹽三百五十七章 奇妙的二比一第55章 欲擒故縱的把戲三百八十二章 搶風頭第30章 好重的一份禮物第39章 非正常的李父六百二十四章 上中下的選擇第42章 劉巡檢細說端詳第135章 李佑的捆綁銷售第203章 終見突破口五百六十八章 昌平不只有挖沙第16章 李典史仗勢搶人第144章 米價的難題二百一十二章 令人震肅的宮廷八卦三百二十三章 騷動不安的大房第32章 海瑞學不得五百二十四章 年輕人說話要負責六百一十章 蝨多不愁債多不癢四百一十二章 驚人計劃第174章 前臨深淵後有追兵六百二十四章 上中下的選擇三百九十五章 那一聲李兄二百九十一章 姓李名佑字輔世二百四十五章 紛亂的朝爭五百七十二章 誅心之言第184章 雙喜臨門五百六十二章 銀號現狀第191章 李佑進京第163章 才子落水記二百四十九章 各人的不眠之夜六百三十二章 開張瑣事第92章 有更好的女人來了…二百九十一章 姓李名佑字輔世第186章 喪事中的機遇六百一十四章 此錯非彼錯也六百一十章 蝨多不愁債多不癢三百四十三章 俞琬兒的揚州行三百二十六章 高郵州見聞第196章 奇妙的人際關係第80章 欺男不霸女二百六十五章 該守成了第201章 這裡不是蘇州府第165章 醜聞迭爆二百九十章 各種苦惱的人們啊第14章 照貓畫虎籌銀策五百七十二章 誅心之言五百三十九章 宮中府中第125章 看不透的陳知縣二百七十章 京察的影響四百零八章 兩淮鹽業公會二百八十二章 景和八年的那一天第185章 有了個女兒第19章 八十兩銀子賠不起二百八十一章 半虛半實的底牌五百七十六章 擺譜的新東家五百七十三章 你要負責第181章 優待也是負擔五百零五章 律法就是律法三百一十四章 李大人的潘多拉魔盒五百五十六章 李佑下野二百三十八章 夾縫中的道路第56章 盛名之下五百一十五章 似是故人來三百一十五章 鹽商的對策四百八十四章 天子回京五百三十章 都很上道二百三十四章 另闢蹊徑六百三十五章 翁婿論報四百二十四章 氣吞萬里如虎二百四十九章 各人的不眠之夜五百八十七章 驚天內幕三百零二章 不地道的府衙第166章 大丈夫有所爲而有所不爲!三百八十七章 修先賢祠的玄機二百五十三章 餘波嫋嫋第152章 誰家有女初長成二百七十八章 老首輔有點暈第197章 挖坑埋自己第202章 真不該來第187章 痛着並快樂着四百六十六章 慈聖宮的後手四百八十九章 不要傷了和氣第188章 離鄉進京第80章 欺男不霸女四百四十章 爲難的旨意二百九十三章 區區知縣的排場五百六十九章 我信得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