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零三章 意識形態問題

六百零三章 意識形態問題

這第一個發言的,不是別人,正是左都御史江辛嶽,他環顧左右說:“報紙此事,我看必定會惹得胡亂議論,誹謗叢生,干擾朝政,未見得好。”

隨即所有人屋子都將目光投向李佑,江總憲出了招,下面該李佑接招了,且看李佑如何駁斥回來。

李佑早有腹案,坦言道:“開辦報紙,乃是廣開言路,讓各方之聲羅列於上。通過報人之筆,叫民衆知曉朝廷之意,再叫朝廷知曉民生之難,朝廷有何懼哉?別人可以發文,朝廷官員也可以執筆投稿,真理越辯越明,怎能說是胡亂議論,誹謗叢生?”

作爲言官頭目,江總憲當然要維護自己的部門利益,聞言便不悅道:“百官有司各負其責,言路自有言官專責,風憲已遍及天下,何須另行多此一舉。”

李佑質問道:“太祖皇帝詔令天下軍民皆可上書通政司,開由下及上言路之先河,大中丞認爲這是多此一舉麼?報紙之意,本就取自太祖聖意,特爲新開由下及上之言路,與科道互爲補充而已。”

江總憲啞然失語,李佑都搬出了太祖皇帝當幌子,委實不能再答話了,否則怎麼答都是錯。

又見袁閣老語含不屑道:“朝廷治理百姓自有法度,宰輔六部均衡政務調和鼎鼐,循道而行即可。要這七嘴八舌的報紙作甚,不在其位不通其政,若都是外行人,那事情是吵不出結果的,純是朝廷掣肘。”

雖然其他大多數人還沒有發言表態。但是李佑可以感受得到,這些大佬大都是不太同意的,只不過暫時沒有明說出來。可能也就盧閣老與趙天官因爲他李佑的緣故,抱着半信半疑心思中立。

這情況並不是別人爲了反對他李佑而反對。事情本身也許並不是很大,但這其實是潛意識裡對新生事物的保守心態作祟。

或者大佬們還有更深層次的考慮,此事可能會涉及一些權力再分配問題。更得慎重。要知道,輿論也是公器的一種。朝廷輿論大都在科道手中,而打算辦報的國子監是禮部名下主管的,這其中…

比如現在發難的袁閣老可能就摻雜了這類私心。因爲禮部海尚書是老對頭彭閣老援引上任的,現在更是彭閣老在六部中的獨苗。

李大人做了三年半的官員,第一次如此直觀的感受到思想差異。此時他還忽然意識到,這次他所面臨的狀況與以往似乎有所不同。不再完全是個人意氣相鬥和權力角逐,而是帶有了政見之爭的色彩。

而且沒什麼人真正支持他的政見之爭,連靠山們都抱着疑慮。所以今次真正的對手不是具體哪個人,而是朝廷大員們普遍的觀念和心態…李佑心有所感的嘆道,殺人容易誅心難。

衝動是魔鬼啊。他現在有點後悔了。從做官技術的角度去考慮,急急忙忙的鼓動監生,同時將報紙趕工上馬是不錯的選擇。一方面可以製造個人聲望,另一方面,可以把壓力轉移給朝廷,減少自己的責任——誰也怪不得本官,本官已經盡職盡責盡力了,以後國子監再出什麼亂子都是朝廷的責任。

但他卻忽略了報紙這種行業的特殊性,這已經不是技術性問題。而是政治性問題了。甚至可以上升到意識形態高度,涉及到朝廷、官員和民衆的權力和權利問題,往深裡追究,還有可能牽扯出天子,那就更加複雜了。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他這回真的是自尋煩惱。想至此李大人不由得打了退堂鼓。與人相鬥,他並不害怕,但是想挑戰規矩和傳統這類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則需要更大的勇氣。

如今自己已經把新開言路、報紙養士的呼聲喊了出去,名頭也樹了起來,無論下面能不能繼續進行,關係不是很大罷?反正惡人由朝廷做了。

根據印象裡的普遍歷史規律,行業先行者不審時度勢的話,下場都好不了。李大人仿徨不已,半晌無言,陷入了糾結之中,同樣半天沒說話。

不過看在別人眼裡,卻有種事有反常即爲妖的古怪感。面對袁閣老的質疑,他竟然發起呆來,這是怎麼了?能將李佑這張嘴封住的人,應該還沒有出生罷

在李佑身上吃過數次虧的袁閣老沒來由的暗捏一把冷汗,這莫非是暴風雨前的寧靜?上一位曾把李佑逼到閉嘴不說話的人是段公公,他的下場大家都看到了。

這時候與李佑站在一處的石祭酒突然開口,打破了僵局,對着江袁閣老反問道:“在下覺得,閣老此言差矣!若國子監不辦報紙,難道就沒有爭論非議掣肘了?”

石大人一言既出,滿堂詫異。一是詫異以脣爲槍、以舌做劍的李佑完全沒有發言反駁的意思。李佑居然縮了!居然縮了!

二是詫異石祭酒的態度,難道不是他管不了李佑,所以才無奈向朝廷請示的嗎?這點大家都還可以理解的,怎麼此刻又站出來質問袁閣老?

驚詫時無人應話,石綸便繼續不急不慢的說:“在座諸公的心思,本官斗膽窺得一二。在報紙這件事情上,諸公見識未免短淺了些,竊以爲不可去取也!”

石大人第二句話出來,連大樹御史、廷杖詔獄雙成就首位獲得者、大明言官形象代言人、朝中公認敢言的李佑都想要五體投地的膜拜了。

石祭酒是傾向於在國子監辦報的,無論於公於私都有益處,石大人沒道理不同意,只是在方法上有不同意見,對這點李佑心知肚明。所以剛纔石大人站出來反問袁閣老時,李佑並不吃驚,但石大人這第二句話,實在太撲街了。

他李佑再肆無忌憚,但心裡的底線還是很門清的。一碼是一碼,就事論事就人論人,從來沒敢放過“你們六大學士和九卿都沒什麼見識”這樣橫掃一片無倖存者的地圖炮啊。

這石祭酒亂放地圖炮,莫非是爲了拉自己下水?還是故意反水充當豬一樣隊友的角色?李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悄悄地挪動站位,遠離了石大人幾步。

卻說諸位大佬,涵養好的充耳不聞,涵養差幾分的如袁閣老忍不住怒而拍案,呵斥道:“石綸你放肆!”

石祭酒對袁閣老的斥責無動於衷,臉色很平靜,又環視衆人問道:“諸公可曾記得,當年東林書院、復社之事?”

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了百年,但讀書人哪有不知道東林書院和復社的?有聰明的人即刻之間就隱約猜到,爲何石祭酒突然提起東林黨和復社,因爲這兩者都是在野讀書人發起並壯大起來的,很是把持了公衆輿論,而且牽連極廣聲勢浩大,朝廷也奈何不得。

石大人自問自答道:“東林、復社諸般人等在民間以清議操弄輿論、裁量人物、樹立門戶,以至於到了左右朝政的地步,在座諸公不引以爲戒乎?”

徐首輔直視石祭酒,“那又如何?石大人休要危言聳聽。”

“在下多年地方爲官,唯在姑蘇記性深刻。當時滿街傳遍流言,民衆愚昧莫辯,偏又好生議論,以至於連在下這參政也遭遇圍攻受辱,在座諸公不引以爲戒乎?雖無近憂,但見微知著,若放大到天下,但難免再有東林之事重演!”

石大人談起自己在蘇州險些被不明真相民衆圍毆的往事,雖是自曝其醜,語氣卻平淡的很,彷彿說的是別人之事,彷彿另一個使壞暗算他的主角並不在旁邊。這讓李佑頗是目瞪口呆,這石大人心理素質真是強到了一定境界。

石祭酒侃侃而談,“如此在下便有所悟,朝廷與民衆之間並不通暢,這不是好事。民間各種議論繁雜,富裕地方尤甚,文風盛行的地方最甚!但可慮之處在於,雖然各說各話的有百家之言,但民衆議論中並沒有朝廷之言,公論皆出於野。諸公不以爲慮乎?”

朝廷的只有邸報、佈告,不過照抄政令又流傳不廣、枯燥乾澀,對民衆委實沒有什麼耳濡目染之效!在下苦思其道,直到李大人提出辦報,方纔豁然開朗,民間抄報盛行,那自然也可以出官報。什麼是教化,這就是當今世道最大的教化!諸公以爲然否?

在下想來,有了官報,好處有四。第一,廣開言路,疏通民意,須知民意如山川,能疏不能堵;第二,把持輿論,以正道引導人心;第三,收攏不能入仕之讀書人,特別是其中出類拔萃者;第四,揚善隱惡,教化風氣。諸公以爲然否?”

大學士們和九卿們聽着石祭酒的話,心裡深思一遍,不禁紛紛點頭稱是。不愧是聲譽卓著的石大人,道理極其公正,確實是一心爲朝廷着想。

只有李佑大驚失色,這不對頭!他是要辦帶點鍼砭時弊刺激眼球的都市類報紙,聽石大人這口氣,是要辦成朝廷喉舌啊!

這時候,首輔徐閣老發了話,“辦報之事,可以試行,以石祭酒爲總裁,諸君以爲如何?”

“好!”有數人贊同道。

李佑悲憤的望向石祭酒,堡壘果然都是從內部攻破的,他石大人竟然背叛了革命,竊取了勝利的果實!這兩日看他在自己面前連連吃癟,於是便疏忽大意了!

第117章 初入府衙四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六百零六章 辦報難題二百三十四章 另闢蹊徑四百四十一章 試金石四百二十章 鬧得越大越開心加更第183章 最後的瘋狂五百五十七章 撲空第67章 十六個字的官名第28章 令人頭疼的判罰四百四十八章 禮下於人的世子最後一次求本第55章 欲擒故縱的把戲二百八十九章 小竹的緣分六百二十一章 批示的奧妙四百八十八章 最權威司法解釋三百零六章 你們算是合夥六百零八章 這裡面水很深二百九十五章 送聲望的來了百年難遇加更第119章 知事這樣來的二百八十六章 揚州城印象之二二百七十二章 本公主也拜託李大人了第2回 合第38章 曲曲折折的糾結五百四十四章 語驚四立三百六十四章 就差死而後已了四百一十五章 春遊驚變第171章 李老爺修煉記第88章 新宅風波第39章 非正常的李父三百零八章 又是一個奇葩的官職五百八十章 這纔是屬於他的舞臺四百五十六章 希望渺茫第155章 相聲說不成便罵人二百四十八章 李中書使詐救風塵第89章 老泰山的帝王術五百三十四章 紈絝偶像第19章 八十兩銀子賠不起第203章 終見突破口五百八十二章 民意無用二百五十七章 與天官大人親近親近五百七十章 人在江湖身不由恥五百三十七章 五種理由六百三十三章 茶棚閒談二百九十章 各種苦惱的人們啊第30章 好重的一份禮物第134章 不能以普通雜官視之五百九十二章 也該有個了結第133章 得隴望蜀四百二十二章 飛上高枝的金家三百三十五章 爛好人李佑六百二十八章 空城計第19章 八十兩銀子賠不起第166章 大丈夫有所爲而有所不爲!四百五十章 百變的人第92章 有更好的女人來了…四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88章 新宅風波五百一十二章 僵持住的局面三百九十六章 李家受誥第24章 東風吹戰鼓擂三百六十九章 李大人的封賞爭議第8章 報復與反報復(下)第98章 迎接年度考計第167章 水土不服二百七十三章 入駐國子監四百六十五章 三套人馬第154章 府衙自此多事矣第143章 關於新官三把火的議論四百二十八章 獨釣寒江雪第54章 躺着也中箭的名聲二百一十八章 貨比貨第207章 白撿了五百兩三百四十二章 我就敢休了你求給力五百九十三章 比想象的好第117章 初入府衙五百四十四章 語驚四立三百九十三章 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第193章 被誤會的真相四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二百七十四章 大人千萬不要誤會二百五十九章 你爭我奪四百九十一章 操縱內閣更替的大能二百八十八章 被教訓了二百一十九章 被欺負的毫無還手之力五百二十五章 比你層次高明多了第79章 可算落到手裡了六百二十三章 羣雄逐鹿第175章 老知府的憋屈第7章 報復與反報復(上)第7章 報復與反報復(上)二百九十一章 姓李名佑字輔世二百九十六章 人情豈能大於國法二百五十五章 一室皆春六百零七章 活字風波第47章 滿船花醉三千客(上)二百五十三章 餘波嫋嫋第36章 遭逢大旱要祈雨二百一十四章 勢在必得四百五十八章 廷推驚變第81章 巾幗不讓鬚眉
第117章 初入府衙四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六百零六章 辦報難題二百三十四章 另闢蹊徑四百四十一章 試金石四百二十章 鬧得越大越開心加更第183章 最後的瘋狂五百五十七章 撲空第67章 十六個字的官名第28章 令人頭疼的判罰四百四十八章 禮下於人的世子最後一次求本第55章 欲擒故縱的把戲二百八十九章 小竹的緣分六百二十一章 批示的奧妙四百八十八章 最權威司法解釋三百零六章 你們算是合夥六百零八章 這裡面水很深二百九十五章 送聲望的來了百年難遇加更第119章 知事這樣來的二百八十六章 揚州城印象之二二百七十二章 本公主也拜託李大人了第2回 合第38章 曲曲折折的糾結五百四十四章 語驚四立三百六十四章 就差死而後已了四百一十五章 春遊驚變第171章 李老爺修煉記第88章 新宅風波第39章 非正常的李父三百零八章 又是一個奇葩的官職五百八十章 這纔是屬於他的舞臺四百五十六章 希望渺茫第155章 相聲說不成便罵人二百四十八章 李中書使詐救風塵第89章 老泰山的帝王術五百三十四章 紈絝偶像第19章 八十兩銀子賠不起第203章 終見突破口五百八十二章 民意無用二百五十七章 與天官大人親近親近五百七十章 人在江湖身不由恥五百三十七章 五種理由六百三十三章 茶棚閒談二百九十章 各種苦惱的人們啊第30章 好重的一份禮物第134章 不能以普通雜官視之五百九十二章 也該有個了結第133章 得隴望蜀四百二十二章 飛上高枝的金家三百三十五章 爛好人李佑六百二十八章 空城計第19章 八十兩銀子賠不起第166章 大丈夫有所爲而有所不爲!四百五十章 百變的人第92章 有更好的女人來了…四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88章 新宅風波五百一十二章 僵持住的局面三百九十六章 李家受誥第24章 東風吹戰鼓擂三百六十九章 李大人的封賞爭議第8章 報復與反報復(下)第98章 迎接年度考計第167章 水土不服二百七十三章 入駐國子監四百六十五章 三套人馬第154章 府衙自此多事矣第143章 關於新官三把火的議論四百二十八章 獨釣寒江雪第54章 躺着也中箭的名聲二百一十八章 貨比貨第207章 白撿了五百兩三百四十二章 我就敢休了你求給力五百九十三章 比想象的好第117章 初入府衙五百四十四章 語驚四立三百九十三章 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第193章 被誤會的真相四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二百七十四章 大人千萬不要誤會二百五十九章 你爭我奪四百九十一章 操縱內閣更替的大能二百八十八章 被教訓了二百一十九章 被欺負的毫無還手之力五百二十五章 比你層次高明多了第79章 可算落到手裡了六百二十三章 羣雄逐鹿第175章 老知府的憋屈第7章 報復與反報復(上)第7章 報復與反報復(上)二百九十一章 姓李名佑字輔世二百九十六章 人情豈能大於國法二百五十五章 一室皆春六百零七章 活字風波第47章 滿船花醉三千客(上)二百五十三章 餘波嫋嫋第36章 遭逢大旱要祈雨二百一十四章 勢在必得四百五十八章 廷推驚變第81章 巾幗不讓鬚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