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掌嘴八百

此次渤海國以世子大虔晃爲首,合赤溫爲先鋒共聚十萬大軍,正浩浩蕩蕩的南下,不日便會抵達范陽。李渼看到這分軍報之後,失魂落魄的跌坐在龍椅上。南詔大軍已經兵鋒難以抵擋,正愁着該如何調兵破敵,如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渤海國竟然又來趟這趟渾水。要知道如今奚族與契丹已經有些難以控制了,這渤海大軍若是再參合其中,李渼都不敢相信這是怎樣的一個局面。

如今河北由於有白世言的安撫,奚族與契丹才願意暫熄戰火,等待朝廷給個合理的說法。可這還沒消停幾個月,這渤海國又要燃起戰火,這渤海國此次率兵而來,任誰都看得出這是有火上澆油的意圖。以往渤海兵犯大唐,行軍多是以船隻渡海而來爲主。其原因是渤海國臨近大海,水軍設施較爲齊全,若要兵犯唐境以船隻渡軍,是個最爲迅捷的方法。

當年唐太宗東征渤海之時,就曾經因爲滄海茫茫一望無邊,思量大海難渡,有放棄東征渤海(渤遼、遼東)的念頭。大將薛仁貴擔心太宗因大海阻隔而放棄東征,便瞞着他指揮大軍渡海。因爲皇帝貴爲“天子”,所以便有了三十六計之中的“瞞天過海”。

渤海地理優勢讓他們有了迅捷的行軍方式,以致於渤海國的水軍在當時算得上一流。但是也正是這種優勢,卻制約着渤海國的軍事實力。若論水戰恐怕大唐也要避其鋒芒,就別提吐蕃與南詔這些多以遊牧的民族了。當年隋煬帝多次東征高麗最終卻鎩羽而歸,使得我漢人健兒買骨他鄉,除了隋煬帝用兵與用人不當之外,這其中的水軍因素也不得不考慮進去。

然而水軍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對於陸戰的實力很弱。由於大唐對海岸線的封鎖,以至於渤海的戰船根本無法挺進大唐內部作戰。即便可以,但由於船隻的侷限性,也不能大規模的投入兵力作戰。渤海國也意識到了這一點,若想在大唐這塊膏腴之地上分得一杯羹,那就得有實力強勁的陸軍。

但是又一個問題搬上了檯面,即便有了精銳的陸軍想要兵發范陽,也要顧慮一個現實的問題,那就是奚族與契丹的立場。契丹與奚族這兩股草原勢力,可以說是大唐與渤海國的緩衝地帶。這也是爲何李唐王朝歷代都是將目光聚集在西南,而與渤海國矛盾較少的原因之一。

而渤海國若要率領這幾年訓練的精銳陸軍分食大唐,那它就要經過契丹與奚族的駐地。以往由於契丹與奚族弱小臣服於大唐,致使兩個部落的矛頭紛紛指向渤海國。渤海若要陸軍而來,就必須顧忌這兩個以鐵騎貫通天下的民族。如今隨着時間的更替,兩族早已有了自立的野心,又加上近期在河北發生的矛盾,這就給了渤海國可乘之機。

李渼雖然不懂軍事但對戰略還是看得清的,如今奚族與契丹兩族與朝廷的矛盾還沒有緩解,渤海國如今又兵犯邊境。他知道,奚族與契丹之所以按兵不動,給朝廷緩解矛盾的時間,主要還是因爲兩族的實力還不足以與大唐正面對抗,故此纔會一直持觀望態度。

這也正是李渼沒有將河北之事太放心上的原因,在他看來這不過是兩族做一做樣子罷了。可是如今有了渤海大軍的加入,逆轉的形式定會不利於大唐。有了渤海國的支持兩族便沒了後顧之憂,定會協同渤海大軍兵犯邊境。

最後果然不出李渼所料,幾日後河北便傳來消息,渤海世子大虔晃與兩族首領會晤,之後的結果便是兩族主動借道給渤海大軍。非但如此兩族願意與渤海大軍兵合一處,聯手共同分食大唐。這個結果讓李渼感覺如墜冰窟,壓抑的讓他有種喘不過氣來的感覺。

李渼原本是打算若河北無戰事,就將成德節度使僕固俊徵調到山南,與山南西道節度石雄使合兵一處共同抵禦並擊退南詔大軍。然而如今看來河北已經無法抽調兵力了,如今震天雷已經沒有庫存想要支援前線也不可能,況且近日河西屠狼也傳來奏報,聲稱震天雷全是啞雷根本沒有作用。

這讓李渼對於震天雷的期望,也沒有了以前的那麼高漲。在這如此國難當頭之際,他也沒有心思去關係震天雷失靈的原因。漸漸地對於震天雷的那份神奇,在李渼的心中也蕩然無存。最後李渼一日之內連發兩道聖旨,分別就近調集山南東道與黔中道兩道節度使,聯兵共同抵禦南詔大軍。

然而得到的回覆卻讓李渼暴跳如雷,山南東道節度使李開復,直言兵力不足難以抗敵。而黔中道節度使崔宇倒是沒有直接拒絕,而是讓宣旨太監回稟李渼,說出兵不是不可以,俗話說得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先預支一百萬貫糧餉再說……

在宣政殿上,李渼聽了傳旨太監的回稟,憤怒的重重的拍着龍書案,將面前的所有奏章全部扔在了玉階上。大殿裡靜悄悄的沒有人說話,最後李渼不禁怒極反笑:“呵!這仗還沒打,竟然開口向朕伸手要軍餉,還是一百萬貫軍餉……”

這時御史中丞王博坤,卻出列正色道:“聖上,這崔宇實在是膽大妄爲,在這國難之時竟然如此不識大局,其罪當斬!”

果然不愧是御史中丞,彈劾起來倒是有理有據,王博坤見李渼神色緩和了些許,於是又接着道:“但如今正是用人之際,其他諸道即便有心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而崔宇身爲黔中道節度使與山南東道毗鄰,馳援石將軍是最合適不過的。故此老臣以爲,不如先應下他的要求,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住口!”王博坤的話還未有說完,就被李渼出言喝止。

王博坤不由一愣,心道我說的可是句句實情,難道我說錯了不成?當他擡頭看向李渼那一刻,不由心頭一凜,因爲看到了一副醬紫色的臉。

李渼怒火中燒冷視王博坤半天,最後才從口中崩出六個字:“笏板掌嘴八百!”

噗!

李梅的這道口諭說出,不禁讓堂上衆位大臣一陣愕然。掌嘴八百這刑法着實有些殘忍,漫說是王博坤這個枯木老頭兒,就是年輕力壯之人這掌嘴八百,也能將嘴巴打殘了。要知道這朝堂之上的掌嘴,可不是後宮用手掌施刑,而是用笏板狠狠地掌嘴。

笏板作爲古代朝臣必備之物,因此在殿上是隨處可見。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雙手執笏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要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其實笏板還有另外的作用,就是擋住自己的臉,用以彰顯龍威,上朝面見天子眼睛要望着笏板,表示對天子的敬意。

然而不論這笏板到底有幾種用途,但是這笏板掌嘴新興用途,倒是讓李渼成了開創笏板刑法流的先河。笏板多是象牙與竹板可不如手掌肉乎,試想這掌起嘴來有多痛。而且李渼似乎有意爲之,竟然一開口就是八百!

王博坤聞聽此言頓時嚇得魂歸天外,他這把老骨頭可經不起這番折騰,本來牙齒就鬆動的沒有幾顆了,再掌嘴八百,額不,掌嘴十次估計牙齒都脫落了。於是慌忙伏地泣聲請罪:“老臣有罪頂撞聖言,請聖上開恩!老臣也是爲了朝廷……”

這一刻所有人都不做聲,整個大殿上靜悄悄的,王博坤冷汗直冒的伏地不敢起身。李渼卻餘怒未消的冷斥道:“你是爲了朝廷籌劃,但你說了不該說的話!”

說了不該說的話?這一刻倒是輪到王博坤與羣臣疑惑了。方纔不過寥寥幾句話,誰也沒有覺得那裡有頂撞聖上的言辭,也更沒有覺得不對的地方。

最後還是魏謨率先反應過來,於是出列沉聲道:“啓稟聖上,王大人雖然引用了那崔宇的推脫之言,但也是無心之舉,還望聖上勿要隨性而爲!”

魏謨的話倒是提醒了衆人,也點醒了王博坤,原來自己惹聖上生氣的根源在這裡,頓時冷汗直冒不敢在說什麼。方纔王博坤引用了崔宇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也是就事論事。沒有想到李渼因爲痛恨崔宇的推脫要挾之詞,而將怒火牽扯到了王博坤的身上。

雖然羣臣的求情之聲不斷,但是李渼卻並不打算買賬。王博坤是皇后的伯父又是官拜御史中丞,可謂是位高權重威望甚高。若是不借此時機好好壓一壓,那他以後如何駕馭羣臣。況且王博坤方纔諫言雖然合情合理,但是讓他一個天子受制於一個節度使,即便退了南詔大軍,他這個天子也是顏面無存。

於是一揮衣袖冷視羣臣,隨後一指王博坤厲聲道:“來人!將此人給朕轟出去!”

隨後殿前御林軍紛紛而上,托起王博坤就向外驅趕。

堂堂一個三品大員就這麼被轟出朝堂,這要比對其用刑還要折辱。王博坤此刻即後悔又羞愧,低着頭不敢觀瞧身邊的臣僚,掛着漲紅着的老臉疾步走出了宣政殿。

第89章 寺中怪人第16章 治理旱情第7章 九醞春第77章 喜歡一個人有錯嗎?第56章 孤芳自賞第78章 何爲才子第63章 穆魯詩雅第37章 河南三族第86章 西漠木沉香第92章 我殺了你第14章 獅子雪第35章 三件事情第31章 妙心聖手第70章 面頰有痣第4章 虎皮毛豆腐第75章 誰的提議第63章 科舉取士第16章 圖在何處第95章 逼其就範第31章 妙心聖手第48章 三件套第81章 寧願我負天下人第76章 東方耳浩第101章 不能跟你走第15章 烏雲初開第17章 一指壓死馬第64章 仰面朝天賞夜空第61章 狀元擡轎第10章 溺水女屍第11章 抽絲剝繭第55章 埋骨青山第92章 醉芳園第71章 衆人皆服第52章 聽風觀月第562章 恩怨已了第64章 你看過封神榜嗎第550章 重申軍令第90章 班師回朝第40章 花花太歲第74章 秋雨綿綿第48章 三件套第12章 凌空屠刀第77章 喜歡一個人有錯嗎?第95章 逼其就範第29章 道士遇到僧第80章 深情一吻第31章 深夜對話第19章 塵埃落地第67章 屍橫遍野第61章 狀元擡轎第97章 雙叉路口第4章 魏謨呈論第45章 又見葉白衣第65章 賣功鬻名第29章 東瀛獻寶第90章 閨房驚變第45章 帝心難測第36章 東宮密謀第9章 居安思志第62章 溫庭筠第30章 火速回京第77章 喜歡一個人有錯嗎?第13章 美女救男第63章 江陵岳家第54章 風可觀,月可聽第60章 爭鋒相對第19章 風中的凌亂第52章 河朔三鎮第76章 睡得安穩嗎第26章 意外的關注第528章 局中因與果(四)第45章 帝心難測第89章 雷雨交加第31章 深夜對話第74章 三名太監第39章 可爲絕品第16章 誰是你妹妹第96章 臨行囑託第3章 刑部尚書第53章 東瀛有妻第23章 真的好大第55章 埋骨青山第73章 你不要逼我第559章 順利會師第10章 有個交代第89章 笛聲悠揚第28章 包餃子第7章 一匹烈馬第64章 充當說客第1章 鞋拍宅男入晚唐第6章 王百萬第48章 河西驚變第28章 誰算計了誰第53章 一塊匾的事情第43章 這酒有問題第29章 東瀛獻寶第55章 埋骨青山第67章 落塵緣第14章 脣槍舌劍第20章 那一眼的傷痛
第89章 寺中怪人第16章 治理旱情第7章 九醞春第77章 喜歡一個人有錯嗎?第56章 孤芳自賞第78章 何爲才子第63章 穆魯詩雅第37章 河南三族第86章 西漠木沉香第92章 我殺了你第14章 獅子雪第35章 三件事情第31章 妙心聖手第70章 面頰有痣第4章 虎皮毛豆腐第75章 誰的提議第63章 科舉取士第16章 圖在何處第95章 逼其就範第31章 妙心聖手第48章 三件套第81章 寧願我負天下人第76章 東方耳浩第101章 不能跟你走第15章 烏雲初開第17章 一指壓死馬第64章 仰面朝天賞夜空第61章 狀元擡轎第10章 溺水女屍第11章 抽絲剝繭第55章 埋骨青山第92章 醉芳園第71章 衆人皆服第52章 聽風觀月第562章 恩怨已了第64章 你看過封神榜嗎第550章 重申軍令第90章 班師回朝第40章 花花太歲第74章 秋雨綿綿第48章 三件套第12章 凌空屠刀第77章 喜歡一個人有錯嗎?第95章 逼其就範第29章 道士遇到僧第80章 深情一吻第31章 深夜對話第19章 塵埃落地第67章 屍橫遍野第61章 狀元擡轎第97章 雙叉路口第4章 魏謨呈論第45章 又見葉白衣第65章 賣功鬻名第29章 東瀛獻寶第90章 閨房驚變第45章 帝心難測第36章 東宮密謀第9章 居安思志第62章 溫庭筠第30章 火速回京第77章 喜歡一個人有錯嗎?第13章 美女救男第63章 江陵岳家第54章 風可觀,月可聽第60章 爭鋒相對第19章 風中的凌亂第52章 河朔三鎮第76章 睡得安穩嗎第26章 意外的關注第528章 局中因與果(四)第45章 帝心難測第89章 雷雨交加第31章 深夜對話第74章 三名太監第39章 可爲絕品第16章 誰是你妹妹第96章 臨行囑託第3章 刑部尚書第53章 東瀛有妻第23章 真的好大第55章 埋骨青山第73章 你不要逼我第559章 順利會師第10章 有個交代第89章 笛聲悠揚第28章 包餃子第7章 一匹烈馬第64章 充當說客第1章 鞋拍宅男入晚唐第6章 王百萬第48章 河西驚變第28章 誰算計了誰第53章 一塊匾的事情第43章 這酒有問題第29章 東瀛獻寶第55章 埋骨青山第67章 落塵緣第14章 脣槍舌劍第20章 那一眼的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