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4章開建軍港

在仰光外海的遭遇戰之後,東東籲的戰事,一下就進入了一個十分安靜的狀態。

陸地上,趙銘屯兵於勃固,按兵不動,海面上明軍的艦隊,也沒有再次出現。

不過,上次海戰失利,讓吳三桂心中產生了一絲危機感,擔心西夷聯合艦隊不是明軍艦隊的對手,所以趁着明軍海軍沒有出現,便拼命的往東籲運送兵源和物資。

這時碼頭邊上,又有十多艘兵船靠岸,一隊隊來自印度各土邦的高種姓貴族,領着平民士卒下船。

此時,仰光一地,集結的周軍,已經有近十萬人,其中八萬都是印度土邦的軍隊。

吳三桂看着又是一萬印度軍隊,登陸仰光,不禁皺起眉頭,對一旁的孫可望道:“孫相,朕要和趙雜毛對陣,你送這麼多土邦軍過來幹什麼?朕需要的是精兵,你最起碼也要給朕送些錫克人啊!”

周國統治印度過程中發現,印度一地的軍隊,外來的突厥人戰力最強,其次是錫克人,最差的則是各土邦的軍隊,戰力差到令人髮指。

出於對印度軍隊戰力的瞭解,吳三桂甚至懷疑,孫可望是不是要害自己。

孫可望笑道:“臣得知,東籲戰事進入相持,才急忙調動這些剎帝利過來。”

說着,孫可望壓低聲音道:“陛下,這些人可以用做炮灰,損失大些,也沒有關係,反而對我大周有利。”

一旁吳三桂和洪承疇都一臉震驚的看着孫可望,不過遂即明白了孫可望的用意。

周國雖然統治了印度,擁有廣闊的疆域,卻如同一個癱瘓的巨人,朝廷的力量很難控制地方土邦。

這讓習慣了帝國集權,對地方實行強控着的周國,感到十分的不自在。

孫可望覺得,這些印度土邦的高種姓,就像是兩晉南北朝的世家大族和軍事貴族集團一樣,妨害着他的改革和集權。

孫可望一直尋求着,希望能夠改變這種現狀,但是難度很大,因爲只要觸及到種姓制度,就會遭受印度本土勢力的激烈反對。

爲此,孫可望一直很苦惱,不過東籲戰場,讓他看到了一種可能,於是他在周國境內大肆鼓吹大印度主義,忽悠了大批高種姓前往東籲,爲大周帝國開疆擴土,並傳播印度教。

可他真實的目標,其實是利用與明朝的戰爭,消滅這些印度貴族,讓他們有去無回,並在他們死後,比較順利的沒收他們的土地和權力,推行新的土地政策,增強周國實力。

吳三桂一陣遲疑,問洪承疇道:“洪相,你以爲呢?”

洪承疇覺得孫可望真他孃的是個人才,就是太喜歡玩火了。

“陛下,臣以爲還是謹慎一些爲好。當年隋朝征討高句麗,對於北方軍事貴族,打擊確實很大,但是也動搖了隋朝的根基。臣以爲此戰,還是當以擊敗趙雜毛爲目的,不能亂了主次!”洪承疇委婉的表達了態度。

吳三桂微微頷首,板着臉對孫可望道:“孫相,朕也想加強朝廷的權威,打擊那些土邦的王公,但是趙雜毛有多厲害,孫相心裡應該有數。東籲一戰關係我大周前途,還是調些精兵來吧。”

“臣以是看戰爭進入相持期,而相持就是比消耗,我們華族人少,所處才徵調這些土邦貴族過來。”孫可望解釋一句,心中有些失望,不過還是尊重吳三桂的決定,“臣後面便送精兵過來。”

吳三桂滿意頷首,“嗯,打敗了趙雜毛,我大周有個安定外部環境,再改革不遲嘛!”

孫可望點了點頭,問道:“那就先打敗趙雜毛。不過,那趙雜毛最近有什麼動靜沒有?”

洪承疇道:“趙雜毛,現在屯兵勃固,是進退兩難。”

吳三桂道:“不錯,趙雜毛現在繼續進軍,將遭受兩面夾擊,難以取得勝利。若是按兵不動,我大周的軍資、援軍,從孟加拉上船,抵達仰光,不到十日時間,補給十分方便。趙雜毛從江南運輸物資,要繞過馬六甲,至少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繼續對持下去,明軍消耗遠大於我們,且緬甸溼熱,明軍不適應氣候,趙雜毛撐不了多長時間。朕已經派人去監視趙雜毛,只要他撐不住,率軍撤退,朕就趁勢掩殺。”

這時,三人正交談,大將夏國相,匆匆趕來。

“陛下,兩位丞相!”夏國相行禮道。

吳三桂問道:“可是有什麼軍情?”

夏國相點了點頭,沉聲道:“回稟陛下,斥候傳來消息,趙雜毛在勃固大修營盤,似乎準備長期堅守勃固。”

吳三桂聞語微微皺眉,“趙雜毛不管明朝,非要在東籲與朕死磕嗎?”

洪承疇猜測道:“會不會是趙雜毛準備留一部分兵馬堅守,自己先撤回大明,等來年天氣轉涼,再來進攻?”

吳三桂吩咐道:“派遣斥候,繼續探查,嚴密監視趙雜毛的一舉一動。”

東籲沿海的密林中,一個東籲人,領着幾名周軍斥候,穿梭在樹林中。

這時他們撥開樹木和雜草,爲首一人,取出千里鏡,嚮明軍營地觀察,只見整個明軍營地,已經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

士卒修建土牆,釘入木樁,挖掘護城壕,將勃固打造得固若金湯。

爲首斥候看了看,又將鏡頭拉向海邊,卻沒見明軍炮艦。

一旁東籲人道:“聽人說,明軍在勃固、毛淡棉抓了數萬民夫,在毛淡棉修建港口和碼頭。”

斥候首領聞語,收了千里鏡,沉聲道:“去毛淡棉看看!”

幾日後,一行人抵達毛淡棉,果然看見數以萬計的民夫,在一塊海灣處忙碌。

斥候蹲在一處山頂,滿臉驚愕的觀察,整片海灣的樹木,都被民夫砍光,在灣區修建出成排的木屋,還有巨大船臺。

一艘明軍戰艦停在船臺上,等待工匠修補,還有南洋那邊將修補船隻所需要的木材運來。

“明軍在毛淡棉建立了船廠,修復戰艦,必須快遞稟報陛下!”斥候陰沉着臉,意識明軍沒有撤軍的打算,而是繼續向東籲增援,準備長期作戰。

第一章煉獄模式第391章正藍旗首戰第269章溫州會晤第1018章排槍擊斃第六十四章十萬八旗下江南第477章豪格暴斃第380章激戰武進第960章猛龍過江第476章天意如此第888章緩兵之計第五十三章博洛震怒第842章輸糧換引第545章未有之敗第570章跨越赤道第165章宣旨使者第791章金陵春之陣(七)第1055章明輪船試航第1061章瞞天過海第九十五章欲死南京第491章黃海大戰中第998章我要攤牌了第277章鄭鴻逵入海第320章荷蘭人壓價第260章擊潰西班牙上第546章替大帥不值第297章清軍潰敗第1097章歸化侯安樂公第536章進攻兇猛第500章臨戰前夜第491章黃海大戰中第378章重組東林第184章三路合擊第326章說服德川家上第758章關中合戰第354章趙博安二入長江第982章女真寨子第842章輸糧換引第883章欲擒故縱第963章王鐸效應第1017章萬馬衝鋒第343章激戰寧波第561章戰後格局第849章併購錢氏織業第661章返回蘇州第1011章預設戰場第292章還不跟本王跑第五十四章明修棧道第1028章進入印度第599章進退兩難第953章登陸海灣第1083章大航海的下半葉第572章第一塊殖民地第771章胡漢三又回來了第865章至書招降第956章援兵趕來第876章又吹一遍江北之戰第419章趙銘的誤會第752章福臨末路上第996章開始表演第760章歸降吳三桂第846章回購拉昇第981章老毛子來了第249章抵達臺灣第538章攻陷泰州第856章接見孫可望第214章整編髮餉第848章停牌第300章光復福建第二十六章劉良佐的寶馬第731章移民南洋第491章黃海大戰中第479章倒睿聯盟第361章困頓城下第851章煤業上馬第1004章漢蒙聯軍第580章國社黨存在的意義第387章大清必禁此物第829章國有企業第1036章逆城市化第903章圍困鎖城第918章夜襲得手第394章束縛第1076章兵臨勃固第六章僥倖逃離第554章援軍出現第七十章火頭營一小兵第七十七章緊急軍情第867章人心以亂第七十一章太特麼殘暴了第288章閩江口大海戰下第259章再次交戰第918章夜襲得手第410章堵胤錫兵變第247章殲滅西班牙小隊第955章欺人太甚第二十六章劉良佐的寶馬第563章趕走堵胤錫第708章干涉戰爭第829章國有企業第425章緩兵之計
第一章煉獄模式第391章正藍旗首戰第269章溫州會晤第1018章排槍擊斃第六十四章十萬八旗下江南第477章豪格暴斃第380章激戰武進第960章猛龍過江第476章天意如此第888章緩兵之計第五十三章博洛震怒第842章輸糧換引第545章未有之敗第570章跨越赤道第165章宣旨使者第791章金陵春之陣(七)第1055章明輪船試航第1061章瞞天過海第九十五章欲死南京第491章黃海大戰中第998章我要攤牌了第277章鄭鴻逵入海第320章荷蘭人壓價第260章擊潰西班牙上第546章替大帥不值第297章清軍潰敗第1097章歸化侯安樂公第536章進攻兇猛第500章臨戰前夜第491章黃海大戰中第378章重組東林第184章三路合擊第326章說服德川家上第758章關中合戰第354章趙博安二入長江第982章女真寨子第842章輸糧換引第883章欲擒故縱第963章王鐸效應第1017章萬馬衝鋒第343章激戰寧波第561章戰後格局第849章併購錢氏織業第661章返回蘇州第1011章預設戰場第292章還不跟本王跑第五十四章明修棧道第1028章進入印度第599章進退兩難第953章登陸海灣第1083章大航海的下半葉第572章第一塊殖民地第771章胡漢三又回來了第865章至書招降第956章援兵趕來第876章又吹一遍江北之戰第419章趙銘的誤會第752章福臨末路上第996章開始表演第760章歸降吳三桂第846章回購拉昇第981章老毛子來了第249章抵達臺灣第538章攻陷泰州第856章接見孫可望第214章整編髮餉第848章停牌第300章光復福建第二十六章劉良佐的寶馬第731章移民南洋第491章黃海大戰中第479章倒睿聯盟第361章困頓城下第851章煤業上馬第1004章漢蒙聯軍第580章國社黨存在的意義第387章大清必禁此物第829章國有企業第1036章逆城市化第903章圍困鎖城第918章夜襲得手第394章束縛第1076章兵臨勃固第六章僥倖逃離第554章援軍出現第七十章火頭營一小兵第七十七章緊急軍情第867章人心以亂第七十一章太特麼殘暴了第288章閩江口大海戰下第259章再次交戰第918章夜襲得手第410章堵胤錫兵變第247章殲滅西班牙小隊第955章欺人太甚第二十六章劉良佐的寶馬第563章趕走堵胤錫第708章干涉戰爭第829章國有企業第425章緩兵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