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浙系志願軍

南京東宮,儲君府邸。

陳子龍身穿青色道袍,頭戴網巾,端坐在花廳之內,手邊桌上放着一盞青瓷茶杯,一碟糕點,卻沒有動一下。

在他身邊,是他的學生夏完淳,現爲朱以海東宮正四品少詹事。

這時,在花廳內端坐許久,外面侍衛忽然高聲道:“殿下駕到!”

陳子龍和夏完淳連忙起身,作揖躬身,低頭埋入兩臂之間,恭迎朱以海。

近些日子以來,朱以海的日子並不好過,甚至可以說相當的憋屈。

雖說此前朱以海讓出南京,恭迎隆武入朝,力主北伐,獲取了衆多朝臣的好感,但是大明天下,畢竟還是皇帝最大。

皇帝不喜歡他,想要廢除他儲君的地位,自然是有許多辦法。

近一年多以來,朝中主戰派,被貶的貶,流放的流放,隆武朝廷內部,看好朱以海的大臣,大部分都被隆武皇帝處理,朝局已經完全落入何騰蛟一派的手中。

朝中官員的升遷,決定權畢竟在皇帝手上,一些大臣明白皇帝的意思,爲了上位,便不時攻擊朱以海,令朱以海不敢絲毫懈怠,生怕落下把柄,給隆武整治他的口實。

這時,身穿硃紅龍袍,腰纏玉帶,頭戴翼善冠的朱以海走進來,看見陳子龍後,臉上約帶疲憊的說道:“讓卿家久等了!”

陳子龍擡起頭來,行禮道:“殿下日理萬機,臣不過坐了片刻而已!”

“兩位卿家請坐吧!”朱以海徑直走到中堂坐下,擡手示意道。

陳子龍與夏完淳落坐後,稍微沉吟,便開門見山道:“殿下,臣此次前來,乃是奉國公之命,請殿下援助東海鎮!”

朱以海聞語,卻一陣沉默,半響呼出一口濁氣道:“你們的處境,孤王知道十分不易,不過孤在朝中,也是舉步維艱,皇帝和何騰蛟等數百雙眼睛盯着孤,等着孤犯錯。”

現在隆武皇帝已經老了,留給他時間不多,隆武急於在剩下的時間裡,廢掉朱以海,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朱以海在打定主意不犯錯,讓隆武找不到藉口,準備熬死朱聿鍵。

東海鎮現在兩線作戰,趙銘南征荷蘭和西班牙,短時間內,不可能回師硬對滿清,東海鎮在遼東、朝鮮一線,以一鎮之力,對抗正個北朝滿清,壓力實在太大。

陳子龍奉命來南京,就是希望能夠得到朱以海的支持,牽制一下關內的清軍,減輕遼東一線的壓力。

這時,陳子龍聽了朱以海的話,知道朱以海現在一心想保住他的儲君之位,不想挑起什麼事端,讓隆武拿住把柄。但他使命所在,還是站起來作揖行禮,“殿下,如今清軍攻擊遼東甚急,還請殿下給與東海鎮增援!”

朱以海說了方纔的話,以爲陳子龍能理解他的處境,便不好意思開口,但陳子龍還是提出了要增援。

朱以海一陣沉默,在他看來,其實有點不太懂趙銘和東海鎮的行爲。

眼下最要緊之事,乃是幫助他坐穩儲君的位子,齊心協力,應對主和派和皇帝,可是趙銘卻不關注朝中政局,去搞什麼南征。

若是等他繼承皇位,東海鎮和浙系都是從龍功臣,要什麼有什麼,屆時要北伐,他支持北伐,要南征,他支持南征,君臣齊心開創一個盛世並非不可能。

不過,這一切的前提,得等他做皇帝。

“朝廷已經與滿清議和,簽訂了條約,卿家是知道的。”朱以海沉默半響後,開口道:“孤若是派兵增援東海鎮,就是公然違抗朝廷,違背皇帝的旨意,皇帝就有藉口廢掉孤,卿家應該理解孤的苦衷!”

明清已經議和,朱以海做爲儲君,若是發兵增援,就是違抗了國策和隆武朝廷,等於是對抗皇帝,那主和派立時就會羣起攻之,要求隆武廢掉朱以海。

一旁的夏完淳,對於如今南京的政治,還有朝中勾心鬥角的局面,已經是相當不滿,不禁氣憤道:“南北議和,許清軍攻擊東海鎮,不許我們增兵支援,這是何道理!”

夏完淳倒不是氣朱以海,而是氣眼下的隆武朝廷,在清軍攻擊旅順之初,他收到陳子龍的書信後,就上書朝廷,認爲清軍攻擊東海鎮控制的遼東地區,等於是撕碎了簽訂不久的《癸巳和議》,明朝應該給以回擊,但是主和派卻翹舌雌黃,說這只是一場小磨蹭,且和議之中並未涉及遼東歸屬,並不能說議和無效,朝廷應該保持理智和剋制,維護難得的和平局面,不使和議破裂,不能出兵,使得事態擴大。

如此論調,在夏完淳看來,就是無稽之談,可笑至極,偏偏皇帝卻認可了,而且朝中主流,也都是這個論調。

朱以海臉沉了下來,陳子龍見此,忙道:“殿下,國公也知道議和已成事實,朝政又被主和派把持,所以國公並非讓殿下直接派兵增援,只要殿下增兵,淮安一線,給清軍施加壓力即可!”

朱以海聽說不是求他派兵參戰,只是增兵淮安,給徐州清軍施壓,臉色緩和了一些,可遂即又有些不好意思起來。

當初趙銘數次幫助朱以海,江北一戰,更是損失數萬精兵,差點把自己交代,而如今東海鎮有難,他這個做主公的卻不能庇護,實在說不過去。

而且,近期朝廷軟硬兼施,對浙系分化瓦解,他如此表現,連東海鎮都不能庇護,恐怕底下的人,難免會生出一些想法,轉投主和派。

“只如此,能幫到東海鎮嗎?”想到此處,朱以海不禁問道。

陳子龍沉聲道:“回稟殿下,這樣能夠牽制住滿清一些兵力,但東海鎮在遼東的壓力,依然巨大。畢竟如今朝廷不出手,便等於是東海鎮以一鎮之力,與整個北方相抗啊!”

朱以海重重吸了口氣,臉上終究過不去,也過不了自己心裡一關,於是沉聲道:“孤還能做些什麼?”

陳子龍問語一喜,忙道:“如果可以,臣希望殿下能假意裁掉一批浙軍,將這些人發往江東,換裝江東的衣甲兵器,以東海鎮的身份,增援遼東。”

第十四章打了件裝備第1097章歸化侯安樂公第303章被阻古城關第571章新明洲第二十一章雜毛劉攻城第1012章金蟬脫殼第812章敵在靈谷寺第367章秦王風波第355章堅船利炮第489章施琅的無奈第941章滎陽合戰中第201章激戰金華中第380章激戰武進第445章陽澄湖吃螃蟹第351章馬某豈會背叛大清第837章證券交易第312章實業運動第407章何騰蛟北伐第648章趙銘叫停第309章重用宗藩第799章隆武駕崩第329章荊州戰役第724章殿下仁義第540章伏擊趙雜毛第722章倉惶離京第648章趙銘叫停第871章分配利益第134章再陷鎮江第331章軍火生意第855章長安使團第1083章大航海的下半葉第139章鄭芝龍會見清使第399章各自心思第392章大員密探第957章西班牙人潰敗第886章再議攻城第301章救援隆武第918章夜襲得手第330章招商船運公司第782章建武末路第171章挾持黃斌卿第239章漢化派第191章激戰金華第859章暗示孫可望第460章擊退趙雜毛第一零五章俘獲荷蘭戰艦第一零六章分頭行動第287章閩江口大海戰中第625章鄭彩的抉擇第210章廢除家丁制度第1048章鳥羽合戰下第三十八章剿義軍博洛定策第1039章貿易協定上第543章生死激戰第699章兵變前兆第916章回師南京第305章天意如此第256章聯合荷蘭第520章多爾滾之死下第564章癸巳和議第140章動靜弄大第771章胡漢三又回來了第708章干涉戰爭第一百零一章返回金塘島第924章擒賊先擒王第456章再次北上第531章圍殲阿濟格兵團第652章奸雄規劃第842章輸糧換引第600章堅持南進戰略第九十三章回援江防第653章闖宮第九十八章趙銘諫言第806章反漢同盟第923章攻破城牆第五十章李元胤大開水門第二十四章突圍求援第1005章突襲河套第486章渡海援遼第762章大帥穩住第800章騰蛟末路第395章默契不在第438章要餉二百萬第1068章仰光海戰(二)第903章圍困鎖城第815章進殿逼宮第1021章兵臨長安第197章必須打的理由第399章各自心思第134章再陷鎮江第255章戰後總結第1049章廬山新政第809章武昌歸降第815章進殿逼宮第147章聯順抗清第822章我是集權派第662章建藩立國第398章拒接聖旨第483章不死不交權第555章出賣趙銘
第十四章打了件裝備第1097章歸化侯安樂公第303章被阻古城關第571章新明洲第二十一章雜毛劉攻城第1012章金蟬脫殼第812章敵在靈谷寺第367章秦王風波第355章堅船利炮第489章施琅的無奈第941章滎陽合戰中第201章激戰金華中第380章激戰武進第445章陽澄湖吃螃蟹第351章馬某豈會背叛大清第837章證券交易第312章實業運動第407章何騰蛟北伐第648章趙銘叫停第309章重用宗藩第799章隆武駕崩第329章荊州戰役第724章殿下仁義第540章伏擊趙雜毛第722章倉惶離京第648章趙銘叫停第871章分配利益第134章再陷鎮江第331章軍火生意第855章長安使團第1083章大航海的下半葉第139章鄭芝龍會見清使第399章各自心思第392章大員密探第957章西班牙人潰敗第886章再議攻城第301章救援隆武第918章夜襲得手第330章招商船運公司第782章建武末路第171章挾持黃斌卿第239章漢化派第191章激戰金華第859章暗示孫可望第460章擊退趙雜毛第一零五章俘獲荷蘭戰艦第一零六章分頭行動第287章閩江口大海戰中第625章鄭彩的抉擇第210章廢除家丁制度第1048章鳥羽合戰下第三十八章剿義軍博洛定策第1039章貿易協定上第543章生死激戰第699章兵變前兆第916章回師南京第305章天意如此第256章聯合荷蘭第520章多爾滾之死下第564章癸巳和議第140章動靜弄大第771章胡漢三又回來了第708章干涉戰爭第一百零一章返回金塘島第924章擒賊先擒王第456章再次北上第531章圍殲阿濟格兵團第652章奸雄規劃第842章輸糧換引第600章堅持南進戰略第九十三章回援江防第653章闖宮第九十八章趙銘諫言第806章反漢同盟第923章攻破城牆第五十章李元胤大開水門第二十四章突圍求援第1005章突襲河套第486章渡海援遼第762章大帥穩住第800章騰蛟末路第395章默契不在第438章要餉二百萬第1068章仰光海戰(二)第903章圍困鎖城第815章進殿逼宮第1021章兵臨長安第197章必須打的理由第399章各自心思第134章再陷鎮江第255章戰後總結第1049章廬山新政第809章武昌歸降第815章進殿逼宮第147章聯順抗清第822章我是集權派第662章建藩立國第398章拒接聖旨第483章不死不交權第555章出賣趙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