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不守信用

何文成回到城中,趙銘等人立時圍了上來。

王德順急道:“何公子,李成棟那廝怎麼說?”

衆人目光都看向何文成,他點了點頭,“李成棟答應交易,讓我回來商議撤離的事情。”

侯峒曾臉上露出驚訝之色,“李成棟居然答應了。那個俘虜是什麼身份?”

何文成笑道,“是條大魚,建奴的貝子屯齊。”

“居然是個宗室!”趙銘臉上有些意外,沉吟片刻,“事不宜遲,以免清軍準備,那就讓百姓先撤,我們後面走,中間要留一段時間,我們出城後才能放歸屯齊。”

“好,我這就去告訴李成棟。”何文成微微頷首,轉身要走,忽然又擡頭看向趙銘,“博安兄,我答應了李成棟留在他營中,這樣李成棟能放心交易,我能親眼看着你們平安撤離也安心。”

趙銘一愣,身後侯峒曾等人沉默了,在他們看來,留下意味着等於做好了死的打算。

嘉定的鄉紳們,沒想到剛入城的何文成,能爲他們做出這麼大的犧牲,感動之餘,心中黯然,卻又不知該如何表達,侯峒曾含着淚抱拳,唯有道一句,“何公子珍重!”

一衆嘉定紳民,齊齊作揖,黯然抱拳,“公子珍重!”

趙銘諜戰劇看得畢竟多,他並不認爲,這是一件多壞的事情。

李成棟這廝不是個東西,不過他如果像歷史上一樣反清,確實能夠增強抗清武裝的實力。

眼下敵人太過強大,要想取得勝利,便只有團結所有能夠團結的人,哪怕是李成棟這種爛人。

趙銘將何文成拉到一邊,低聲說道:“你留下,或許不是件壞事。我觀李成棟之子李元胤似有忠義之心,應該能夠爭取,你留在李成棟身邊,要想法影響李成棟父子,讓他們舉義抗清!”

何文成道:“我原本準備等你們安全撤離,就自盡了事,博安這是要害我啊!”

趙銘神情嚴肅道:“長庚兄,今後你在黑暗中戰鬥,我在光明下殺敵,都是爲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在黑暗中你也不會孤獨的!”

“在黑暗中戰鬥!”何文成呢喃一句,目光忽然充滿神采與趙銘對視,“博安兄我明白了!”

趙銘緊握他的手,鄭重道:“保重!”

~~~~~~

何文成遂即又前往清軍大營,李成棟同意了城中的條件,不過要求迅速撤完,不能拖延。

消息傳回城中,城中紳民收拾了親人的屍體,侯峒曾命人安葬老進士黃淳耀、遊擊蔡喬、舉人張錫用等人,黃淵耀等家屬涕不成聲,看着侯峒曾在牆上寫下一行字,“諸公扶正氣,誤國是庸臣。”

嘉定城中戰死自殺的百姓,被收攏在一起,挖了一個個大坑,草草掩埋,令活着的人悲憤不已。

朝廷無能,庸臣誤國,竟讓手無寸鐵的士紳百姓,擔起抗擊清軍的大任。

這時,趙銘與侯峒曾等人商議,要撤往何處,卻讓人犯了愁。

如今江南和浙江大部,都被清軍佔據,撤出嘉定後,方圓數百里都是清軍佔據的區域,他們又能去哪裡。

就在衆人一籌莫展時,趙銘站起身來,往地圖上一指,“去這裡。”

侯峒曾等人眼前一亮,“太湖!”

趙銘點了點頭,“不錯,這裡水域寬闊,清軍不善水戰,正是用武之地。”

殘陽如血,嘉定城中殘存的百姓,匆匆扶老攜幼,出了嘉定城往西南方向逃離。

在紳民逃離的時候,李部清軍在一旁監視,一百名八旗兵陰鷙的目光注視着出城的百姓,禁止紳民帶走任何值錢的東西,旗丁看見包袱,便搶奪過去,對百姓拳打腳踢,好在紳民早有預料,所以基本什麼都沒帶,只是一人帶了點口糧。

侯峒曾等嘉定士紳領袖,混在隊伍之中,蓬頭垢面,臉龐消瘦的先往南方走,等離開一段距離,再奔向太湖。

城牆上,王德順則注視着清軍大營,觀察清軍兵力,是否異動。

城門外,大旗下,李成棟勒馬駐立,看着難民撤走,門洞內的街道上一下變得空蕩蕩的,他眯眼注視城門旁的一羣人。

城中百姓撤完後,趙銘並沒有馬上撤離,而是繼續呆在城中,他眼神犀利的看着李成棟,目光中透出殺氣,李成棟看見他看着自己,頓時惡狠狠瞪過來,兩人熬鷹般對視。

這時天色漸黑,李成棟瞪的兩眼發乾,眼淚都快流出來,終於先敗下陣來,有些惱怒的對身邊士卒道:“去問那廝,走還是不走!”

清軍這邊催促,趙銘估計侯峒曾一行人已經走遠,才一揮手,“德順走了!”

王德順匆忙下城,趙銘才帶着十八騎昂首穿過清軍陣列,李成棟則領着人馬監視着走了幾裡,纔將趙銘等人攔下。

“姓趙的,本帥已經遵守承諾,你快放了貝子,我們的交易就此結束。”李成棟勒馬吼道。

趙銘環視圍着他們的數千兵馬,冷笑拍了拍被夾在馬鞍前的屯齊道:“李總兵,讓你的人馬北撤,我便放人。”

李成棟臉頰鼓動,“全部撤走,我不放心,我要留三百人!”

說完他一揮手,打着火炬的清軍,便往北走。

不一會兒,趙銘身前只剩下三百清軍,趙銘讓他們讓開一條通道,隨即將屯齊放下戰馬,有些微胖的屯齊,頓時發足狂奔向清軍。

“走!”幾乎同一時間,趙銘一聲大喝,便催馬衝出。

方纔他心裡估算過,他從通道衝出去的時間,正好快過屯齊跑向李成棟。

戰馬疾馳,十八騎風馳電掣般,衝過通道,將清軍甩在身後,趙銘心中立時鬆了口氣。

可就在這時,一枚利箭,卻忽然迎面射來,趙銘神色一變,一槊撥開,“草泥馬,李成棟不守信用!”

黑暗中,八旗牛錄巴泰安,面孔猙獰,領着近百騎兵,挺槍殺來。

這時,屯齊已經逃到李成棟身邊,看見變化,立時竭嘶底裡的怒吼,“殺光他們!”

何文成臉色大變,“李總兵,你怎能不講信用?”

李成棟冷哼一聲,拔出戰刀,怒吼一聲,“給我殺!”

(求推薦,書單,投資)

第455章北進戰略第126章活捉樑化鳳第168章荷蘭艦隊第325章幕府插手第九十一章殲滅李率泰第387章大清必禁此物第五十二章尼堪被擒第185章重現薩爾滸第1006章關中危機第958章都是被趙雜毛坑過的人第990章傾族之力第265章福建危機第445章陽澄湖吃螃蟹第819章漢王攝政第933章淘金熱第347章人心惶惶第1019章絕望衝鋒第347章人心惶惶第814章靈谷寺之變第323章倭國風情第885章有多少掏多少第987章女真細作第129章趙李會師第899章雲集南京第266章意見分歧第1030章牽首制尾直擊七寸第348章請封秦王第141章爆破城牆第262章擊潰西班牙人下第771章胡漢三又回來了第360章擊敗清軍第370章攔截清軍第四十章趙銘打游擊尼堪怒興師第902章兵臨南京第一百零四章紅毛夷第822章我是集權派第二十章江南鼎沸第851章煤業上馬第743章收取福建第790章金陵春之陣(六)第725章宜從衆議第1033章割地賠款第279章進退兩難第397章戰火再起第154章滅明戰略第185章重現薩爾滸第191章激戰金華第660章逐鹿中原第571章新明洲第1110章接班人第764章聯西抗漢第911章王爺降了吧第300章光復福建第579章爪哇事變第231章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第315章悶聲發大財第270章博安甚騷第1099章德里之變第856章接見孫可望第304章何長庚成仁第五章神秘黑衣人第1044章扶持新將軍第1005章突襲河套第189章斬殺清使第448章隆武很失望第1037章新世界與舊世界第178章太子使者第160章天然水泥第551章山窮水盡疑無路第909章展示實力第835章江淮綿業第五十九章清軍炸營第331章軍火生意第312章實業運動第904章內應燒糧第一百零三章毛文龍的兵第350章第二次復杭之役第555章出賣趙銘第342章炮擊城池第209章開發臺灣第864章攻心爲上第629章驚聞噩耗第849章併購錢氏織業第401章精銳雲集第513章爭復金陵第四十五章李元胤太湖獻策第427章氣勢不能輸第340章兵臨寧波第651章困局第862章暗流第156章老巢被佔第610章教化四夷第五十七章江陰巷戰第1023章逃出嘉峪關第五十六章暗度陳倉第743章收取福建第580章國社黨存在的意義第843章棉花大豐收第634章控制浙江第1049章廬山新政
第455章北進戰略第126章活捉樑化鳳第168章荷蘭艦隊第325章幕府插手第九十一章殲滅李率泰第387章大清必禁此物第五十二章尼堪被擒第185章重現薩爾滸第1006章關中危機第958章都是被趙雜毛坑過的人第990章傾族之力第265章福建危機第445章陽澄湖吃螃蟹第819章漢王攝政第933章淘金熱第347章人心惶惶第1019章絕望衝鋒第347章人心惶惶第814章靈谷寺之變第323章倭國風情第885章有多少掏多少第987章女真細作第129章趙李會師第899章雲集南京第266章意見分歧第1030章牽首制尾直擊七寸第348章請封秦王第141章爆破城牆第262章擊潰西班牙人下第771章胡漢三又回來了第360章擊敗清軍第370章攔截清軍第四十章趙銘打游擊尼堪怒興師第902章兵臨南京第一百零四章紅毛夷第822章我是集權派第二十章江南鼎沸第851章煤業上馬第743章收取福建第790章金陵春之陣(六)第725章宜從衆議第1033章割地賠款第279章進退兩難第397章戰火再起第154章滅明戰略第185章重現薩爾滸第191章激戰金華第660章逐鹿中原第571章新明洲第1110章接班人第764章聯西抗漢第911章王爺降了吧第300章光復福建第579章爪哇事變第231章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第315章悶聲發大財第270章博安甚騷第1099章德里之變第856章接見孫可望第304章何長庚成仁第五章神秘黑衣人第1044章扶持新將軍第1005章突襲河套第189章斬殺清使第448章隆武很失望第1037章新世界與舊世界第178章太子使者第160章天然水泥第551章山窮水盡疑無路第909章展示實力第835章江淮綿業第五十九章清軍炸營第331章軍火生意第312章實業運動第904章內應燒糧第一百零三章毛文龍的兵第350章第二次復杭之役第555章出賣趙銘第342章炮擊城池第209章開發臺灣第864章攻心爲上第629章驚聞噩耗第849章併購錢氏織業第401章精銳雲集第513章爭復金陵第四十五章李元胤太湖獻策第427章氣勢不能輸第340章兵臨寧波第651章困局第862章暗流第156章老巢被佔第610章教化四夷第五十七章江陰巷戰第1023章逃出嘉峪關第五十六章暗度陳倉第743章收取福建第580章國社黨存在的意義第843章棉花大豐收第634章控制浙江第1049章廬山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