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聯西抗漢

漢軍破鄭軍,漢王趙銘以鄭軍不足畏懼,留下部將王翊,收取福建各府,隨引軍入粵,大破廣東巡撫陳邦彥。

數年前,朱聿鍵深感明朝藩鎮割據,地方不聽朝廷號令,隨遣其弟,以唐王朱聿鐭,鎮守江西,以粵王朱聿鍔鎮守兩廣。

漢軍入粵,粵王朱聿鍔、大學士蘇觀生、總督丁魁楚、都退入廣州城堅守。

廣西巡撫瞿式耜,則率三萬狼兵,則住兵於四會。

漢王趙銘,兵臨廣州,令李本深、賀登雲率兵一萬,監視瞿式耜,令唐通、王朝先、黨守素攻打廣州。

漢軍兵臨城下,漢王趙銘投書城中,勸說朱聿鍔投降。

朱聿鍔斬殺趙銘使者,懸於城頭,使人破口大罵,辱罵趙銘不忠不義,犯上作亂,殘害生靈,乃亂臣賊子。

漢軍見此大怒,以重炮轟擊廣州,大軍遂即強攻東城。

不過,廣州城高牆後,又引珠江之水,灌入護城河,漢軍猛攻一日,傷亡三千餘衆,並未攻上城頭。

此時,時間已經進入七月,氣候炎熱,不動都是一身汗,更別說披甲執刀攀爬城牆。

漢軍這浙江籍的將士,勉強還能忍住,收編的順軍將士,便實在難以忍耐廣州的酷暑。

溼熱的天氣,加上暴雨連連,影響了漢軍做戰。

廣州城的護城河寬闊,又引入珠江水,填河工程量太大,漢軍沒有驅趕百姓填河,所以在廣州城下,困頓兩個月,也沒將廣州城打下來。

時間進入八月底,廣州天氣依然炎熱,不過不似之前,站着都能一身汗。

看着天氣轉涼,漢王遂即着手,重新攻城。

廣州城內,明軍足有五萬餘衆,不過不及漢軍精銳,加之趙銘派遣漢軍,切斷廣州補給,又以臼炮轟城,廣州城內逐漸不支。

粵王朱聿鍔遂即,派遣前來督糧的兵部右侍郎王樑朝鐘,率軍突圍,向駐守四會的瞿式耜求援。

樑朝鐘乃廣東番禹人,崇禎朝舉人,曾爲總督熊文燦幕僚。

熊文燦因招撫張獻忠之事論死,樑朝鐘嘗屢訴其冤,後與史可法、馬士英交往甚厚。

弘光在南京登基後,史可法、馬士英都推薦樑朝鐘出仕,但樑朝鐘認爲馬士英、史可法並非“王導、謝安”,且都是庸才,便辭而不就。

之後,弘光朝滅亡,樑朝鐘見國如累卵,遂即出仕,輔佐隆武皇帝。

在原來的歷史中,隆武被殺後,他與蘇觀生於廣州擁立唐王朱聿鐭爲邵武帝。

清軍攻陷廣州,邵武滅亡,他跳水殉國,被救起,後送往清兵處,因不願剃髮歸降,被清軍所殺。

後永曆登基,念其忠,追贈樑朝鐘爲禮部尚書,諡文貞。

此時,隆武朝與建武朝開戰,朱聿鍵爲獲得錢糧,因樑朝鐘爲廣東人,精通粵語,所以加兵部右侍郎銜,前往廣東督促兵餉。

自趙銘兵臨廣州後,廣西巡撫瞿式耜,便徵調廣西狼兵,會合本部標營,合大軍三萬衆,自桂林跋山涉水,前來救援廣州。

三萬桂軍,曾嘗試進入廣州,不過在廣州之北的馬五嶺,被漢將李本深擊敗。

狼兵在漢軍火槍下,死傷慘重,三萬人馬被擊潰,傷亡五千餘人,倉惶撤到四會。

此後,瞿式耜大駭,恐懼漢軍兵鋒,只是率領屬下,深溝高壑,堅守四會,不敢靠近廣州,瞪眼看着漢軍猛攻廣州城。

這時粵王朱聿鍔使者樑朝鐘,率三千人馬突圍而出,來到四會,啼血求救,聲言漢軍已經轟塌城牆,已然到了存亡之際。

瞿式耜與樑朝鐘有些交際,算是老熟人,對於樑朝鐘,他是以禮相待,但對於出兵救援的要求,卻斷然拒絕,並勸說樑朝鐘,“不僅狼兵不去救,樑侍郎也不要回廣州!”

樑朝鐘見此,作爲朝廷副部級大員,居然直接給瞿式耜磕頭,求瞿式耜發兵。

瞿式耜被逼無賴,只能也給樑朝鐘磕頭,反覆解釋,不是狼兵不救,而是現在不救廣州,只有廣州完蛋,要是本院帥軍去就廣州,那便是本院先完蛋,然後廣州接着完蛋,大家一起完蛋,兩廣就姓趙了。

當下,瞿式耜咬緊牙關,拒絕了樑朝鐘的請求,繼續堅守四會不出。

樑朝鐘額頭磕破,見瞿式耜見死不救,不由大罵瞿式耜,不顧瞿式耜的勸阻,毅然率領部下又衝回廣州,最終當着廣州守軍的面,全軍盡沒於城下。

三千明軍盡數爲漢軍所殺,樑朝鐘也被亂槍射殺。

廣州城內,朱聿鍔看見求援的樑朝鐘死於城下,內心悲憤,同時也感到絕望。

趙銘見此,接機攻打廣州,險些衝入城中,卻因暴雨,暫時停止了進攻。

本來,趙銘準備等雨一停,就趁勢拿下廣州,不想這雨一下,就下到了九月初。

雨停歇之後,趙銘立時組織人馬進攻,可就在這時,一個壞消息,卻傳入趙銘耳中。

從四川撤退到雲貴的李定國、劉文秀,率領五萬大軍,前來救援廣州,並於肇慶,擊敗漢軍賀登雲部,斬殺漢軍三千餘人,俘虜近千。

賀登雲只率千餘殘兵,逃回廣州城下漢軍大營。

原來,瞿式耜在初次救援廣州,被殺得大敗後,並沒有真的作壁上觀,而是堅守四會保全自身的同時,積極派遣使者與李定國聯絡,勸說李定國出兵,爲大明效力。

這時漢軍帥帳內,賀登雲跪在帳中,趙銘臉色陰沉,盯着他,冷聲道:“給孤說說,你是如何折損孤兩營兵馬!”

第560章負氣撤軍第189章斬殺清使第887章轟塌城牆第477章豪格暴斃第671章禍水東引第八章常山趙子龍第十八章閻應元守城第522章政變下第六十二章唐魯並立第345章謀取呂宋第七十二章張名振與吳兆勝第576章柳宿金礦第278章隆武危機第961章更大的危機第一零九章朱聿鍵的困境第569章路遇阻攔第438章要餉二百萬第995章天造地設的戲臺子第1031章牆式衝鋒第525章絕望的孔有德第1035章兩條道路第963章王鐸效應第175章兼併舟山第372章擊潰土國寶第369章蘇鬆常三府第486章渡海援遼第515章第二次倒睿聯盟第424章車營第888章緩兵之計第570章跨越赤道第十九章華夷之爭第145章風氣湖廣第1069章仰光海戰(三)第314章介紹世界第976章川東義軍第124章趙博安一入長江第317章巡視東番第187章氣煞我也第986章像極了蒙古帝國的沙俄第722章倉惶離京第十八章閻應元守城第445章陽澄湖吃螃蟹第186章激戰四明山第467章朝鮮宰相第646章江北大火第156章老巢被佔第七十九章多鐸的陰謀第812章敵在靈谷寺第687章嶽樂背鍋第151章撤出長江第303章被阻古城關第768章以進爲退第689章聯絡江北第318章臺灣新政第417章如何報捷第1017章萬馬衝鋒第915章攘外安內?第975章聲西擊東第536章進攻兇猛第157章借刀殺人第245章拓殖者張益達第480章真正的兇手第617章尋求議和第361章困頓城下第五章神秘黑衣人第三十九章抗清兵羣英戰太湖第758章關中合戰第1016章散兵線第827章視察松江第1097章歸化侯安樂公第367章秦王風波第428章胡虜易與耳第九十七章沿江對持第584章宣傳造勢第1093章陷入泥濘第874章阿濟格籠城御趙第605章浙系帥臣第823章上京第691章抵達遼東第217章逐出戰兵第430章攻擊受挫第944章割地求和第1019章絕望衝鋒第597章遼東風起第489章施琅的無奈第645章滿清細作第488章兵力旅順第三十五章吳江縣羣英聚首第1033章割地賠款第493章俘虜施琅第193章甕城陷落第533章登陸江北第1063章援助東籲第331章軍火生意第1059章三國同盟第489章施琅的無奈第481章彈劾多爾袞第二十五章渾水摸魚第706章滿清內訌第448章隆武很失望
第560章負氣撤軍第189章斬殺清使第887章轟塌城牆第477章豪格暴斃第671章禍水東引第八章常山趙子龍第十八章閻應元守城第522章政變下第六十二章唐魯並立第345章謀取呂宋第七十二章張名振與吳兆勝第576章柳宿金礦第278章隆武危機第961章更大的危機第一零九章朱聿鍵的困境第569章路遇阻攔第438章要餉二百萬第995章天造地設的戲臺子第1031章牆式衝鋒第525章絕望的孔有德第1035章兩條道路第963章王鐸效應第175章兼併舟山第372章擊潰土國寶第369章蘇鬆常三府第486章渡海援遼第515章第二次倒睿聯盟第424章車營第888章緩兵之計第570章跨越赤道第十九章華夷之爭第145章風氣湖廣第1069章仰光海戰(三)第314章介紹世界第976章川東義軍第124章趙博安一入長江第317章巡視東番第187章氣煞我也第986章像極了蒙古帝國的沙俄第722章倉惶離京第十八章閻應元守城第445章陽澄湖吃螃蟹第186章激戰四明山第467章朝鮮宰相第646章江北大火第156章老巢被佔第七十九章多鐸的陰謀第812章敵在靈谷寺第687章嶽樂背鍋第151章撤出長江第303章被阻古城關第768章以進爲退第689章聯絡江北第318章臺灣新政第417章如何報捷第1017章萬馬衝鋒第915章攘外安內?第975章聲西擊東第536章進攻兇猛第157章借刀殺人第245章拓殖者張益達第480章真正的兇手第617章尋求議和第361章困頓城下第五章神秘黑衣人第三十九章抗清兵羣英戰太湖第758章關中合戰第1016章散兵線第827章視察松江第1097章歸化侯安樂公第367章秦王風波第428章胡虜易與耳第九十七章沿江對持第584章宣傳造勢第1093章陷入泥濘第874章阿濟格籠城御趙第605章浙系帥臣第823章上京第691章抵達遼東第217章逐出戰兵第430章攻擊受挫第944章割地求和第1019章絕望衝鋒第597章遼東風起第489章施琅的無奈第645章滿清細作第488章兵力旅順第三十五章吳江縣羣英聚首第1033章割地賠款第493章俘虜施琅第193章甕城陷落第533章登陸江北第1063章援助東籲第331章軍火生意第1059章三國同盟第489章施琅的無奈第481章彈劾多爾袞第二十五章渾水摸魚第706章滿清內訌第448章隆武很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