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兵臨錦州

錦州,那是遼中門戶,關外鎖匙,控扼關外與關內聯繫的通道。

在明末與清的戰爭中,錦州的得失,直接關係天下大勢的走向。

若錦州在手,清軍雖數度破牆入寇關內,但卻無法佔據關內。

而錦州一失,清軍便可毫無後顧之憂的出兵關內,逐鹿中原。

隆武十二年正月,趙銘率領謝遷、張光翠、李元胤、阮進等二十餘員戰將,並吳越軍、江北軍三萬衆,躍過大淩河,向錦州進發。

在清軍撤離關外後,眼下遼西走廊,清軍兵力十分匱乏,防禦一團亂麻。

吳越軍一進入遼西,就大肆宣揚,聲言吳越王趙銘,提虎狼之師,詐稱大軍十萬,收取遼西。

本來,趙銘覺得即然是詐稱,不如號稱三十萬,可最後擔心,嚇着福臨和阿濟格,怕他們拋棄成見,一致對外,才只稱十萬。

吳越軍一進入遼西,就如洪水沖刷大地一般,遼西各據點的清軍聞風而逃,大淩河西岸的哨所,據點全部放棄,軍隊退入錦州,或者逃向寧遠和山海關,錦州大震。

趙銘遂即驅兵,殺至錦州城下,並投書城中,限令守軍一日之內,開城投降,否則雞犬不留。

錦州城頭,一名穿着白色盔甲,頭頂避雷針的將領,正站在牆垛邊上,眉頭緊鎖的望着城外紮營的吳越軍。

此人五十多歲,相貌威武,大眼環須,燕趙漢子的模樣。

這時,他一手抓着城牆,一手按着腰刀,滿臉牙疼的砸吧嘴,“孃的,趙雜毛真會挑時候,現在殺來,真是趁人之危!”

此人乃是清國漢軍正白旗固山石廷柱,他的四周,留守錦州的滿清文武,無一例外,都是哭喪着臉,跟死親孃一樣,滿面晦氣。

吳越軍來的太快,如今想放棄錦州,也來不及,再者滿清朝廷已有死命,留守錦州、寧遠的守軍,不戰而退,擅入山海關者,殺無赦。

現在逃是不能逃,趙雜毛也投書城中,下令投降,而且口氣極大,聲言但凡敢說個不字,城破後一個不留。

這話要是別人說的,石廷柱只當他在吹牛皮,可趙雜毛之語,誰敢不當一回事?

石廷柱一拳砸在城牆上,不禁怒罵,“娘個劈的趙雜毛,老子就不信了!”

在石廷柱身後,漢軍正白旗的梅勒額真沈永忠,卻有些動搖,“固山,趙雜毛驍勇善戰,無往不勝,如今他提大軍前來,而我城中不過數千兵馬,如何能敵?”

軍事上連續的失敗,加上滿清內部動亂,讓不少清將已經全無戰意。

石廷柱投清多年,乃是和李永芳一輩的鐵桿老漢奸,他猛然回身,目光掃過衆人,咬牙切齒道:“如今正是大清危難之時,你等若懷二心,怎對得起大清的恩德。再者,我等落入趙雜毛手中,能有什麼好下場。唯今之計,只有堅守城池,等待關內增援!”

“固山,關內英親王提大兵十餘萬,進犯京師,朝廷萬一失敗,誰來救我等?”甲喇章京馬寧也擔心道。

石廷柱一臉懊惱,局勢如此,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啊!

“哼!你們擔心這些做什麼?愛新覺羅自家人相爭,皇上贏了,要救錦州,英親王勝了,難道就不救錦州呢?”石廷柱冷聲道。

他這話一出,衆人心裡雖沒底,卻也不好再說。

石廷柱目光盯着各人,見衆人紛紛垂手,於是又沉聲道:“你等休要擔心,祖大壽乃我等手下敗將,他守錦州能守一年半載,我等八旗勁旅,難道還擋不住趙雜毛嗎?且堅守城池,本將料想少則半月,多則三月,關內勝負一分,必有大軍來源!”

說着石廷柱不禁目光遠眺城外,思緒放空,“這錦州城,扼守要衝,當年大清與明朝反覆爭奪,便是因爲錦州之地,太重要了。如今朝廷絕對不會放棄錦州。”

衆人聽了石廷柱的話,勉強打起精神,而既然決定頑抗,便只能各自指揮屬下上城佈防,堅持到底。

可是,清軍攻佔大淩河、錦州、松山、寧遠等城後,沒有兵力駐守,又擔心被明軍重新佔據,所以對城池進行了破壞。

現在,錦州等城,雖然進行了修復,但是早已不是明朝經營遼西防線時的堅城,城牆千瘡百孔,殘破不堪,令佈防的守軍士卒,無不心裡冰涼。

清軍看着殘破的城池,再看城外吳越軍大營,還有正推出來的火炮,無不膽戰心驚,心頭狂跳。

正月十五,清晨。

謝遷挑起帳簾,進入中軍大帳,趙銘正穿上鎧甲,準則出營窺視城防。

“殿下,一日期限已過,城中至今沒有投降的跡象!”謝遷稟報道。

趙銘披上斗篷,隨口問道:“石廷柱這個老賊,憑着手下三瓜兩棗,還想負隅頑抗不成?”

謝遷氣憤的頷首,“城頭清軍正在佈防,看模樣,是準備一條道走到黑了!”

趙銘聞語冷笑,將桌上頭盔拿起,一邊往外走,一邊說道:“走,看看錦州城去!”

當下,趙銘走出大帳,謝遷和帳外侍衛,連忙跟隨他,一起出了大營,前往窺視城防。

衆人騎馬奔馳,百餘騎呼嘯着衝出營盤,一直奔馳到距離城牆數百步的地方纔停下,遠遠觀察錦州城。

看見眼前的城池,趙銘不禁嗟嘆,錦州在明末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發生過數次大戰,在關外戰場上具有舉足輕重的位置。

這座祖大壽鎮守多年的雄城,此時卻破爛不堪,當年袁崇煥和關寧軍築造的銃臺、敵臺全部垮塌,城牆多處崩壞,城樓都不復存在。

趙銘見此冷笑一聲,“石廷柱就憑藉這破城,也敢攔孤?”

謝遷望了眼城池,擔心城頭有炮,於是道:“殿下且回大營,給臣一天時間,就這破城,臣定然拿下,擒拿石廷柱來見!”

趙銘大笑一聲,“好!孤給你一天的時間,大軍今夜要在錦州城中過上元!”說完,趙銘猛的一拔馬繮,便領着騎兵疾馳着離開。

第1073章比拼基建第827章視察松江第264章夏完淳來島第116章邊境衝突第493章俘虜施琅第196章追至城下第131章兩軍對壘第798章南京解圍第558章突出重圍下第925章金陵冬之陣上第496章兵臨瀋陽第542章決死衝鋒第854章有錢有糧第570章跨越赤道第626章發兵杭州第162章有海盜第826章淮南礦脈第363章攻陷杭州第396章錫澄防線第918章夜襲得手第861章太上皇第909章展示實力第950章送走朱由榔第841章收編蒙古第465章朝鮮歸降第979章尚氏家風第1057章東南亞孤兒第504章僵持第127章剎住降清之風第309章重用宗藩第562章南北議和第233章擊敗滿達海第574章先下手爲強第304章何長庚成仁第463章席巴是趙雜毛第197章必須打的理由第173章黃大帥力戰而亡第1083章大航海的下半葉第389章恢復工商第209章開發臺灣第328章籌備博覽會第306章瑞金會師第581章擴軍備戰第718章羞辱阿濟格第619章攻陷馬尼拉第305章天意如此第469章空間換時間第六十六章金塘島種田前面一章已經修改第五十五章激怒孔有德第151章撤出長江第二十四章突圍求援第1007章緊急馳援第169章暗度陳倉第573章尋找航路第693章先下手爲強第165章宣旨使者第717章北京震動第六十二章唐魯並立第342章炮擊城池第709章兵臨錦州第512章光復楚贛第1110章接班人第407章何騰蛟北伐第204章震動江浙第871章分配利益第148章忠貞營復楚第1074章開建軍港第228章誰急打誰第120章趙銘的家底第994章兵臨海蘭泡第552章二龍交鋒第1054章鐵幕初臨第873章皇上不洗澡第811章錢謙益的沙龍第768章以進爲退第389章恢復工商第436章給傅上瑞設套第915章攘外安內?第907章滿人不想做奴才第263章兵臨雞籠第213章兄弟們是誰的兵第1056章保持軍事優勢第588章趙銘出海第441章閣部醒醒第510章焚燬兩陵第304章何長庚成仁第712章阿濟格稱帝第550章讓出南京第369章蘇鬆常三府第413章勇往直前第135章兵臨金陵第787章金陵春之陣(三)第599章進退兩難第745章勢如破竹第378章重組東林第六十六章金塘島種田第661章返回蘇州第891章再次攻城第286章閩江口大海戰上
第1073章比拼基建第827章視察松江第264章夏完淳來島第116章邊境衝突第493章俘虜施琅第196章追至城下第131章兩軍對壘第798章南京解圍第558章突出重圍下第925章金陵冬之陣上第496章兵臨瀋陽第542章決死衝鋒第854章有錢有糧第570章跨越赤道第626章發兵杭州第162章有海盜第826章淮南礦脈第363章攻陷杭州第396章錫澄防線第918章夜襲得手第861章太上皇第909章展示實力第950章送走朱由榔第841章收編蒙古第465章朝鮮歸降第979章尚氏家風第1057章東南亞孤兒第504章僵持第127章剎住降清之風第309章重用宗藩第562章南北議和第233章擊敗滿達海第574章先下手爲強第304章何長庚成仁第463章席巴是趙雜毛第197章必須打的理由第173章黃大帥力戰而亡第1083章大航海的下半葉第389章恢復工商第209章開發臺灣第328章籌備博覽會第306章瑞金會師第581章擴軍備戰第718章羞辱阿濟格第619章攻陷馬尼拉第305章天意如此第469章空間換時間第六十六章金塘島種田前面一章已經修改第五十五章激怒孔有德第151章撤出長江第二十四章突圍求援第1007章緊急馳援第169章暗度陳倉第573章尋找航路第693章先下手爲強第165章宣旨使者第717章北京震動第六十二章唐魯並立第342章炮擊城池第709章兵臨錦州第512章光復楚贛第1110章接班人第407章何騰蛟北伐第204章震動江浙第871章分配利益第148章忠貞營復楚第1074章開建軍港第228章誰急打誰第120章趙銘的家底第994章兵臨海蘭泡第552章二龍交鋒第1054章鐵幕初臨第873章皇上不洗澡第811章錢謙益的沙龍第768章以進爲退第389章恢復工商第436章給傅上瑞設套第915章攘外安內?第907章滿人不想做奴才第263章兵臨雞籠第213章兄弟們是誰的兵第1056章保持軍事優勢第588章趙銘出海第441章閣部醒醒第510章焚燬兩陵第304章何長庚成仁第712章阿濟格稱帝第550章讓出南京第369章蘇鬆常三府第413章勇往直前第135章兵臨金陵第787章金陵春之陣(三)第599章進退兩難第745章勢如破竹第378章重組東林第六十六章金塘島種田第661章返回蘇州第891章再次攻城第286章閩江口大海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