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冬眠-下

1月底,首批十幾個前線撤下來休整的師被安置到位,部分裝甲師和機步師則被秘密集結起來測試磨合新武器的使用。這些新武器除了88mm長身管的黑豹坦克和105mml68的虎王坦克外,自然也免不了有各種新式防空戰車、突擊炮和自走炮甚至輕型武器。

以突擊炮和驅逐戰車來說,目前德軍戰爭機器中最新式的驅逐戰車也就只是3號追獵者而已,突擊炮的發展起步比驅逐戰車更慢,不過因此也讓突擊炮在開發伊始之時就擁有了更高的底盤起點——比如目前正在研發的4號底盤突擊炮就被嘗試着放棄炮塔後使用105mm36倍徑榴彈炮或者與新式黑豹坦克同樣的88mm反坦克炮。

總的來說,這一次蘇聯人在驅逐戰車和突擊炮的應用上,倒是反而走在了帝國的前面——這倒不是說蘇聯人的設計理念也有多新穎了,只是因爲戰場的壓力,弱勢一方總是需要更早把堅甲重炮的突擊炮和驅逐戰車搬上戰場;而強勢的一方使用坦克就已經很滿足戰場需求了,自然沒有那麼大的動力去弄那些犧牲了某一方面性能的“不完全體”。

在此後的整個冬天,一直到4月份爲止,這種輪訓休整會成爲一種常態,每個月都會有15~20個師的前線部隊撤換下來補足人員以老帶新,一般的休整期限爲2到3個月,以便讓緊張血戰的部隊得到充分的休息放鬆,然後就會重新開赴前線,至於那些測試磨合新武器新裝備的則會留的久一些。

這個建議不是出自維勒安。蒙斯克部長——他還沒有管的那麼寬,也沒那麼多功夫去操心這些事情——而是出自帝國軍備部部長阿爾伯特。施佩爾,倒也算得上是施佩爾部長提前數年履職帶來的蝴蝶效應了。原本的時空中,德國陸軍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就是蘇德前線作戰太過吃緊後,自開戰以來一直保持得不錯的以老帶新擴軍體系出現了崩潰。

從開戰到巴巴羅薩行動,德軍曾經5輪擴軍,軍隊員額擴張了十倍不止。如此大規模的擴軍如果放在米國和蘇聯,最明顯的問題就是士兵和軍官素質大規模下降,以原本米國人1941年底42年初參戰備戰,到1944年年中諾曼底登陸爲止,花了兩年多刮練出來的人馬,軍事素質也僅僅是剛剛夠看,蘇聯人從大清洗結束到德國入侵爲止,爲新部隊成長預留的時間也有將近2年,最後的結果卻是部隊素質不堪一擊。

德國人卻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這其中最大的臂助就是德國式的擴軍徵兵制度——到對蘇開戰爲止,德軍的歷次擴軍都能把握好度,一般是讓新徵召上來的新兵經過三個月的基礎軍事訓練,然後從舊的部隊裡面抽出一個團按照三三制打散後編入一個師,確保新的師裡面每一個團至少有一個營規模的老兵,或者每個營裡面有一個連規模的老兵,以此類推;並且把大約30%的有實戰戰績的老兵提拔爲士官讓每個單位都能確保士官有足夠的戰場經驗;這種方式擴充出來的部隊,還會經過大約三個月到半年的混合訓練和演習然後再投入戰場。

基於以上的措施,德軍纔可以在快速充實部隊的情況下不導致部隊戰鬥素質的明顯下降。後來的事實數據也證明,當德國人在前期貫徹了這一措施後,只需要6到9個月的新兵訓練時間,就可以達到米國人或者蘇聯人2到3年軍事訓練後的戰場素質——當然,這個數據只是針對陸軍而言,其他技術性兵種不在此列,而且考慮到這樣一支部隊裡面本來就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老兵,能夠保持一定戰力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不過可惜的是,歷史上德國人在巴巴羅薩末段的颱風行動中前線部隊損失太過嚴重,從此因爲前線的吃緊,再也沒有機會貫徹落實原本的整軍計劃,大量新兵被完全編組到一起組成新的部隊,然後就當作炮灰一樣丟向戰場,雖然德國人的嚴謹和訓練讓他們好歹戰鬥素質比同等數量的蘇軍新兵要好不少,但是已經不足以抵擋蘇軍的數量優勢了。而更爲可悲的是,這種情況後來不僅在步兵師的擴充中出現,連坦克部隊也深受其害。

最明顯的情況就出現在庫爾斯克會戰前。衆所周知庫爾斯克會戰是德軍歷史上首次把黑豹坦克和斐迪南驅逐戰車投入實戰,而虎式坦克在此前也沒有大量集中應用的戰例。可事實上又有誰知道,因爲前線對精英戰鬥車組乘員的匱乏和渴求,那些有機會在後方訓練上三四個月然後開着黑豹坦克上戰場的,並不是德軍中的精英車組,恰恰是新組建的戰場經驗不足的人員。而真正的精英車組,還只能開着4號坦克甚至3號坦克血戰——這樣的戰力和經驗顛倒的做法,究竟浪費了多少作戰效率,黑豹的初陣有多少不必要的損失是因爲車組缺乏戰地經驗導致的,後人就不得而知了。

而蘇聯人在大規模擴軍訓練方面,初期做得不如德國人,在後期卻體現出了明顯的制度優勢——蘇聯人的t-34坦克發動機壽命只做500~600個小時,其實並不比德國坦克更久,但是實戰中很少有蘇軍坦克手抱怨t-34的戰場可靠性,最大的原因就是蘇軍初期車組經驗不足,一輛t-34能夠在戰地形行駛的姿態下活滿500個小時是多麼的不易,一般每一輛t-34活夠500小時戰地行駛時間,就意味着2~3輛t-34已經被德國人報銷了。這種情況下,爲了僅僅25%~30%可以活到發動機燒壞的t-34去增長髮動機壽命,提高整體成本顯然是不划算的。如果一個車組真的活到了發動機燒壞,他們就會被提拔爲“近衛車組”調去開is系列的斯大林坦克,並且在“再就業”之前會補足一輪針對性的補充訓練和休整。

這種措施,讓蘇軍在整體素質不如德國人的情況下,實現了人命的自然淘汰,讓有經驗的戰士可以儘可能地存活下來,到後期越戰越強,而德軍的整體人員素質卻因爲死傷過多不斷滑坡。

假設永遠只能是假設,在這個時空,那些慘痛經歷換來的教訓還沒有一個德軍將領可以親身體會或者預測到,但是這個時空的冬季戰役也沒有平行時空那麼慘烈,更關鍵的是,帝國軍備的總工程師阿爾伯特。施佩爾部長已經提前建立起了個人的威望和遠見卓識。

在剛剛提出冬季輪休的時候,包括博克元帥和克盧格元帥在內的數名元帥都對這一計劃表示出擔憂,三大集團軍羣中兵力最爲薄弱的勒布元帥雖然不敢直接反對,也通過對蘇軍聖彼得堡戰區部隊的冬季反攻的擔憂,間接表達了自己的態度,最後全靠阿爾伯特。施佩爾把事情捅到希特勒那裡聖斷纔算拍板。

在姆拉達。博萊斯拉夫和杜塞爾多夫、多特蒙德、斯圖加特等各處新式戰鬥車輛訓練基地裡,施佩爾部長堅持的輪訓激勵機制此刻正在被一絲不苟地嚴格執行着:戰場經驗豐富的精銳車組,可以獲取優先與首批次新式武器進行訓練磨合的機會,也可以優先獲取更專業的電氣、機械維修課程培訓,以惡補他們尚不足以滿足電控化坦克維修的知識技術水平。一批批分到了特訓機會的車組在集訓中更加賣力,以圖獲得將來萬一有更好地新車上市時佔個位子。

……

“施佩爾部長,bmw公司和邁巴赫、斯柯達2月份的新式車型試產清單已經出來了,bmw的整車組裝量最高,達到了每月90輛,邁巴赫和斯柯達還僅僅保持在50~60輛的規模。不過斯柯達是因爲維勒安部長一直壓制着斯柯達的資源配置,要求斯柯達以全力生產黑豹-2型爲主要任務,所以才導致虎王的生產始終得不到最優先地資源配置。

按照這個速度的話,到4月底爲止,我們只有800輛左右的虎王坦克可以投入到夏季攻勢中去,從這個數字來看,應該還比不上米國人今年剛剛投產的m26‘潘興’。”

軍備部軍工生產局局長奧雅。哈伯向施佩爾部長彙報了最新的軍備進度,自從米國形勢發生巨震後,帝國對於軍備全面總動員的需求就顯得越來越迫切。

“斯柯達的事情也沒什麼可說的,既然元首當初在調配國防軍和檔衛軍的軍工資源時就劃下了本土軍工企業產能支持國防軍、佔領區軍工資源配合檔衛軍,維勒安部長想怎麼配置也是他的自由,反正只要檔衛軍系統的裝備能夠滿足新一期的作戰需求就好,虎王也不太適合投入到高加索或者中亞戰區。

相對於我們一貫優勢的陸軍力量,我更擔心的是防空武器和海空力量在下一階段對軍備資源的擠佔,米國人那邊的風聲越來越緊了,威爾基總統被那幫猶大人弄下去之後,墨西哥和委內瑞拉的局勢已經岌岌可危,維勒安部長曾經給我透過底,墨西哥總統卡德納斯威望甚高,而且在抵抗米國霸權維護墨西哥權方面一直也秉持着鷹派作風,是個靠得住的傢伙。委內瑞拉方面不如墨西哥,而且也就當初胡安。戈麥斯總統在位時還算可靠,胡安總統五年前去世後,維勒安部長雖然動用了不少帝國再美洲的力量力挺此前一直經辦胡安總統與我們之間交易的巴蒂斯塔。佩雷斯接任總統,五年來也挫敗過米國人幾次破壞和墊覆,可是佩雷斯畢竟只是一個律師和掮客出身的人,在委內瑞拉軍方素無威信,此刻在米國重壓之下,一旦帝國和米國之間發生什麼齟齬,他們就算想置身事外,只怕也不可能了。”

“部長是擔心新式噴氣機和ta-152戰鬥機的產量,還是新式防空炮、防空戰車的投產進度?這些方面我覺得問題還不是很明顯,只要我們現有的空軍單位可以保持對英國本土的壓制,米國人千里迢迢要想重建轟炸帝國本土的基地還需要一些時日。

不過如果是擔心海軍的遠征實力的話,短期內確實是沒有什麼辦法了,目前‘興登堡級‘戰列艦3、4號艦還在舾裝,5、6號艦更是還在船臺施工部分,大型艦隊航母也沒有擴建計劃,要想短時間內讓帝國海軍擁有越洋保護委內瑞拉或者墨西哥的實力,只怕就不可能了。”

“儘量調整一下產能優先級吧,高延展性和耐壓鋼材的產量,儘量擠佔給潛艇部隊,剩下的,就只能是盡人事聽天命了。”

第三十三章 最後的致命一擊第四十四章 蘇芬終戰第二十章 塔崩毒氣始末第七章 洛克菲勒的毒蛇第五十九章 牆倒衆人推-下第七十章 偷天換日第九十七章 整合斯柯達第五十五章 耳光響亮-下第九十八章 釣魚之法第一百十七章 中東戰爭第三十一章 幽靈艦隊第八十章 箭在弦上第十四章 有行走斯圖卡就有飛天火箭炮第十五章 攻克哈巴尼亞第十七章 建立戰略儲備的良機第二十章 偷襲加迪斯的蘇聯人第三十一章 消失的奧塞梯族第五十六章 日不落日落第十二章 新的軟肋第三十四章 紅色鬱金香第四十八章 泄密第五章 如何利用廢兩改元-中第九十一章 夷平普利茅斯第三十五章 準備收屍第三章 線不如點 點不如面第二十一章 研發抗生素第三十五章 準備收屍第二十九章 雲波詭譎第九章 安第斯山暴君第五十二章 維亞濟馬-下第十三章 活學活用第十九章 馬拉加陰雲第一百章 斬斷北海島鏈第三十八章 誰要馬耳他?第十七章 扭曲的獸人-下第五十九章 第聶伯河餐具第五十四章 松山死節洪督師-下第六十一章 流血的黑夜第四十六章 黑豹和虎王第五十章 結束西班牙內戰第十六章 泥濘而前途第三章 胎死腹中的《白銀法案》第八十九章 吞併奧地利第一百零一章 北極熊野望第五十七章 牆倒衆人推-上第五十六章 拆東補西第四十六章 諾娃出手第四十三章 三路並進第二十二章 土耳其出兵第七十三章 墨西哥之鷹-下第四十八掌 遠東停戰第十九章 報復前奏-上第三十九章 天羅地網第五章 男人的交易第一百零三章 凱末爾第一百零六章 特魯希略家族的末日第二十三章 北極圈內的陰影第六十八章 阿登第三十七章 賣隊友的優良傳統第十八章 再生革和再生膠第五十五章 融資市場的幕後對手第四十九章 卡廷陰雲第七十章 偷天換日第二十章 對攻第六十三章 鐵托之死-上第四十九章 南進還是北上德國版第三十六章 應急之策-下第四十四章 浴血淞滬第五十章 崩壞第七十九章 血戰落基山-下第七十三章 鮮血的盡頭第十三章 蓋拉尼帶路第一百十五章 塞浦路斯釘子戶第五十八章 牆倒衆人推-中第四十二章 戰爭陰雲第三章 貌似艱難的第一桶金第四章 儘管劃下道來第二十五章 賊去關門第六十九章 美聯儲大劫案-下第八十章 美墨止戈第四十四章 分化瓦解第九十八章 釣魚之法第五十章 騙多了自己就信了第三十八章 突圍方向第二十七章 大島浩的抉擇-下第五十六章 日不落日落第四十七章 渡河第一百零六章 藍飄帶之殤-上第二十五章 禿鷹軍團和U型潛艇第七章 洛克菲勒的毒蛇第七十五章 敦刻爾克還是布魯日?第二十四章 處決別爾津第二十三章 發電機第二第二十章 塔崩毒氣始末第一百零六章 特魯希略家族的末日第六十五章 花園市場行動第六十四章 北線突破第三十五章 應急之策-中第三十五章 鼴鼠第四十八掌 遠東停戰
第三十三章 最後的致命一擊第四十四章 蘇芬終戰第二十章 塔崩毒氣始末第七章 洛克菲勒的毒蛇第五十九章 牆倒衆人推-下第七十章 偷天換日第九十七章 整合斯柯達第五十五章 耳光響亮-下第九十八章 釣魚之法第一百十七章 中東戰爭第三十一章 幽靈艦隊第八十章 箭在弦上第十四章 有行走斯圖卡就有飛天火箭炮第十五章 攻克哈巴尼亞第十七章 建立戰略儲備的良機第二十章 偷襲加迪斯的蘇聯人第三十一章 消失的奧塞梯族第五十六章 日不落日落第十二章 新的軟肋第三十四章 紅色鬱金香第四十八章 泄密第五章 如何利用廢兩改元-中第九十一章 夷平普利茅斯第三十五章 準備收屍第三章 線不如點 點不如面第二十一章 研發抗生素第三十五章 準備收屍第二十九章 雲波詭譎第九章 安第斯山暴君第五十二章 維亞濟馬-下第十三章 活學活用第十九章 馬拉加陰雲第一百章 斬斷北海島鏈第三十八章 誰要馬耳他?第十七章 扭曲的獸人-下第五十九章 第聶伯河餐具第五十四章 松山死節洪督師-下第六十一章 流血的黑夜第四十六章 黑豹和虎王第五十章 結束西班牙內戰第十六章 泥濘而前途第三章 胎死腹中的《白銀法案》第八十九章 吞併奧地利第一百零一章 北極熊野望第五十七章 牆倒衆人推-上第五十六章 拆東補西第四十六章 諾娃出手第四十三章 三路並進第二十二章 土耳其出兵第七十三章 墨西哥之鷹-下第四十八掌 遠東停戰第十九章 報復前奏-上第三十九章 天羅地網第五章 男人的交易第一百零三章 凱末爾第一百零六章 特魯希略家族的末日第二十三章 北極圈內的陰影第六十八章 阿登第三十七章 賣隊友的優良傳統第十八章 再生革和再生膠第五十五章 融資市場的幕後對手第四十九章 卡廷陰雲第七十章 偷天換日第二十章 對攻第六十三章 鐵托之死-上第四十九章 南進還是北上德國版第三十六章 應急之策-下第四十四章 浴血淞滬第五十章 崩壞第七十九章 血戰落基山-下第七十三章 鮮血的盡頭第十三章 蓋拉尼帶路第一百十五章 塞浦路斯釘子戶第五十八章 牆倒衆人推-中第四十二章 戰爭陰雲第三章 貌似艱難的第一桶金第四章 儘管劃下道來第二十五章 賊去關門第六十九章 美聯儲大劫案-下第八十章 美墨止戈第四十四章 分化瓦解第九十八章 釣魚之法第五十章 騙多了自己就信了第三十八章 突圍方向第二十七章 大島浩的抉擇-下第五十六章 日不落日落第四十七章 渡河第一百零六章 藍飄帶之殤-上第二十五章 禿鷹軍團和U型潛艇第七章 洛克菲勒的毒蛇第七十五章 敦刻爾克還是布魯日?第二十四章 處決別爾津第二十三章 發電機第二第二十章 塔崩毒氣始末第一百零六章 特魯希略家族的末日第六十五章 花園市場行動第六十四章 北線突破第三十五章 應急之策-中第三十五章 鼴鼠第四十八掌 遠東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