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千言萬語無真假

大相國寺被偷的消息很快傳揚了出去,然而,與此同時在民間流傳的還有另一個更富震撼力的小道消息——大相國寺有一部傳了多年的佛學寶典被偷,相傳,裡面有一張藏寶圖…若是能夠拿着藏寶圖按圖索驥,很有可能找到價值連城的寶藏。

儘管小民百姓中傳得沸沸揚揚,但是,大相國寺卻由主持智光站出來闢謠,言說不過丟了些尋常財物及幾部經書,所謂藏寶圖不過是子虛烏有。然而,智者固然是信了這個,普通老百姓可不管這些,茶館酒樓中照樣是議論得起勁,一幅煞有介事的樣子。

而皇宮大內也不能倖免,由於常常有內侍出外辦差,因此外頭剛剛,傳起的時候,宮裡的趙佶也得到了這個消息。看過開封府和皇城司的呈報,他便對旁邊的蔡京高俅道:“看看,開封府剛剛報上來,消息就已經傳開了。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此話真是一點不假!”

蔡京卻有些顧慮,此時連忙說道:“市井小民原本就是逐利之人,一旦知道關係到寶藏,自然會想方設法地抓出身邊每一個可疑的人。臣擔心的反而是適得其反,倘若百姓一旦動搖起來,反而倒是會使人有機可趁。開封府和皇城司不是說已經有所得了麼?索性把人一網打盡,也好安定人心。”

高俅昨晚便聽說了有人給智光出的餿主意,此時聽蔡京這麼說,他不得不插一句:“京城要地,混入這些盜匪之流原本就是奇怪的事,臣倒以爲,趁這個時機清理一下不是什麼壞事。等閒百姓只求溫飽,這些類似傳奇的故事,往往是聽了博取一樂罷了。臣以爲不妨選一些能說會道的編一些,到外頭茶館酒肆中說一說。百姓興許也就一樂罷了。”宋朝的說書藝人雖然比比皆是,但在眼下的東京城,百戲以及相撲蹴鞠等遊戲卻更加流行,茶館酒肆中那些說書人一天到晚都是老花樣,不是三俠五義便是包公斷案,聽得人都有些厭了。之所以靈機一動想出這個主意,也是高俅一直以來的一個打算。這無疑可以當成一個半官方的渠道,但凡可以讓百姓知道地。都可以通過說書人的嘴往外傳,憑藉這些人的三寸不爛之舌,只怕是死的也能讓他們說活。對於這種不上大雅之堂的做法,蔡京並沒有什麼異議,但仍免不了看了高俅一眼←心中着實納悶,自己好歹比高俅多活了這麼多年,怎麼就沒有這種層出不窮的主意?

西北打了勝仗,河北還沒打起來,眼下的趙佶自然是心中輕鬆,對於這種主意更不會出言反對。稍稍問了幾句細節之後。這位天子官家當即便點頭認可。很快便召了郝隨過來,將事情吩咐了下去。而郝隨如今已經不似當年那麼得寵,聽了之後既覺得此事好玩。又覺得是邀寵的好主意,便一口答應立刻去做。

雜事說完,君臣又商量了一會政務,然後蔡京和高俅便雙雙辭了出來。纔出福寧殿,蔡京便問道:“伯章,上次開封府衙那場鬧劇,聽說你是陪着聖上去看過地,究竟是怎麼回事?至今以來,少有百姓敢衝擊官府的,那些人如此胡鬧。是不是有人在背後指使?”

聽蔡京一語中的,高俅只得攤手苦笑一聲,一五一十地把當日情形娓娓道來,末了他才搖了搖頭:“此事是聖上親自讓皇城司去辦的,我雖然和曲風交情不錯,可也問不出什麼名堂來。皇城司雖說擔負着偵緝百官的職責,只不過還得聽聖上的旨意,如今即使差不多變成了半個開封府,別人也無話可說。對了。元長可是聽到了什麼不利的傳言?”

“這倒沒有。”身爲宰相,蔡京本能地對皇城司有所顧忌,但是,這些年皇城司的動作都比較輕,更不曾聽說有人仗着天子寵幸胡作非爲捏造罪名,因此,這個暗處衙門的重新復起讓不少官員提心吊膽的同時,也讓一羣重臣鬆了一口氣。身爲篤信儒道地士大夫,對於這些活躍在暗處地人懷有鄙視,是理所當然的事,即使是通權達變的蔡京也不例外。想歸想,他卻再也沒有發問,和高俅分別之後,他便徑直轉去了都堂…知還未進門,他便聽到幾個書吏在那裡煞有介事地說着什麼寶藏地傳聞,登時心中惱火,忍不住在門口重重咳嗽了一聲。

“蔡相公!”

幾個書吏聞聲轉頭,見是蔡京,當時便呆若木雞。一個聰明伶俐的慌忙上前行禮,一邊爲蔡京安頓座位,一面忙不迭地請罪道:“小人等只是閒來無事說些題外話,並非有意怠慢差事。阮相公和何相公剛剛出去,說是要會會那高麗使節……”

聽他這麼絮絮叨叨地一說,蔡京心中的不滿也就漸漸淡了,隨即把心思放在了政務上。聽得阮大猷和何執中去見高麗使節,他又追問了幾句,最後才滿意地止住了話頭,但仍不免告誡道:“都堂重地,今後若是再讓我聽到這些閒話,定不輕饒!”

阮大猷和何執中聯袂見過高麗使節王繼之後,高俅便正式以大宋宰相的身份高調接見了他。這一次卻並非是官樣文章,而是一系列實質性內容,而王繼身爲高麗重臣,當然知道國中情況並不妙,言談中不免賠盡了小心。

倒不是說高麗國中有人反叛或是其他亂事,而是面對正不斷髮展起來的金國,高麗君臣上下不免有一種迫在眉睫的壓力。由於受到中原漢學的影響,高麗也同樣存在重文輕武的現象,對於軍人始終嚴密提防。

但是,在這種非常時刻,如果靠文官指揮軍事,一旦敗北,動輒便有亡國之禍,這也是他們不得不在外尋求援助的一大原因。

“高相公,我國向來仰慕中原正統,之前雖然臣服於遼,不過是迫於無奈罷了。如今女真蠻子崛起於遼東,只知道用殺伐之道攻略八方,實在是……”王繼搖頭晃腦地說着,突然不知道該用什麼話來形容,最後乾脆用了“化外蠻夷”四個字。

而高俅在旁聽着,臉色不動毫分。高麗就是如此,樣樣都是學中原禮儀制度,時常痛斥別人是蠻夷,豈知在中原人眼中,孤懸海外的那個半島,還不是同樣地蠻夷?中原泱泱大國,自負一下同樣可能帶來不測之禍,這高麗不過彈丸小國,居然有資格嘲笑別人是蠻夷?

當着王繼的面,他當然把這些心思都收在了心裡,靜靜聽完之後便笑道:“女真如今建國大金,就連遼國也在它的鋒芒下敗退下來,貴國局勢確實可慮。不過,貴國不是遼國臣屬麼,倘若與遼國聯合兩面出擊,怕是女真人會吃一個大虧纔是。”

聽到這個建議,王繼的臉色卻有些尷尬,支支吾吾了好一陣子才嘆道:“相公此議確實是好辦法,只可惜我國朝中意見不一,所以這出兵一事……只怕難以如願。”

高俅心底冷笑一聲,哪裡不明白高麗的如意算盤′然臣服於強遼的鐵蹄之下,但是,高麗國中一向對這種現狀非常不滿。如今遼國兵敗,他們那些士大夫拍手稱快還來不及,哪裡會想到和遼國聯合,先把女真打敗?這些人十有**是和大宋打的同樣主意,坐看鷸蚌相爭,到時候準備作那個最終得利的漁翁呢!

可惜的是,這世界上有一個打這種如意算盤地人就已經夠了,不需要第二個!

心裡這麼想着,高俅臉上的笑容卻愈發溫和,對答之間似乎對大宋和高麗的關係有着深深的自信。幾個回合下來,王繼對達成此行的目標不由愈發自信,言語中不免就流露出了一些其他意思。

“說來也是天降洪福,大宋在西北連戰連捷,而敝國王后也在不久之前生下了王子,吾王已經有意將其立爲太子。只是,我國大王聽說貴國天子剛剛喪後,所以……只是沒想到大遼搶在了前頭,居然將大長公主嫁給了陛下,實在是有些遺憾……”

聽王繼在那裡自說自話,高俅很有一股大笑的衝動〉起來,趙佶實在是搶手貨,遼國剛剛嫁過來一位公主也就罷了,這高麗居然也有這種意思!只是,遼國畢竟還是大國,高麗區區一島國,也想用聯姻這種辦法抓牢大宋,未免想當然了一點。據說如今的高麗王王俁比趙佶還要大三歲,這若是真的擇一位公主嫁過來,只怕還是一位長公主。

居然一連兩次都是自己碰到這種事!

高俅隨口敷衍了王繼兩句,待到離開會館之後卻長長噓了一口氣。

遼國是先提出提議然後造勢,而高麗卻先造勢再提出提議,不免有異曲同工之妙。一想到後宮那些嬪妃對此的反應,他更是微笑了起來。幸好,這種左擁右抱的美事,還不用他來爲難。

第10章 尋藉口官家教子第35章 太后歸政第11章 除大敵國舅逼宮尾聲大好河山大結局第28章 妙手回春皆歡喜第15章 人心叵測更幾時第19章 引蛇出洞謀雙鵰第37章 議儲君君臣交心第14章 通風報信第12章 魑魅魍魎煽人心第36章 毀祠堂義憤填膺第8章 橫生波折第28章 訪高相太子露怯第16章 懲治惡奴第22章 芙蓉帳暖度春宵第17章 探病情言語摧心第16章 佳兒佳婦佳偶成第16章 各顯神通第14章 爲家書各具思量第4章 細思量禍端又起第7章 戰訊驟驚遼與夏第10章 爲爭位各展身手第40章 入京城朝局初定第26章 驚聞隱情第2章 烏蒙王不請自到第12章 蓄勢待發除掣肘第3章 尋人有果第10章 東坡之約第37章 爲夫郎自作主張第20章 賀婚事天子降恩第1章 樂極生悲第5章 樑上君子何處來第32章 結姻親各有喜憂第16章 面君王一唱一和第35章 王府大變第3章 下青唐威凌諸羌第1章 花魁雙姝第15章 使高麗另有要務第37章 人人皆有謀利心第33章 聞危言心有所感第6章 風雨欲來第9章 診親王醫官驚心第34章 玲瓏心肝人人有第32章 賀帝壽暗度陳倉第4章 細思量禍端又起第3章 爲婚事兩府生波第4章 觀互搏巧言激將第14章 守株待兔擒正着第21章 審時勢白玲用謀第16章 燕小七單身歸來第36章 通訊息英娘求援第30章 劫國寶上下震怒第10章 一網打盡第6章 受召見驚怒交加第28章 千萬人中挑駙馬第30章 巧舌如簧第17章 風起朝堂第11章 除大敵國舅逼宮第3章 不老神翁第18章 一語不合動嗔心第14章 通風報信第25章 福兮禍兮各所倚第9章 因緣巧合得悍將第14章 夜深人靜截人時第36章 通訊息英娘求援第14章 夜深人靜截人時第8章 往事成灰第3章 驚天秘聞平地現第15章 閹宦手段第22章 亮身分明暗立現第30章 合聖意越級直擢第29章 驕貴胄各懷鬼胎第17章 兵分兩路各奔忙第19章 似是相識故人來第23章 美人高人第9章 千金女招搖過市第20章 鐵冠真人唐子霞第22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12章 查弊政驚聞異訊第33章 見嬌婿語重心長第7章 亦真亦假無需辨第30章 美人恩重第36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18章 攀龍附鳳暗盤算第35章 王府大變第14章 夏遼各有不解情第34章 苦心孤詣造時機第12章 應邀約高俅承情第19章 觀戰馬高程立約第40章 謀痹敵步步爲營第37章 蔡王府獄第2章 爲家國各有盤算第9章 因緣巧合得悍將第21章 上陣夫妻母子兵第13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31章 半推半就僞投誠第40章 鴻鵠之志第27章 峰迴路轉第25章 防星變未雨綢繆第21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
第10章 尋藉口官家教子第35章 太后歸政第11章 除大敵國舅逼宮尾聲大好河山大結局第28章 妙手回春皆歡喜第15章 人心叵測更幾時第19章 引蛇出洞謀雙鵰第37章 議儲君君臣交心第14章 通風報信第12章 魑魅魍魎煽人心第36章 毀祠堂義憤填膺第8章 橫生波折第28章 訪高相太子露怯第16章 懲治惡奴第22章 芙蓉帳暖度春宵第17章 探病情言語摧心第16章 佳兒佳婦佳偶成第16章 各顯神通第14章 爲家書各具思量第4章 細思量禍端又起第7章 戰訊驟驚遼與夏第10章 爲爭位各展身手第40章 入京城朝局初定第26章 驚聞隱情第2章 烏蒙王不請自到第12章 蓄勢待發除掣肘第3章 尋人有果第10章 東坡之約第37章 爲夫郎自作主張第20章 賀婚事天子降恩第1章 樂極生悲第5章 樑上君子何處來第32章 結姻親各有喜憂第16章 面君王一唱一和第35章 王府大變第3章 下青唐威凌諸羌第1章 花魁雙姝第15章 使高麗另有要務第37章 人人皆有謀利心第33章 聞危言心有所感第6章 風雨欲來第9章 診親王醫官驚心第34章 玲瓏心肝人人有第32章 賀帝壽暗度陳倉第4章 細思量禍端又起第3章 爲婚事兩府生波第4章 觀互搏巧言激將第14章 守株待兔擒正着第21章 審時勢白玲用謀第16章 燕小七單身歸來第36章 通訊息英娘求援第30章 劫國寶上下震怒第10章 一網打盡第6章 受召見驚怒交加第28章 千萬人中挑駙馬第30章 巧舌如簧第17章 風起朝堂第11章 除大敵國舅逼宮第3章 不老神翁第18章 一語不合動嗔心第14章 通風報信第25章 福兮禍兮各所倚第9章 因緣巧合得悍將第14章 夜深人靜截人時第36章 通訊息英娘求援第14章 夜深人靜截人時第8章 往事成灰第3章 驚天秘聞平地現第15章 閹宦手段第22章 亮身分明暗立現第30章 合聖意越級直擢第29章 驕貴胄各懷鬼胎第17章 兵分兩路各奔忙第19章 似是相識故人來第23章 美人高人第9章 千金女招搖過市第20章 鐵冠真人唐子霞第22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12章 查弊政驚聞異訊第33章 見嬌婿語重心長第7章 亦真亦假無需辨第30章 美人恩重第36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18章 攀龍附鳳暗盤算第35章 王府大變第14章 夏遼各有不解情第34章 苦心孤詣造時機第12章 應邀約高俅承情第19章 觀戰馬高程立約第40章 謀痹敵步步爲營第37章 蔡王府獄第2章 爲家國各有盤算第9章 因緣巧合得悍將第21章 上陣夫妻母子兵第13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31章 半推半就僞投誠第40章 鴻鵠之志第27章 峰迴路轉第25章 防星變未雨綢繆第21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