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使高麗另有要務

大觀三年,段正嚴遣進奉使胡亮、副使高明清等使宋,隨攜貢馬三百八十匹及麝香、牛黃、細氈、碧耳山諸物,外攜樂人一隊,天竺巨象兩頭。

儘管沿途緊趕慢趕,但是,由於使團人數衆多,再加上一路監司迎來送往,因此路途上依舊花費了很長的時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正因爲這個緣故,雖說信使自四川上京,而使團卻是從廣東路而行。一路路過州縣,圍觀百姓無數,雖然這不是第一次,但是,百姓仍舊對這些來自異鄉的使者抱有莫大的興趣。

對於大理使團來說,此次來朝陛見無疑是懷着重要的任務。而對於大宋百姓而言,這四國來賀八方來朝無疑也是國富民強的表現,在沿途各州縣的大力宣傳下,拖兒帶口來觀瞻這使團盛況的着實不少,就連奉命一路扈從的廣東和四川兩地官員也頗感自豪。

雖然兩頭巨象落在最後,但是,這路途上依舊是速度不快。所以,在算算路上實在趕不及之後,廣東轉運使便派人飛馬入京呈報。而趙佶覽奏之後便大筆一揮,示意讓使團按照原定計劃慢行,不必趕在元旦之前。於是,大理使團索性和兩頭巨象會合,把原先的速度改作了烏龜爬,藉此大肆造勢。

而此時此刻,正在大宋東京城的另兩國使節則已經準備回去了。高麗使節在東京城盤桓了幾個月,除了按照大宋的允許購買一應儒學經典書籍之外,還採購了許多各種手工製品以及絲綢等物。對於這一次出使大宋的成績,他無疑非常滿意,要知道,高麗雖然曾經對大宋派出相當多的使節,但迫於遼國威勢,往往不能將話頭扯到那些關鍵問題上。而這一次挾着遼國大敗的機會,他們怎麼也能夠有所得。

大宋並沒有讓王繼空着手回去,當然。這並不是說天子賞賜了多少東西,而是做出了更實質性的表示。以樞密院北面房兼遼東房副承旨李綱爲正使,出使高麗。當王繼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心中可謂是一片狂喜。

按照大宋歷來的規矩,派至各國的使節在官品上都有相當地限制,與其說是看其人是否有才,不如說是看其人是否匹配出使這個任務。雖然有些官員在出使後能夠得到大用,但是。在出使之前,無疑都是默默無名之輩。但是,李綱卻無疑是大宋朝廷中聲名鵲起的官員。

作爲高麗王的堂弟,高麗戶部尚書,王繼在大宋這些時日頻頻和大宋高官接觸,希望能夠從各方面瞭解大宋朝廷。而一番走訪下來,他敏銳地發現,如今的大宋已經和幾年前大不相同了。不單單是政策上更加激進,而且執掌朝廷的那些重臣在外交事務上也更加積極,不復往日的保守。而對於他提出的派高麗使節來宋國學習這件事上。朝廷根本沒有多少爭論。就順順利利通過了。

而這在以往,是絕對不可能的。須知當初高麗派使節來大宋買書,尚且還會遭到朝廷大臣地竭力勸諫。更不用說派學生這樣的大事。而從此次大宋對於婚事的態度上,王繼更是認定,如今的大宋很可能將取代大遼而成爲更有力的霸主。

正因爲如此,對於樞密院執掌兩房的李綱,王繼一直都在竭力打聽其人秉性。偏偏事情就這麼巧,大宋朝廷選定的正使,恰恰就是李綱。

在大宋客省使向他宣佈此事的時候,他強忍心中歡喜,笑吟吟地點頭答應,而在御前辭行的時候更是對大宋此番派出使者極盡溢美之詞。

而對於這一點。趙佶在起初的莫名其妙之後,很快便明白了其中用意,自然免不了一陣沾沾自喜。確實,四鄰地國家全都國力削弱,而己國反而略有增強,這種勢頭換作哪個君王,都是免不了歡喜地,更何況還有各國一而再再而三地獻上公主?

然而,就在天子和羣臣都爲了四國來朝而欣喜的時候。一個消息突然傳到了京城。

知大名府蘇轍去世!

對於蘇轍的身體,高俅雖然心中有數,但由於他知道蘇轍如今位高權重,對於身體也還算注意,大名府又是名醫荃萃,因此他並沒有太放在心上。畢竟,就連當年蘇軾也比歷史上要活得長。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前時只不過有消息說蘇轍病倒,不過數日地功夫,居然便傳來了這樣的消息!

相比蘇軾,他和不芶言笑的蘇轍只能說是交情一般,但是,心中那份尊敬卻一點不少。當然,對於蘇轍在政治上的執拗,他也是心裡恨得癢癢的,這些年,在大名府任上的蘇轍沒少上書彈劾或是勸諫過,其中把他掃進去的不在少數。若是換作了別人,他鐵定難以吞得下這口氣,可那個人是蘇轍,連天子官家也不過一笑置之,他又能如何?自然是自嘆倒黴罷了。

可現如今,繼蘇軾之後,蘇轍也去了,昔日聲名震天下的蘇門三傑,轉瞬已經全部凋零。而昔日名滿天下的蘇門衆弟子,也同樣不復存在,不管怎麼說,這都是一件令人感傷的事。即便是和蘇門衆人並沒有太大交情地蔡京何執中,提到此事時也頗有些勃然色變。畢竟,他們已經都不年輕了。

人生自古誰無死,只是死有輕重之分,百姓之中風評也不一樣罷了。

而趙佶在聽到蘇轍死訊之後,情不自禁地嘆了一聲:“朝廷又少一純臣,士林又少一正人君子!”

當這句話傳入民間的時候,百姓之中頓時議論得沸沸揚揚。無疑,在大多數平民百姓心中,舊黨的那些人都是風骨硬挺的青天,所以,蘇府門口送來奠禮的人竟絡繹不絕,讓那些家人措手不及。須知蘇轍既然是在大名府去世,一應禮制便應當在大名府進行,如今百姓把東西送到了京城,足可見心中愛戴之心。

下朝的時候,高俅特意往蘇宅門口繞了一圈,見車水馬龍,再見宅內一片素白,忍不住唏噓不已。而旁邊的李綱則默默望着那長長的人羣中,突然感慨道:“若是每一個朝廷官員都能像蘇大人那樣受人愛戴,死後都能有這許多人送行,只怕是死亦無憾了!”

“伯紀,你這話似乎別有所指啊!”高俅放下車簾,命車伕調轉車頭,便回頭道,“可是對你這次去高麗有什麼意見麼?”

“學生不敢!”李綱本能地道出了學生兩個字,話一出口方纔發現了自己的口誤,不覺有些尷尬,“下官只是以爲如今朝廷尚有不少事情需要擔心,高麗彈丸小國,不值得朝廷花費這麼多功夫。高麗人浮而不實,如今還在炫耀當年打敗女真人地舊事,不啻是天大的滑稽。不是下官多嘴,若他們還是如此,只怕動輒有亡國之禍。”

“伯紀,你說的雖然有一半是對的,但是,聖上並非是因爲要迎娶高麗公主,方纔把你派到高麗去的!”見李綱一下子臉色憋得通紅,高俅不禁心中好笑,又搖了搖頭,“你該知道,便算那高麗公主是天仙絕色,也不至於如此鄭重吧?當日遼國將公主嫁來的時候,我朝也不過派何相公象徵性地迎了一迎,又何況是高麗公主?”

“那又爲何……”李綱欲言又止,須知這個問題在他心中憋了不少時間,如今眼看得解,他自然不想錯過機會,“比起中原各國來,別說是西夏或是遼國,便是大理,其實也比高麗更重要些,朝廷爲何厚此薄彼?”

“唐太宗何等英明,尚且在遠征高句麗時遭遇重挫,直到高宗即位之後,方纔平了高句麗,完成了太宗遺願,這些都是舊事,暫且不提。我要說的是,高麗雖然官風不怎麼樣,但是,民風卻是不容易被外力影響的,你說女真說不定會滅了高麗,這不現實。如今的金國志在天下,和遼國議和,更大的原因是出在內部。一旦他們恢復過來,肯定還是要西進甚至南下的。爲此,遼東故土更多的是處於防守態勢。”

說了這麼一大堆話,見李綱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高俅便知道響鼓不用重錘,當下便不再提此事,到了自己府上之後,便命人取來幾本謄抄過的手書,遞給了李綱。

“這是先頭有人從高麗回來的時候,總結的一些風土民情,以及高麗朝廷上下的情況,你拿回去好好看看。你在我大宋官品不高,但是,到了高麗就不一樣了。爲了你此行,聖上已經秘密下旨,命已經整頓完畢的水軍開到登州,護送你前去高麗。雖然不過是三隻船一千人,但是,卻無一不是精銳。這是示威的大好機會,但是,你需得把握分寸,最重要的一點是,若是被金國偵知,必定會引起紛亂,你需得小心行事。”)

第24章 長訌後浪推前浪第29章 鄭居中妙薦能員第19章 處心積慮圖上進第18章 攀龍附鳳暗盤算第21章 因龍裔波瀾暗涌第6章 千言萬語無真假第28章 軟硬兼施收人心第17章 弄雀鳥偶遇外戚第12章 幕後盟友第11章 覷時機手起收網第18章 訪密友才女問計第35章 爲明志試探兄弟第38章 嫌隙言父子陌路第13章 晴天霹靂第2章 兄弟自有手足情第15章 昔日雛鳥已輕鳴第30章 一朝風雲突變起第18章 上香遇劫靈隱寺第18章 名將油盡燈枯時第25章 爲情郎以身涉險第24章 訪蘇府三女巧遇第38章 痛苦抉擇第10章 病西施沉痾得解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11章 宗氏元朔第18章 天寧節舉國同樂第27章 峰迴路轉第6章 急中生智巧脫身第5章 夫妻之間第28章 妙手回春皆歡喜第37章 蔡王府獄第33章 泱泱大國四方朝第34章 用人才亦有詭道第37章 夏主低頭結和議第32章 爲固己鋒芒驟轉第33章 舊時禁中小宿衛第33章 舊時禁中小宿衛序章師恩深重第39章 衆志成城備死戰第39章 長柚善舞爲哪般第32章 準駙馬心懷焦慮第7章 天子私訪講武堂第27章 驚天構陷波瀾起第5章 開空門迎俊傑才第3章 生不逢時第14章 夜深人靜截人時第16章 君臣閒來談家事第18章 說諸酋動之以利第26章 遼宋宰相相對坐第21章 此公主彼亦公主第24章 俏高嘉直闖李府第5章 顏面存亡孰輕重第35章 引金蘭希圖固己第3章 陰差陽錯臥病榻第9章 將計就計上辭呈第30章 十萬大軍徵遼東第25章 未雨綢繆設前計第23章 夫妻夜話第34章 玲瓏心肝人人有第20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9章 爲前計兄弟換將第4章 人生難得幾回搏第22章 曾布回朝第36章 宮中私語第12章 福寧殿廷議伐夏第28章 接將令平仲調兵第1章 一朝天子數朝臣第18章 喬遷之議第9章 詢力士驚聞隱情第14章 將相相見談武事第13章 本是金枝玉葉女第28章 接將令平仲調兵第38章 痛苦抉擇第12章 河北事即天下事第1章 星變奇觀天下震第18章 婚事亦非容易事第15章 閹宦手段第1章 觸景生情淚滿襟第15章 秉燭夜談論茶法第18章 舊話重提第19章 東邊寥落西邊喜第14章 琴瑟和諧效鴛鴦第30章 權臣能臣第25章 防星變未雨綢繆第40章 連暗示好事第23章 兩後臨朝天下震第12章 東風漸起人心拂第38章 各奔前程第23章 洞房花燭喜慶夜第37章 國之大計第24章 長訌後浪推前浪第32章 準駙馬心懷焦慮第19章 求仙問道大滌山第10章 賀新人陳王登門第10章 爲爭位各展身手第26章 聞諫言夜審心腹第24章 憂戰力君王震怒第15章 使高麗另有要務第1章 渾水摸魚本常事第38章 各奔前程
第24章 長訌後浪推前浪第29章 鄭居中妙薦能員第19章 處心積慮圖上進第18章 攀龍附鳳暗盤算第21章 因龍裔波瀾暗涌第6章 千言萬語無真假第28章 軟硬兼施收人心第17章 弄雀鳥偶遇外戚第12章 幕後盟友第11章 覷時機手起收網第18章 訪密友才女問計第35章 爲明志試探兄弟第38章 嫌隙言父子陌路第13章 晴天霹靂第2章 兄弟自有手足情第15章 昔日雛鳥已輕鳴第30章 一朝風雲突變起第18章 上香遇劫靈隱寺第18章 名將油盡燈枯時第25章 爲情郎以身涉險第24章 訪蘇府三女巧遇第38章 痛苦抉擇第10章 病西施沉痾得解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11章 宗氏元朔第18章 天寧節舉國同樂第27章 峰迴路轉第6章 急中生智巧脫身第5章 夫妻之間第28章 妙手回春皆歡喜第37章 蔡王府獄第33章 泱泱大國四方朝第34章 用人才亦有詭道第37章 夏主低頭結和議第32章 爲固己鋒芒驟轉第33章 舊時禁中小宿衛第33章 舊時禁中小宿衛序章師恩深重第39章 衆志成城備死戰第39章 長柚善舞爲哪般第32章 準駙馬心懷焦慮第7章 天子私訪講武堂第27章 驚天構陷波瀾起第5章 開空門迎俊傑才第3章 生不逢時第14章 夜深人靜截人時第16章 君臣閒來談家事第18章 說諸酋動之以利第26章 遼宋宰相相對坐第21章 此公主彼亦公主第24章 俏高嘉直闖李府第5章 顏面存亡孰輕重第35章 引金蘭希圖固己第3章 陰差陽錯臥病榻第9章 將計就計上辭呈第30章 十萬大軍徵遼東第25章 未雨綢繆設前計第23章 夫妻夜話第34章 玲瓏心肝人人有第20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9章 爲前計兄弟換將第4章 人生難得幾回搏第22章 曾布回朝第36章 宮中私語第12章 福寧殿廷議伐夏第28章 接將令平仲調兵第1章 一朝天子數朝臣第18章 喬遷之議第9章 詢力士驚聞隱情第14章 將相相見談武事第13章 本是金枝玉葉女第28章 接將令平仲調兵第38章 痛苦抉擇第12章 河北事即天下事第1章 星變奇觀天下震第18章 婚事亦非容易事第15章 閹宦手段第1章 觸景生情淚滿襟第15章 秉燭夜談論茶法第18章 舊話重提第19章 東邊寥落西邊喜第14章 琴瑟和諧效鴛鴦第30章 權臣能臣第25章 防星變未雨綢繆第40章 連暗示好事第23章 兩後臨朝天下震第12章 東風漸起人心拂第38章 各奔前程第23章 洞房花燭喜慶夜第37章 國之大計第24章 長訌後浪推前浪第32章 準駙馬心懷焦慮第19章 求仙問道大滌山第10章 賀新人陳王登門第10章 爲爭位各展身手第26章 聞諫言夜審心腹第24章 憂戰力君王震怒第15章 使高麗另有要務第1章 渾水摸魚本常事第38章 各奔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