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人心叵測更幾時

高俅瘋了!

這是在蔡京看到高俅命人送來的書信後的第一反應。畢竟,上面寫的條條框框讓他這個自恃懂得經濟之道的人很難接受。如果說,王安石變法的初衷是讓國庫充盈,那麼,高俅的這個條陳就是減少稅收,讓原本就入不敷出的歲收再減少這麼一塊,至少在他看來是如此。

自中唐時廢租庸調而設兩稅制以來,這個稅法不知道經過多少人的責難,唐代的白居易甚至曾經屢次上書,請求廢兩稅制而重新啓用租庸調。然而,儘管兩稅法有種種弊端,它畢竟比租庸調製有相當的優勢,最最重要的是,對於掌管一個國家的朝廷而言,若是能夠完美地運用兩稅法,那麼,永遠能夠通過調節稅額的辦法轉嫁國庫的經濟危機,這也是兩稅法能夠自宋初用到現在的原因。

可是,高俅居然要重新釐定田畝,然後廢除以人丁計算稅款的方式,改成以田畝計稅,這實在是太瘋狂太大膽了。按照他的估計,高俅既然敢於對他透這個底,那麼,多半趙佶已經允准了在江南試行此事,否則,以高俅的城府深沉,根本就不會對他透露一星半點。但即便是這種情況,高俅也可以完全不知會自己,這特地派人送信來又是爲了哪般?

他也知道,爲國爲朝廷計,若想使國庫充盈,所需者並非節流,而是開源。而開源的對象不應該只是百姓,而應該從其他渠道。但是,知道是一回事。真正去做又是另一回事,以他的多年經驗,要節流還能夠想到幾個辦法。可是要開源就確實不容易了。否則,王安石當初用青苗法的時候。也不會想到用國庫地錢去作爲青苗本錢,和原本那些放高利貸的人爭利。若是承平,國庫中的錢也不過只能夠保本,真地要投資生息談何容易?

可是,高俅卻在上面信誓旦旦地說能夠在江南先試行一下。難道這傢伙真的準備窩在江南當安撫大使麼?這真是笑話,就算是一方封疆大吏,又哪裡及得上宰輔尊榮?倘若真是如此,那他交待給葉夢得地事情就全都落空了。這個往往會不按常理出牌的高俅高伯章,究竟在想些什麼?

支持還是反對,這着實是一個問題。蔡京疲憊地揉了揉太陽穴,放下信箋在書桌前坐了下來,若有所思地望着窗外。這種大事一旦公佈出去,反對者一定會很多,而支持者也不見得會少。原因很簡單。當初王安石變法之所以會遭到大臣的羣起而攻之,既是因爲既得利益的喪失,也是因爲看到了背後隱藏的衆多風險。

而高俅此法比當初新法地風險更大。但是,從很大程度上卻減低了百姓的負擔,若是要攻擊,那些人就必定要從壞了祖宗成例這一點來發力。只是在歷經熙豐變法。紹聖乃至崇寧紹述之後,朝中口口聲聲拿住成例不放的人越來越少,而其中的一大重點便是因爲看到了支持新政的人都能夠飛黃騰達。所以說,只要能夠付出一定的代價,高俅的周圍很可能會聚集起一大批人,到了那時……“難道這就是他的用心所在?”

蔡京霍地站了起來,目光中精芒乍現。身在宦海幾十年,他當然知道高俅的軟肋。他和蔡卞之所以能夠數起數落卻屹立不倒,便是因爲他曾經是熙豐變法的支持者,而蔡卞則是王安石地女婿,政治資本相當雄厚;而高俅能夠一舉拜相,不過是靠了趙佶的信任,雖然在政見上也頗有建樹,但畢竟沒有真正拿得出手的大手筆,所以即便是西北戰事連連告捷,其在朝地影響力也是有限。然而,一旦他能夠藉助於此,那麼,將來的情形就再也不好說了。

真是一石二鳥的賭博!

蔡京無奈地搖了搖頭,重新坐了下來,隨手拿過一張信紙。但是,在蘸滿了濃墨之後,他卻遲遲沒有落筆。這一筆下去,無論是成是敗,他都沒有反悔的餘地,畢竟,面對一個尚屬英明地天子,欺上瞞下的招數無疑是不管用的。而這一次的機會若是放過了,那麼他便和高俅真正翻臉,沒有半點挽回的機會。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什麼姻親關係都只是一張一捅就破的紙而已。

半日之後,他的這一紙迴文便出現在了高俅手中。只是草草掃了信箋一眼,高俅便知道,自己的策略成功了。他賭的就是蔡京不想放棄這個政治上標新立異的機會,賭的就是蔡京超過旁人不止一籌的遠見卓識。他也曾經擔心過蔡京會將事情泄露給別人,從而讓他孤立無援,如今看來,在相同的利益目標面前,盟友依舊是盟友。

對於廣大的士子而言,三月無疑是一個喜慶的日子,因爲在這個月裡,禮部將會公佈殿試的結果。雖然因爲按照慣例,大宋的殿試是不會黜落人的,所以只要一朝通過禮部試成爲貢生,進士的頭銜便鐵定到手,但是,十年寒窗苦讀換來了這樣一個在君前露臉的機會,誰不想借機拔得頭籌。須知一旦得中狀元,他日在仕途上的路就比尋常進士好走的多,而三年前的霍端友便是最好的榜樣。

因此,在殿試的你爭我奪之後,最終榜單公佈之後,依舊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只不過,之後朝中隱約傳出的消息卻讓這些進士注目的焦點轉了方向。

朝廷要在新科進士中挑選人到江南去任官!

兩浙路江南東西路的富庶人盡皆知,江南膏腴之地更是無人不曉,只是,更多的進士卻願意留在京城,退一步來說,哪怕是不得京城,他們也更願意留在京畿以及河北京東一帶。所以,乍一聽得這一次可能有不少人要往江南去,進士們頓時議論紛紛,直到有消息爆出那是高俅的建議,沸沸揚揚的流言方纔平息了一些。

高俅是什麼人?那是天子第一信臣,自藩邸從駕,足足跟隨了趙佶十三年有餘。光是這份信任,天下有何人能及?縱使如今位居尚書右僕射的乃是趙挺之,但誰知道一旦朝中有變故,趙佶不會想到重新任用高俅?而最重要的是,甚至有傳言說,高俅此番下江南並非尋常的外放,而是尚有其他使命!

別人在那邊議論的時候,趙挺之卻有如坐鍼氈的感覺。他這個尚書右僕射來的輕易,可是,到了手的東西也沒有往外送的道理。因此這些天,他在外擺出了十分的宰輔氣度,無論是別人提及蔡京當日爲首相時的缺失還是指斥高俅的過錯,他都只是置之一笑,再不行就打太極拳,總而言之就是用一個拖字。誰知想拖到自己能夠順利掌握所有權柄的目標沒達到,卻忽然橫出了這樣一件事。

他雖然上位不久,卻仍舊得到了一個堅實的盟友——尚書左丞劉逵。劉逵雖然曾經是京黨,但在星變之後已經和蔡京日漸疏遠,再加上兩人昔日頗有交情,此番一拍即合,很快結成了政治上的聯盟。也多虧了有劉逵的支持,他方纔能夠順利地在政事堂建立了自己的威信,可現在這種情形,卻足以讓兩人愁眉不展。

“正夫兄,你如今已經是名正言順的宰相,難道聖上在這件事情上就沒有和你仔細交過底麼?”劉逵的臉上露出了憂心忡忡的神色,眉頭更是緊緊擰成了一團,“此番星變示警,原本就是上天對我大宋君臣的警告,若是聖上一意孤行,我們不妨讓人再度進言。蔡元長罷相之後仍居京城也就罷了,高伯章去區區一個杭州還要弄出這麼大的聲勢,這又是何道理?”

“公路不可莽撞!”趙挺之連忙擺了擺手,沉吟片刻方纔端起茶杯潤了潤嗓子,“我等如今立足未穩,千萬不可輕舉妄動,否則,動輒便會有大禍上身。”見劉逵似乎有所不解,他便只得含糊其辭地解釋道,“聖上如今尚未完全下決心,倘若我等妄動,到時候適得其反那就糟了。”

適得其反?劉逵細細品味着趙挺之的這句話,忽然又想到了蔡京高俅蔡卞告病的時候趙佶所下的旨意,心中遽然一動。能夠坐到如今的位子,他當然不是毫無心機的人,在趙挺之的一再提醒下,若是他還是茫然無知,那麼,這幾十年就白活了。只是,既然得以進入政事堂,若是真的任事不做,豈不是要如當年的王珪那樣被人罵作三旨宰相?

“我和高伯章頗有交情,所以對他也有不少的瞭解。他雖然年輕,但一向爲人謹慎,手段也往往是一步接着一步,相當老到,所以,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我不想和他鬧翻。”趙挺之說着便擡頭望着牆上那幅高俅送的手書,怔怔地看了好一陣子之後方纔嘆了一口氣。緊接着,他便意味深長地掃視了劉逵一眼,“公路兄若是有辦法,也可以試試,但切忌過火,也不要驚動聖上。”

劉逵先是一愕,然後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正夫兄放心,我懂得分寸。”)

第7章 戰訊驟驚遼與夏第30章 八方風雨齊匯聚第25章 出奇兵火燒宗水第18章 婚事亦非容易事第8章 卻聖意心志彌堅第3章 不老神翁第26章 聞諫言迅捷應對第29章 面聖駕王厚安心第11章 除大敵國舅逼宮第37章 柳暗花明第34章 尚主乃是家門幸第27章 家家各應非凡策第27章 回京更有重任待第38章 審案亂事緣何起第2章 誰家英氣少年郎第17章 接書信各做準備第35章 慰孟後官家疑心第1章 上京城故地重遊第10章 爲夫郎妻妾費心第25章 狹路相逢智者勝第35章 太后歸政第38章 杳貓膩蹤影既現第40章 謀痹敵步步爲營第7章 球社之爭第9章 微服出遊第8章 居心叵測挑病父第29章 爲伐夏再起爭端第6章 允再戰借勢立威第15章 使高麗另有要務第33章 狹路相逢第20章 鐵冠真人唐子霞第11章 吐真心夫婦情深第39章 春花秋月第37章 夏主低頭結和議第11章 明算計暗度陳倉第11章 賓客盈門第36章 調虎離山急動手第39章 春花秋月第32章 赴邀約無故遭襲第32章 赤子忱忱報國心第18章 攀龍附鳳暗盤算第13章 不速之客第28章 擊掌爲誓第39章 立場異嫌隙漸生第10章 和氣生財結四方第1章 三路大軍進宗哥第35章 見遺稿睹物思人第40章 因危機心力交瘁第22章 因天花衆人驚心第29章 女真貴胄海上來第39章 公平交易第14章 爲家書各具思量第21章 因龍裔波瀾暗涌第34章 得報訊洞察先第1章 哪堪平地波瀾起第31章 提罷兵君臣離心第14章 重若千鈞第5章 賀升遷雄心萬丈第11章 明算計暗度陳倉第25章 殿帥府官家臨奠第18章 攀龍附鳳暗盤算第39章 立場異嫌隙漸生第23章 煽風點火暗報信第16章 各顯神通尾聲大好河山大結局尾聲大好河山大結局第11章 教女無方亦有方第25章 狹路相逢智者勝第25章 聞急訊火燒火燎第19章 東邊寥落西邊喜第38章 動殺心高俅放權第4章 權利弊官家爲難第1章 已是窮途末路時第4章 緊鑼密鼓第30章 合聖意越級直擢第26章 狹路相逢第10章 校場炫技威武揚第29章 俏千金通風報信第21章 句句問心解籤人第34章 精兵直擊搗黃龍第19章 禍水東引第9章 揣心思狀元得意第10章 病西施沉痾得解第20章 重拳出擊第30章 巧舌如簧第23章 煽風點火暗報信第31章 兄弟重逢告誡忙第39章 雙管齊下第20章 爲權柄各有異心第21章 審時勢白玲用謀第39章 慰長嫂用心良苦第27章 善後事亦分贓事第33章 初交涉互探底線第8章 何處草莽稱英豪第28章 諢身浴血脫重困第23章 明爭暗鬥第20章 爲權柄各有異心第23章 美人高人第17章 鷸蚌相爭漁翁現第28章 妙手回春皆歡喜
第7章 戰訊驟驚遼與夏第30章 八方風雨齊匯聚第25章 出奇兵火燒宗水第18章 婚事亦非容易事第8章 卻聖意心志彌堅第3章 不老神翁第26章 聞諫言迅捷應對第29章 面聖駕王厚安心第11章 除大敵國舅逼宮第37章 柳暗花明第34章 尚主乃是家門幸第27章 家家各應非凡策第27章 回京更有重任待第38章 審案亂事緣何起第2章 誰家英氣少年郎第17章 接書信各做準備第35章 慰孟後官家疑心第1章 上京城故地重遊第10章 爲夫郎妻妾費心第25章 狹路相逢智者勝第35章 太后歸政第38章 杳貓膩蹤影既現第40章 謀痹敵步步爲營第7章 球社之爭第9章 微服出遊第8章 居心叵測挑病父第29章 爲伐夏再起爭端第6章 允再戰借勢立威第15章 使高麗另有要務第33章 狹路相逢第20章 鐵冠真人唐子霞第11章 吐真心夫婦情深第39章 春花秋月第37章 夏主低頭結和議第11章 明算計暗度陳倉第11章 賓客盈門第36章 調虎離山急動手第39章 春花秋月第32章 赴邀約無故遭襲第32章 赤子忱忱報國心第18章 攀龍附鳳暗盤算第13章 不速之客第28章 擊掌爲誓第39章 立場異嫌隙漸生第10章 和氣生財結四方第1章 三路大軍進宗哥第35章 見遺稿睹物思人第40章 因危機心力交瘁第22章 因天花衆人驚心第29章 女真貴胄海上來第39章 公平交易第14章 爲家書各具思量第21章 因龍裔波瀾暗涌第34章 得報訊洞察先第1章 哪堪平地波瀾起第31章 提罷兵君臣離心第14章 重若千鈞第5章 賀升遷雄心萬丈第11章 明算計暗度陳倉第25章 殿帥府官家臨奠第18章 攀龍附鳳暗盤算第39章 立場異嫌隙漸生第23章 煽風點火暗報信第16章 各顯神通尾聲大好河山大結局尾聲大好河山大結局第11章 教女無方亦有方第25章 狹路相逢智者勝第25章 聞急訊火燒火燎第19章 東邊寥落西邊喜第38章 動殺心高俅放權第4章 權利弊官家爲難第1章 已是窮途末路時第4章 緊鑼密鼓第30章 合聖意越級直擢第26章 狹路相逢第10章 校場炫技威武揚第29章 俏千金通風報信第21章 句句問心解籤人第34章 精兵直擊搗黃龍第19章 禍水東引第9章 揣心思狀元得意第10章 病西施沉痾得解第20章 重拳出擊第30章 巧舌如簧第23章 煽風點火暗報信第31章 兄弟重逢告誡忙第39章 雙管齊下第20章 爲權柄各有異心第21章 審時勢白玲用謀第39章 慰長嫂用心良苦第27章 善後事亦分贓事第33章 初交涉互探底線第8章 何處草莽稱英豪第28章 諢身浴血脫重困第23章 明爭暗鬥第20章 爲權柄各有異心第23章 美人高人第17章 鷸蚌相爭漁翁現第28章 妙手回春皆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