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章 立足中央,四方延伸

“怎麼樣了?”

是夜,當淺渾回到臨時住所,便面對着幾名宇文族人的詢問,這些人都是和宇文逸豆歸關係親近的血親。

畢竟是商討舉族投奔之事,族中也還有反對者,宇文逸豆歸哪能放心莫淺渾一人負責,如果能親自過來,恐怕已經身在此處了,但考慮安全和權力控制問題,終究不敢離開族羣,所以只派出親近之人過來監督。

過來的宇文血脈裡有個叫宇文開的,算是頭領,聽着衆人議論,馬上壓下紛亂,來到莫淺渾跟前,客氣問道:“先生,徵北將軍可有答覆?可願意讓我等駐紮在平州腹地?”

“還未談及具體駐紮的問題。”面對詢問,莫淺渾斟酌了一下,挑着重點道:“徵北將軍還沒有真個答應咱們的要求,還不到討論在什麼地方駐紮的時候。”

“沒答應?”宇文開就擔憂起來,“你前後進去了幾個時辰,談了這麼久,還以爲有定案了,沒想到都沒答應,莫非是不願意?這可如何是好?咱們一路遷徙,糧草、牛羊就沒帶多少,東邊又地處貧瘠,不好劫掠,現在還好,若是入冬,不知要死多少人!”

莫淺渾趕緊安慰道:“不用這般擔憂,漢家人做事肯定不會那麼直白,他們要考慮的東西太多,況且陳將軍還邀請我同吃了晚膳,顯是有心吸納我等的,只是還要提出一些條件,我料下次。”

一聽說陳止請莫淺渾吃了晚飯,包括宇文開在內,不少人都露出了羨慕之色。

“陳將軍乃是英雄人物,他能與你同桌用食,顯然是看得起咱們宇文部的!”宇文開的臉色好轉,“當初段部的幾個頭領,不就經常被王浚宴請麼,這是個好兆頭。”

一句話平息了衆人焦躁、不安的心情,宇文開又問莫淺渾:“依你看,既然還有成算,大概多久能定下來?我那侄子在平州東邊,乃是最爲苦寒之處,每多熬一日,對族人就是煎熬,若能儘快定下來,讓他領着人歸於平州腹地,方可安穩啊,真要是拖到了冬日,可就糟了。”

“這事着實不好說,而且……”莫淺渾猶豫了一下,但想到今日陳止的態度,總歸是瞞不住的,於是還是稍微提醒了一句:“照徵北將軍的話來看,即便最後答應下來,怕也要咱們付出些許代價,在聽調一事上,或許會大做文章。”

“何以見得?”宇文開眉頭皺起,“沒有轉圜餘地?”

“要爭取!”莫淺渾說着,表情嚴肅起來,“我覺得機會還是挺大的,一者,有七品鮮卑在,說明徵北將軍在兵力不夠的情況下,還是願意藉助他族之力的,二來,當下平州紛亂,慕容部的勢力、朝廷的勢力,乃至我部與那段部,充斥其間,加上諸多小族,局面複雜,要梳理清楚,徵北將軍就得有個幫手,只要爭取,徵北將軍是很有可能答應的。”

“這樣就好。”宇文開總算是放下心來,但卻笑不起來,“得爭取一下,最好能佔平州中部一塊地,這樣一來,就算徵北將軍要節制兵馬,有平州西北的慕容部做藉口,咱們也好拖延拖延,還不用擔心真的和慕容不碰上。”

莫淺渾點頭稱是,說着:“正是如此,我這次的目標就在平州中部,太往西,靠近幽州,那就要被徹底控制,如果太往東邊,則都是貧瘠、窮困之地,從前不知有多少部族從那邊遷徙過來,豈能折返回去?讓段部自己在那稱王稱霸吧,況且我料定陳將軍也不放心將咱們放在離他太近的地方。”

宇文開聽到這裡,終於笑了起來,稱讚道:“還是你想得周到!”

兩人這邊說着,那邊陳止則在聽着張亢的勸諫。

“宇文部這等胡人,本就反覆無常,降而復叛對他們而言像吃飯喝水一樣,”張亢滿臉忠心爲國的模樣,“遠的不說,聽說將軍先前在上谷屯城遇險,七品鮮卑的兩個胡酋就是見勢不妙,當先逃走,隨後更是領軍而來,分明有所圖謀,七品鮮卑尚且如何,何況是底蘊深厚的宇文鮮卑?將軍不要上了這些胡人的當。”

陳止聽着,只是點頭,沒有迴應,過了一會,卻問一言不發的楊元:“楊君似乎也有話說,可是也要勸我?”

楊元遲疑了一下,還是點頭道:“宇文鮮卑與七品各姓不同,七品爲將軍捏合而成,本身不穩,大小姓氏本是大小部族,各有利益,彼此牽制、平衡,但宇文部不同,王浚敗亡,段部和宇文部順勢東逃,他們的兵馬其實未被代郡本部攻擊,倒是和王浚麾下的駐守軍發生衝突,又被四方打劫,這纔有所折損,其實元氣尚在,之所以這般落魄,其實是圍攻慕容部的後遺症還未好利落,這才導致退去,不該姑息養奸,更不可輕視啊。”

話說完,一文一武兩人都看着陳止。

“我知道二位的意思了,”陳止站起身來,“宇文部的請求,更多的是爲給自己爭奪生存空間,想求得一個安穩,可換句話說,就算我不給他們承諾,不答應他們的要求,他們就活不下去了麼?正像你說的一樣,宇文部元氣並未損傷啊,我不答應,只是失去了對他們的監管,放任自由,說不定他們反而要與旁人聯合,但這裡面有趣的地方,就是派人來的,不是宇文乞得龜,而是宇文逸豆歸,這便有了壓榨的機會和空間。”

楊元、張亢大概猜到了陳止的打算。

陳止就道:“納宇文部入體系,並非什麼不可容忍之事,畢竟是咱們把他們打跑了,而不是反過來,況且平州局面複雜,短時間內,我不想將東邊作爲擴張方向,還是要先安心發展幽州,既然咱們要發展,就得有人在外面搞事,這樣等實力足夠了,也有個理由和藉口出兵,順理成章的接手,這宇文部覺得算準了我的心思,卻不知道,自己沒有看到滾滾大勢。”

說着說着,陳止忽然心中一動。

他忽然意識到,這幽州要發展、要穩定,周圍則需要借勢而爲,要有外圍組織作爲輔佐,如果宇文歸順,東邊平州就算有個着力點,北邊自不用多說,七品義從根本上就是陳止一手塑造的外圍護衛。

但南邊和西邊呢?

說到南邊,他馬上想到了祖逖派來的幾人,至於西邊……

“聽說劉乂派劉曜北上草原,聯絡柔然,柔然可也是史書上有名的,不知劉聰這位匈奴國主,有何想法。”

這麼一想,未來五年內的大體戰略,已然在陳止腦海中成型。

隨後,他看着面前兩人,說道:“莫淺渾肯定很有信心我會答應,不過比起收編宇文部,我對他這個人更有興趣,若能拉攏過來,爲我所用,做個宇文奸,想必也是極好的,另外,我這邊還有幾個消息,大概會讓他很是意外……”

第六百八十七章 趙王孫第六百五十一章 築城立於北,舉賢出兩門第九百四十二章 近州胡昌故人行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阿瞞之志?第三百六十一章 誰人不知陳君,闖關且看石勒第七百二十一章 書滿廊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慫之,自縛其將第七百六十一章 虛有其名者,不知割肉喂鷹之志第八百一十四章 袁曹舊日事,今朝亦可行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最後一段城牆第九百四十九章 驚於幽州陳,進退乃失措第七百九十八章 皇危!第七百九十二章 漢制於其不過工具第三十四章 冤!第七百六十六章 原來太守不體恤兵力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今日一去,何日可歸?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丞四曹,不來就立威第九百七十一章 割地?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幽州敗名,或出於君第九百九十一章 後路何在?第十章 賭約與字第六百九十九章 對,我就是要抓你第八百八十章 人散心離力難轉第五百九十八章 避而不見第五百一十三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三百一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五百七十五章 獻策鮮卑者,其罪當誅第一百六十章 彭城亂!第九百二十八章 可延壽否?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唯單于不可降?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見過將軍!第七百零九章 暴露第九百四十五章 七日局變第五十五章 機關算盡,遠望不知身邊事部分結束,還有兩、三張後文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先有陳氏,後有玄甲第七百八十三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八十八章 抽絲論兵勢第八百九十九章 爭睹而生敬畏第七百二十章 民心在其,則運在身第八百三十九章 輕視與失落,聶氏欲轉念第四百八十章 這就沒了第七百三十章 籤後劫第一百七十章 大將軍縱論南北第二十四章 盡在掌握第二百六十四章 忠僕河邊送主,孔徒魯城曰憾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丞四曹,不來就立威第三百零六章 不要沮喪,從長計議第六百零二章 運來英雄多金液第四百零五章 代縣之迎第九百三十三章 單于墜第五百零六章 太守請你們全家第五十七章 銅錢第三百三十章 請人者非陳止,乃太樂令爾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文今日現第五百零九章 請您放一條生路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一國尚且不可擋第九百四十一章 宗室傾軋,內盟外敵第六百六十五章 嘴上說久仰,心中暗算計第八百一十八章 授命成印!第六百四十二章 都是假的!你在騙我!第二百六十三章 爭與其人近,古今爲一名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三王,亦爲賊!第一百二十八章 名士如陳華,背信名不達!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若不足而不承第三百九十六章 各人的選擇第一千零八章 論天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此人好夢中爲學第九百一十三章 兩王同念,尚書尷尬第九百三十五章 內外之姓【新年快樂!】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議玄甲事,羣臣莫敢言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平州局第九百八十九章 世家遺脈第八百零七章 詭異第一百四十五章 捷足先登第四百零七章 不勞費心第七百九十六章 革新之始,禍亂之根第二百四十六章 東海王之死第七百三十八章 道疑,名再聚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平州局第一百六十二章 萬萬沒想到,他是練過的第八百六十四章 殺而逼其行!第四百一十二章 禍從口出急從書第七百九十五章 寸土皆有其主第七百六十五章 冶鐵鑄甲,搜人提拔第六百零八章 匈奴祚短,羣起瓜分第二百七十一章 劉淵是好對付的第二百四十九章 官曰九品,兩士望公卿第六百三十章 劍指兵屯!第七百三十二章 亂而後雅,傳世之根第一千二百零九 明災與隱患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局明幾分,何人定製?第六百二十九章 生殺予奪!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三百玄甲懾萬軍第七百九十七章 法不過人第八百零三章 一言亂世家第三百六十七章 友人談與仇人哀第四百七十八章 譯二十經,驚聞評人!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府中幾日,外已變天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慫之,自縛其將
第六百八十七章 趙王孫第六百五十一章 築城立於北,舉賢出兩門第九百四十二章 近州胡昌故人行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阿瞞之志?第三百六十一章 誰人不知陳君,闖關且看石勒第七百二十一章 書滿廊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慫之,自縛其將第七百六十一章 虛有其名者,不知割肉喂鷹之志第八百一十四章 袁曹舊日事,今朝亦可行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最後一段城牆第九百四十九章 驚於幽州陳,進退乃失措第七百九十八章 皇危!第七百九十二章 漢制於其不過工具第三十四章 冤!第七百六十六章 原來太守不體恤兵力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今日一去,何日可歸?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丞四曹,不來就立威第九百七十一章 割地?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幽州敗名,或出於君第九百九十一章 後路何在?第十章 賭約與字第六百九十九章 對,我就是要抓你第八百八十章 人散心離力難轉第五百九十八章 避而不見第五百一十三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三百一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五百七十五章 獻策鮮卑者,其罪當誅第一百六十章 彭城亂!第九百二十八章 可延壽否?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唯單于不可降?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見過將軍!第七百零九章 暴露第九百四十五章 七日局變第五十五章 機關算盡,遠望不知身邊事部分結束,還有兩、三張後文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先有陳氏,後有玄甲第七百八十三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八十八章 抽絲論兵勢第八百九十九章 爭睹而生敬畏第七百二十章 民心在其,則運在身第八百三十九章 輕視與失落,聶氏欲轉念第四百八十章 這就沒了第七百三十章 籤後劫第一百七十章 大將軍縱論南北第二十四章 盡在掌握第二百六十四章 忠僕河邊送主,孔徒魯城曰憾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丞四曹,不來就立威第三百零六章 不要沮喪,從長計議第六百零二章 運來英雄多金液第四百零五章 代縣之迎第九百三十三章 單于墜第五百零六章 太守請你們全家第五十七章 銅錢第三百三十章 請人者非陳止,乃太樂令爾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文今日現第五百零九章 請您放一條生路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一國尚且不可擋第九百四十一章 宗室傾軋,內盟外敵第六百六十五章 嘴上說久仰,心中暗算計第八百一十八章 授命成印!第六百四十二章 都是假的!你在騙我!第二百六十三章 爭與其人近,古今爲一名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三王,亦爲賊!第一百二十八章 名士如陳華,背信名不達!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若不足而不承第三百九十六章 各人的選擇第一千零八章 論天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此人好夢中爲學第九百一十三章 兩王同念,尚書尷尬第九百三十五章 內外之姓【新年快樂!】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議玄甲事,羣臣莫敢言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平州局第九百八十九章 世家遺脈第八百零七章 詭異第一百四十五章 捷足先登第四百零七章 不勞費心第七百九十六章 革新之始,禍亂之根第二百四十六章 東海王之死第七百三十八章 道疑,名再聚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平州局第一百六十二章 萬萬沒想到,他是練過的第八百六十四章 殺而逼其行!第四百一十二章 禍從口出急從書第七百九十五章 寸土皆有其主第七百六十五章 冶鐵鑄甲,搜人提拔第六百零八章 匈奴祚短,羣起瓜分第二百七十一章 劉淵是好對付的第二百四十九章 官曰九品,兩士望公卿第六百三十章 劍指兵屯!第七百三十二章 亂而後雅,傳世之根第一千二百零九 明災與隱患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局明幾分,何人定製?第六百二十九章 生殺予奪!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三百玄甲懾萬軍第七百九十七章 法不過人第八百零三章 一言亂世家第三百六十七章 友人談與仇人哀第四百七十八章 譯二十經,驚聞評人!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府中幾日,外已變天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慫之,自縛其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