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議玄甲事,羣臣莫敢言

“直接去往關中?”

王構與盧諶對視了一眼,都從彼此眼中看出了爲難之色。

他們此番南下,其實也有前往關中的計劃,只不過原本是要循序漸進,前提是先入關中軍駐紮在此地的兵營,打好基礎之後,再考慮去不去關中。

畢竟他們南下,本身的目的,不是單純交涉,還揹負着搞事的任務,可這挑事也是個技術活,像冉瞻和那張姓將領之子所爲,就太過粗糙,隱患巨大,關鍵是沒有事先做好輿論建設。

但現在兩邊已經開打,再往關中過去,任務也就變得複雜起來。

於是,二人對視了一眼,都躊躇起來。

高並見狀,笑道:“我知兩位都不是貪生怕死之人,此番南下是想要建立一番功業的,既然如此,又何必畏懼艱難?此番去往關中,若是能成,便是兩位之功,若是不成,也不會成爲污點,畢竟現有這戰況變化……”

聽得此言,二人卻也不由點頭,慢慢有了主意。

就在他們三人探討出使關中之事的時候,那關中的兩王,也得到了消息,而且拿到的,還不光是自家兵馬和玄甲軍交戰了的消息,還附帶着一個平陽郡失陷、關中軍崩潰的消息,登時大驚失色!

隨後,兩王馬上將幾個心腹大臣召集了過來——因爲新皇帝年幼,根本無法搭建自己的執政班子,所以這裡裡外外、大事小事,包括人事任命,都已被兩名宗室拿到了手裡。

現在,他們一召集心腹,就等於把關中小朝廷的決策層聚集在了一起。

“諸君,你們之中可能很多人,已經得到了消息。”

等人一到齊,兩王一看,就見有幾人的臉色十分難看,便猜到了緣故,他們也不隱瞞。

“那幷州邊境的戰事發生了反覆,玄甲軍中的一小撮叛逆之人,不顧徵北將軍的勸阻,執意要與朝廷衝突,所以咱們派過去北伐的兵馬,如今……如今……如今遭遇了挫折,暫時難以爲繼,你們看,這件事,要如何處置啊!”

楚王見了衆人,開門見山的說着,目的十分明確,就是要讓衆臣拿出一個處置方案,趕緊把這件事了結,防止失控。

倒也有懂得揣摩上意的,馬上就說:“當務之急,還是壓住消息,切不可走漏了風聲,免得讓民心動盪,畢竟關中剛剛平靜……”

關中確實剛平靜下來,之前鬧出偌大風波,又張羅新皇帝登基,當真紛紛擾擾,連西北涼州的張家都被驚動了,派人過來詢問。

如今,好不容易纔把諸多影響壓下去,又藉着匈奴國崩潰的機會,令士氣大振,才能收攏兵心,組織起一支兵馬,出潼關北上。

但這支離去還沒有多久的兵馬,轉眼間就分崩離析了,世事變化之快,着實讓他們有些應接不暇。

目前擺在衆人的面前的,可不止這一個問題。

“請問王上,不知那平陽郡,要還是不要了?”就在此時,重新得到了尚書檯之位的張應,出列問了起來,“此郡乃司州所屬,被匈奴拿去多時,朝廷的兵馬剛剛收復,卻又復失,到底該如何處置?”

他一開頭,其他人紛紛跟進——

“張尚書這話正中關鍵,收復失地的公文都已發出去了,要不了多久,就要傳遍天下,這地方上的官府都要知曉,如果放任地方被他人佔着,可是要鬧笑話的,以後朝廷威嚴何在?”

“正是這般道理,可咱們的人打不過人家,爲之奈何?莫說是咱們的兵馬,就是天下兵馬都拉在一起,又能有多大用處,也着實難料啊!不如以朝廷的名義,傳一文書過去?”

“還是先搞清楚這次事情的責任吧,如果是咱們的,就得將鬧事的人抓出來,嚴厲懲處,以令那邊舒心,不復追究,若不是咱們挑起的,就該好生反省,到底是什麼地方給了對方可乘之機!再派人去往晉陽,與那位交涉,想來這邊界衝突,必不是其人授意,否則哪裡會拖到今日?”

……

衆人你一言,我一語,紛紛出謀劃策,獻計獻策。

但兩位宗室聽着聽着,就有些不對了。

張應還好,說出的確實是謀國之言,雖沒有解決辦法,卻點明的關鍵。

但後面的人,除了口號上聽着強硬一些,仔細深究一下,就能窺見其投降、妥協、退讓的本質,甚至於,這些人連陳止的名字、徵北將軍府的名號,玄甲軍之名,都不敢提及,看一個個的樣子,分明是怕說了什麼實際話語,被人日後拿着當做把柄要挾。

想明白這個,楚王也好、淮南王也罷,都感到憋屈和惱怒,眼前的這些人,還都是他們親手提拔的,算是心腹,結果碰上了玄甲軍,一個個便畏縮退避,毫無擔當,這要是拿到朝會上去討論,恐怕情況更糟,更加不堪!

“夠了!”

終於,聽不下去的楚王止住了衆人之言,他眯起眼睛,掃視面前的羣臣,被他看到的人,除了少數幾個,都不由自主的低下了頭。

“好啊,玄甲軍一攻過來,你們一個兩個的就都不敢說話了,怎麼了?是怕他日玄甲軍攻破了長安,你們今日說的話被翻出來,成爲罪證不成?”

衆人的頭更低了。

“你們可別忘了,我等纔是朝廷正統!皇上站在我等身後,他陳氏就是再厲害,也是臣子,無非是這個臣子的兵厲害了一點,能打了一點,地盤大了一點!這樣就敢攻伐官兵,搶奪朝廷的土地,簡直是無法無天!你們還在這裡討論,讓咱們自己人反省!孤王卻覺得,得派個人,去責問他陳止,到底是何居心,莫非要學匈奴?”

這話一說,周圍頓時鴉雀無聲。

最後還是淮南王出言:“楚王息怒,諸公也是心繫朝廷社稷的安危,當務之急,還是弄清楚這事的原委,正好那……,對,那董緒正在出使,可以讓人快馬加鞭,與他多送一條使命,把這次衝突的原委弄清楚,至於平陽郡……這平陽郡被匈奴摧殘多時,怕是已經破敗不堪,否則也不會這麼容易失守,不如就先維持現狀,等弄清楚事情,再做定奪。”

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見來容易,福禍難料第六十九章 陳某爲你寫上一篇!第六百五十八章 封爵承運,與國同休第五百一十八章 求典先求紙,買紙非獨財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搞錯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文今日現第七百六十六章 原來太守不體恤兵力第三百八十八章 未雨綢繆,先思回鄉第二百九十九章 恭喜陳家老爺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借題發揮,風雨欲來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不祥之感第八百九十八章 揚眉吐氣時,爭先恐後見第八百五十一章 潰逃!一千零五十四章 漢家疑,鮮卑惶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幽州風氣第三百六十九章 君乃能人,吾當大用,咦第八百八十章 人散心離力難轉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人之初,性本惡第二百八十三章 請長者賜名第五百零七章 當勸!第八百八十六章 三才觀盛衰,一州知勝敗第五百三十三章 江東世嫡第七百四十章 死氣瀰漫,虯影飄忽第八百四十三章 先找個投名狀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三王黨爭,石氏得利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不祥之感第二百六十四章 忠僕河邊送主,孔徒魯城曰憾第五十五章 機關算盡,遠望不知身邊事第二百九十七章 陳家危局第三百五十三章 一陳歸鄉,一陳假虎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眼破案第四百四十章 牽軍入局是何意第五百七十五章 獻策鮮卑者,其罪當誅第七百五十八章 正名之議,幽州之本第四百八十三章 論法言史非一卷!第一百八十五章 請問,你這邊有沒有……第七百八十三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邊不亮找東邊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只能先委屈張家了第九十一章 學識如洪入心中!第五百八十七章 權癮難戒第一百七十章 大將軍縱論南北第七百六十二章 佛聶投胡,未必壞事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慕容與幽州世家第五百二十七章 掌金守石乃尋卝第二百二十四章 第一人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主動要加考第三百二十章 終於還是來了!第九百零三章 直接抓了!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以聞代思,陳氏閒事第七百四十五章 江都使姓桓,七品一萬二第七百六十八章 你們代郡人真會吹第五百四十五章 小族亦有其志第九百三十四章 大志向第六百九十章 退與請第一百零八章 爭侄第六十三章 今日之因第五百七十五章 獻策鮮卑者,其罪當誅第一百七十九章 我懂,他不懂第七百四十六章 負命而來,先來個推薦第六百三十八章 錢不在我,以利誘之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幽州風氣第三百九十一章 花落哪一郡第四百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第五百四十四章 鮮卑未見形,已有匈奴至?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先往平州,澄清其境第一百零八章 爭侄第五百一十八章 求典先求紙,買紙非獨財第一千零一章 求求你,我投降第七百一十五章 長街燈火書明字第六百六十二章 匈奴也要來第二百章 文魁出,則顯於杏壇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二將接龍體,一陳圍胡城第八百三十七章 主帥另有其人?第三百八十一章 東廊撫琴者,可爲我婿第五百一十七章 有道來第七十八章 自作孽第六百三十六章 勝訊佐刀落人頭!第七百八十九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打得太快,人不夠了第三百六十三章 塑權在手,一言驅士第九百六十章 可怖之念,蘊於平凡第四百七十七章 立佛壓陳,憤而出聲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用官威用才華第五百九十二章 陳止的要求第九百二十九章 砸一下,慌一城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三王黨爭,石氏得利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掌生死,恩威發乎於一身第五百零一章 陳止的三重身份第三百五十章 風範氣韻,極參神妙第四百七十一章 通典兩冊疾送都,帝巡蜀亂乃聞佛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正軍不敵石勒,諸公惦念幽州第六百七十五章 修仙也要講忠孝第一章 新漢第一百一十六章 當時我就料到了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打仗不應該是這樣的第九百七十九章 打什麼?不會投靠啊!第一百四十八章 齊民之術第二十二章 豈能只值五十錢!
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見來容易,福禍難料第六十九章 陳某爲你寫上一篇!第六百五十八章 封爵承運,與國同休第五百一十八章 求典先求紙,買紙非獨財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搞錯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文今日現第七百六十六章 原來太守不體恤兵力第三百八十八章 未雨綢繆,先思回鄉第二百九十九章 恭喜陳家老爺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借題發揮,風雨欲來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不祥之感第八百九十八章 揚眉吐氣時,爭先恐後見第八百五十一章 潰逃!一千零五十四章 漢家疑,鮮卑惶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幽州風氣第三百六十九章 君乃能人,吾當大用,咦第八百八十章 人散心離力難轉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人之初,性本惡第二百八十三章 請長者賜名第五百零七章 當勸!第八百八十六章 三才觀盛衰,一州知勝敗第五百三十三章 江東世嫡第七百四十章 死氣瀰漫,虯影飄忽第八百四十三章 先找個投名狀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三王黨爭,石氏得利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不祥之感第二百六十四章 忠僕河邊送主,孔徒魯城曰憾第五十五章 機關算盡,遠望不知身邊事第二百九十七章 陳家危局第三百五十三章 一陳歸鄉,一陳假虎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眼破案第四百四十章 牽軍入局是何意第五百七十五章 獻策鮮卑者,其罪當誅第七百五十八章 正名之議,幽州之本第四百八十三章 論法言史非一卷!第一百八十五章 請問,你這邊有沒有……第七百八十三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邊不亮找東邊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只能先委屈張家了第九十一章 學識如洪入心中!第五百八十七章 權癮難戒第一百七十章 大將軍縱論南北第七百六十二章 佛聶投胡,未必壞事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慕容與幽州世家第五百二十七章 掌金守石乃尋卝第二百二十四章 第一人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主動要加考第三百二十章 終於還是來了!第九百零三章 直接抓了!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以聞代思,陳氏閒事第七百四十五章 江都使姓桓,七品一萬二第七百六十八章 你們代郡人真會吹第五百四十五章 小族亦有其志第九百三十四章 大志向第六百九十章 退與請第一百零八章 爭侄第六十三章 今日之因第五百七十五章 獻策鮮卑者,其罪當誅第一百七十九章 我懂,他不懂第七百四十六章 負命而來,先來個推薦第六百三十八章 錢不在我,以利誘之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幽州風氣第三百九十一章 花落哪一郡第四百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第五百四十四章 鮮卑未見形,已有匈奴至?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先往平州,澄清其境第一百零八章 爭侄第五百一十八章 求典先求紙,買紙非獨財第一千零一章 求求你,我投降第七百一十五章 長街燈火書明字第六百六十二章 匈奴也要來第二百章 文魁出,則顯於杏壇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二將接龍體,一陳圍胡城第八百三十七章 主帥另有其人?第三百八十一章 東廊撫琴者,可爲我婿第五百一十七章 有道來第七十八章 自作孽第六百三十六章 勝訊佐刀落人頭!第七百八十九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打得太快,人不夠了第三百六十三章 塑權在手,一言驅士第九百六十章 可怖之念,蘊於平凡第四百七十七章 立佛壓陳,憤而出聲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用官威用才華第五百九十二章 陳止的要求第九百二十九章 砸一下,慌一城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三王黨爭,石氏得利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掌生死,恩威發乎於一身第五百零一章 陳止的三重身份第三百五十章 風範氣韻,極參神妙第四百七十一章 通典兩冊疾送都,帝巡蜀亂乃聞佛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正軍不敵石勒,諸公惦念幽州第六百七十五章 修仙也要講忠孝第一章 新漢第一百一十六章 當時我就料到了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打仗不應該是這樣的第九百七十九章 打什麼?不會投靠啊!第一百四十八章 齊民之術第二十二章 豈能只值五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