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六章 革新之始,禍亂之根

“無論是曹魏還是袁趙,他們在北地爭鋒的時候,爲了能增快糧食的生產,減少中間的運輸環節,都大規模的施行了屯田,而且這個範圍並不僅僅侷限於邊疆,在內地的很多地方一樣可以看到,不過主要還是駐軍所在之處,而這樣的地方多數就在邊疆,如今在中原內部還殘留着屯田地域的幾個地方,其實過去是三國交錯之地,同樣也是邊疆,只不過隨着大漢重新一統,就變成了腹地。”

蘇遼對於屯田也有其瞭解,而且當下的代郡也有屯田之處,蘇遼雖不負責,但同樣要收集信息,分類歸檔,也好到時候有個留存,責任到人,因而很清楚其中的道道。

陳止笑道:“不錯,就是這個理,這屯田本就是兵家之政,官府招募流民,使之耕種,最後演變成屯戶,而各地的規矩不同,這代郡過去就曾爲屯田之處,先後爲袁趙與曹魏所統,而規矩大同小異,其中最關鍵的一處,便是關於官府收取多少,按着卷宗縣誌,若是屯戶有牛,則種得的糧食,官府與民戶各佔一半,若是無牛戶,則官府可以tigong耕牛,統一耕作,但收糧的時候,官府最少要佔六成。”

“嗯?”蘇遼聽到這裡,神色微變,他是沒有像陳止這樣,將代郡上上下下的卷宗都看了一遍,而且記在心裡,不過對於這個劃分比例卻不陌生。

看到蘇遼的反應,陳止就問道:“是不是聽着覺得很熟悉?這民戶最多佔四成,收取最少要六成的規矩,如今在這代郡大大小小的世家裡可不在少數,這半年以來統計佃農,登記造冊,很多就是這般規矩,而且四六之分,已算厚道,二八、三七比比皆是。”

“和屯田之時這般相似,是不是有什麼緣故?”蘇遼問是這樣問,可他這心裡多多少少是已經有了dáàn。

果然,就聽陳止說道:“原因其實很簡單,宣武皇帝之後,孝僖皇帝爲了安定北方,將此處的屯田,連同上面的屯戶,大肆賞賜給了當地的官僚和世族。”

雖然已經猜到了,但dáàn一揭曉,蘇遼還是不免唏噓,他說道:“屯戶雖然不是編戶齊民,但登記造冊,其名皆列卷宗,所得各有記載,錢糧歸於府庫,而賞賜給了官僚和世家,便成了佃戶,戶籍上再無記載,不僅錢糧無所見,連兵役都不用服,只需要向世家大族交納糧食即可。”

“對,這也是當下官府與世家的一大矛盾,尤其是在咱們邊疆之地,”陳止說話間又翻開了一個冊子,遞給蘇遼,嘴上說着,“屯戶轉爲佃戶,不光是官府的收成少了,兵員也減少了,而且沒有錢糧,就養不起兵馬,沒有兵馬就護不了錢糧,從而陷入了惡性循環,他王浚如今更重鮮卑騎兵,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蘇遼接過來一看,隨後眼中一亮,原來上面記錄的,竟然是王浚的軍中配置,兵種幾何,以及幾支主要兵馬的分佈和佈防!

這種東西可以說是機密中的機密了,別看幽州兵馬一調動,周邊人就收到了消息,但當下這種社會局面,出了城池就是荒郊野外,你領着一隊兵馬,帶足乾糧,往密林裡一鑽,按着既定計劃走上幾天,就能出其不意的出現在任何地方。

所以,想要確定一個勢力兵力的分佈圖,哪怕只是大概的分佈,這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一件事關成敗的事,一旦知曉,有針對性的佈置,則明暗之勢互易,整個局面都有可能翻轉。

就比如王浚的兵馬分佈圖,儘管蘇遼早就籌謀,想要探查一些,但直到如今都收效甚微,甚至還損失了兩個珍貴的探子、細作,爲了不進一步打草驚蛇,因而這個念頭被他暫時壓了下來。

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陳止居然不聲不響的,就做到了!

“肯定是主公手下,那另外一支情報隊伍!”一念至此,蘇遼不由心中一凜,對那支早就被證明存在的情報隊伍,充滿了敬畏。

但另一方面,他同樣也不會因此,就盲從、盲信,對這份情報也表現出了懷疑的態度。

陳止笑道:“這只是個參考,你可以再拍身手不錯的探子,去其中的幾個地方探查,以此來證實,不過我給你看這個,卻不是單純爲了這件事,從上面也不難看出,王浚若是這次再動兵事,依舊還是以鮮卑爲主,漢家兵馬雖然人數衆多,卻是輔助,之前阮豹、段文鴦先後來攻,一個是步卒爲主,一個是騎兵爲尖兵,但畢竟是分開的,下次再來,這兩者可就要結合起來了。”

蘇遼聽了,點頭稱是。

陳止跟着又道:“其實王浚重胡馬,也是因爲他初來幽州,被世家抵制,錢糧都被人捏着,最後是靠着聯姻段部打破的僵局,這也是我等現在努力的方向,不過我等不能太過依賴胡馬,那樣並不穩妥,而且胡人作戰,往往利字當先,每到一處,必有殺掠,若是對外,運用七品鮮卑也就罷了,可若是對內,卻不能輕易動用,是以我纔要丈量土地、理清佃戶,如今世家被我壓服,佃戶登記造冊,我逼着他們降低田租,同時也將其中一部分直接納入官府管轄,於是入項暴漲!”

“這世家到底隱藏了多少佃戶?”蘇遼終於明白了,那本賬冊上的收項到底是從什麼地方增長的。

不過,隨即一個記憶浮上心頭,他雖然很想趕緊派人探查這個兵力佈防的虛實,卻還是忍不住先問道:“主公剛纔說,宣武皇帝曾有革新土地的念頭,最後不了了之,但據我所知,真正做出革新的,正是孝僖皇帝纔對,正是他頒佈法令,組織人手,清理戶籍,同時規定了官員品級所能佔的土地……”

這話還沒有說完,便見陳止已經收斂笑容,正色道:“不錯,但有時改政並不代表鼎新,本意可能是要振作朝綱,但卻也會事與願違,真正埋下禍根的,正是永寧新政!”

第六百四十六章 替我給陳止帶句話第四百四十四章 墨隨人來第二百八十一章 但有陳姜在,不叫外胡猖第三十三章 閉門家中坐,名從何處來第一百章 莫非北地皆如此 元旦快樂第五十九章 你服不服第二百七十三章 要不就封個爵第五百三十一章 兩楊論兵第五百零三章 皇帝略送小禮第五百二十一章 鼠窺將軍談,不知謀已知第八百零五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八百八十八章 疑則縛,攻其強第一百零五章 左右爲難難爲品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皆死第五百六十九章 悔則壯士斷腕第六百一十一章 滅陳以警他人!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屯軍、養兵、砸錢,一氣呵成第二百五十五章 三十年未有之大敗!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人道製法,以束玄虛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七品之中,姓氏變換第八百四十章 若幽州姓陳...第七百五十三章 壞得其名,也不辱使命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可以定天下局矣第九百七十一章 割地?第九百四十六章 陳止出上谷,勝!第四百三十二章 投靠你,有什麼好處第六百八十章 蜀地天師道第五百一十五章 難以測度的目的第三百七十九章 一年第一章 季漢末年,天下不寧第八百四十二章 都在找後路第五百一十七章 有道來第八百四十三章 先找個投名狀第五百七十三章 都是汪將軍的錯!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盛名之下,以百驅萬第二百四十九章 官曰九品,兩士望公卿第三百四十三章 此宴能有幾人來第九十一章 學識成書入心中!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一國尚且不可擋第七百八十二章 跨越七百年的技術雛形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兵者得山河,立制鎮氣運第七百三十七章 白銀有價,節節攀升第八百四十九章 臨機決斷,身陷囹圄第五百七十八章 礦顯而測,立世之基第七百零一章 匈奴爭第八百八十四章 佔范陽而望幽州第七十一章 留詩殺名拂袖去第九百八十六章 擊鼓在前,鳴金在後第五百三十三章 江東世嫡第七百一十一章 你演我裝,問影帝誰屬第五百零二章 長安信第二百七十八章 好一頓毒打!第八十七章 莫名敵意,見真變臉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三王黨爭,石氏得利第二百一十五章 我還來個什麼勁啊!第二百九十九章 恭喜陳家老爺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即得十城,亦非冠軍敵第一百一十章 禮與意,輕與重第一千零七章 天下將亂第五百五十五章 陳氏有上中下三策第二百三十一章 法家之局第五百三十五章 我要見陳止!第四百一十三章 劉氏勸夫,鮮卑獻禮第六百三十七章 此等叛逆,當除之!第一千二百零九 明災與隱患第七十五章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第七百一十八章 窺機出頭未如願,僧言燈火道笑駁第三百二十六章 問問他,想不想進宮第三百八十八章 未雨綢繆,先思回鄉第三百九十五章 人心之變第二百四十六章 東海王之死第三百四十八章 觀畫如知己,手足入國都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曜歸國,以陳爲仇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還能這麼投降?第八百七十二章 臨陣當斬徒增疑第六百七十三章 意外來客第六百七十九章 問鬼通神逃於此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帶路黨先行第四百三十四章 訪吳階,有謀劃第八百五十六章 大恐怖!第四百六十七章 退敵而縱胡,聚屍成高冢第七百七十三章 天下之患,在於土崩,不在瓦解第四百三十八章 結盟與人口第二十章 陳四之腦無恙否第六百七十一章 敵從何處來?冀州有軍情第九百章 止戈雖好,不如殺而立威第一百零二章 歡談暢飲誰頭籌第四百一十章 假兵退匈奴第五十四章 謀定第十三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大家族有五家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城陷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若不足而不承第三百一十一章 來得正好!第八百四十一章 不是生路,便是絕路!第二百章 文魁出,則顯於杏壇第九百八十四章 錢財行之道,猶勝囤於藏第一千零三章 一事未料,萬般皆空第四百五十四章 北望草原等風起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攻無不克,所向披靡!
第六百四十六章 替我給陳止帶句話第四百四十四章 墨隨人來第二百八十一章 但有陳姜在,不叫外胡猖第三十三章 閉門家中坐,名從何處來第一百章 莫非北地皆如此 元旦快樂第五十九章 你服不服第二百七十三章 要不就封個爵第五百三十一章 兩楊論兵第五百零三章 皇帝略送小禮第五百二十一章 鼠窺將軍談,不知謀已知第八百零五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八百八十八章 疑則縛,攻其強第一百零五章 左右爲難難爲品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皆死第五百六十九章 悔則壯士斷腕第六百一十一章 滅陳以警他人!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屯軍、養兵、砸錢,一氣呵成第二百五十五章 三十年未有之大敗!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人道製法,以束玄虛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七品之中,姓氏變換第八百四十章 若幽州姓陳...第七百五十三章 壞得其名,也不辱使命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可以定天下局矣第九百七十一章 割地?第九百四十六章 陳止出上谷,勝!第四百三十二章 投靠你,有什麼好處第六百八十章 蜀地天師道第五百一十五章 難以測度的目的第三百七十九章 一年第一章 季漢末年,天下不寧第八百四十二章 都在找後路第五百一十七章 有道來第八百四十三章 先找個投名狀第五百七十三章 都是汪將軍的錯!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盛名之下,以百驅萬第二百四十九章 官曰九品,兩士望公卿第三百四十三章 此宴能有幾人來第九十一章 學識成書入心中!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一國尚且不可擋第七百八十二章 跨越七百年的技術雛形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兵者得山河,立制鎮氣運第七百三十七章 白銀有價,節節攀升第八百四十九章 臨機決斷,身陷囹圄第五百七十八章 礦顯而測,立世之基第七百零一章 匈奴爭第八百八十四章 佔范陽而望幽州第七十一章 留詩殺名拂袖去第九百八十六章 擊鼓在前,鳴金在後第五百三十三章 江東世嫡第七百一十一章 你演我裝,問影帝誰屬第五百零二章 長安信第二百七十八章 好一頓毒打!第八十七章 莫名敵意,見真變臉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三王黨爭,石氏得利第二百一十五章 我還來個什麼勁啊!第二百九十九章 恭喜陳家老爺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即得十城,亦非冠軍敵第一百一十章 禮與意,輕與重第一千零七章 天下將亂第五百五十五章 陳氏有上中下三策第二百三十一章 法家之局第五百三十五章 我要見陳止!第四百一十三章 劉氏勸夫,鮮卑獻禮第六百三十七章 此等叛逆,當除之!第一千二百零九 明災與隱患第七十五章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第七百一十八章 窺機出頭未如願,僧言燈火道笑駁第三百二十六章 問問他,想不想進宮第三百八十八章 未雨綢繆,先思回鄉第三百九十五章 人心之變第二百四十六章 東海王之死第三百四十八章 觀畫如知己,手足入國都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曜歸國,以陳爲仇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還能這麼投降?第八百七十二章 臨陣當斬徒增疑第六百七十三章 意外來客第六百七十九章 問鬼通神逃於此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帶路黨先行第四百三十四章 訪吳階,有謀劃第八百五十六章 大恐怖!第四百六十七章 退敵而縱胡,聚屍成高冢第七百七十三章 天下之患,在於土崩,不在瓦解第四百三十八章 結盟與人口第二十章 陳四之腦無恙否第六百七十一章 敵從何處來?冀州有軍情第九百章 止戈雖好,不如殺而立威第一百零二章 歡談暢飲誰頭籌第四百一十章 假兵退匈奴第五十四章 謀定第十三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大家族有五家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城陷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若不足而不承第三百一十一章 來得正好!第八百四十一章 不是生路,便是絕路!第二百章 文魁出,則顯於杏壇第九百八十四章 錢財行之道,猶勝囤於藏第一千零三章 一事未料,萬般皆空第四百五十四章 北望草原等風起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攻無不克,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