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章 要麼現在投降,要麼……

“這……”

莫淺渾腦子裡一陣混亂,在他原本的預計中,覺得陳止即便是接納了自家宇文部,定也不會讓族人和七品部合流,更不會讓宇文部緊挨着幽州落地駐紮。

前者很容易想通,無非是那七品部看着人多,其實內部幾個姓氏各自拉鋸、牽制,實際上根基淺薄,整個部族剛剛成型還沒多久,若引入了宇文大部,以宇文部的人口和名望優勢,很快就能鵲巢鳩佔,攛掇果實。

至於後者,是在莫淺渾想來,這陳氏新得幽州,眼下看似穩定,其實是靠着強壓,等各方緩過勁來,必然暗潮涌動,宇文部在幽州也有人脈,若是離得太近,會讓陳氏心存疑慮,因而在他的謀劃之中,最後落戶在昌黎郡的中部靠東位置,是有很大成功率的。

沒想到,陳止乾脆就讓宇文部來到幽州邊上落戶,那昌黎西邊可是緊挨着遼西,而且北邊很大一塊土地,乃是慕容部的勢力範圍,宇文部遷徙過去的話,兩邊矛盾、摩擦不可避免……

“我等原本想要用慕容部作爲藉口,這下子可要弄假成真了!這一旦遷徙過去,以我部當前的實力,離了幽州支持,根本就獨木難支,而且……”真正讓莫淺渾擔心的,其實是前面的一個條件,“居然讓我部施行七品之制?那七品部運用此法,只能慢慢被馴化,若我宇文部也如此,最多十幾年,恐怕就要名存實亡了!”

這麼想着,他便要出言推辭,想着如何繞圈子,取個折中方案,只是一擡頭,看到陳止似笑非笑的表情,頓時一驚!

不好!

他意識到情況不對了。

莫非,從一開始,我的種種算計,就早已被看穿了?

這邊還在擔心,那邊陳止開口道:“怎麼?不願意?”

陳止的話語聲並不響亮,卻好似一道驚雷,讓莫淺渾渾身一抖。

但不等後者分辯,陳止已然繼續道:“如果不願意,那也好說,老老實實的在東邊呆着,先替我守住東邊,抵擋高句麗,南邊阻礙段部迴歸,待幾年之後,幽州力量恢復了,我便會征討平州,到時宇文部這名字自然不能留下。”

“將軍說笑了,”莫淺渾乾嚥了一口,強笑着道:“咱們這東邊局面複雜,可不是非要投靠將軍,萬一……”這話中卻沒有多少底氣。

“萬一你們想不開,投靠了高句麗,也正好,宇文部如果有本事,就鵲巢鳩佔,竄了高句麗的基業,若是不能,自是融入其中,做個化外野民,至於勾結高句麗,或者聯合段部反攻,也無妨,完全可以效仿王浚嘛,他是你們的上司,更是你們的榜樣。”

你要麼就投降,要麼現在不投降,以後被我直接剿滅,自己看着辦吧。

說到底,是宇文部來求歸附,勝者乃是陳氏,自然掌握主動。

這般直白、毫無遮掩的話,讓莫淺渾的臉色一陣青、一陣白,很是難堪,卻又無可奈何。

儘管幽州內外,乃至宇文部中,有許多人提過,陳氏能夠戰勝王氏,靠的還是計謀,打了一個時間差,真要是算起兵力多寡,代郡根本就沒有多少人,其實勝得僥倖。

這個論斷,其實是不少人用來自我安慰、貶低陳氏兵馬的藉口。

只是莫淺渾很清楚,代郡武卒戰力過人,否則就算能行奇兵,也不見得能大敗王浚。

他們鮮卑人比起中原人,在守城和攻城上都不佔優勢,往往野戰可勝,可一旦碰上堅城,那就徒呼奈何了。

相比之下,代郡武卒的兩路兵馬,一路直搗范陽,連克幾城,迅疾如風,王浚還沒收到消息呢,兵馬已經攻到了城下!這是何等的戰鬥力?

另一邊,楊宋領着少數人馬,虛實結合之中,硬生生的擋住了王昌、阮豹等人的幾萬中路大軍,又是怎樣的防禦力?

這樣一支兵馬,揍王浚能勝,單獨揍他們宇文部,更不在話下,要知道,當初宇文部乃是王浚三路大軍中的北路,結果連七品鮮卑都沒突破,何況是代郡武卒?

更不要說,王浚兵敗,幽州易主,諸多王家兵馬已然淪爲降軍,盡數被陳氏接收,就算裡面存在幾個心懷不軌的,但更多的卻是想要立功的,以媚新主,求個安穩,這種情況下,宇文部哪敢和幽州叫板?

就算被陳止當面一說,莫淺渾也只能忍着,不敢報復,心中念頭急轉,想着如何打破當前的局面。

就在這時,陳止又道:“先生也不用煩惱,只要貴族無二心,便是來到幽州邊上,又有什麼好擔心的?我還會提供便利,助宇文部重建,甚至讓那位宇文豪帥能擺脫困境,穩固名號,統領族羣。”

莫淺渾苦笑起來,他忽然意識到,之前透底以求信任的做法,恐怕不光讓陳止知曉了自家投奔的真心實意,更找到了一個逐步掌控和消化宇文部的着力點。

只是他怎麼都不明白,過去王浚也好,更早經營邊疆的人也罷,都是求個權,要個威勢,並未看上草原部族,怎麼這位似有不同?

這也是他先前會透露底細暗示的原因,本意是想兩邊心照不宣,做出約定,未料陳止的胃口,似乎比王浚還要大,這目的卻十分詭異。

但說一千道一萬,陳止的條件莫淺渾卻無法答應,也不敢答應,只能苦笑着道:“將軍之意,我會回去傳達。”

陳止點點頭,沒有逼迫的意思,說道:“這樣最好,這事須雙方你情我願,強扭的瓜不甜,何況又是貴部主動提出,我改了條件,是要會去通報的,不過這事還是得快一點,不然對貴主不利。”

“嗯?”莫淺渾聽了前一句剛鬆了一口氣,聽到了最後忽有不祥之感,“不知因何要急切?”他其實也急,當下本是麥熟之時,宇文部棄了根據地而去,趁着還是夏季,可以劫掠一番,但等到了冬季,恐怕就難捱了,族中肯定要死人的。

這亦是他們急於來此投奔的原因,只是表面不敢透露太多。

陳止說不好拖延,莫非暗指此事?

不對!

莫淺渾猛的回過神來,想到另外一個宇文逸豆歸擔憂之事。

便聽陳止淡淡說道:“我軍於棘城西北,發現些許蹤跡,有宇文部標識,興許是落難之人,若是需要的話,可以提供給先生,你們帶回去,告知宇文逸豆歸,讓他組織人手過去營救。”

莫淺渾的臉色倏的一片蒼白。

宇文部本來的地盤,就在慕容部的西北,但幾次遷徙後,主脈一系變了地方,圍攻棘城後,大部分遷徙到了棘城的東北方向。

此時,出現在老地方的宇文族人,很可能是宇文乞得龜一行!

第九百八十九章 世家遺脈第七百七十三章 天下之患,在於土崩,不在瓦解第六百七十一章 敵從何處來?冀州有軍情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請單于往薊第七十八章 自作孽第八百九十八章 揚眉吐氣時,爭先恐後見第三百零八章 兩陳合流之始第九百八十七章 力盡被擒第五百六十七章 問兵難入營,家書予諸君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追悔莫及難爲事第一百三十二章 此小事爾,無須掛礙第八百九十三章 慌而忙改道,悔不早聯陳第五十六章 爲民除害,只爭朝夕第四百一十三章 劉氏勸夫,鮮卑獻禮第二百零八章 快快從實招來!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言談生死,追悔難回第二百四十九章 官曰九品,兩士望公卿第四百五十四章 北望草原等風起第九百四十五章 七日局變第六百六十六章 庾亮有計,陳止見囚第五百七十八章 礦顯而測,立世之基第九百三十七章 一人忍氣,一人輕生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何以動世家?第一百四十九章 步入院庭迷人眼第九百九十九章 甚好第一百八十六章 始知世上有奇人第九百三十五章 內外之姓【新年快樂!】第八十三章 貴門一言,懷中拓石第八百零九章 貴人改制,應者轉運第七百九十六章 革新之始,禍亂之根第四百零三章 王浚與段部鮮卑第三百五十三章 一陳歸鄉,一陳假虎第八百六十二章 吾觀王強而陳弱,當援抑強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幽州出兵,或只是敲打匈奴第一百二十一章 華夏絕嗣,七年又三天第三百一十二章 四方儒院,太常有請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你們漢人太多了第四百三十八章 結盟與人口第四章 洞察人心若等閒第五百二十四章 說動則得其兵第三百四十九章 陳止行不行第七百五十三章 壞得其名,也不辱使命第一百二十五章 麻紙之上記師言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丞四曹,不來就立威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即得十城,亦非冠軍敵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石氏內亂第七百二十四章 且慢!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幸而陳氏不知玄第八百五十九章 真是讓他佔了便宜第八百一十六章 文中擇人,軍情如火!第九十八章 城外書院院中人第六百八十一章 既請出山,護送往幽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以左道而折堂皇第七百九十六章 革新之始,禍亂之根第三百九十一章 花落哪一郡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酒杯,投擲!第六百五十二章 陳家勢漲諸家退第五百五十三章 鮮卑圍城第五百一十二章 好一個散財童子!第二百零八章 快快從實招來!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南下一日城盡失第三百九十張八章 洛陽佈局,名望三籤第四百二十三章 回去安排一下吧第八百九十六章 請先生教我!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莫作死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幽州出兵,或只是敲打匈奴第七百章 自相攻,謀火毬,非籤難成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只能先委屈張家了第八百零五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一百三十二章 此小事爾,無須掛礙第二百四十八章 名望有盡時,豈能自縛之第四百四十七章 故友之後,數算機關之傑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請單于往薊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搞錯了!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石氏內亂第四百九十九章 洛陽急信傳幽州第二百三十一章 法家之局第四百一十七章 我很被動啊!第九章 來去間,處變不驚第三百六十二章 冉瞻擋路第九百三十九章 密諜司的“大敵”第四百零七章 不勞費心第八百六十六章 先破遒城第九百六十五章 單于衰第五百二十二章 示民以名則歸心,示士以險則知難第二百四十章 鞠躬盡瘁司馬懿第七百四十七章 代窯有白釉第五百七十二章 將軍幕僚急阻客第四百六十八章 《陳氏通典》之始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一日下雁門第一百七十章 大將軍縱論南北第一百三十九章 速速買紙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屯軍、養兵、砸錢,一氣呵成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兵壓言攻惹怒人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僧笑論陳,兩左急登門第四章 守一於道第四百九十一章 爲老不尊只爲書第八百六十三章 惜哉雄才,侍於小兒第二百五十三章 對弈軍爭!第八百六十二章 吾觀王強而陳弱,當援抑強
第九百八十九章 世家遺脈第七百七十三章 天下之患,在於土崩,不在瓦解第六百七十一章 敵從何處來?冀州有軍情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請單于往薊第七十八章 自作孽第八百九十八章 揚眉吐氣時,爭先恐後見第三百零八章 兩陳合流之始第九百八十七章 力盡被擒第五百六十七章 問兵難入營,家書予諸君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追悔莫及難爲事第一百三十二章 此小事爾,無須掛礙第八百九十三章 慌而忙改道,悔不早聯陳第五十六章 爲民除害,只爭朝夕第四百一十三章 劉氏勸夫,鮮卑獻禮第二百零八章 快快從實招來!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言談生死,追悔難回第二百四十九章 官曰九品,兩士望公卿第四百五十四章 北望草原等風起第九百四十五章 七日局變第六百六十六章 庾亮有計,陳止見囚第五百七十八章 礦顯而測,立世之基第九百三十七章 一人忍氣,一人輕生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何以動世家?第一百四十九章 步入院庭迷人眼第九百九十九章 甚好第一百八十六章 始知世上有奇人第九百三十五章 內外之姓【新年快樂!】第八十三章 貴門一言,懷中拓石第八百零九章 貴人改制,應者轉運第七百九十六章 革新之始,禍亂之根第四百零三章 王浚與段部鮮卑第三百五十三章 一陳歸鄉,一陳假虎第八百六十二章 吾觀王強而陳弱,當援抑強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幽州出兵,或只是敲打匈奴第一百二十一章 華夏絕嗣,七年又三天第三百一十二章 四方儒院,太常有請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你們漢人太多了第四百三十八章 結盟與人口第四章 洞察人心若等閒第五百二十四章 說動則得其兵第三百四十九章 陳止行不行第七百五十三章 壞得其名,也不辱使命第一百二十五章 麻紙之上記師言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丞四曹,不來就立威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即得十城,亦非冠軍敵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石氏內亂第七百二十四章 且慢!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幸而陳氏不知玄第八百五十九章 真是讓他佔了便宜第八百一十六章 文中擇人,軍情如火!第九十八章 城外書院院中人第六百八十一章 既請出山,護送往幽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以左道而折堂皇第七百九十六章 革新之始,禍亂之根第三百九十一章 花落哪一郡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酒杯,投擲!第六百五十二章 陳家勢漲諸家退第五百五十三章 鮮卑圍城第五百一十二章 好一個散財童子!第二百零八章 快快從實招來!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南下一日城盡失第三百九十張八章 洛陽佈局,名望三籤第四百二十三章 回去安排一下吧第八百九十六章 請先生教我!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莫作死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幽州出兵,或只是敲打匈奴第七百章 自相攻,謀火毬,非籤難成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只能先委屈張家了第八百零五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一百三十二章 此小事爾,無須掛礙第二百四十八章 名望有盡時,豈能自縛之第四百四十七章 故友之後,數算機關之傑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請單于往薊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搞錯了!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石氏內亂第四百九十九章 洛陽急信傳幽州第二百三十一章 法家之局第四百一十七章 我很被動啊!第九章 來去間,處變不驚第三百六十二章 冉瞻擋路第九百三十九章 密諜司的“大敵”第四百零七章 不勞費心第八百六十六章 先破遒城第九百六十五章 單于衰第五百二十二章 示民以名則歸心,示士以險則知難第二百四十章 鞠躬盡瘁司馬懿第七百四十七章 代窯有白釉第五百七十二章 將軍幕僚急阻客第四百六十八章 《陳氏通典》之始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一日下雁門第一百七十章 大將軍縱論南北第一百三十九章 速速買紙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屯軍、養兵、砸錢,一氣呵成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兵壓言攻惹怒人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僧笑論陳,兩左急登門第四章 守一於道第四百九十一章 爲老不尊只爲書第八百六十三章 惜哉雄才,侍於小兒第二百五十三章 對弈軍爭!第八百六十二章 吾觀王強而陳弱,當援抑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