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六章 文中擇人,軍情如火!

蘇遼知道自己的擔心,多數是杞人憂天,決定石勒戰略的,是整體的局勢,而不是個人的情感,否則他也不可能取得如今的地盤。

不過,直到離開的時候,蘇遼都不太明白,爲何陳止會這般執着於招攬張賓,以至於他的心裡,都有些擔憂,以陳止的這種態度,萬一張賓真被說動了,一旦過來,必受重用,說不定都會威脅到自身地位。

只是這些小心思是不能顯露出來的,於是只能是領命而去。

不過,陳止對於這個屬下的心思,卻洞若觀火。

“若是從蘇遼他們的角度來看,我這般舉動,無疑是有些太過執着了,不過他不知道張賓在原本歷史上的地位,讓這樣的人物流落在石勒手中,實在是太過危險,若能招攬過來,一是削弱了敵手,二是強化了自身,可謂一舉兩得,更何況,張賓只是一個開始,如果朝廷局勢再這麼發展下去,那中原的局面便要一片混亂,在此事到來之前,我必須積蓄足夠的力量,否則是站不住腳的。”

想着想着,陳止看了一眼窗外,那天空上飄着層層雲氣。

“氣運之道,說來縹緲,其實落到實處,就是一個人的根基,一個勢力的底蘊,人的根基要靠自身的奮鬥,但也要考慮歷……家族的底蘊,而勢力的底蘊,其實就是人才,聚集足夠的人才,將他們擰成一股,衆志成城,這也就是大氣運了,張賓與慕容翰都只是開始,但也表明了我的態度,以後可以作爲旗幟,彰顯給世人,才能引得人才放心來投。”

在這之前,其實已經有不少人過來投奔了,不過論層次和水平,都只能說是差強人意,這也是陳止當下的位格所限,無法吸引更多有才能的人投奔。

當然,他在學問、士林中的名聲更高一點,只是這樣的名聲,卻不會爲他帶來管理型的人才,同時,他的出身背景,以及士林聲望,對於寒門而言,反而不是一個合適的投奔目標,所以這大半年以來,跋山涉水、不畏艱險過來的,很多是追求精神境界的世家子弟、名士,他們也不是過來投奔,而是探尋論道之後,便告辭離開。

與之相比,那些寒門子弟投奔的,卻多數是江都王、祖逖,就連石勒和鮮卑各部,乃至那匈奴都有不少寒門子弟過去,卻偏偏不來陳止這裡。

“大概還是因爲當今世家有品之人,在則人任職上,多多少少有着偏見,同時這也是世俗約定,我若不是在這邊疆之地爲官,恐怕剛一上任,就要有很多人託關係過來,要給自家子侄、子弟安插位置了,這種情況下,出於拉攏和維繫世家聯盟的考慮,也得有所表示,這也就佔了一部分寒門的坑,時間一長,寒門子弟自是避而遠之,最終都轉職成了造反專業戶。”

想到這裡,他又想到,莫說其他地方,在自己穩固了邊疆,打退了幾次來犯之後,那不少親朋好友已經是行動起來,派人過來打探了,看那架勢,分明是等着局勢穩定,就開始走後門,討要吏胥之位了。

“這種事自然要杜絕,想過來的人,最多是安排陳家的事物給他們,要麼就是下去建設新農村,要麼就爲商品流通做貢獻,有本事的刻意酌情考覈,沒本事還想要位置的,有多遠滾多遠,另外,要招攬更多的人才,單純靠幾個千金買馬骨的例子,只能治標一時,想要治本,還需要有一套能長期機制……”

這麼想着,他走到了書桌前,將昨晚被妥善保存,剛剛纔被送來的那一疊文章拿了過來,然後便坐下來,觀看起來,同時拿出了筆墨紙硯,不時在上面進行批註。

如果是後世的科舉,這般隨意批註、審閱試卷,是絕無可能的,這閱卷工作也是科舉的重要一環,甚至在重要性上還要超過考生的臨場答題。

只是當下這個環境,別說科舉的完善,連這個制度本身也就只有一個影子。

陳止翻看的速度很快,批註的速度也不慢,一邊看,這表情還忍不住有所變化,但大多數時間都是皺起眉頭。

一連看了七八篇之後,陳止都懷疑自己是不是在浪費時間了。

平心而論,這些世家子弟所寫來的文章,其實文藻用詞都還不錯,也都可以說是言之有物了,但大部分的內容,卻都給陳止一種似曾相識之感。

“好嘛,這些人倒是把《六國論》讀的不錯,居然生搬硬套在這些文章裡面了,我問他們,若爲將軍,何以爲政,這些人倒真是肚量不小、眼界頗高,一個一個都是立足高遠,從整個北地局勢進行分析,只是這些東西多數都是空話,是將問題提出來,卻沒有解決問題,只靠着經義文章裡的道理,可是說不通的……”

搖了搖頭,他又在一篇文章上寫了備註,表明對這個答案並不滿意,隨後翻到了另外一篇,稍微看了幾眼之後便點了點頭,說道:“這一篇倒還是這麼回事。”

念頭落下,他看了一下文章的署名,正好看到了唐資兩字。

“唐資這篇文章是從財政和經濟方面分析了代郡的情況,並且提出了當下代郡的商業潛力,其實還沒有徹底釋放出來,原因就是被周圍的局勢壓制,一日與王浚之間的關係不能明朗,一日便不得真正安寧,大部分的商賈也在等待結果,而他倒也提出瞭解決辦法,還是立足於經濟和財政,以錢財養兵馬,甚至還提出來運用代郡特產衝擊幽州產業體系,算是頗爲超前的思維了,可見,他爲了展現才能,着實是下了一番功夫了,說不定事先就已經預估到了題目……”

考前押題,這可不是後人的專利,近乎出於本能。

“總的而言,思路還是十分清晰的,確實是個人才,若是不出意外的話,這次的頭名就是他了……”陳止這次的計劃,是挑選十人,給出名詞,第一名授予一個將軍九位,餘者能用則給吏胥之位,不爲用,便養幾日,先穩住世家,等與王浚之戰過後再辭退也不遲。

這邊將唐資的文章批註完,他又拿起了下一章,隨後輕咦一聲。

“這劉青的文章也有點意思,他父親爲縣丞,此人也算是耳濡目染,文章談及的,乃是以爲政之思,談及馭人之勢,多數集中在人口問題上,認爲掌握人口,擴大基礎,方能站穩腳跟,這其實也是科舉未來興起的根本,就是因爲科舉之後,寒門亦可登堂,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統治基礎從世家貴族,擴大到了讀書的士子……”

這般想着,他便將這文章批註了一番,正要再看下面的,這門外忽然響起了急促的腳步聲,然後就傳來了蘇遼滿是焦急的聲音:“主公,有急報!”

這蘇遼剛剛離開還沒有多久,就這麼急着回來,必然不是小事,陳止便着人進來。

“主公,剛剛收到的消息,匈奴忽然起兵,攻伐拓跋部!同時,那東邊的幽州又有變數,宇文部忽然起兩萬兵馬,交與王浚,使之成軍!”

“嗯?”陳止聞言,眉頭就是一皺,“沒想到事情這麼快,不過也不用太過慌張,北邊我已有佈置,昨晚就有軍令發出……”

這邊還沒有說話,門外又有急促的聲音,這次來的卻是那陳舵,就見他滿臉慌張,對陳止道:“主上,不好了,夫人忽然腹中絞痛,昏厥過去了!”

“什麼?”陳止這下子終於是坐不住了,快步走出,經過蘇遼身邊的時候,又對他說道:“你且跟來,我路上與你說話!”

蘇遼遲疑了一下,還是跟了上去,他本想着後宅女眷居所,又是主母所在,此時出事,他不該輕易踏足,奈何軍情如火,卻是半點也耽擱不及。

第三百七十六章 請陳爲太守第二百三十八章 破了!第二百六十四章 忠僕河邊送主,孔徒魯城曰憾第十九章 得聞七哥書法了得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獨重民也!第三百一十五章 陳止的衙門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胡商使者不絕音,館外知是張君來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朝押入薪柴堆,他日親請方可歸第三十章 蒼頡循聖,作則制文第五百三十二章 武丁變第九百八十六章 擊鼓在前,鳴金在後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眼破案第二百七十章 我……挺不住了!第一章 季漢末年,天下不寧第六百八十三章 五斗米,坐於蜀,南北傳第五十五章 機關算盡,遠望不知身邊事第一百七十五章 異族初顯跡,朝廷使已至!第八百八十三章 生擒王浚!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府中幾日,外已變天第六十九章 陳某爲你寫上一篇!第一千零六十章 邊城絕一首,都城龍氣動第一百一十八章 同去!同去!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帶路黨先行第八百一十章 書就錦繡,揣摩上意第二百七十八章 好一頓毒打!第三百七十九章 一年第八百零七章 詭異第三百零九章 胡臨代縣第八百一十七章 越不安穩,越要言兵第二百二十七章 待之,終有變!第六百四十一章 襲屯先投毬第九百零九章 時過境遷,相同之人境不同第二十九章 一日三變,刮目相看第五十四章 謀定第八百四十章 若幽州姓陳...第一百七十一章 抽絲剝繭,朝使將至第九百一十四章 漢殤(中)權爭哪顧國第七百六十九章 將軍要淡定第八章 意外之訊第七百四十九章 大建設!第一百七十一章 抽絲剝繭,朝使將至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追悔莫及難爲事第九百九十九章 甚好第十三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九百四十四章 天下如局,有人落子第五十七章 銅錢第五十九章 你服不服第九十九章 可有子弟比江東第八百四十章 若幽州姓陳...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吞兩朝之氣,天下望科舉第七百七十二章 國以民爲本,民以谷爲命第五百一十一章 不按劇本走第七百七十八章 勸諫反在謀中亂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酒杯,投擲!第三百零四章 北疆部族知陳名第六百一十三章 罪名爲何?第三百七十一章 爲國背鍋,使人驚懼第七章 心中搖第六百六十三章 陳止之秘聞?第二十二章 豈能只值五十錢!第七十章 筆走龍蛇言莫賭第八十七章 變臉第二百六十七章 將對將,王見王第三百五十六章 遺世獨立,非我可言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幽州的世家與寒門第三百六十五章 拿下匈奴使!第二百二十八章 請帖第九十無章 品第八百八十九章 這麼巧,你也趕路啊第四百五十章 關津、市肆、山澤,皆有稅哉第九十八章 城外書院院中人第三百二十二章 這可如何是好第九百一十章 厄來急作揖,戰訊入京城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最後一段城牆第八百二十七章 隱秘兵馬,半路相逢第一千零五章 洛陽隱,家信疑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災端倪第一章 新漢第六百二十一章 火!第七十四章 此乃陳止所……贈第一百二十三章 佛盛則運衰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世之間心已定第七百一十一章 你演我裝,問影帝誰屬第一百六十四章 給我留下來吧!第五百六十四章 勝改勢,敵自變第二百六十一章 棋邊談笑亦橫屍,三軍可立武悼陣第九百零九章 時過境遷,相同之人境不同第三百二十章 終於還是來了!第五百六十一章 圍三缺一,插翅難逃第六百八十六章 追命第九百一十二章 正是拉攏之時!第九百四十三章 言勢定策不提幽第二百七十章 我……挺不住了!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還能這麼投降?第三十八章 悔不當初,竹筒復滿今晚無更,大概還有三章第一千零四章 要麼現在投降,要麼……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搞錯了!第二章 萬里河山,雙銘銅錢第六百一十九章 幽州軍動兵臨城
第三百七十六章 請陳爲太守第二百三十八章 破了!第二百六十四章 忠僕河邊送主,孔徒魯城曰憾第十九章 得聞七哥書法了得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獨重民也!第三百一十五章 陳止的衙門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胡商使者不絕音,館外知是張君來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朝押入薪柴堆,他日親請方可歸第三十章 蒼頡循聖,作則制文第五百三十二章 武丁變第九百八十六章 擊鼓在前,鳴金在後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眼破案第二百七十章 我……挺不住了!第一章 季漢末年,天下不寧第六百八十三章 五斗米,坐於蜀,南北傳第五十五章 機關算盡,遠望不知身邊事第一百七十五章 異族初顯跡,朝廷使已至!第八百八十三章 生擒王浚!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府中幾日,外已變天第六十九章 陳某爲你寫上一篇!第一千零六十章 邊城絕一首,都城龍氣動第一百一十八章 同去!同去!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帶路黨先行第八百一十章 書就錦繡,揣摩上意第二百七十八章 好一頓毒打!第三百七十九章 一年第八百零七章 詭異第三百零九章 胡臨代縣第八百一十七章 越不安穩,越要言兵第二百二十七章 待之,終有變!第六百四十一章 襲屯先投毬第九百零九章 時過境遷,相同之人境不同第二十九章 一日三變,刮目相看第五十四章 謀定第八百四十章 若幽州姓陳...第一百七十一章 抽絲剝繭,朝使將至第九百一十四章 漢殤(中)權爭哪顧國第七百六十九章 將軍要淡定第八章 意外之訊第七百四十九章 大建設!第一百七十一章 抽絲剝繭,朝使將至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追悔莫及難爲事第九百九十九章 甚好第十三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九百四十四章 天下如局,有人落子第五十七章 銅錢第五十九章 你服不服第九十九章 可有子弟比江東第八百四十章 若幽州姓陳...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吞兩朝之氣,天下望科舉第七百七十二章 國以民爲本,民以谷爲命第五百一十一章 不按劇本走第七百七十八章 勸諫反在謀中亂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酒杯,投擲!第三百零四章 北疆部族知陳名第六百一十三章 罪名爲何?第三百七十一章 爲國背鍋,使人驚懼第七章 心中搖第六百六十三章 陳止之秘聞?第二十二章 豈能只值五十錢!第七十章 筆走龍蛇言莫賭第八十七章 變臉第二百六十七章 將對將,王見王第三百五十六章 遺世獨立,非我可言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幽州的世家與寒門第三百六十五章 拿下匈奴使!第二百二十八章 請帖第九十無章 品第八百八十九章 這麼巧,你也趕路啊第四百五十章 關津、市肆、山澤,皆有稅哉第九十八章 城外書院院中人第三百二十二章 這可如何是好第九百一十章 厄來急作揖,戰訊入京城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最後一段城牆第八百二十七章 隱秘兵馬,半路相逢第一千零五章 洛陽隱,家信疑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災端倪第一章 新漢第六百二十一章 火!第七十四章 此乃陳止所……贈第一百二十三章 佛盛則運衰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世之間心已定第七百一十一章 你演我裝,問影帝誰屬第一百六十四章 給我留下來吧!第五百六十四章 勝改勢,敵自變第二百六十一章 棋邊談笑亦橫屍,三軍可立武悼陣第九百零九章 時過境遷,相同之人境不同第三百二十章 終於還是來了!第五百六十一章 圍三缺一,插翅難逃第六百八十六章 追命第九百一十二章 正是拉攏之時!第九百四十三章 言勢定策不提幽第二百七十章 我……挺不住了!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還能這麼投降?第三十八章 悔不當初,竹筒復滿今晚無更,大概還有三章第一千零四章 要麼現在投降,要麼……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搞錯了!第二章 萬里河山,雙銘銅錢第六百一十九章 幽州軍動兵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