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9 宗枝凋零,唯此秀實

楊思勖在三月中大王服喪末期便離開了關中,返回神都聯絡故義,以求延緩大王歸都的日期。對於後來發生諸事並當中緣由,自然不知。

不過就算是知道,眼見公主殿下連連的嘮叨抱怨,也實在不敢反駁,只能低頭受訓。

太平公主喚來楊思勖,本也沒有什麼具體目的,只是情緒化的發泄。她心中積忿,也並非專對李潼一人,拋開這些雜情的不滿,對於這個侄子還是非常的看重,否則不至於有這麼多的怨言。

一通嘮叨之後,心中積鬱稍緩,她又指着楊思勖問道:“你家大王交代你的事務,做完沒有?幾時去西京?”

“已經大概了結,近日便要走往西京。”

楊思勖又恭敬回答道,沉默片刻後,還是忍不住說道:“公主殿下言教種種,奴往西京之後,自畢陳大王。但私心竊想,斗膽爲大王辯白幾句,大王雖只弱冠之齡,但胸懷不乏長計。縱然有失人情的照拂,必定也是因爲時勢的逼迫。或有幽隱思量不能細表,但大王爲情做事,從不讓人失望。”

“知他有此長才,所以也是愛切訓深。如果他只是閒庭榮養的豚才,何必要對他念念不忘!”

太平公主聞言後仍是忿忿難平,稍作沉吟後,才又正色道:“我知他不會蕩失輕重,凡有作爲都有自己的考量。但若諸情俱隱懷內,也難免讓關心他的親長不明所以,或生誤會。你這次回到西京,道他諸事細表信中,他在神都不是沒有親徒守望,無謂長久遊蕩遠地。”

“神都如今雖然情勢波瀾未已,但以他舊年謀身之能,絕不會沒有立足之地。反倒是舊情長久失於呵護,舊眷或將轉衰。關中雖是祖廷故在,但乖張之世,循舊不能,他即便再留西京,年淺識寡,能作的規營也是有限,不如回返神都觀情固有。”

少王何以不願早歸神都,太平公主閒來也有考量。她覺得比較靠譜的答案應該是這小子覺得西京遠在時局焦點之外,不會受到太多耳目矚望,兼又有唐家舊業的底蘊,所以想要興弄一些人事積累。

但太平公主覺得這想法還是失於輕率,時局行至今日,關中人物故情遊移散亂、已不可恃,少王即便能夠營張籠絡一些,也難作長望。反倒是舊年在神都諸多行跡,讓人印象深刻。勾謀諸事能深入聖皇肺腑,這纔是他真正能夠安身立命於此世的最大優勢。

太平公主最看重的,也是少王這一樁稟賦。近年來在她有心逢迎之下,再加上聖皇本身對親情的不失關照,母女之間關係已經大有緩和。

但即便是這樣,很多時候太平公主都常有天意高難測的感受,所以對少王舊年所表現出來的機敏,也是越發的看重。

武氏諸王鵲然於神都中樞之內,瓜分聖皇恩威作其私勢,太平公主看在眼裡也很不是滋味。

她雖然與武攸暨有夫妻之名,但這夫妻關係也尷尬難免,起碼不足以讓她對武家生出什麼歸屬感,從內心裡是盼望父族能夠站出一個人物來維持一種存在感,河東王這個侄子便是當然之選,且本來也曾經做到過。

基於這些緣故,太平公主是覺得李潼那些小心思是有些本末倒置了,只有重新邀取聖皇恩眷,才能庇護他穩立世道之中,關中那些舊門自己都已經岌岌可危,更不足以給少王帶來什麼助益。

如今的太平公主,已經不再是舊年陡逢家變的彷徨婦人,維持戲場的同時,待人接物漸有閱歷,對人對事也都有了自己的看法。

她看重這個侄子,也想對其施加更多影響,將之導入正途,做真正該做的事情。

略作沉吟之後,她便又說道:“那小子自恃人譽,興弄風月,也無非少年輕狂。他有這樣的雅興,總不好在人勢上過分冷清,稍後我家阿郎打點行裝,你便隨他同赴西京,去罷。”

打發走了楊思勖,張夫人上前說道:“長途行旅實在苦累,阿郎筋骨稚嫩,怕是不禁。河東大王私計固執,卻不領會親長善教,公主殿下何必要勞使郎君去遠行助興?”

“宗枝凋零,唯此秀實。我不顧他,還能顧誰?阿郎年齡不小,既無父蔭仗勢,就該自己勤於人情,常年圈禁在家,只對二三婦人,就算安然成長,也只是一個廢料。”

太平公主嘆息一聲,轉又發問道:“這個閹奴楊九,在都中訪舊敘情,走動都是哪些門戶?”

“他是司宮臺楊老翁的假子,河東大王使他歸都,想來也是貪顧一點出入禁中的便利。在外走訪幾家,倒也沒有什麼值得分講,無非舊年傍勢王府的幾名衙官,也都不在顯職,另有南市一些商戶……”

張夫人細言一番,不免感慨道:“如今神都這一潭沸湯,南衙相公們都朝不保夕,那位大王舊年鋪張的一些官勢也多數掃除,想要再回神都恢復舊態,哪有那麼容易啊。”

“阿姨這麼說,那就太小覷我那侄子了。他的長計鋪陳,不是你能度量的。”

太平公主聞言後便笑了一聲,然後說道:“楊九走訪那些人,俱列細則,稍後讓家人逐一聯誼。他久不在都,人情浮舊,我總要幫他鞏固一下。能被他雅賞的人物,總有可觀,也省了再去明辨賢遺的眼功。”

講到這裡,她又嘆息道:“講到眼量長遠,這小子也真可以自誇。司宮臺一衆中官久閒,楊衝卻因舊年事蹟,兼領鷹坊、閒廄,助事羽林、千騎,不是事外之人。我聽說楊衝兼領閒廄,還有韋團兒的言功加助。”

楊夫人聽到這話倒是一驚,瞪大眼嘆聲道:“河東大王于禁中情勢經營竟然如此深刻!”

“呵,法王座下亂講經,深刻與否,也只在天意一念。陛下對她這個孫子,還是有關懷的。他所迎湊諸事,從不是一時閒趣,否則你以爲大進大退這一份從容,是人人都能有?”

太平公主講到這裡,便站起身來行回內室,換了一身鮮豔衣裙,便吩咐張夫人道:“準備車架,收撿幾份奇物作禮,咱們入宮。”

女皇如今居在上陽宮,太平公主儀駕過了天津橋後便沿御道向西而行,不多時,便進入上陽宮中。

初夏之際,上陽宮花木正繁,處處美不勝收。太平公主於宮門外下車,一路遊賞,不知不覺便抵達了本枝院,身穿一襲青色圓領袍並結襆頭的上官婉兒闊步迎出,見到太平公主便笑語道:“陛下正居殿理事,公主殿下若無急情上達,不妨居此短候,膳時再入?”

“我只是閒人貪景,哪有什麼急情上達,便在這裡叨擾才人片刻。”

太平公主手拉上官婉兒,並往本枝院內行去,同時有些疑惑道:“一路行來,所見人少,是不是宮人偷閒?”

上官婉兒聞言後稍作遲疑,但還是如實說道:“薛師正在麟趾殿宣講經法義疏,宮人在閒者,都往彼處聽講。”

太平公主聽到這話,眉頭頓時皺了起來:“只怕浮人妄語,正經說邪,誤人誤己!”

“公主還請慎言。”

上官婉兒聞言後下意識張望左右,又對太平公主低聲說道。

太平公主眸光轉爲複雜,輕嘆一聲:“閒言久積肺腑,除了真正知心的摯友,我又怎麼敢人前宣說。”

她對薛懷義心存怨忿,還是源於薛懷義舊年對她前夫薛紹見死不救。

類似怨恨,還有針對詐她入宮軟禁的上官婉兒。但幾年交往下來,也多得上官婉兒遊走母女之間,才讓她與聖皇關係有所改善,這一點遷怒的舊怨自然也就漸漸打消。

不過對於薛懷義,太平公主真是越來越討厭。其人冒籍薛氏,已經讓她對前夫多懷愧疚,生死關頭避不搭救,也讓她對這個賊僧難有好感。

但如今的薛懷義已經不是舊年帷中弄臣,幾次領兵出征,突厥都未戰先退,雖無確鑿事功,但也無有敗績。在有心人渲染之下,聖皇是真的將薛懷義目作一員福將,恩寵更濃。

太平公主縱使積怨,也不敢輕作是非挑撥,破壞好不容易融洽起來的母女關係。

上官婉兒將太平公主引入本枝院閒廳,然後便告辭匆匆離去。

女皇履極之後,她們這些禁中女官們也連帶着水漲船高,所需要負責的事務更加廣泛。上官婉兒家學深厚,又是直從掖庭提拔的罪戶之女,與外廷更少聯繫,所以也就更得聖皇信重,漸漸超過幾名直案的御正。

太平公主坐此廳中,也並沒有閒着,這座偏廳是上官婉兒專有休憩的場所,各類佈置也都頗合雅好。

太平公主小顧片刻,擺手示意張夫人將帶來的禮物擺設起來,自己走到臨窗書案下,將上官婉兒文稿小作翻看,並在其中發現新從西京傳入神都的河東王兩首新作《長相思》並《透碧宵》。

觀此紙紋素雅馨香,筆法秀美細膩,顯然可見主人抄錄之用心。太平公主將此展開並對張夫人揚了一揚,嘴角微撇作一個怪笑的鬼臉,也不將之收回匣簍,就這麼壓在案上靜待上官婉兒返回。

0040 內教坊伶人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952 圖窮匕見,歸義奪城0402 好長生者,必重醫卜0013 王的起居日常0265 順水推舟0623 賊王狡猾,反覆無常0909 元振鎮邊,色亦有道0127 少王有毒(求首訂!)0011 仁智院家人們0059 生人探幽0877 行止所在,不容邪祟0433 代王威重,徇私竊功0447 嵩陽道大總管0398 狄公出手0509 捐盡封戶,爲國卻賊0840 太府巡坊,雞飛狗跳說幾句話0420 親徒齊聚,環拱宸居0557 百萬巨資,不抵德音0592 諸族姝色,惟王擷取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969 香閣趣致,閒人勿擾0103 府佐諸衆0945 國運之爭,不容退縮0974 故事險惡,禍根難躲0110 託事獻命0850 昭哉嗣服,繩其祖武0981 相性相合,豢狼察惡0712 北門空虛,無人可用0664 漢王性僻,不樂成婚0780 君心如鐵,烈火難融0975 寶劍鋒芒,以血爲祭0985 四十蔭授,科舉早達0251 不當大用0202 大唐帶貨王0587 噶爾掌國,父子爲繼0925 英主名臣,相見兩歡0309 無人如我待你好0027 南衙北衙0001 大唐宗王1036 漠北天寒,人心渙散0217 西京可守0491 趨炎附勢,名門羞恥0893 蓬戶蘭芷,馨香可愛0858蕃土將躁,隴右嚴備0879 大唐創業,以德服人0479 雷霆手段,慈悲心腸0547 受命於母,人間未有0063 明月暫未有0066 猶歌前代功德0782 無米難炊,四面追贓0382 太平薦才,姑侄漸遠0350 艱難皇嗣0938 獨步狼窟,有何懼哉0094 大酺禮畢0515 成器不器,骨肉難捨0542 乍聞故衣,姚崇震驚0695 幸從殿下,此生無悔0499 成器忤我,不堪爲儲1000 仕途未進,君恩已享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謹0800 西歸祭祖,開元啓新0203 奔跑的大王0372 拙子外送,嬌娘入門1018 母子異見,相爭失和0969 香閣趣致,閒人勿擾0223 軟飯香糯0817 聖人英明,不容邪祟0639 王法煊赫,宇內無敵0623 賊王狡猾,反覆無常0162 板蕩識誠臣,入死不自知0175 索性以身相許0280 寶利行社0225 無兒還有孫0773 熾情難表,惟乞一活0701 幽州都督,東夷都護0734 知己幸遇,長託此生0491 趨炎附勢,名門羞恥0516 胸懷天下,留情不多0533 老物不器,能殺鄉賊0239 名王一言,萬衆法隨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謹0535 攸宜勤事,巨貨入營0952 圖窮匕見,歸義奪城0540 關中雖險,不復天府0886 情多累人,羞於歸宮0936 寶圖投獻,富貴可期0498 以支凌幹,銘記此辱0328 野狐宰相0094 大酺禮畢0397 中使登邸,移取譜牒0697 治漕稱善,前惟耀卿0240 少陵原逢故0793 契丹暴亂,兵掠諸州0430 千金易得,真心難求0777 宗家冢嫡,監國元嗣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566 刀光閃爍,狼騎出沒
0040 內教坊伶人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952 圖窮匕見,歸義奪城0402 好長生者,必重醫卜0013 王的起居日常0265 順水推舟0623 賊王狡猾,反覆無常0909 元振鎮邊,色亦有道0127 少王有毒(求首訂!)0011 仁智院家人們0059 生人探幽0877 行止所在,不容邪祟0433 代王威重,徇私竊功0447 嵩陽道大總管0398 狄公出手0509 捐盡封戶,爲國卻賊0840 太府巡坊,雞飛狗跳說幾句話0420 親徒齊聚,環拱宸居0557 百萬巨資,不抵德音0592 諸族姝色,惟王擷取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969 香閣趣致,閒人勿擾0103 府佐諸衆0945 國運之爭,不容退縮0974 故事險惡,禍根難躲0110 託事獻命0850 昭哉嗣服,繩其祖武0981 相性相合,豢狼察惡0712 北門空虛,無人可用0664 漢王性僻,不樂成婚0780 君心如鐵,烈火難融0975 寶劍鋒芒,以血爲祭0985 四十蔭授,科舉早達0251 不當大用0202 大唐帶貨王0587 噶爾掌國,父子爲繼0925 英主名臣,相見兩歡0309 無人如我待你好0027 南衙北衙0001 大唐宗王1036 漠北天寒,人心渙散0217 西京可守0491 趨炎附勢,名門羞恥0893 蓬戶蘭芷,馨香可愛0858蕃土將躁,隴右嚴備0879 大唐創業,以德服人0479 雷霆手段,慈悲心腸0547 受命於母,人間未有0063 明月暫未有0066 猶歌前代功德0782 無米難炊,四面追贓0382 太平薦才,姑侄漸遠0350 艱難皇嗣0938 獨步狼窟,有何懼哉0094 大酺禮畢0515 成器不器,骨肉難捨0542 乍聞故衣,姚崇震驚0695 幸從殿下,此生無悔0499 成器忤我,不堪爲儲1000 仕途未進,君恩已享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謹0800 西歸祭祖,開元啓新0203 奔跑的大王0372 拙子外送,嬌娘入門1018 母子異見,相爭失和0969 香閣趣致,閒人勿擾0223 軟飯香糯0817 聖人英明,不容邪祟0639 王法煊赫,宇內無敵0623 賊王狡猾,反覆無常0162 板蕩識誠臣,入死不自知0175 索性以身相許0280 寶利行社0225 無兒還有孫0773 熾情難表,惟乞一活0701 幽州都督,東夷都護0734 知己幸遇,長託此生0491 趨炎附勢,名門羞恥0516 胸懷天下,留情不多0533 老物不器,能殺鄉賊0239 名王一言,萬衆法隨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謹0535 攸宜勤事,巨貨入營0952 圖窮匕見,歸義奪城0540 關中雖險,不復天府0886 情多累人,羞於歸宮0936 寶圖投獻,富貴可期0498 以支凌幹,銘記此辱0328 野狐宰相0094 大酺禮畢0397 中使登邸,移取譜牒0697 治漕稱善,前惟耀卿0240 少陵原逢故0793 契丹暴亂,兵掠諸州0430 千金易得,真心難求0777 宗家冢嫡,監國元嗣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566 刀光閃爍,狼騎出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