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無兒還有孫

把雕版印刷搞出來,是李潼很早就開始考慮的事情。

知識繼續下方普及這一積極作用就不用說了,還有一個重要作用那就是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掌控。

他奶奶武則天自然是這方面的行家,本身就熱衷於編書,身爲皇后時期,限於傳播途徑,所編的書還沒有大規模傳開。當上皇帝之後更是直接將由她主編的《臣軌》列作科舉考試的科目,大家要想當官都要研究一番。

眼下李潼自然還不夠資格挑戰上層意識形態的戰場,但也可以以故衣社爲基礎,從下層開始拓展有利於他的思想。

比如說女人都能當皇帝,天下人心價值觀是崩得稀碎。既然老婆能接過老公的家業,孫子直接拿起奶奶手裡的槍又有什麼不可接受的?

佛法之所以傳播廣泛,除了南北朝以來歷代胡主積極推廣之外,也在於底層宣傳力和滲透力實在是高明。許多佛經的故事被揉雜進一些民俗小故事裡,說經唱本風靡市井之間。

誰心裡還沒有一點雜心思,本身的人生經驗又不足處理這些念頭,那就只能在自己能接受的渠道內、從故事裡汲取養分,奉爲真理。

李潼蹲在乾陵這幾年也並沒有閒着,雖然沒有什麼文抄名篇傳揚士林之內,但搞的文抄事業也不少。不過這些文抄倒沒有冠自己的名字,主要集中在了初唐一個奇人王梵志名下。

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裡。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

初唐仍承六朝餘弊,王梵志的詩風可謂清新奇葩,只看這一首便能瞭解大概,說是打油詩,但咂摸之下自有其滋味,道理可謂簡樸又深刻。

所以王梵志的詩作或許不佔士林主流,但在民間的風靡程度卻遠不是沈、宋之類能夠相比的。其人生在隋唐之際,已經是一個故人,李潼就算想抄也沒得抄了,但是他可以加料啊。

家田百餘頃,夫死外人侵。你貪你莫樂,無兒還有孫。

王梵志俗言詩流傳極廣,涉獵範圍也極爲廣泛,除了一些安貧樂道、教人知足的說教道理,還不乏教導人情世故的詩篇。

不需刻意蒐羅,李潼便輯錄有幾百首之多,仔細閱讀品味一番,便能猜到自己絕不是第一個往裡面加料的人。這些詩作傳達的價值與人生觀,不乏自我矛盾,可見絕非一人所寫,應該是傳播途徑中被人隨意增添抹改。

李潼也是根據自己的想法與需求,刪刪改改,抹去一些明顯僞作又或消極佛義太過濃厚的詩作,再加上自己加的料,整理成精選三百首。

這是他打算第一批雕印的作品,先作爲故衣社內部讀物去投放。道理如何且不說,起碼也能當個掃盲讀物。通篇讀下來,水過地皮溼,基本的識文斷字是能保證的。

類似還有數學、物力、農書之類的技術書籍,按照時下卷裝書的風格,過去這兩年多的時間,李潼可以說是著作等身,等到印刷工坊搞起來,便能陸續向外投放。

這些雖然都是需要時間積累的長功,但若作樂觀估計的話,李潼真正抖起來也是需要時間,等他真正上位的時候,起碼兩京之間是能有一大批的儲備人才供他選拔任用。

與府員們暢聊許久,不知不覺天色已經很晚,李守禮他們的宴會也已經結束,喝得醉醺醺的來尋李潼。府員們見狀便起身退下,讓少王兄弟私話。

“你們也不休息,還不如留在席中同樂。”

李守禮斜坐榻中,頗有幾分醉眼迷離,望着李潼說道:“三郎你吩咐我的事情,我已經跟他們提起,一個個倒是頗有興致,只是該要怎麼謀資生利,卻也都沒有主意。”

李潼頗受錢財所困,腦子裡也一直在算計該要怎麼謀利。李守禮這個傢伙愛交朋友、人緣好,他也都看在眼中,自然不會放過這個人脈資源。

李守禮心思不夠細膩、謹慎,像故衣社這種根本大計,李潼是不敢向他透露太多,諸多籍簿往來,除了府員們各管一攤,主要還是長兄李光順在幫他打理。

不過一家之內三兄弟也不能排斥在外,更何況李守禮這個傢伙吃得又多,總得壓榨點價值出來。所以早在乾陵的時候,李潼便算計着等到了西京,便由李守禮出面,邀集一批關隴勳貴子弟們,搞個商社出來做點買賣。

雖然常說隨着長孫無忌被高宗搞垮,關隴勳貴集團便雄風不再,但主要說的還是政治上已經沒有了領導型的代表人物。

可實際上,如今的關隴勳貴們仍然不可小覷,特別是在經濟資產方面,仍然具有頗爲深厚的底蘊,這一點就連那些山東世族人家都比不上。畢竟兩開帝業所分享的開國紅利,並不是簡單兩三代人就能敗光的。

而且就算在政治上,關隴勳貴們也並非就此一蹶不振。

武周後期所形成的李武韋楊這樣的聯姻集團,可以說是關隴勳貴蛻殼重生的一個產物,權力集中在更少數幾家之手,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開元天寶時期。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亂爆發後,既打碎了大唐盛世,也終結了李武韋楊這一政治集團的權位掌控,同時大唐皇帝再也不具備對整個天下的控制權。

後事不論,最起碼眼下而言,如果能夠籠絡借用一批關隴勳貴們的力量,對李潼而言是很有幫助的。

他奶奶武則天從上位伊始,就被高宗擺在了關隴勳貴們的對立面,過往這些年,雖然武則天也在有選擇的接受其中一部分力量,但整體還呈現一個打壓的態度。

所以眼下的關隴勳貴們,處境倒跟大內中的太監們有得一比,他們就算願意向女皇效忠,能夠獲得的信任也有限。再造李唐,則是他們爲數不多的出路之一。

像是弘農楊氏楊執柔一家,武則天對其不可謂不親厚,自以外家視之,但在神龍革命時,楊執柔的弟弟楊執一仍然站在了李唐宗室一邊,以千騎使助力革命。

李潼倒不指望李守禮與他的小夥伴們搞什麼大陰謀,能夠借用財力與人脈幫助故衣社發展就很不錯了。

“一個個言則國爵門戶,教養優越,居然不知該怎樣興家治業,也真是捧着金叵羅乞食,讓人見笑。”

聽到李守禮這麼說,李潼便笑呵呵說道。

李守禮眼皮一翻,看他一眼:“你也不要把人太過小覷,咱們是門私兄弟,你使用我沒有什麼可說的,我也不敢不聽。可是那些朱門子弟,親長羣立,哪一個不是滿腹算計?真正瞧着精明的,我是一個也沒有預算,免得再因些許貨利糾纏不清,吵鬧起來,引人觀望。”

聽到李守禮這麼說,李潼不免刮目相看,旁邊李光順也忍不住嘆息道:“二郎一副疏闊愚態,不想心腹間也有錦繡密織啊!”

聽到長兄誇獎,李守禮不免笑逐顏開:“我也只是不喜賣弄罷了,家事長兄勤勞,外事少弟籌算,有福之人,哪用自己苦累心腸!入我謀算裡十多人,三郎你放心使用,他們心計尚且不能過我,是不會有什麼首尾不定。”

李潼聽到這裡,不免對李守禮豎起了大拇指,李守禮見狀更是歡樂:“舊年除殺丘賊,你們都不預我,我心裡是很不高興,但也知自己欠於縝密。眼下你們作業許多,我雖然不細知,但能看不出?只是擔心自己口風不密,不敢深問罷了。總之兄弟不會害我,三郎只要應下我、百年之後墓傳留名李守禮,別的也不必跟我細說!”

“二兄真是大智若愚!”

李潼也忍不住嘆息道,頗爲欣慰的拍拍李守禮的肩膀。

他們一家雖然隱居乾陵,但也並沒有完全免於世道風波。天授元年九月革命,皇帝李旦自請改爲武姓,退位尊母。也是在這一個月裡,他們兄弟三人俱賜武姓。

眼下改賜武姓,其實也談不上羞辱,而是一種保護。說明李潼爲革命助力所作種種,他奶奶是記在心裡的。否則滿朝宗王都姓武,唯獨他們兄弟姓李,太不合羣了,太扎眼。

李潼封國位於河東蒲州,在這方面是有間隙可入,先把道路打通再逐漸擴大經營。用他封地的便利和這些關隴勳貴的人脈提取鹽貨,順水直入汴州,然後再由故衣社接貨分銷,彼此都能得利。

他不是沒有更騷的操作設想,不過正如李守禮所言,那些勳貴子弟們自己或是智計乏乏,但家門親長卻極富算計。只有先用直接簡單的利好維繫鞏固住這一層關係,纔好再作進一步的圖謀。

0072 天賦異稟0379 日拱一卒,大位可望0285 惡人自須惡人磨0863 聞香識色,樂奴而已1004 皇子通經,出閣入世0562 羣商捐用,馱馬鉅萬0522 不破不立,更勝前代0475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0730 壯懷激烈,不負王恩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0054 鎖喉之臣0364 魏公點撥,鄭姝齊聚0711 情勢無感,不堪大用0628 社稷永固,百蕃恭服0333 黨羽無數,權傾內外0493 羣臣攻訐,打殺邪風0538 擇事何主,觀其氣魄0764 皇命驅使,殺賊有功0625 頓兵海東,入定九曲0452 人既不存,需留清白0351 關中羣貴多尚勢0336 樑王陋才,不學無術0020 願此心同我0610 巨資分授,各有所得0381 媽寶裴光庭0026 聖母臨人,永昌帝業1014 長安繁華,享之不易0862 雷霆雨露,並非當然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401 恭喜狄公,後繼有人0008 聖母神皇0081 少王險計0973 三郎行邪,親者心痛0660 東域赤尊,和親唐王0047 向陽而行0093 被甲登殿0431 千卒入都,只待召用0176 倒黴的獨孤氏0720 因田募甲,丹心爲國0410 皇恩厚賞,代王迎親0654 琛氏阿黎,驕橫難制0786 欲圖中興,仁術難仰0025 不如降黃巢0335 給事巡衙,羣僚恭待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105 人間滋味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309 無人如我待你好0166 門庭若市,名門爲僕0804 三長入蕃,編戶齊民0241 秀姿動人0579 胡酋出降,突厥勢崩0788 諸子授首,兵出河北0855 天不棄我,君不棄我0669 長安羣義,當街察奸0765 萬乘之主,任性輕國0987 外苑置業,夫妻同心0274 只待神都制命1017 蕃使入國,懇請和親0855 天不棄我,君不棄我0290 懼親如仇0982 才流入京,羣士待選0136 良人淑女,有妨名節0566 刀光閃爍,狼騎出沒0269 西京此夜驚魂0880 明君御極,壯風重回0930 三年盛儲,一戰雄圖0358 入嗣孝敬,爵封代王0240 少陵原逢故0040 內教坊伶人0631 露布入都,名王壯功0663 郭某詭論,誠能亂事0287 靈前敲詐0916 欽陵梟雄,不可小覷0985 四十蔭授,科舉早達0457 強卒入坊,魏王伏誅0869 能傾情者,唯有聖人0425 禍延深宮,三思殺女0778 爵人於朝,刑人於市0559 財助人勢,百業將興0714 演武潼關,卻亂關東0974 故事險惡,禍根難躲0163 加官加封0947 六尺之烈,灑血邊疆0291 獻業求命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0915 贊普居內,殺賊有臣1022 留情有度,子姑待之0526 關中苦旱,農事不興0729 妖才邪逞,不足敬重0279 飛錢承兌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0753 舉世狹計,不能容我0002 又一個才人0924 諸方來朝,羣蕃入拜0897 人倫大義,國法難奪0993 情緣玄妙,知錯難改0849 昭德有力,驪山伴駕0126 女皇的心腹(求首訂!)0558 用進黜退,當然之事
0072 天賦異稟0379 日拱一卒,大位可望0285 惡人自須惡人磨0863 聞香識色,樂奴而已1004 皇子通經,出閣入世0562 羣商捐用,馱馬鉅萬0522 不破不立,更勝前代0475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0730 壯懷激烈,不負王恩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0054 鎖喉之臣0364 魏公點撥,鄭姝齊聚0711 情勢無感,不堪大用0628 社稷永固,百蕃恭服0333 黨羽無數,權傾內外0493 羣臣攻訐,打殺邪風0538 擇事何主,觀其氣魄0764 皇命驅使,殺賊有功0625 頓兵海東,入定九曲0452 人既不存,需留清白0351 關中羣貴多尚勢0336 樑王陋才,不學無術0020 願此心同我0610 巨資分授,各有所得0381 媽寶裴光庭0026 聖母臨人,永昌帝業1014 長安繁華,享之不易0862 雷霆雨露,並非當然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401 恭喜狄公,後繼有人0008 聖母神皇0081 少王險計0973 三郎行邪,親者心痛0660 東域赤尊,和親唐王0047 向陽而行0093 被甲登殿0431 千卒入都,只待召用0176 倒黴的獨孤氏0720 因田募甲,丹心爲國0410 皇恩厚賞,代王迎親0654 琛氏阿黎,驕橫難制0786 欲圖中興,仁術難仰0025 不如降黃巢0335 給事巡衙,羣僚恭待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105 人間滋味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309 無人如我待你好0166 門庭若市,名門爲僕0804 三長入蕃,編戶齊民0241 秀姿動人0579 胡酋出降,突厥勢崩0788 諸子授首,兵出河北0855 天不棄我,君不棄我0669 長安羣義,當街察奸0765 萬乘之主,任性輕國0987 外苑置業,夫妻同心0274 只待神都制命1017 蕃使入國,懇請和親0855 天不棄我,君不棄我0290 懼親如仇0982 才流入京,羣士待選0136 良人淑女,有妨名節0566 刀光閃爍,狼騎出沒0269 西京此夜驚魂0880 明君御極,壯風重回0930 三年盛儲,一戰雄圖0358 入嗣孝敬,爵封代王0240 少陵原逢故0040 內教坊伶人0631 露布入都,名王壯功0663 郭某詭論,誠能亂事0287 靈前敲詐0916 欽陵梟雄,不可小覷0985 四十蔭授,科舉早達0457 強卒入坊,魏王伏誅0869 能傾情者,唯有聖人0425 禍延深宮,三思殺女0778 爵人於朝,刑人於市0559 財助人勢,百業將興0714 演武潼關,卻亂關東0974 故事險惡,禍根難躲0163 加官加封0947 六尺之烈,灑血邊疆0291 獻業求命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0915 贊普居內,殺賊有臣1022 留情有度,子姑待之0526 關中苦旱,農事不興0729 妖才邪逞,不足敬重0279 飛錢承兌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0753 舉世狹計,不能容我0002 又一個才人0924 諸方來朝,羣蕃入拜0897 人倫大義,國法難奪0993 情緣玄妙,知錯難改0849 昭德有力,驪山伴駕0126 女皇的心腹(求首訂!)0558 用進黜退,當然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