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9 大唐創業,以德服人

李潼雖然作此感慨,但也並沒有要折辱欽陵兄弟的意思,偶然生出了這樣的感想,主要還是對他們大唐往年的國力強盛充滿了暢想與期待。

往年的大唐,對外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乃是天下諸國共同的宗主,周邊諸胡無敢忤逆。無論各自國中擁有着怎樣的權勢地位,可一旦進入了大唐境內,也都要殿中侍笑、持戈宿衛,這纔是天可汗該有的威壯氣象。

如今在李潼統治下的大唐,也將要再次走上對外開拓的道路,所以心中對於祖輩們的榮光也都充滿了追念與敬仰。如今的他,自不敢誇口能夠超越祖輩們所達成的功業,但能儘自己所能做到最好,也可以稱得上一句俯仰無愧。

聽到聖人講起他兄長曾經入質宿衛的舊事,贊婆也並不覺得這是一樁羞於啓齒的醜事,同樣也感慨道:“家兄也常有追念並嘆言,當年的太宗文皇帝、高宗大帝,俱君臨天下之一代明主,恩威並不拘於華夏,遠覆四夷,斷事公道,行賞分明。當年能入朝捐此微力、以供策用,實爲畢生之大幸!”

李潼聽到這話後則微笑道:“百人則有萬欲,公道自在人心。朕今臨位,自不敢妄誇能夠豔越先人,唯恪守帝範、祖訓不違,至於應時的人情事機,也只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此身。諸方若恭謹不悖,大唐自有國禮相待,但若因朕少君當國而妄生輕狂之計,我大唐自創業以來,幾時都無懼邊釁!”

贊婆聽到這話,眸光略有閃爍,從見面到現在,他總算感受到這大唐聖人性格中的一個缺點,那就是太過剛猛要強,哪怕在簡單的言語中,都不肯屈意於人。他剛纔這一番感言,倒也沒有什麼別的深意蘊藏,但這位聖人也即刻便強言迴應。

不過這一點,倒也談不上是什麼嚴重的缺陷。尋常民家兒郎尚且恃於筋骨之壯而血氣方剛、年輕氣盛,更不要說一位執掌大唐這種龐大帝國的帝王。若連這一份壯氣都無,又如何能懾服羣衆?

但除了秉性強硬之外,贊婆也從這番話中聽出眼前這位皇帝陛下並不僅僅只是單純的狂妄氣盛、目中無人,尤其那句“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自身”之語,更讓贊婆認識到大唐聖人的練達機敏。這種深諳世故但又不損壯氣的言語,他們國中那位贊普便絕對說不出。

而這一番話語,也讓贊婆有些懷疑對方是不是已經知曉了他接下來準備的說辭?並下意識望向了葉阿黎,但見葉阿黎只是癡望着聖人側臉、對餘者都不太關心的樣子,心裡便暗暗搖了搖頭。

葉阿黎這女子雖然不失倔強與精明,但用心只是偏在狹處,並不具備大局情勢的判斷能力。

只看過往多年,她只能憑着琛氏殘餘的勢力略作自保,卻不能善用這一份力量去尋求結盟,最後落得一個淪落遠邦、不容於家國的下場。如果不是東域之地對大唐還有極爲重要的戰略價值,葉阿黎想要保住目下的處境待遇只怕也難。

隨着宮人們將餐食一一傳遞上來、內教坊音聲人們也魚貫登殿,贊婆便將心中這些雜念暫時按捺下來,率先舉杯爲祝道:“前唐國驪山講武、宣威內外,外員雖無幸與席列觀其事,但東行一路,沿途亦多有聞當時盛況。今且借佳釀一杯,爲聖人賀此盛事。”

李潼聞言後也端起案上的酒杯以作迴應,並直接的一飲而盡。他自然聽得出贊婆言中意思,無非你就算不請我們,但也不能辨認清楚那些列席觀禮的胡酋們究竟是人是鬼,當中有人早將內中的詳情一一彙報給了我們。

“三時務農、一時講武,本我中國古禮舊俗。朝廷作此計議時,本是無預外賓,只在國中講練。無奈四方賓僕請進之意甚爲熱切,所以簡備諸席,勞使一程,宣見禮事。”

杯中酒一飲而盡後,李潼才又笑語道:“兵者大凶,雖大國之體亦需慎用。諸方觀禮之衆能夠道途勤傳,將所觀聲勢宣及四夷大衆,這本也就是禮之教義所在。但能憑此威風震懾宵小、不敢妄生邪念祟計,朝廷也並不會強使甲兵、勞民傷財。”

講到這裡,他先是頓了一頓,接着便又說了一句讓贊婆聽到後險些將嘴裡的酒水都給噴出來的話語:“大美政治,維繫不易。大唐所以能有此莊重大體,也因立國以來,便一直深持德義服人的大計。”

贊婆聽完這話後,喉頭抖了一抖,纔將口腔裡的酒水生嚥下去,並忍不住擡頭望向皇帝陛下,見他說這話的時候,也是一臉的認真嚴肅,似乎真不覺得這話有什麼問題,於是對這位聖人的認識不免更全面了幾分。

滿口胡言亂語,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本領,但能把胡話說的這麼坦蕩,一副理所當然、不容置疑的樣子,那就絕對是一種天賦了?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 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看熱門神作 抽888現金紅包!

大唐以德服人?說這話的人不覺得虧心,那真是欺負乾陵中那諸國蕃長石像沒長嘴巴!講到侵犯別國、打壓對手,他們吐蕃跟大唐相比,真的還只能算是一個小學生,原來這樣的行爲,叫做以德服人!

拋開心中這些念想,贊婆又忍不住說道:“上兵伐謀,但能收得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奇效,也的確可以稱得上是兵家上計。聖人立心用意,也的確是讓人欽佩有加。但外員生在荒土、長在胡鄉,也知諸胡之中確有癡愚難化之類。甚至聽說今次禮中,便有員因此觸怒聖人,讓聖人仁態略損、殺之泄憤?”

李潼知其所言乃是他殺回紇首領嗣子伏帝匐一事,對此也並不掩飾,只是嘆息道:“若人間處處皆善土、內外俱良人,又何須刑賞之判、教化之功?教而不善,投以極刑,這談不上有損仁態,唯有懲惡如仇,纔是對世道在庇之衆真正的仁慈。”

講到這裡,他又不無深意的望着贊婆笑語道:“日前你國王使入宮請辭,同樣也言及此事。並以此擬情,講到南蠻諸詔之事,並請借道西康。”

“竟有此事?”

贊婆聽到這話後頓時一驚,忙不迭疾聲發問道,片刻後才覺得有些失態,又有些尷尬的乾笑一聲,繼而說道:“南蠻諸詔雖我國屬,但久失臣道,家兄念及此節,亦常懷恨。唯因如今西康不屬我國,兵道行進並不通暢,不敢冒昧請告,所以只能暫忍忿情。國使有此請求,也在情理之內。若聖人能惠助此計,我兄弟亦感激不盡。”

終究是老傢伙更老練一些,如今吐蕃君臣之間的矛盾與對峙氛圍,較之早年還要更加的深刻激烈,但贊婆仍能保持克制,遠不像他侄子那樣暴躁、竟然直接在長安城中便與國中使者鬥毆開片兒。

當然,贊婆這一番掩飾倒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實際意義,無非是提醒李潼,噶爾家族畢竟源出吐蕃,若真生存空間被繼續壓縮、走投無路之際,最大的可能無非是重返吐蕃治下。這對大唐刻意製造分裂,讓吐蕃長期處於內耗中的大計無疑是不利的。

“西康之國,本就得自吐蕃。今作如此請求,於情於理,我都不該拒絕。但我卻擔心,這番借道真意未必如此單純。況且西康得來時本是一片荒蕪廢土,如今朝廷數年經營,已成川西美鄉,怎忍刀兵過境、大壞祥和?

你國君臣若只憑一番空言便借我西康,怕是不易啊。雖然兩國故誼修新,論情而不論利。但下員寡識,未必有此堂堂計議。爲我國中情勢不亂,借道之事,仍待商榷。”

見贊婆隱有欲言又止的糾結,李潼便又微笑說道。

“那依聖人見,國中真意爲何?”

贊婆聽到這話,頓時忍不住發問道,繼而便自知失言,這是他國中大計,但有些微交流,又何必去問國外之人。於是他便又幹咳兩聲,繼而又問道:“斗膽請問聖人,如何才肯借道?”

0193 太平托子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990 名臣欺世,子嗣無能1030 請賜麟種,宣教西康0290 懼親如仇0196 卑職願從大王0051 《逍遙王》0868 老婦害我,不容善終0912 鯤魚化鵬,扶搖萬里0936 寶圖投獻,富貴可期0488 庸人自擾,死不足惜0262 謀殺河東王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911 蕃使橫死,贊婆歸鄉0288 大廈將傾,人皆待食0860勢有強弱,絕不待斃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0562 羣商捐用,馱馬鉅萬1047 奪河據蜀,進退有據0001 大唐宗王0016 大唐潑婦0017 兄弟殊異1045 籬牆築定,打掃廳堂0854杞人憂天,狂念徒勞1042 大罪賊臣,投案請刑0338 聖皇賜字,慎之誡之0938 獨步狼窟,有何懼哉0036 身不由己1024 宗子慚情,朕難辭咎0478 開元名相,次第入府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371 爲王先驅0435 北門操戈,奉命行事0870 薛郎教弟,不毀門風0558 用進黜退,當然之事0008 聖母神皇0344 人事調置,底盤草成0669 長安羣義,當街察奸0880 明君御極,壯風重回0496 五子登門,前倨後恭0049 莫厭金盃酒0997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1017 蕃使入國,懇請和親0044 老朽昏聵,不懼一言0415 慎之慎之,勿負乃祖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098 禁宮隱細0694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0535 攸宜勤事,巨貨入營0597 海西伏俟,大論欽陵0863 聞香識色,樂奴而已0429 世事詭譎,父子分道0167 唐家氣數,應在大王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270 兵入武氏邸0358 入嗣孝敬,爵封代王0786 欲圖中興,仁術難仰0953 天神難庇,蕃主出逃0662 赤尊幾重,能繼統否0885 邪緣不斷,和親不成0729 妖才邪逞,不足敬重0753 舉世狹計,不能容我0191 少王竟知有我0473 祖孫交心,昭德復相0460 大將不壽,哼哈就位0562 羣商捐用,馱馬鉅萬0548 天家無情,勢弱則棄0594 百年血淚,聚此一嶺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0418 酒不醉人人自醉0405 都水使者,畿內藏丁0494 纔不配位,必受其殃0882 伴勢而升,青雲直上0934 德祐農本,社稷之福0054 鎖喉之臣0596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0630 擴地千里,兵指海西0788 諸子授首,兵出河北0772 義無大小,概是正氣1008 齒胄敘禮,生徒歡聚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0905 聖人有愛,蕃人得幸0296 通泉縣大街痞0815 敵國大逆,我之強援0797 盡忠斃命,河北將定0401 恭喜狄公,後繼有人0445 死不入黃泉0823 母子生隙,少主強悍0982 才流入京,羣士待選0477 徐娘假子,披麻而行0112 神都水深0393 勢在於朕,何問旁人0410 皇恩厚賞,代王迎親0957 六尺之勇,何懼踏營0105 人間滋味0473 祖孫交心,昭德復相0410 皇恩厚賞,代王迎親0458 天南遙遠,君恩難覆0741 北衙軍事,分一杯羹1028 佳節令時,不誤教子
0193 太平托子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990 名臣欺世,子嗣無能1030 請賜麟種,宣教西康0290 懼親如仇0196 卑職願從大王0051 《逍遙王》0868 老婦害我,不容善終0912 鯤魚化鵬,扶搖萬里0936 寶圖投獻,富貴可期0488 庸人自擾,死不足惜0262 謀殺河東王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911 蕃使橫死,贊婆歸鄉0288 大廈將傾,人皆待食0860勢有強弱,絕不待斃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0562 羣商捐用,馱馬鉅萬1047 奪河據蜀,進退有據0001 大唐宗王0016 大唐潑婦0017 兄弟殊異1045 籬牆築定,打掃廳堂0854杞人憂天,狂念徒勞1042 大罪賊臣,投案請刑0338 聖皇賜字,慎之誡之0938 獨步狼窟,有何懼哉0036 身不由己1024 宗子慚情,朕難辭咎0478 開元名相,次第入府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371 爲王先驅0435 北門操戈,奉命行事0870 薛郎教弟,不毀門風0558 用進黜退,當然之事0008 聖母神皇0344 人事調置,底盤草成0669 長安羣義,當街察奸0880 明君御極,壯風重回0496 五子登門,前倨後恭0049 莫厭金盃酒0997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1017 蕃使入國,懇請和親0044 老朽昏聵,不懼一言0415 慎之慎之,勿負乃祖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098 禁宮隱細0694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0535 攸宜勤事,巨貨入營0597 海西伏俟,大論欽陵0863 聞香識色,樂奴而已0429 世事詭譎,父子分道0167 唐家氣數,應在大王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270 兵入武氏邸0358 入嗣孝敬,爵封代王0786 欲圖中興,仁術難仰0953 天神難庇,蕃主出逃0662 赤尊幾重,能繼統否0885 邪緣不斷,和親不成0729 妖才邪逞,不足敬重0753 舉世狹計,不能容我0191 少王竟知有我0473 祖孫交心,昭德復相0460 大將不壽,哼哈就位0562 羣商捐用,馱馬鉅萬0548 天家無情,勢弱則棄0594 百年血淚,聚此一嶺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0418 酒不醉人人自醉0405 都水使者,畿內藏丁0494 纔不配位,必受其殃0882 伴勢而升,青雲直上0934 德祐農本,社稷之福0054 鎖喉之臣0596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0630 擴地千里,兵指海西0788 諸子授首,兵出河北0772 義無大小,概是正氣1008 齒胄敘禮,生徒歡聚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0905 聖人有愛,蕃人得幸0296 通泉縣大街痞0815 敵國大逆,我之強援0797 盡忠斃命,河北將定0401 恭喜狄公,後繼有人0445 死不入黃泉0823 母子生隙,少主強悍0982 才流入京,羣士待選0477 徐娘假子,披麻而行0112 神都水深0393 勢在於朕,何問旁人0410 皇恩厚賞,代王迎親0957 六尺之勇,何懼踏營0105 人間滋味0473 祖孫交心,昭德復相0410 皇恩厚賞,代王迎親0458 天南遙遠,君恩難覆0741 北衙軍事,分一杯羹1028 佳節令時,不誤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