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7 百萬巨資,不抵德音

故衣社登堂獻社,這本來就是預定的內容。

李潼對此也並沒有多說什麼,擡手示意蘇約下堂接過田少安等人獻上的譜籍,又指着田少安等人笑語道:“故衣社之名,我久有耳聞。宣揚道義,救苦扶困,三秦士風,大有可觀!故事或存曲隱,但情義卻真摯無虛。先王在天有靈,得見壯義,也要暢笑這番奉持道義的民風!”

“我奉朝廷所命,鎮守關內故宅,治中百姓士民,俱在教令之內。即便沒有譜籍所獻,自當仁治順民。但此忠義之跡可嘉,告爾社徒,春秋作禮,可祀奉先王。”

李潼雖然要跟故衣社產生直接聯繫,但畢竟還是朝廷所任命的高官,並不適合擔任一個行社社首。

所以就算把故衣社管理權收回來,也要將職權進行分割,分配給幕府佐員兼領,類似於薩寶府掌管西域胡人那種存在,權不集中於一手,如此才能把故衣社轉變爲一個半官方的組織,得以長期存在且運行。

畢竟這些故衣社衆,首先是大唐子民,然後纔是行社成員。幕府即便是參與管理,也要有限度的進行。

但我就算不擔任社首,還是允許你們祭拜我爸爸,咱們心連心、手牽手,共創美好未來。

田少安等人聞言後自然大喜,連連叩首謝恩。不過因爲早就知道這樣一個結果,難免是有演戲的成分,看起來還是有些浮誇不走心。

當然,眼下堂中也少有人關注這些演技上的細節,衆人無不震驚於故衣社的表現。像是一些工匠行社還倒罷了,他們本來就是官府扶植起來統籌匠人、便於徵收課錢的組織。

可是那些胡酋們則是真尷尬,故衣社一見面便拱手將一個偌大行社獻給雍王,那他們又該要如何表示?

學故衣社那麼做,當然是不行的。行社這種組織,本來就是民間私結,對成員的人身和財產並沒有太強的控制力,但這自然不包括那些胡酋們。

他們雖然已經內附中國,多學華夏禮儀並耕織技藝,但本身還是有着極強的部落習性。那些內附的胡民們雖然也編戶授田,但大部分仍然直接附庸於他們,對於這一點,朝廷倒也沒有過於嚴厲的勒令整改。

如果他們也學故衣社這做派,那無異於將部曲財產拱手相讓,這當然是做不到的。他們之所以費盡心機來見上雍王殿下一面,無疑是希望幕府能夠對他們的權益稍作保障,可不是爲了要舍家投誠。

當然也並非所有胡酋都惶恐震驚,畢竟幕府組建社監署之前,還是跟一些人進行過溝通。

比如高昌遺民的麴氏、高句麗遺民高氏,其各自首領跟雍王殿下還是關係密切,頗有往來。

所以在其他胡酋們還在彷徨無計時,這兩方社首已經邁步入前作拜道:“雍王殿下大軍勞使定亂,使長安民生重歸安定,痛懲禍鄉賊民,使遭亂生民不再枉死。小民等感激恩威,無有所獻,唯具薄資,請殿下笑納,盛犒王師衆將官甲士!”

等到蘇約將禮單收起,李潼隨手掃了一眼便放在了一邊,心裡也感慨這些胡族還是識趣的。他大軍初登灞上,這些人已經進獻過一批物資,現在再呈獻一份禮貨,數量也頗爲可觀。不像那些勳貴人家,仗着元從舊功就是死倔,情願作死也不願老老實實的進奉。

當然,些許浮財也不至於讓李潼混淆了華夷之辯,關中內附諸胡接下來一段時間打破原有部族組織、正式編戶治理,也是幕府用事的一個重點。

這方面倒也不需要再怎麼創新,朝廷一直以來治胡策略其實都進行的挺不錯。雖然說在上層軍事方面,有點胡風太濃的弊病,但在民間治理上,也沒有什麼大亂子發生。

有了這兩族頭領表態,其他胡酋們倒是鬆了一口氣。他們費盡心機來見雍王,本也就有禮貨進奉的準備,所以身上也帶了禮單,禮貨多寡不說,大不了以後再做增補。

接下來,又有乙等行社社首登堂來見,這一次人數就多了,足足有近百人。而且多數不再以人力結社,有了一些工商資本的味道。像是寶利行社,由楊麗的一個族叔出面。其餘城內成衣社、織染社、香行社等等,也都在此列。

諸社社首登堂,也都各有表現。多寡暫且不提,但如此明顯的行爲,也說明他們對這新建的社監署職能究竟如何,仍是頗有無知。

如果說爲了管控市場以及官市採買,朝廷已經設有市監署,戶部、司農、太府、少府等官署也都有相關兼治。現在新設一個社監署,大部分人都覺得應該是斂財爲用。

讓人往外掏錢,當然不樂意。可此前長安西市殺的人頭滾滾,多是元從勳門,也讓長安人衆見識到雍王暴烈殘忍的一面。

長安乃是關西最大的市場所在,許多商賈累代於此經營,如果交錢就能免禍,也實在捨不得放棄長安城的一切。

眼見衆人雖然各有表現,但神情多有抑鬱,李潼倒也漸漸能夠體會他們的心情。倒是覺得有一個貪財之名也不壞,起碼省了許多脣舌。

他需要在短時間內將長安沉澱累積的人力物力調動起來,以應對接下來的外患。數日前外州已經有急報抵達長安,突厥新可汗默啜引兵南寇,沿賀蘭山南下,繞過河套直攻關內的原州。

爲了避免引起羣衆驚恐,這一條消息仍在封鎖之中,幕府正在緊張籌備出擊默啜的事宜。神都朝廷這次只有虛榮封授,卻並沒有給長安太多物資支援,甚至爲了避免與神都朝廷徹底交惡,今年的租調課錢等等都還要籌措一部分上交。

接下來,李潼就需要直當突厥、吐蕃兩大邊患,戰線甚至需要延伸到西域,而且還需要兼顧到關內的民生恢復。他現在缺錢缺的眼都發綠,哪還顧忌什麼名聲清譽。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是一臉肉疼的表情。

在乙等行社裡,有一個名爲清城蜀錦行社的社首就顯得興高采烈,登堂見禮之後便邁過衆人上前,直從囊中掏出兩張飛錢匯票,兩手上舉恭聲道:“喜聞雍王殿下屈尊坐衙,會見京中羣衆,倉促之間不暇備禮,單身直入又恐不恭,特奉飛錢票據一百萬緡,恭請殿下笑納!”

此言一出,滿堂俱驚,還有甚於此前故衣社舉社投效。畢竟剛纔堂內不過十幾人,現在卻有百餘人在堂。

而且這人手筆也太大了一些,長安城中雖然多豪富,可隨手便拿出一百萬緡的實在不多,甚至可以說是幾乎沒有。就算那些勳貴門戶百年富貴,囤聚諸多,但也都是物資產業,誰家沒事搞個上百萬緡浮財顯擺。

李潼聽到這個數字,也是驚了一驚。朝廷週年所收課錢不過百萬緡有餘,就算他奶奶搞封禪都不過幾十萬緡的預算,雖然最終也沒搞成。但那些錢運入神都,也緩解了朝廷的錢荒,甚至他四叔監國以來,就是用這一批錢在週轉。

李潼本來已經覺得他位高權重,不會再太小家子氣,但一時間,也被這筆巨資砸的有些發暈。

再看對方,一身錦袍,卓然而立,氣質不俗,不像是一個滿身俗氣的商賈,更像是一個彬彬有禮的士大夫。當然有一部分錢的緣故,但這人站在當場,儀容氣度也實在很引人注意。

他不動聲色的瞥了蘇約一眼,蘇約快速遞上一張紙條,李潼低頭一看,頓時樂起來,果然世界上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對方手筆如此闊綽,可絕不是單純因爲雍王長得帥。其人也非沒有名號,乃是蜀中豪富宋霸子。

得知其人身份後,李潼恢復了淡定,繼而心裡便生出一絲不滿。你他麼給錢就給錢,還要把數字報出來,顯你能是不是?瞧瞧把大家嚇得!

老子斂財是斂財,大家都悄咪咪獻上禮單,總算還有些許體面維持。你這一叫,最後一點默契掩飾都沒了,彼此成了赤裸裸的金錢關係,老子不要臉的?

宋霸子登堂獻錢,心裡也是不乏忐忑,雖然低垂着頭,但視線餘光也一直在打量着雍王。待察覺到雍王眉頭隱皺,心裡又是暗暗叫苦,忙不迭再次下拜道:“殿下威名,如雷貫耳。小民有幸登堂拜見,進獻錢貨絕非憑物邀寵,非此重資不能表達對殿下的敬仰深情!

殿下創設飛錢,票渡關山,解我蜀民險阻之困,此開天以來人所不及之德業,小民區區一介行商卑賈,積錢之外,無一可誇,唯此爲獻!殿下恩德,高逾蜀山,飛駕秦嶺,鄉徒領受此惠,性命都可捐給,何況區區俗物!”

李潼聽到這話,臉色才微微緩和下來。錢我要,面子也要。給錢是給錢,冒犯是冒犯,兩回事。不過這個宋霸子還算識趣,圓說的很得體。別的不說,單單飛錢這一樁,李潼笑納蜀商百萬巨財也可無愧。

話說回來,這個宋霸子行事雖然張揚,但也並不狂妄,倒是值得關注一下。

心裡這麼想着,李潼擡手說道:“但能生民得享便利,餘者不必多說。錢財雖通百物,但窮困之時,飢渴不當。行商坐賈,雖然牟利爲業,但忠義人倫,纔是生人根本。輸錢百萬,不足爲喜,但能察見鄉士德音,此日並不虛度。”

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0403 凶逆作惡,宰相罪大0188 愛上一匹野馬0749 山南房州,廬陵王城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說幾句話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397 中使登邸,移取譜牒0558 用進黜退,當然之事0619 跳蕩之才,不堪任大0100 不望獨活0359 幷州大都督0442 大河水口,俱在掌握0452 人既不存,需留清白0788 諸子授首,兵出河北0447 嵩陽道大總管0876 情若不復,生無可戀0954 不負祖宗,不負蒼生0270 兵入武氏邸0969 香閣趣致,閒人勿擾0066 猶歌前代功德0287 靈前敲詐0335 給事巡衙,羣僚恭待1040 君子治世,道不濫施1010 西土悍胡,得隴望蜀0850 昭哉嗣服,繩其祖武0005 再愛我一次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0024 神皇鑑詩0787 背棄宗廟,大惡難恕1048 飛禽傷谷,囤積必刑0168 大凶出洛,人共殺之0114 友誼的河0581 諸胡羣聚,京觀駭人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295 無妄之災0176 倒黴的獨孤氏0382 太平薦才,姑侄漸遠0415 慎之慎之,勿負乃祖0155 吾年弱冠加朝散0774 定亂須勇,國賴英主0452 人既不存,需留清白0300 用事從心,不拘小節0156 武氏羣英會0109 仗義屠狗輩0081 少王險計1046 社稷功士,禍國賊員0574 巨貨誘人,貪心難遏0440 亂花漸欲迷人眼0967 學士思苦,有家難歸0729 妖才邪逞,不足敬重0719 柳生與我,並是一人0490 筋骨不展,言輕於風0034 狄公滿腹荊棘0675 東域雞肋,大軍難通0044 老朽昏聵,不懼一言0904 口嫌體正,從良實難0103 府佐諸衆0820 傳法遠邦,教化外民0337 廷參奏事,直劾宰相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483 兄弟益封,煊赫無雙0204 誰都別惹我0571 通鼓擾敵,河谷驚魂0799 衆正盈朝,羣臣勸進0473 祖孫交心,昭德復相0618 興亡繼絕,不足成事0818 蜀中繁華,金玉滿架0575 戰獲雖豐,歸途莫測0548 天家無情,勢弱則棄0985 四十蔭授,科舉早達0805 冊授羣臣,大治將興0667 川西王屬,豈爲蕃土0769 我之所在,鼎之所在0072 天賦異稟0485 抽絲剝繭,外戚弄事0416 此夜良宵,身心俱付0208 泥銷玉樹,人道所悲0619 跳蕩之才,不堪任大0068 食心婢子0725 水土不同,或橘或枳0303 當街殺奴,鞭刑酷吏0684 此身若遣,永匿江湖0121 徐敬真引誣0403 凶逆作惡,宰相罪大0144 誰敢偷餵我的狗0632 上陽宮冷,人情炙熱0469 喋血宮道,遁地無門0635 諸情不協,國事維艱0799 衆正盈朝,羣臣勸進0974 故事險惡,禍根難躲0285 惡人自須惡人磨0760 唐家有我,我有一劍0606 恩仇分明,不毀道義0354 西園選士,勇卒歸都0191 少王竟知有我0724 賀八入京,技驚四座0268 薰蕕不同器0822 名爲主上,實是傀儡0296 通泉縣大街痞
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0403 凶逆作惡,宰相罪大0188 愛上一匹野馬0749 山南房州,廬陵王城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說幾句話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397 中使登邸,移取譜牒0558 用進黜退,當然之事0619 跳蕩之才,不堪任大0100 不望獨活0359 幷州大都督0442 大河水口,俱在掌握0452 人既不存,需留清白0788 諸子授首,兵出河北0447 嵩陽道大總管0876 情若不復,生無可戀0954 不負祖宗,不負蒼生0270 兵入武氏邸0969 香閣趣致,閒人勿擾0066 猶歌前代功德0287 靈前敲詐0335 給事巡衙,羣僚恭待1040 君子治世,道不濫施1010 西土悍胡,得隴望蜀0850 昭哉嗣服,繩其祖武0005 再愛我一次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0024 神皇鑑詩0787 背棄宗廟,大惡難恕1048 飛禽傷谷,囤積必刑0168 大凶出洛,人共殺之0114 友誼的河0581 諸胡羣聚,京觀駭人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295 無妄之災0176 倒黴的獨孤氏0382 太平薦才,姑侄漸遠0415 慎之慎之,勿負乃祖0155 吾年弱冠加朝散0774 定亂須勇,國賴英主0452 人既不存,需留清白0300 用事從心,不拘小節0156 武氏羣英會0109 仗義屠狗輩0081 少王險計1046 社稷功士,禍國賊員0574 巨貨誘人,貪心難遏0440 亂花漸欲迷人眼0967 學士思苦,有家難歸0729 妖才邪逞,不足敬重0719 柳生與我,並是一人0490 筋骨不展,言輕於風0034 狄公滿腹荊棘0675 東域雞肋,大軍難通0044 老朽昏聵,不懼一言0904 口嫌體正,從良實難0103 府佐諸衆0820 傳法遠邦,教化外民0337 廷參奏事,直劾宰相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483 兄弟益封,煊赫無雙0204 誰都別惹我0571 通鼓擾敵,河谷驚魂0799 衆正盈朝,羣臣勸進0473 祖孫交心,昭德復相0618 興亡繼絕,不足成事0818 蜀中繁華,金玉滿架0575 戰獲雖豐,歸途莫測0548 天家無情,勢弱則棄0985 四十蔭授,科舉早達0805 冊授羣臣,大治將興0667 川西王屬,豈爲蕃土0769 我之所在,鼎之所在0072 天賦異稟0485 抽絲剝繭,外戚弄事0416 此夜良宵,身心俱付0208 泥銷玉樹,人道所悲0619 跳蕩之才,不堪任大0068 食心婢子0725 水土不同,或橘或枳0303 當街殺奴,鞭刑酷吏0684 此身若遣,永匿江湖0121 徐敬真引誣0403 凶逆作惡,宰相罪大0144 誰敢偷餵我的狗0632 上陽宮冷,人情炙熱0469 喋血宮道,遁地無門0635 諸情不協,國事維艱0799 衆正盈朝,羣臣勸進0974 故事險惡,禍根難躲0285 惡人自須惡人磨0760 唐家有我,我有一劍0606 恩仇分明,不毀道義0354 西園選士,勇卒歸都0191 少王竟知有我0724 賀八入京,技驚四座0268 薰蕕不同器0822 名爲主上,實是傀儡0296 通泉縣大街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