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各有緣法
聽說三公子回府,正在槳洗衣裳的丹紅就要撂下手裡的活,去找顧少晏。
被管事婆子抽了一鞭子,“活未乾完,又想着偷懶!”
賤皮子,當國公府是花樓.技館呢?
“要是受不住不想幹,哪來的回哪去!”
一旁的嫣紅急忙拉住要暴起跟婆子起衝突的丹紅,“嬤嬤見諒,丹紅是聽說三公子回來,便想着到他面前謝個恩,這才把差事給忘了。”
“三公子豈是你想見就見的!”
“是是,是丹紅一時想差了。嬤嬤放心,我們不會耽誤活計的。”
管事婆子看了嫣紅一眼,面色滿意。
這丫頭倒是謹守本分,不像另一個,整天就知道偷懶耍滑,怕是還做着當人上人的美夢呢。
就是大夫人沒有吩咐,她也得好生看着她。賤皮子,還想翻天不成。
“好好洗,要是洗漏一件,洗壞一件,把你們賣了都賠不起!”
等人走開後,丹紅在她背後恨恨地瞪她,恨不得在她背上戳個洞出來。
都是下人,誰比誰高貴不成。
等她成了三公子的房裡人,第一個拿她開刀!讓她日夜槳洗衣裳,全讓她一個人洗!洗不死她!
嫣紅看了兩旁一眼,生怕被別人告狀,拽了拽她。
丹紅卻不領情,嫌她膽子小,“你就是做丫環的命。”
要知道進國公府是做這些下人的活,她當初爲什麼慫恿夢娘去接近大公子?還教她一哭二鬧,死活要進國公府?
在小院子自由自在不好?
嫣紅卻很知足,“我本來就是丫環。”
在國公府當丫環哪裡是棲雨樓能比的。
在棲雨樓時刻都要提着心,擔心媽媽打罵,還擔心客人刁難,有今日不知明日,而在國公府雖然要幹這些底層下人的活,可她卻覺得安心。
婆子雖然不好說話,可不會無故打人。她在這裡不用擔心吃不飽穿不暖,也不用擔心睡着後一覺醒來會出現在亂葬崗。
她很知足。只要她用心做事,一定能過上安穩的日子。
兩個丫環心思各異。各有各的打算。
不甘做下人的丹紅次日終於讓她找着機會,見着了顧少晏。
“三公子,見着你真是太好了!三公子都清減了,定是沒人在身邊伺候。”
顧少晏看了她一眼,目光冷厲掃了阿年阿吉一眼。
兩個小廝只覺得屁股一緊。
那丹紅實在太奸滑,他們攔了,可她卻要喊人,說他們欺負她,這一愣神,就被她闖了進來。
兩人垂着頭站在那裡,一副犯了大錯的樣子。
“你找我有事?”
“三公子,都怪我沒看住夢娘,讓她和大公子走到一起。是我對不住三公子。”
“打住。”
顧少晏眉頭皺緊,“你既是跟着夢娘,該知道我對她無意,我與她之間並無過份之舉。”
“是是,是奴婢說錯話了。奴婢記着三公子贖回身契的大恩,就想着一輩子給三公子當牛做馬,伺候三公子……”
“不必。你既已進府,又是大房的人,只聽大少夫人安排便是。”
丹紅咬牙,見三公子不要他,也不氣餒,想着來日方長。
“奴婢原本是伺候夢孃的,三公子能不能跟大少夫人說一說,讓奴婢仍迴夢娘身邊伺候?她身邊一個熟悉的人也沒有,奴婢擔心她。”
自以爲這小小一個要求,三公子定會看在過去的情份上滿足她。
哪知卻聽三公子語氣冰冷說道:“你既有這麼多顧慮,當初就不該進府。若對大少夫人的安排不滿意,我可以跟她說,放你們出府。”
丹紅吃了一驚,她還不容易進了國公府,怎願意出府。
“不不,是三公子誤會了奴婢的意思。奴婢只是擔心夢娘,並非想出府。”
顧少晏不願與她多說,讓人把她打發了出去。
又把阿年阿吉教訓了一頓,“如果下回連院子都看不好,也不必跟着我了。”
兩個小廝急忙跪地認錯。
“去跟大少夫人說一聲,我與她們並無瓜葛,不必看我面子。既已進府,一切就照府中的規矩來。是死契還是活契讓大嫂看着辦。”
“是。”阿年一聽吩咐,飛一般跑了。
生怕跑得慢,再被公子斥責。
姜氏聽了顧少晏的吩咐,有些意外,也大大鬆了口氣。
本以爲那主僕三人與三公子有舊,自己不好做得太過。聽說是三公子幫她們要回的身契,便沒怎麼約束她們。
現在有三公子這句話,事就好辦了。
“去,跟那三人說,要想留在國公府,必得簽下死契,不然,本夫人就送她們出府。”
哪來的回哪去。
嫣紅立刻就按了手印,還大大鬆了口氣。
國公府跟她簽了身契,她就是國公府的人了。只要自己不犯錯,國公府就得管自己吃飽穿暖,從此不用擔心流落街頭了。
而丹紅掙扎了一番,要見這個要見那個,聽說夢娘已經簽了死契,暗暗罵她不中用。
又不想出府,無奈之下,也只好簽了死契。
顧少晏聽說後,沒說什麼。
各人有各人的緣法,他也管不了太多。以後她們是大房的人,自有大房約束。
趁着身上沒有差事,每日出門會友,早出晚歸,不得清閒。
隨着年節將近,季安瀾也忙得不得閒。
大總管曲祿進了京,給她報各處的賬。幾大箱子的賬本,怕是一個年裡都看不完。
又有些感慨自己非男兒身,受限太多,不能到各處巡視產業。
好在外曾祖母留下的這些管事掌櫃還算忠心。
“姑娘,虞家船隊那邊,我命人暗中留意,安插進來的那幾個,確實有跟外頭的人不時接觸交換信息。又聽他們言談,只知他們在京中有貴人,派人跟蹤了,倒沒打探出是哪家。”
“是京中的人?不是陪都的?”
遷都不過幾年,京中哪裡知道南邊生意場上的事?
曲點頭,“的確是京中這邊安插的人手。許是原來就是南邊的,不過是後來遷都也跟着進京了。”
這倒是有可能。
遷都,不僅勳貴世家、文武大臣跟着遷到新京,各商賈也紛紛在新京開了分鋪,有很多人把主要生意都移到了新京。
“還是要緊盯着人,盯着跟他們聯絡的人,再順藤摸瓜。”
暗地裡有人悄悄打探自己,不知對方要做何,這種感覺讓人不舒服。
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
“除了虞家船隊,盛昌號船隊有沒有人涉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