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5章 寒蟬

學宮大比,總共前後要持續三天,算起來也算是簡化了許多,但是對於這些參加大比的學子來說,也算是一個相當長的考試了。

斐潛在第一天的時候露了一個面,表示主持和重視之後,就靜悄悄的先行撤離了學宮,他自然不可能像是神像一樣,一動不動在學宮呆坐三日,然後才離開。

這一次比試,對於大多數的學子來說,看到的,想到的,恐怕多數都是隻會想到自身考得好就能取個高起點的職位上,或許也有一小部分的人會思考斐潛舉辦大比的這樣行爲的意義,但是肯定沒有像是斐潛所考慮的那麼深刻……

斐潛回到了政務廳的時候,荀諶正在處理政事。說起來,現在斐潛的幕府之下,有一點六部的雛形了,有管農業的,有注重於公業的,有處理戶籍的,有主抓吏治的等等,基本上來說就算是後世六部的一個粗淺架構。

斐潛坐了下來,略有所思。

華夏古代王朝的政治結構,其實總結起來就是五個字,“郡縣加六部”。這個制度和核心其實就是中央集權加上文官制度。

很多人看見集權,往往都覺得有些不好,覺得分權纔是民主,纔是王道,但是實際上大國和小國在治理上面就有很大的不同,小國就不大會有什麼地方割據或分裂的風險,也很難說什麼中央與地方關係,而華夏至少從西周分封諸侯開始,就一直有一個大致可謂“中央與地方關係”的問題。

中央集權的根本,就是保證統一,國家的統一。統一和完整,一定是整個社會民衆安居樂業的基礎,否則戰亂肯定就是生靈塗炭,百里赤野,這就像是三國之後的五胡亂華,一旦形成多國制度,華夏大地必定就是血流成河,處處烽火。

因此對於整個華夏王朝的核心部分來說,能不能保持對於地方的控制和統御,便是衡量一箇中央政治集權的最爲根本的標準。

而文官制度,則是中央政治集權的統治手段。通過調派不可世襲的官吏,到各地取擔任地方大員,進行管理,在唐代之前,這些調派到了地方的大員,在交通和控制手段不成熟的時候,往往容易形成藩鎮割據,就像是現在的大漢,又或是唐代的安祿山……

不過隨着文官制度的進一步約束和規範,隨着南北交通,特別是各種運河的開工和建成,中央的力量進一步的增加,地方藩鎮割據的情況就逐漸的消亡了,變成了短時期的叛亂,不能長久的割據。

正是因爲文官體制的進一步規範和嚴格,所以文官對於武將這種先天上有世襲傾向的體系各種看不順眼……

同時在郡縣制度之下,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越是上層,越是有相互制約的關係,而往下的,到了鄉縣的層面,往往就是一言堂了。就像是不管是稱之爲道、路,還是府,在這個層面上都有好幾個大員相互制衡,而在縣麼,就是縣令一個人說了算。

至於縣令和縣丞,基本上來說雖然有相互制約,但是實際上大多數時候兩個人是處在相互妥協上的,因爲兩個人都知道,縣令任期一到便會調走,所以沒必要來一個就搞一個,除非是完全不知道變通,確實已經無法妥協的時候。

而從這樣的一言堂機構成長起來的縣令,又怎麼會習慣高一層的各種制衡?所以越向上,便越搞事情,朋黨的朋黨,傾軋的傾軋,也就成爲了文官制度的標配,那朝那代都不少。

同時,這種“郡縣加六部”的模式一旦確定,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排斥向外擴張……

因爲這種制度,本身就是爲了穩定和鞏固所設立出來的,地方官員反感人員流動,因爲這樣的人員流動會帶來大量的新生問題,這種問題往往也是地方官員所不能解決的,而中央朝堂也不喜歡人員流動,因爲人員流動就不能確定收取賦稅,就沒有足夠的財力物力來控制地方……

因此從上到下,都極度的厭惡人員流動,因此打壓商業和嚴格控制人口流轉,甚至將流民等同於奴隸和罪犯,也就成爲了許多華夏王朝的國策。同時,因爲邊境往往人口稀薄,向外擴張的時候並不能像是其他地方一樣可以獲得足夠的賦稅收入,因此在面對擴張這件事情上,除了元朝那個怪胎之外,走“郡縣加六部”的模式的王朝最終都自我閹割,失去了對外持續擴張的能力。

現在大比之後,斐潛就要吸納大量的文官,同時將整個文官制度搭建起來,但是怎樣才能更好的確保整個文官體系的凝聚力和進取心呢?

這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命題……

歷史上,儒家,或者說儒教,企圖挑起這個的擔子,家國天下,養浩然氣等等,都是其中的一種模式和方案,但是很明顯,這些最終還是失效了,鬆散的,僅僅是仰仗個人的素養和自我約束,是不能和日常之中龐大的利益,奢侈的生活慾望所相抗的。

或許,像是後世的趴體一樣,搞一個出來?

斐潛輕輕的用手指敲擊着桌案,引來了荀諶的目光。荀諶知道這是斐潛的一個習慣,也知道這代表者斐潛又在思索着什麼事情,不由得將自己的舉動聲響都放小了一些,以免攪亂了斐潛的思路。

首先,權利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制衡的,因爲沒有制衡的權利就基本上等同於毒藥,對於其個人和王朝都是有毒害的,但是這個制衡麼,又不能太過分,否則很多人必然就會生出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想法,同時太強悍的制衡力量又容易成爲被人利用打擊朝敵的工具……

而且在這個中間,皇權和相權的平衡和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課題。就像是有的皇帝依靠錦衣衛就能搞定了那些有些小心思的大臣,可是有的皇帝再加上什麼東廠西廠一起,依舊是越搞越亂……

皇權如此,相權也是一樣。有能力的呢,野心大,沒能力的麼,一團糟。然後最開始的考查制度麼,又僅僅是書面文章,具體能力什麼的根本不知道,就像是開扭蛋摸獎一樣,表面上全數都一樣,不動手扭一下,根本不知道里面是什麼東西。

“任重道遠啊……”

斐潛不由得輕聲感嘆道。

“主公所言甚是……”荀諶接口說道。

“……”斐潛默然,瞄了一眼荀諶,我這是又有什麼讓你明白了是麼?正待說些什麼的時候,忽然有兵卒捧着一封急報奔來。

斐潛將情報拆開,上下一看,不由得愣了……

“袁本初……已卒……”

……ヘ( ̄ω ̄ヘ)( ̄~ ̄;)……

秋日已至,夕陽已經落下,但是天邊還有隱隱的光華。

劉協站在皇宮宮牆之上,望着北面天邊的綿延的山巒,神情肅穆且安靜。夜風吹拂起劉協的外袍,也吹動着長長通天冠的繫帶。

通天冠,有些沉重。

在劉協的父親,劉協的兄長,也曾經有這樣類似的頭冠……

劉氏之中一代又一代的人,在這三四百年時間內,都帶着這樣的頭冠,可是有像自己一樣,感覺到了這個頭冠的沉重麼?

劉協長長的呼出一口氣。劉協從小就沒有見過他的母親,他也有問過董太后,可是董太后永遠只有那一句,等你大了,就懂了……

現在他大了,也漸漸的懂了。

今日朝會,曹操一臉的陰沉,一句話都沒有說,也匆匆結束了朝會……

和曹操相處了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劉協知道,在這個時刻,曹操必然就是在謀劃着,甚至已經準備調兵遣將了……

秋天的夜晚,風有些微寒。

袁紹,呵呵,死的好啊……

劉協依舊還記得,當年在和皇兄交錯而過的時候,劉辯那充滿了仇恨的目光不是投向了自己,而是投向了董卓和袁槐……

那個時候,劉協還不清楚爲什麼劉辯會是那樣的表現,但是現在,劉協也有些明白了。

袁隗那個時候以爲將整個大漢朝都抓在了手中,因爲袁隗實際上參與了大漢朝的每一件大事,天下官吏十有七八都和袁家有些關聯。而董卓,其實之前也是袁隗門下的官吏,他以爲能控制整個的局面,可是……

呵呵,就如同當下的曹司空一般。

自從曹操到了兗州之後,便是死死控制着一切,縱然當年兗州士族反對,曹操也絲毫不讓,就算是引起了張邈之亂也不放鬆,更是變本加厲的瘋狂攝取着兵權,將青州軍納爲其下的直屬兵,甚至因爲劉協有分兵權的舉動,便不惜翻臉。

“袁隗……袁紹……曹操……”劉協用極低的聲音唸叨着,“爾等又有什麼區別……還有那個……”

雖然劉協的消息相對來說比較閉塞,但是袁紹死亡的這種大事,縱然冀州士族想要隱瞞也隱瞞不了,因爲袁譚已經開始行動了,帶着兵卒氣勢洶洶的前往了鄴城,和袁尚兄弟之間的爭鬥一觸即發。在這樣的局面之下,哪裡還能什麼隱瞞?

這些都是大漢的蛀蟲!

將劉家的天下啃咬得千瘡百孔,搖搖欲墜!

袁紹死了,呵呵,死得好!

劉協想起了當年他父親和他說過得一些話,那些話留存在他的深沉記憶之中,也自有他很小的時候父親纔會跟他說,因爲他父親以爲他還小,記不住那些話。劉協確實也是記不住,但是不知道爲什麼,忽然在一次夢中,卻回憶了其中一部分的情形……

他父親摸着他的腦袋,看着樹上的鳴蟬,說道:“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顧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呵呵……可知彈丸亦於弓柄之中也……”

當時的劉協完全不懂,現在麼,似乎懂了一些。

夕陽落下之後,天邊隱隱的那一線紅光,就像是在北面翻騰起來的血浪……

“陛下……”細細弱弱的聲音從後方傳來。

“來了?”劉協並沒有回頭,因爲這個聲音他很熟悉,這是伏壽的聲音,這也是在這些年悽苦和困頓之中,一直陪伴着他,帶給他溫暖的聲音。

伏壽低聲回答,然後問道:“陛下,喚妾身至此,不知何事?”

“你我相識,也有十年了罷?”劉協依舊望着北面,低聲說道。

伏壽沉默了片刻,說道:“十一年了,陛下……”

劉協嘆息一聲,“十年如彈指……十年了啊……十年了……”

“陛下……”伏壽不知道爲什麼,忽然覺得有些驚慌起來,心臟咚咚得跳得很厲害。

一時間宮牆之上,兩個人都沒有說話,只剩下夜風的嗚咽。

天邊那條紅線最終還是隱去,稀疏的燈火在宮牆之外斑斑點點,有一處特別的密集,劉協知道,那邊就是司空府衙的所在。

曹操,朕的大漢司空,你又在謀劃着什麼呢?

劉協將頭上的通天冠取了下來,然後就那樣拿在手中,低聲說道:“秋日之蟬,其鳴也寒……皇后,你我便是這蟬啊……”蟬在古代人是風餐露食的高潔之蟲,所以在通天冠上,還有許多場合之中也有蟬的形象。

“陛下……”伏壽不知道應該怎麼回答。

“朕記得,這通天冠,還是你親手縫製的……”劉協轉過身,將通天冠放在了伏壽手中,說道,“可是,現在,這冠舊了……”

“舊了?”伏壽低頭看,但是在昏暗的光火之中,根本看不出來這個通天冠具體是怎樣的情況。

劉協沉默着,片刻之後忽然說道:“朕準備除了你的皇后之位……”

“什麼?”伏壽嚇的一個哆嗦,通天冠也拿不穩,跌落在地,駭然的看着劉協,“什麼?陛下你說什麼?!”

“朕要立隱妃爲後……”劉協聲音有些木然,就像是在說着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一樣,“所以……”

“陛下啊……”伏壽伏地痛哭,“爲什麼?爲什麼……”

“只有朕封了隱妃爲後,司空纔會放心……”劉協轉過頭去,不再看着伏壽,沉聲說道,“回去罷……讓人將後印送來就是……這通天冠,你便帶走罷……”

第六四二章 說到就到第1050章 人心到底不是NPC第一三三章 師兄的弟子第2876章轉換,全新的戰場第2246章混亂的根源,生死的瘋狂第六九四章 善莫大焉第2364章誰跟誰的關係第1009章 心有憂慮第2221章沒事有事第1116章 人頭也是小錢錢第3084章 英第八三九章 活着不容易(七)第1298章 陰山風波起第3148章 當賣命遇到活命第2376章傳承有序第1952章大赦風波,油脂替代第2728章最小的錢幣第1366章 笑話 (加更)第2542章找個敵人唄第3334章 原以爲第1500章 誰是誰的人第3424章 攻和守第2009章上帝是依,無災無害第一零一章 基礎力學(感謝第一舵主龍蠖及衆多書友支持和厚愛)第3460章 僞報第1815章 天之子當有天佑之第四一三章 旁支的夢想第1077章 火熱出爐的外戚第2944章危樓高百尺,急報愁殺人第七三五章 北方大戰的開端第2113章另一處無形的戰爭第1899章蒼天已死,黃天不立第七十八章 立志農桑的棗祗第六四二章 說到就到第2029章江東流民,孫家伎倆第2051章悔不當初,重在當用第2579章人心如秤第1307章 戰場之神第1416章 相商計第1091章 吃吃便飯聊聊教育第六零二章 八百人的狙擊第五十六章 劫帝第3435章 優劣轉換第1858章 持中求正,當得不偏不倚第四八三張 三老(爲堂主GANK瘋加更)第四十二章 料想中的偏差第2013章西域之金,南中之郡第五八七章 裝醉和裝傻第1993章勝者不勝,敗者不敗第3228章 一處四面包圍的地方第2322章風險當中的機會第3196章 一家恩怨兩人心第3281章 求心靜第2557章大利凌然中牟行第1130章 大膽的想法第六四五章 假假真真真真假假第1317章 風動第2709章我思他思故有思第1231章 聲名可揚第1586章 上者需不仁第八二九章 草原上的風(五)第九三四章 頭疼送枕頭第八六七章 叩長安(十四)第七六五章 沖天而起的烈焰第3093章 敵我第3225章 一個註定產生的背叛第2618章見面,各自爲謀第六八六章 濫竽充數第3074章 幷州之中皆搏命第1053章 誰都在想握住命運第3146章 當思路遇到歧路第2114章蛋糕落地定律第2490章退朝罷第2863章兩相疑第1834章 別問,問就是釣魚第2007章大寒之期,取捨之間第1586章 上者需不仁第2829章西海營中忽紛亂,將軍堂內定律法第五九一章 不再版圖內的平定縣第1928章涇渭混雜,當慮本意第3270章 大驚喜第2583章人走茶涼第1908章漢家自坑,或俗或雅第1347章 不惑 (加更)第1483章 袁本初的遲疑第1197章 誰對誰錯誰能明白第2363章誰拉誰的名單第1863章 當利益擺在面前,親戚輩份都是渣渣第四九五章 一起下水吧第1025章 影響第1034章 鮮卑人的坑第一一零章 棗祗到來第3019章傷亡終究都是難免的第1966章名號絕除,年終事結第3272章 忍字頭上一把刀第一三五章 對地盤的渴望第1082章 光溜的劉協下巴第一五五章 劉表的兩封信第3358章 小寶貝的大震撼第1963章職場替代,士族規則
第六四二章 說到就到第1050章 人心到底不是NPC第一三三章 師兄的弟子第2876章轉換,全新的戰場第2246章混亂的根源,生死的瘋狂第六九四章 善莫大焉第2364章誰跟誰的關係第1009章 心有憂慮第2221章沒事有事第1116章 人頭也是小錢錢第3084章 英第八三九章 活着不容易(七)第1298章 陰山風波起第3148章 當賣命遇到活命第2376章傳承有序第1952章大赦風波,油脂替代第2728章最小的錢幣第1366章 笑話 (加更)第2542章找個敵人唄第3334章 原以爲第1500章 誰是誰的人第3424章 攻和守第2009章上帝是依,無災無害第一零一章 基礎力學(感謝第一舵主龍蠖及衆多書友支持和厚愛)第3460章 僞報第1815章 天之子當有天佑之第四一三章 旁支的夢想第1077章 火熱出爐的外戚第2944章危樓高百尺,急報愁殺人第七三五章 北方大戰的開端第2113章另一處無形的戰爭第1899章蒼天已死,黃天不立第七十八章 立志農桑的棗祗第六四二章 說到就到第2029章江東流民,孫家伎倆第2051章悔不當初,重在當用第2579章人心如秤第1307章 戰場之神第1416章 相商計第1091章 吃吃便飯聊聊教育第六零二章 八百人的狙擊第五十六章 劫帝第3435章 優劣轉換第1858章 持中求正,當得不偏不倚第四八三張 三老(爲堂主GANK瘋加更)第四十二章 料想中的偏差第2013章西域之金,南中之郡第五八七章 裝醉和裝傻第1993章勝者不勝,敗者不敗第3228章 一處四面包圍的地方第2322章風險當中的機會第3196章 一家恩怨兩人心第3281章 求心靜第2557章大利凌然中牟行第1130章 大膽的想法第六四五章 假假真真真真假假第1317章 風動第2709章我思他思故有思第1231章 聲名可揚第1586章 上者需不仁第八二九章 草原上的風(五)第九三四章 頭疼送枕頭第八六七章 叩長安(十四)第七六五章 沖天而起的烈焰第3093章 敵我第3225章 一個註定產生的背叛第2618章見面,各自爲謀第六八六章 濫竽充數第3074章 幷州之中皆搏命第1053章 誰都在想握住命運第3146章 當思路遇到歧路第2114章蛋糕落地定律第2490章退朝罷第2863章兩相疑第1834章 別問,問就是釣魚第2007章大寒之期,取捨之間第1586章 上者需不仁第2829章西海營中忽紛亂,將軍堂內定律法第五九一章 不再版圖內的平定縣第1928章涇渭混雜,當慮本意第3270章 大驚喜第2583章人走茶涼第1908章漢家自坑,或俗或雅第1347章 不惑 (加更)第1483章 袁本初的遲疑第1197章 誰對誰錯誰能明白第2363章誰拉誰的名單第1863章 當利益擺在面前,親戚輩份都是渣渣第四九五章 一起下水吧第1025章 影響第1034章 鮮卑人的坑第一一零章 棗祗到來第3019章傷亡終究都是難免的第1966章名號絕除,年終事結第3272章 忍字頭上一把刀第一三五章 對地盤的渴望第1082章 光溜的劉協下巴第一五五章 劉表的兩封信第3358章 小寶貝的大震撼第1963章職場替代,士族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