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外太空作戰

認核威脅已經解除,王元慶命令軍情局儘快派遣核臺北,將核彈頭運回大陸軍事基地。作戰行動不需要王元慶操心,項鋌輝正在按照早已制訂的作戰計劃向各級參戰部隊下達作戰命令。

離天亮還有大約2個小時。

在這短短2個小時內,3大軍種與3大獨立兵種的數百支參戰部隊的數萬名官兵將按照總參謀部下達的作戰命令開展行動。戰役難度之大、指揮之複雜,即便算不上絕後,也能算得上空前。

首先投入戰鬥的不是一線作戰部隊。

,位於長白山山區的“戰略防禦指揮中心”收到總參謀部的作戰命令,部署在數十處洞庫基地內的上千名天兵官兵立即按照作戰計劃開始行動。

誰也無法想到,支距離戰場數千千米、連槍械都沒有配備的部隊會如此重要。

50,數十臺外形怪異的器被拖出洞庫,來到露天發射平臺上,將碩大的拋物面天線指向萬里無雲的夜空。2鍾內,由步進電機驅動的三向穩定平臺完成定位,拋物面天線在高精度侍服電動馬達的驅動下瞄準了數百千米、乃至數千千米外的外太空目標。隨着各級指揮機構下達攻擊命令,數十道極爲明亮的藍綠色光芒刺破黑暗的夜空,以每秒三十萬千米的速度衝出大氣層、奔向瞄準的軍事衛星。1多秒後,刺眼的光芒不見了蹤影,發射平臺上的天兵官兵以最快的速度將武器設備拖入了洞庫。

作戰行動完,成立僅僅3年的天兵完成了作戰任務。

3年來,爲了打造世界上一支天兵(美國的空天作戰部隊隸屬於空軍有成爲獨立兵種),共和國總共投入了近萬億軍費。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用王元慶的話來說,國家的鉅額投入是否值得,看得不是技術是否先進,而是能否在戰鬥中克敵制勝,爲贏得戰爭提供幫助。

雖然兵的戰鬥僅僅幾分鐘是足以決定戰爭走向!

恐怕也想不到。共和國天兵剛剛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針對外太空目標地大規模作戰行動。

首先打擊日本地軍事衛_正是共和國新式戰爭思想地制高點。

孫子兵法曰: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

佔領制高點。永遠是戰爭地主旋律。空軍誕生之後。誰控制了天空。誰就掌握了戰爭地主動權。隨着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太空成爲新地制高點。雖然早在美蘇冷戰時期兩個超級大國簽署了不在外太空部署軍事設施、不攻擊對方外太空設施地條約。但是舊地國際局勢被打破地世界格局形成。共和國與美國沒有簽署任何類似協議。也沒有與其他國家簽署類似協議。

爲了儘量縮小影響範圍。此次攻擊地只是日本地軍事衛星。

在制訂作戰計劃地時候。項鋌輝就明確提出。必須在戰爭開始地時候打掉日本地所有軍事衛星日本喪失利用外太空設施地能力。從而摧毀日本地軍事通信系統、癱瘓日本地軍事指揮系統。

總參謀長如此重視外太空作戰日本的軍事衛星系統有着密切關係。

作爲世界上第四個成功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日本的航天能力不容低估。

與其他國家不同日本的航天技術不但不重視成本因素,還以“民用航天”爲名、秘密發展軍事航天能力。比如從H-2始日本放棄了更有經濟效益的氧液體燃料火箭,轉爲發展經濟效益不太明顯、更具有軍用價值的固體燃料運載火箭。別的不說,X-11型彈道導彈就是在H-77型固體燃料運載火箭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如果沒有強大的航天能力,日本肯定不敢在20211年悍然邁過核門檻,成爲有核國家。

航天能力爲日本發展外太空軍事力量提供了雄厚基礎。

獨島戰爭之後,日本啓動了“外太空軍事建設五年計劃”,按照該計劃,日本將在5年中擁有獨立的衛星通信、衛星偵察與衛星定位系統,發射1多顆各種用途的軍事衛星,打造僅次於美國與共和國的軍事衛星網絡系統!雖然到戰爭爆發的時候,日本的五年計劃並未完成,受各種因素的限制,很多軍事衛星沒能按時發射,但是日本的軍事衛星系統已經初具規模,實力不容小覷。

軍事通信方面,日本在5年間先後發射了3代12通信衛星。其最先進的JC-3B型通信衛星的上行帶寬達到24Gbps、擁有240通信線路、初步具備實時戰術通信能力,以該衛星爲基礎的軍事指揮平臺能夠保證後方指揮官與前線作戰部隊保持實時聯繫,從

戰術網絡指揮功能。

軍事偵察方面,日本在5年間先後發射了2類6型共計24偵察衛星。其最先進的雷達成相衛星與光學成相衛星的分辨能力分別達到了C5與5米(均爲南北向),能夠準確辨別軍用設施。由24偵察衛星組建的“星座”能夠對東亞與西太平洋地區的重要軍事目標每2小時偵察一次。

軍事定位方面,日本的“太陽神”衛星定位系統與美國的GPS-3系統相仿,採用“星座”方式部署,在6條軌道上各部署工作衛星與1顆備用衛星,能夠對除了南北兩極之外的全球所有地區提供衛星定位信號。其採用的“雙軌制”工作方式,不但能夠爲民用客戶提供精度爲3米的定位信號,還能爲軍用客戶提供精度爲1米的定位信號。

不管從哪個方面看,這3套軍事衛星系統都是日軍的“力量倍增器”。

作爲擁有世界上最完善的軍事航天系統的共和國,非常清楚軍事衛星系統對戰爭產生的重大影響,也難怪項鋌輝將日本的軍事衛星系統當作首要打擊對象。只要打掉日本的軍事衛星系統,日軍就將成爲瞎子、聾子、啞巴與路盲,從而失去戰爭的主動權,在戰爭的關鍵時刻做出錯誤判斷!

共和國不惜耗金,全力打造天兵,目的也是佔領戰爭的制高點。

當然,反衛星作戰,並不是有幾套武器系統那麼簡單的事情。

戰役開始前,兵利用部署在共和國各個方向上的“太空監視雷達”精確測量了日本軍事衛星的運行軌道與運行週期,基本上掌握了日本軍事衛星的活動規律。隨後,還得用高精度大氣層外探測雷達確定日本軍事衛星的準確位置,爲地基攔截系統提供目標的準確飛行參數。

戰鬥開始後,才輪到“地激光攔截系統”登臺表演。

作爲界上第一種實用的地基定向能武器系統,“低級激光攔截系統”的主要任務就是用來對付以軍事衛星爲主的外太空目標。

最初時候,“地基激光攔截系統”的針對目標是彈道導彈。

在設計測試階段,工程師現,定向能武器在對付彈道導彈的時候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最嚴重的就是大氣層對激光束的干擾與衰減效應。對飛行在上萬米高度的“空基激光攔截系統”來說,大氣干擾與衰減效應還不是很明顯。如果有必要,“空基激光攔截系統”還可以部署在高空氣球上,將部署平臺的高度提高到20到米,最大限度的減弱大氣層對激光束的影響。“地基激光攔截系統”卻沒有這樣的優越條件,即便海拔高度最高的珠穆朗瑪峰也只有8000多米。一般情況下,“地基激光攔截系統”均部署在海拔高度在2000米以下的地區,不得不考慮大氣層的干擾與衰減效應。

爲了降低大氣層干擾,必須採用波長較長的藍綠激光。激光的波長越長,功率密度就越難以提高。爲了降低大氣層衰減,必須採用直徑更大的波束,比如通過用反射方式發射激光束,又將對波束的功率密度造成負面影響。

衆多因素最終讓“地基激光攔截系統”成爲了專門對付衛星的武器系統。

相對而言,對付衛星要比對付彈道導彈容易得多。彈道導彈需要再入大氣層,彈頭部分有防熱與隔熱護罩。即便老式彈道導彈的隔熱護罩並不牢固,隨着定向能武器逐步具備實戰能力,各國肯定會加強彈頭的自身防護能力,從而使彈道導彈具備對抗定向能武器的能力。絕大部分衛星沒有隔熱護罩,也就無法抵抗定向能武器,自身防護能力比彈道導彈差得多,也就更容易對付。

在正式定型之前,“地基激光攔截系統”進行了多次試驗。

雖然共和國從未公開相關數據,甚至沒有承認在秘密研製地面定向能武器系統,但是從共和國在2025年之後大規模部署“地基激光攔截系統”來看,定型試驗的結果不會差到哪裡去。即便激光無法徹底摧毀衛星,也能使衛星喪失使用能力。因爲衛星不像汽車,壞了可以修理,所以只要使衛星喪失使用能力,也就達到了摧毀目的。

天亮前,長白山地區的天兵又進行了數次攔截。

爲了增強攔截效果,部署在東南武夷山地區的天兵也在天亮前投入戰鬥,對“漏網之魚”進行了補充攻擊。

總參謀部的命令很簡單:天亮前,必須徹底摧毀日本的軍事衛星系統!

第11章 全面打擊第9章 政治參謀第99章 繳械投降第37章 戰術規劃第4章 新星第38章 定位第152章 聯合第13章 頭緒第52章 不屈第97章 殊途同歸序十七偃旗息鼓第132章 末日瘋狂第122章 命運的最後裁決第68章 奇蹟第38章 戰爭跡象第103章 春雷第24章 四法案第78章 聯合抗華第47章 準點第17章 正名第51章 步步逼近第57章 真正開始第104章 速度競賽第48章 冒險第20章 雙簧第79章 利益同盟第1章 出發第17章 統一意見第26章 搭臺唱戲第29章 瘋狂備戰序十二全體動員第121章 長遠謀劃第107章 走向決戰第112章 行刑第7章 拔起蘿蔔帶出泥第118章 低空力量第66章 多種可能序一利劍出鞘第1章 財神爺第32章 大殺器第120章 空降兵出動第19章 遷都問題第83章 中東攻略第104章 戰略轉折點第145章 較勁第37章 最大限度的保證第135章 絕不能失敗第36章 牽制力量第139章 公民意識第15章 有理有據第111章 影響力第38章 快節奏第28章 最後一層面紗第106章 選擇第60章 戰爭的導火索第34章 超低空利爪第36章 無聲的決戰第70章 針鋒相對第50章 醍醐灌頂第42章 冷戰陰影第63章 轉變思想第121章 賊鷗出擊第125章 艱難的開端第49章 因循守舊第153章 重塑形象第40章 佈局第77章 遷都第25章 加速第154章 大時代第4章 相互叫板第155章 無法衡量的價值第61章 硬仗第22章 王牌艇長的機會第123章 覆滅第94章 大清洗的徵兆第35章 尷尬的霸權第37章 暗度陳倉第36章 風雲突變第69章 人質第86章 引子序四深海之狼第89章 雅浦海戰第45章 弱國強兵第10章 理想海軍怨第71章 吝嗇鬼第43章 和平利用第105章 果斷調整第77章 遷都第3章 攻心爲上第162章 連環套第18章 奪權第131章 風捲殘雲第4章 重要證物第21章 動盪的根源第123章 遊戲規則制定者第67章 不得不做第27章 世界大戰第46章 備用計劃第48章 轉折契機第20章 圍殲
第11章 全面打擊第9章 政治參謀第99章 繳械投降第37章 戰術規劃第4章 新星第38章 定位第152章 聯合第13章 頭緒第52章 不屈第97章 殊途同歸序十七偃旗息鼓第132章 末日瘋狂第122章 命運的最後裁決第68章 奇蹟第38章 戰爭跡象第103章 春雷第24章 四法案第78章 聯合抗華第47章 準點第17章 正名第51章 步步逼近第57章 真正開始第104章 速度競賽第48章 冒險第20章 雙簧第79章 利益同盟第1章 出發第17章 統一意見第26章 搭臺唱戲第29章 瘋狂備戰序十二全體動員第121章 長遠謀劃第107章 走向決戰第112章 行刑第7章 拔起蘿蔔帶出泥第118章 低空力量第66章 多種可能序一利劍出鞘第1章 財神爺第32章 大殺器第120章 空降兵出動第19章 遷都問題第83章 中東攻略第104章 戰略轉折點第145章 較勁第37章 最大限度的保證第135章 絕不能失敗第36章 牽制力量第139章 公民意識第15章 有理有據第111章 影響力第38章 快節奏第28章 最後一層面紗第106章 選擇第60章 戰爭的導火索第34章 超低空利爪第36章 無聲的決戰第70章 針鋒相對第50章 醍醐灌頂第42章 冷戰陰影第63章 轉變思想第121章 賊鷗出擊第125章 艱難的開端第49章 因循守舊第153章 重塑形象第40章 佈局第77章 遷都第25章 加速第154章 大時代第4章 相互叫板第155章 無法衡量的價值第61章 硬仗第22章 王牌艇長的機會第123章 覆滅第94章 大清洗的徵兆第35章 尷尬的霸權第37章 暗度陳倉第36章 風雲突變第69章 人質第86章 引子序四深海之狼第89章 雅浦海戰第45章 弱國強兵第10章 理想海軍怨第71章 吝嗇鬼第43章 和平利用第105章 果斷調整第77章 遷都第3章 攻心爲上第162章 連環套第18章 奪權第131章 風捲殘雲第4章 重要證物第21章 動盪的根源第123章 遊戲規則制定者第67章 不得不做第27章 世界大戰第46章 備用計劃第48章 轉折契機第20章 圍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