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四紳選才

就在李延慶和羅掌櫃討價還價的同一時刻,四名孝和鄉的鄉紳被姚鼎請到了學堂。『

這四名大鄉紳都是孝和鄉的頭面人物,包括李氏族長李文佑,王貴的祖父王萬豪,湯懷的祖父湯廉,還有一個鄉紳叫做張保鈞,也是一個大族族長。

這四名鄉紳同時也是學堂的出資人,雖然學堂已改屬官辦,但有重要事情,姚鼎還是要和他們四人商量。

“估計各位也猜到了請大家來是什麼事,我今天上午去了縣裡,學正定下了今年童子會的時間,時間定在臘月初九,比去年早了四天。”

宋朝文風極盛,每次科舉從朝廷到地方都極爲重視,高中進士不僅是士子個人的極大榮耀,同時也是他家鄉的榮耀,甚至家鄉父母官也會得到治學有方的好評,對仕途晉升極爲有利。

所以各地方官府都十分重視本縣年輕才俊的選拔,一些有眼光的知縣甚至從孩童時代便開始抓起,湯陰知縣劉禎就是這樣的官員。

他在四年前上任知縣後便親自制訂了一套少年精英選拔方案,其中縣轄八所小學堂每年十二月都要舉行一次冬試,叫做童子會,八所小學堂各選四名學子參加,今年已經是第五屆了。

四個名額怎麼選出由各鄉自定,姚鼎想用考試的辦法來選拔,但四個辦學鄉紳卻堅決不同意,他們集體去找了知縣,結果劉知縣妥協,答應孝和鄉學子由他們四人推薦,姚鼎提名給學正。

所以每年代表孝和鄉去參加童子會的學子都是他們四家的子弟,成績也就可想而知,每年排名第八,去年升了一點,排名第七,也是因爲湯北鄉學堂出了點意外,半途退賽的緣故。

姚鼎也冷了心,每年隨便他們四人提名,他只管報上去,但今天他卻有了想法。

王萬豪最爽快,他當即笑道:“那就按照去年的名單吧!反正也沒有什麼變化,大家覺得如何?”

湯廉比較精明,以前都是姚師父張貼子給他們,讓他自己推薦,從沒有在一起商議,今天卻把大家召集起來,肯定是有變化了。

他笑問道:“姚師父,今年童子會有什麼變化嗎?”

姚鼎搖搖頭,“變化倒是沒有,但名額上我想推薦一人,所以和大家商量一下。”

衆人都笑了起來,“姚師父是想推薦令外孫吧!”

去年他們四人都答應過,今年的童子會讓一個名額給姚鼎的外孫岳飛,也算是感謝他這幾年的辛苦。

姚鼎沉吟一下道:“雖然我外孫岳飛確實不錯,但我想把這個名額讓給另一人,此人叫李延慶,是一名新學子。”

李文佑一下子愣住了,‘慶兒?’

李文佑着實沒有想到慶兒如此受姚鼎重視,居然把四名鄉紳請來商量此事,或許慶兒身上也有大祖的文才,一定是這樣。

“姚師父,這個李延慶是誰家的孩子?”王萬豪問道。

雖然其他三人並不知道李延慶是李文佑的族孫,但李文佑的臉上卻掛不住了,他乾笑一聲說:“姚師父的心意我明白,但規矩不能破,兩個李家子弟去參加童子試,也會讓鄉人非議,姚師父不用讓名額了,我來推薦延慶。”

衆人這才明白,原來這個李延慶是李氏族人,姚鼎卻有點爲難道:“可前兩天都保正還給我說,李家今年將推薦李楓。”

都保正就是李文佑之弟李文貴,而李楓則是他的嫡長孫,每年他都要佔一個名額。

李文佑笑了笑,“這是我族中之事,我回去給他說,但李家就推薦延慶。”

李延慶就算是定下來了,佔了李氏的名額,但下面的問題,就是另外三家要讓出一個名額給姚鼎的外孫。

王萬豪的臉頓時黑了下來,去年他們四家抽籤決定,王萬豪抽到了讓籤,本來他想糊弄過去,沒想到姚鼎卻不糊塗,又把這件事提出來了,無奈,他只得表態道:“好吧!今年童子試王家就不參加了。”

姚鼎心中大爲欣慰,他的外孫在學堂學業最優秀,卻沒有機會參加童子試,着實讓他深感不公平,今天終於讓他如願以償了。

......

夜晚,胡大娘家的西屋內,燈光明亮柔和,李延慶正坐在炕上專心致志地做功課,今晚的功課是默經《千字文》和《百家姓》各三遍,再抄唐詩二十,《千字文》和《百家姓》是兩年前教過的東西,姚師父怕學子們忘記,便讓他們溫故而知新。

學子們在學堂中大都呆了兩年,小有基礎,現在不光要學《論語》,還要背古文唐詩,一些學業長的大齡學子甚至還要嘗試寫詩填詞作對。

姚鼎雖脾氣古怪,卻是個明師,李延慶也靜下心,認認真真地跟隨師父讀書學習。

房間裡十分安靜,大黑正趴在李延慶身後全力以赴地對付一根大筒子骨,這是李大器專門買給它的犒勞品,獎勵它奮不顧身保護小主人。

李大器卻坐在大桌前呆,今天下午他找到了堂弟李大光,從他口中知道了事情原委,還沒有等他從震驚中恢復過來,族長李文佑便派人送來了五十貫錢,是他四年工錢的返還,另外還有兒子三十貫的潤筆錢,摺合成三十兩白銀。

此時在李大器眼前除了三錠白花花的銀子外,還有一張地契和十貫錢,十貫錢是他四年抄書的血汗錢,被劉承弘搶走,大管家又還給他們了,三畝地契卻是祖父留下的祖田,幾年前被保正李真以極低的價錢強行買走。

李大器鼻子一陣陣酸楚,他失去的一切又回來了,要是慶兒娘還在,那該多好。

不知過了多久,李大器抹去了眼淚,起身來到炕前,他盤腿坐在兒子對面,強顏笑問道:“慶兒,讀書有收穫嗎?”

李延慶一邊寫字一邊回答:“怎麼會沒有收穫呢?今天雖然纔是第二天,但昨天學堂上的功課下來了,姚師父批評我寫字有隸書的藏鋒,卻無楷書的變化,不楷不隸,不倫不類,建議我先寫一年的隸書,再寫兩年的楷書,最後再寫兩年的行書。”

李大器因爲以前兒子寫字象鬼畫符,後來突然寫得很漂亮了,所以他一直很興奮,卻沒有注意兒子寫字中的細節,今天這樣一說,他便仔細看了看兒子的功課,還真是這樣。

“你們師父看得很準,方法也對,你就好好聽師父的教誨。”

“嗯!他如果說得對,我就聽。”

李大器心事重重,卻沒有聽出兒子話中有話,他沉吟一下道:“慶兒,爹爹和你商量件事。”

“爹爹要說什麼?”

“爹爹今天和羅掌櫃說好了,你最多再寫三本小說。”

“爲什麼?”李延慶停住筆,不解地望着父親。

“其實你今天說得對,你要讀書,學業很忙,根本沒有時間寫小說,要想考上科舉,必須全力以赴,十年寒窗苦讀,絕不能三心二意。”

李延慶心中頓時反感起來,怎麼又是科舉,自己去讀書,可不是爲了考什麼科舉。

李大器見兒子臉色不對,連忙改變戰術說:“你喜歡寫小說,爹爹不是不同意,只是你現在還小,你也知道方仲永的故事,等你好好讀了十年書,到十六歲時,然後你再全身心寫小說,爹爹絕不會再攔你。”

父親這番話讓李延慶心中稍稍舒服一點,他也知道自己現在寫小說還太早了一點,只是爲了改變家中貧寒,他纔不得不提筆,只是自己如果不寫小說,將來家中又靠什麼生活?

李大器明白兒子的擔憂,連忙道:“今天你四叔告訴我,縣裡準備在明年初和各大鄉紳聯合修鄉志,族長便推薦我和另外兩人主修孝和鄉志,每月有五貫錢收入,這一修至少要好幾年,加三畝祖田我打算租出去,每年也有點糧米收入,雖然談不上富裕,但至少也衣食無憂了。”

李延慶想了想便道:“三畝田就給胡大叔種吧!也不要什麼田租,胡大叔幫助我們已經夠多了。”

“依你!依你!”

李大器一連聲答應,只要兒子肯好好讀書,這些小事都不是問題,他心中高興,又笑道:“明天我去買些衣物糧米,再買點傢俱,等房子修好了,咱們就搬回去開始新生活。”

李延慶嘻嘻一笑,“再給爹爹娶一房娘子。”

第六百二十一章 初來京兆第二百三十一章 弓馬大賽 八第三百七十八章 意外援兵第九十八章 再度合作第一百六十七章 西郊狩獵 一第三百二十章 軍職難爭第三百九十一章 嚴詞拒絕第四百零六章 河面警告第四十章 意外發難第一千零二章 故友相聚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夜戰金兵第五百一十章 激戰矮崗第五百六十二章 視察戰備第一百六十六章 京城相聚第四百七十五章 老友進京第十一章 漫天要價第二百九十章 吏部授官第八百三十四章 曹家煩惱第八百九十八章 援軍殺至第二百五十六章 再回故鄉第八百二十二章 先贏一局第三百七十五章 凌晨急變第三百八十七章 太子心思第一百零五章 慶賀上榜第七百七十八章 臨時部署第一百八十章 可疑之人第九百一十七章 上黨爲餌第七百二十章 知己知彼第六百二十三章 霹靂行動第二百八十四章 難以善後第六百章 偷襲燕京 上第八百五十五章 兵臨蕭關第八百三十六章 同路南下第四十三章 深藏不露第九百五十七章 滅國之戰 十第六百八十三章 全力備戰第四百八十二章 不甘爲棋第二百四十八章 師師請客 下第三百七十章 邯鄲遇匪 下第一千零十五章 措手不及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線慘敗第六百八十一章 河東防禦第二百九十九章 西行巡查第七百六十七章 上門要債第二百四十五章 一紙素柬第六百三十九章 高俅心事第七百二十六章 試探進攻 下第八十七章 馬匹風波 下第八百四十一章 色膽包天第一百六十六章 京城相聚第八十章 李張之爭 四第四百六十八章 剪除耳目第五百二十八章 委婉拒絕第二百七十三章 喜當兄長第三百四十九章 捏住把柄第八百五十五章 兵臨蕭關第五百六十九章 趕盡殺絕第七十一章 縣學考試第七十三章 喜訊傳來第八百四十七章 西北不安第八百九十一章 剷除內患第六百二十六章 京城消息第四百零四章 兩軍對峙第一百七十三章 人心難測第二百一十五章 困題求解 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弓馬大賽 九第九百五十四章 滅國之戰 七第二百七十四章 左右爲難第二百三十八章 弓馬大賽 十五第七百八十一章 新式火器第四百八十一章 樑宦警告第三百二十七章 意外相見第八百四十章 五女湊份第三百四十四章 奇兵破城第四百四十八章 曹府家宴 四第一百一十章 酒樓事件 上第三百六十五章 最後一戰 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家鄉消息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汴梁譁變第三百五十五章 倉促北撤第五百七十三章 千里關注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子之軍第二百九十三章 悄定名份第八百零三章 金兵北撤第四百零六章 河面警告第五百三十五章 高價賣地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北伐高麗 下第五百一十八章 黑心開價第四百五十三章 棘手之案第七百五十六章 事態升級第四百二十三章 須城內訌第九百九十六章 臨安投降第四百八十章 初次朝會 下第七十五章 仗義救人第八百六十章 兩戰韋城第十七章 紙甲天王第二百二十六章 弓馬大賽 三第七百二十二章 臨風一箭第三百四十二章 山洞奇兵第四百二十六章 主動出擊
第六百二十一章 初來京兆第二百三十一章 弓馬大賽 八第三百七十八章 意外援兵第九十八章 再度合作第一百六十七章 西郊狩獵 一第三百二十章 軍職難爭第三百九十一章 嚴詞拒絕第四百零六章 河面警告第四十章 意外發難第一千零二章 故友相聚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夜戰金兵第五百一十章 激戰矮崗第五百六十二章 視察戰備第一百六十六章 京城相聚第四百七十五章 老友進京第十一章 漫天要價第二百九十章 吏部授官第八百三十四章 曹家煩惱第八百九十八章 援軍殺至第二百五十六章 再回故鄉第八百二十二章 先贏一局第三百七十五章 凌晨急變第三百八十七章 太子心思第一百零五章 慶賀上榜第七百七十八章 臨時部署第一百八十章 可疑之人第九百一十七章 上黨爲餌第七百二十章 知己知彼第六百二十三章 霹靂行動第二百八十四章 難以善後第六百章 偷襲燕京 上第八百五十五章 兵臨蕭關第八百三十六章 同路南下第四十三章 深藏不露第九百五十七章 滅國之戰 十第六百八十三章 全力備戰第四百八十二章 不甘爲棋第二百四十八章 師師請客 下第三百七十章 邯鄲遇匪 下第一千零十五章 措手不及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線慘敗第六百八十一章 河東防禦第二百九十九章 西行巡查第七百六十七章 上門要債第二百四十五章 一紙素柬第六百三十九章 高俅心事第七百二十六章 試探進攻 下第八十七章 馬匹風波 下第八百四十一章 色膽包天第一百六十六章 京城相聚第八十章 李張之爭 四第四百六十八章 剪除耳目第五百二十八章 委婉拒絕第二百七十三章 喜當兄長第三百四十九章 捏住把柄第八百五十五章 兵臨蕭關第五百六十九章 趕盡殺絕第七十一章 縣學考試第七十三章 喜訊傳來第八百四十七章 西北不安第八百九十一章 剷除內患第六百二十六章 京城消息第四百零四章 兩軍對峙第一百七十三章 人心難測第二百一十五章 困題求解 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弓馬大賽 九第九百五十四章 滅國之戰 七第二百七十四章 左右爲難第二百三十八章 弓馬大賽 十五第七百八十一章 新式火器第四百八十一章 樑宦警告第三百二十七章 意外相見第八百四十章 五女湊份第三百四十四章 奇兵破城第四百四十八章 曹府家宴 四第一百一十章 酒樓事件 上第三百六十五章 最後一戰 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家鄉消息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汴梁譁變第三百五十五章 倉促北撤第五百七十三章 千里關注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子之軍第二百九十三章 悄定名份第八百零三章 金兵北撤第四百零六章 河面警告第五百三十五章 高價賣地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北伐高麗 下第五百一十八章 黑心開價第四百五十三章 棘手之案第七百五十六章 事態升級第四百二十三章 須城內訌第九百九十六章 臨安投降第四百八十章 初次朝會 下第七十五章 仗義救人第八百六十章 兩戰韋城第十七章 紙甲天王第二百二十六章 弓馬大賽 三第七百二十二章 臨風一箭第三百四十二章 山洞奇兵第四百二十六章 主動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