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 偷襲燕京 上

辛興宗的慘敗是偶然但也是必然,童貫在大房山慘敗後,已經意識到後果嚴重,他根本就沒有回易縣,而是直接逃回了保州,將一個爛攤子扔給了辛興宗。

當耶律大石率兩萬軍隊兵臨城下時,辛興宗這才知道童貫的五萬大軍已經全軍覆滅,而童貫逃回保州顯然是想把責任推給自己,辛興宗又是惶恐又是憤怒,這時不僅是他,城內的七萬宋軍已經被遼軍幾次屠殺嚇破了膽,一時間人心惶惶,軍心浮動,辛興宗只得緊閉城門,高掛免戰牌,另一方面,他又派人趕赴涿州向种師道求援。

但辛興宗敗亡的根卻在他奪取易州時便已種下了,童貫下令將城內一萬多契丹男子全部殺死,無數年輕契丹女子被迫淪爲營妓,宋軍的暴行激起了城內漢人的無比憤恨。

遼國佔領幽雲十六州已有一百多年,雖然在大宋立國之初的幾次北伐中,燕地漢民確實心向大宋,但隨着宋軍一次又一次的北伐失敗,燕地漢民也逐漸心冷心死了。

隨着一百多年的時間流逝,最初認同宋朝的第一批漢人早已死去,後來漢人也逐漸和契丹人聯姻融合,對大宋的認同感也越來越淡,到了今天,大部分漢人對遼國已經有了認同感,他們認爲自己是遼國的子民,宋軍的北伐完全是對自己國家的入侵,再加上童貫下令屠殺契丹人,在城中大部分漢人看來,宋軍就是在屠殺自己的親人同胞,仇恨在他們心中種下了。

當耶律大石率領兩萬軍隊抵達易縣的當天晚上,易縣城的數萬百姓就發生了爆動,他們放火燒燬軍營,搶奪並開啓了城門,耶律大石率軍殺入城中。

在極度惶恐的壓迫之下,宋軍全線崩潰了,七萬大軍爭先恐後逃出縣城,向南狂奔逃命,卻被耶律大石的騎兵一路追殺,所過之處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西路宋軍慘不忍睹,幾乎全軍覆滅。

但耶律大石並沒有追殺到保州,他同時也接得到了蕭太后的緊急懿旨,令他立刻回軍支援蕭幹。

........

种師道的大軍抵達了良鄉縣,但他並沒有繼續北上,而是繼續駐紮在良鄉縣,童貫的慘敗使种師道不得不一慎再慎。

大帳內,幾名高層將領目光嚴峻地坐在桌前,种師道對衆人道:“剛剛得到的消息,耶律大石的軍隊已經過了淶水,也就是進入了涿州地界,目前駐紮在新城西面,距離范陽縣約六十里,很明顯,耶律大石的軍隊就是針對我們而來。”

“很奇怪,他爲什麼不直接奪取霸州城,以圍魏救趙的方式逼我們撤軍?”張叔夜有些不解地問道。

种師道沉吟一下說:“他如果奪取霸州,是可以起到圍魏救趙的效果,但他自身的風險就大了,極有可能就會被我們壓制在涿州全殲,耶律大石不會冒這個風險,他在范陽縣一帶引而不發,就已經把我們牽制住了,一旦我們調頭南下,他立刻退守易州,可見此人確實很高明。”

“大帥,耶律大石目前有多少軍隊?”李延慶問道。

“根據最確切的消息,耶律大石手中的正規軍依舊是兩萬,但聽說他在易縣又招募了兩萬新軍,現在應該在訓練之中,一旦我們攻入易州,那我們面對的就是四萬軍隊了。”

一直沒有說話的宗澤緩緩道:“如果我們要進攻析津府,耶律大石這一關就必須要跨過去,我建議大軍調頭殺入易州,攻打易縣,必須正面攻滅耶律大石這支軍隊。”

宗澤的建議得到了种師中的支持,“宗都統說得對,耶律大石和蕭幹在兩頭牽制我們,我們必須要吃掉其中一支,我也建議先不管蕭幹,集中兵力對付耶律大石。”

种師道有點猶豫,他是擔心朝廷不會給他那麼多時間,种師道不由又向李延慶望去,見李延慶沉思不語,便問他道:“李統制的意見呢?”

李延慶沉思良久道:“我在想,不管攻打蕭幹也好,調頭滅掉耶律大石也好,其實都是被他們牽着鼻子走,我覺得我們的目標應該還盯住燕京城,現在蕭幹軍隊駐紮在宛平一線,燕京城軍隊空虛,如果我們能出奇兵攻下燕京城,蕭幹軍隊必然放棄宛平而回援京城,我們主力便可以從背後追擊蕭幹,將蕭幹軍隊全殲在燕京城下,這個時候,耶律大石再斷我們後路也沒有意義了,他要麼回援燕京城,要麼率軍去投靠耶律延禧。”

种師道緩緩點頭,“這個思路很好,但怎麼出奇兵奪取燕京城,我覺得這纔是關鍵,燕京城可是有守軍的,不是那麼輕易能奪下。”

停一下,种師道又笑道:“其實可以嘗試一下,如果奪城失敗,也可以調頭攻打蕭幹軍隊的後背,使蕭幹腹背受敵。”

這時大家都明白了,大帥是支持李延慶的方案,宗澤也沒有什麼不滿,他點點頭笑道:“延慶的方案不錯,比我的方案好,成功當然最好,即使不成功,也能前後夾擊消滅蕭乾的軍隊,一旦蕭幹被滅,耶律大石就必須北上保衛京城,斷我們後路確實沒有什麼意義了,我也支持延慶的方案。”

种師道又問其他人,衆人紛紛表態支持李延慶的方案,种師道當即對李延慶道:“方案是你提出的,那就由你率右軍偷襲燕京城,我再令王淵率一萬軍支援你,其他大軍隨我北上宛平。”

李延慶和王淵一起站起身施禮道:“卑職遵令!”

衆人離開大帳走了,种師道卻叫住了張叔夜,种師道苦笑一聲問道:“張公知道我爲什麼同意李延慶的方案嗎?”

張叔夜微微笑道:“我知道以種帥謹慎的一貫作風,卻居然接受李延慶的冒險方案,這裡面一定有特殊原因。”

种師道點點頭,“今天清晨馬政之子從平州連夜趕來,帶給我一個緊急情報,昨天平州守將張覺投降了金國大將完顏宗弼,我擔心金國將突襲燕京城,所以決定採用李延慶的方案,搶先奪取燕京城。”

“可是按照宋金同盟的條約,應該是由我們拿下燕京城,金國不應該干涉纔對,爲什麼金兵在關鍵時刻突然南下?”

种師道冷哼一聲,“你聽聽馬擴怎麼說吧!”

他吩咐親兵去把人帶來,不多時,一名年輕將領快步走進大帳,此人叫做馬擴,是登州兵馬使馬政之子,馬政代表宋朝和金國達成了海上同盟,爲了落實雙方盟約,馬擴便和父親留在遼東大定府。

他走進大帳,躬身施禮道:“參見大帥!”

种師道指了指張叔夜,“這位是張副都統,目前也是朝廷兵部侍郎、大名府知事,你把最新情況告訴他吧!”

馬擴向張叔夜躬身行一禮道:“卑職跟隨父親在遼東大定府監督宋金盟約,這次宋軍北伐,金國也兵分兩路南下,一路是完顏宗望率五萬大軍兵臨居庸關,另一路便是完顏宗弼率三萬軍兵抵盧龍塞,卑職也跟隨完顏宗弼在盧龍塞,按照之前金國特使和朝廷的協議,如果我們拿不下燕京府,就由金國替我們奪取,他們提出要人口財富,而土地和城池歸我們,所以兩支金兵虎視眈眈燕京府也並無不妥。

但就在前天晚上,童貫派人給完顏宗弼送了一封信,要求金國出兵奪取燕京,並要求完顏宗弼奪取燕京後按照協議將燕京交給他,所以昨天上午完顏宗弼便出兵平州了。”

張叔夜愣住了,居然是童貫請求金人出兵,這簡直匪夷所思啊!

种師道忿忿道:“我一點都不奇怪,童貫生怕我奪取燕京府,搶走他夢寐以求的王爵,便不顧東路軍還在和遼軍激戰,私下向金人請兵,簡直就是賣國之賊!”

張叔夜心中也憤怒之極,童貫不僅喪送了十萬西路大軍,居然還爲一己私利出賣了大宋利益,就是不折不扣賣國賊。

張叔夜稍稍冷靜下來,又問道:“但平州還被遼軍把守,童貫使者怎麼過得去?”

“平州主將張覺早就暗中投降金國了,只是金人奸詐,沒有公開這個秘密,想打遼國一個措手不及,我也是昨天才得知這個秘密。”

种師道又對張叔夜道:“我剛纔考慮李延慶雖然文官,但他在朝中地位不高,恐怕難以控制遼國大局,所以我想讓張公和王淵一起率援軍北上,由張公負責掌控燕京城大局。”

張叔夜點點頭,“我明白了!”

........

第十章 兄弟相商第八百八十章 關鍵人物第九百五十八章 滅國之戰 十一第八百一十二章 潤州探信第五百八十九章 兵不厭詐第八百二十三章 賊船難下最後兩天求月票!第四百三十七章 探明原因第一百九十五章 病榻授徒第七百八十三章 立場再變第七百七十三章 意外情報第二百八十三章 溫柔之鄉第四百一十三章 窮寇盡追第三百九十四章 太子請客第七百五十四章 夜訪吳宅第三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 上第八十九章 追查疑兇 一第八百八十章 關鍵人物第六百七十五章 兩個麗人第九百零五章 突圍入城第八百零五章 太后懿旨第八百六十章 兩戰韋城第六百二十章 茶局暗示第九百四十九章 滅國之戰 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梁山烽火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金國投降第一百九十九章 鄭氏壽宴 一第三百一十章 徹毀敵巢第三百三十五章 保壩之戰 上第二百三十九章 弓馬大賽 十六第二百八十六章 師師失蹤第三百四十九章 捏住把柄第一百二十四章 排名之爭 上第二百零八章 驚聞哀音第四百七十八章 初次朝會 上第八百五十四章 再奪踏割第四百三十三章 人情把柄第三百二十四章 石州探查第三百零二章 遭遇伏擊第五百一十九章 小別勝新第三百九十七章 全權處置第四百五十二章 新官上任第三百二十四章 石州探查第一百三十一章 重返武場第五百七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六百八十七章 井陘阻擊 下第六百二十七章 再度出征第四百九十四章 不速之箭第一百零四章 縣試高中第五百四十一章 康王之憂第三百九十章 逃出須城第八百七十八章 甘泉陷阱第六百六十章 女兵招募第三百五十一章 損失慘重第八百九十四章 故技重施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高麗求援第三百一十四章 朝堂之爭第五百六十五章 魚兒上鉤第七百九十七章 深夜偷襲第六百六十二章 重大軍情第七百六十三章 主動去職第六章 矛盾激化第一百七十二章 相國蔡京 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搬石砸腳第五百零三章 權宜低頭第六百五十三章 蔡家出事第五百八十三章 五軍之將第三百八十二章 城外火箭第八百二十七章 決戰蘇州 上第六百九十三章 勇救康王第八十一章 再回縣城第二十七章 擂臺首賽 一第七百八十七章 魔鬼出籠第九百一十六章 被迫撤軍第八百三十章 全軍潰敗第七百一十六章 關鍵阻礙第五十八章 典買丫鬟第五百九十八章 房山陷阱第三百二十二章 三箭立威第一百四十六章 魏縣救人 上第七百三十二章 再度進攻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荒馬亂第九百五十三章 滅國之戰 六第六十九章 調解矛盾第六百三十一章 知州心事第四百一十七章 夜襲須城第三百七十二章 鹿山書院第三百五十一章 損失慘重第七十二章 再考武技第一百三十一章 重返武場第五百七十五章 新式火器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兵立規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子之軍第七十三章 喜訊傳來第七百四十一章 偷襲相州 中第四百七十五章 老友進京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汴梁譁變第五百二十章 種帥爲媒第一千零七章 輕敵之患第九百二十章 收復河東
第十章 兄弟相商第八百八十章 關鍵人物第九百五十八章 滅國之戰 十一第八百一十二章 潤州探信第五百八十九章 兵不厭詐第八百二十三章 賊船難下最後兩天求月票!第四百三十七章 探明原因第一百九十五章 病榻授徒第七百八十三章 立場再變第七百七十三章 意外情報第二百八十三章 溫柔之鄉第四百一十三章 窮寇盡追第三百九十四章 太子請客第七百五十四章 夜訪吳宅第三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 上第八十九章 追查疑兇 一第八百八十章 關鍵人物第六百七十五章 兩個麗人第九百零五章 突圍入城第八百零五章 太后懿旨第八百六十章 兩戰韋城第六百二十章 茶局暗示第九百四十九章 滅國之戰 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梁山烽火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金國投降第一百九十九章 鄭氏壽宴 一第三百一十章 徹毀敵巢第三百三十五章 保壩之戰 上第二百三十九章 弓馬大賽 十六第二百八十六章 師師失蹤第三百四十九章 捏住把柄第一百二十四章 排名之爭 上第二百零八章 驚聞哀音第四百七十八章 初次朝會 上第八百五十四章 再奪踏割第四百三十三章 人情把柄第三百二十四章 石州探查第三百零二章 遭遇伏擊第五百一十九章 小別勝新第三百九十七章 全權處置第四百五十二章 新官上任第三百二十四章 石州探查第一百三十一章 重返武場第五百七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六百八十七章 井陘阻擊 下第六百二十七章 再度出征第四百九十四章 不速之箭第一百零四章 縣試高中第五百四十一章 康王之憂第三百九十章 逃出須城第八百七十八章 甘泉陷阱第六百六十章 女兵招募第三百五十一章 損失慘重第八百九十四章 故技重施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高麗求援第三百一十四章 朝堂之爭第五百六十五章 魚兒上鉤第七百九十七章 深夜偷襲第六百六十二章 重大軍情第七百六十三章 主動去職第六章 矛盾激化第一百七十二章 相國蔡京 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搬石砸腳第五百零三章 權宜低頭第六百五十三章 蔡家出事第五百八十三章 五軍之將第三百八十二章 城外火箭第八百二十七章 決戰蘇州 上第六百九十三章 勇救康王第八十一章 再回縣城第二十七章 擂臺首賽 一第七百八十七章 魔鬼出籠第九百一十六章 被迫撤軍第八百三十章 全軍潰敗第七百一十六章 關鍵阻礙第五十八章 典買丫鬟第五百九十八章 房山陷阱第三百二十二章 三箭立威第一百四十六章 魏縣救人 上第七百三十二章 再度進攻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荒馬亂第九百五十三章 滅國之戰 六第六十九章 調解矛盾第六百三十一章 知州心事第四百一十七章 夜襲須城第三百七十二章 鹿山書院第三百五十一章 損失慘重第七十二章 再考武技第一百三十一章 重返武場第五百七十五章 新式火器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兵立規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子之軍第七十三章 喜訊傳來第七百四十一章 偷襲相州 中第四百七十五章 老友進京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汴梁譁變第五百二十章 種帥爲媒第一千零七章 輕敵之患第九百二十章 收復河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