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二二章 去喝西北風

俘虜人數着實不少,清點後,得出的數字是四百二十六人。

全部都是男子,這些人本來應該就近轉送地方衙門,或押送至京城“獻俘”,不過沈溪卻並未打算沿用以前的方式處理。

清晨時,胡璉已把他麾下俘虜的三百多婦孺一併押送過來。按照胡璉的意思,沈溪最好是把所有俘虜轉交地方官府,這樣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沈溪道:“重器兄的想法固然沒有問題,但這些賊寇中,很多都是被苛捐雜稅逼迫過甚的農民,若如此便交給地方官府,這些人就算僥倖不死,也會發配至邊塞爲奴,下場會很悲慘。”

胡璉不解地問道:“沈尚書在戰場上如此果決,爲何在處理戰俘這一問題上,卻顯得優柔寡斷?恐怕有些婦人之仁吧?”

沈溪笑道:“你覺得是這樣嗎?或許吧……在我看來,他們已經戰敗,既然在戰場上分出勝負就無需趕盡殺絕。作戰時固然需要全力以赴殺死對手,可等到戰鬥結束他們依然還是我大明國民,這並非綏靖之策,只是民力不能白白消耗,物盡其用纔是正理。”

胡璉搖頭,顯然不支持沈溪的說法,“沈尚書還是早些將俘虜打發了吧,這些人在地方製造混亂,目無法紀,草菅人命,如果留下他們的性命,很可能會繼續作惡。”

沈溪擺擺手:“我意已決,無需贅言!”

胡璉發現,沈溪做事剛愎自用,就算他一片赤誠進言,也基本不採納。不過胡璉到底是沈溪一手提拔,沒有堅持自己的看法,笑一笑就揭過不談。

沈溪沒再跟胡璉說俘虜的問題,轉而談起撤兵之事。

聽沈溪把情況介紹完,胡璉道:“下官這就回去安排……五宮澱之戰後,直隸及中原地區應該不會再有大規模戰事了吧?”

沈溪點頭道:“大河南北基本已無大規模匪寇蹤跡,接下來應該會太平一段時間。重器兄跟我一起回京面聖吧,這次參與長途拉練的將士,一部分將前往紫荊關,一部分則走居庸關……重器兄回京後,將伴駕陛下跟前,居中決策。”

胡璉神色複雜,想說什麼,卻沒說出口。

沈溪大概猜想到,胡璉想爲之前自己的退縮道歉,畢竟在他看來,自己沒有陪同沈溪出征,對不起老上級的提拔,忠義方面有虧。

沈溪想的卻是:“名義上是陛下領軍出征,但這一戰主要責任全在我身上,陛下身邊非常需要有能爲我說話之人,只有胡璉可擔此重任,只是他沒有太高聲望,說的話能否起到作用,還有待觀察。”

……

……

二月初八,京城,豹房。

朱厚照得到了沈溪平亂的最新戰報。

除了五宮澱一戰,沈溪在十多天戰事中相繼剿滅地方大小武裝五支,合計四千餘衆,黃河以北地區基本上平定,爲朱厚照御駕親征後京畿地區的安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朱厚照從張苑那裡得知情況,就算這位司禮監掌印再不情願,也要把詳細情況奏稟,同時他自己也有邀功的意思。

朱厚照神情振奮:“有沈先生在,什麼事情朕都不用發愁……瞧瞧,之前京畿周邊頻頻鬧賊寇,這才幾天哪?沈先生就帶人把賊人給平了。”

張苑笑着恭維:“這全賴陛下調度有方。”

朱厚照沒好氣地呵斥:“這關朕什麼事?朕不過是大開綠燈,方便沈先生行事,所有事情都是沈先生一肩挑,功勞自然也全都是他的……張苑,你以後拍馬屁的時候注意點兒,別惹朕生氣。”

張苑心裡無比苦惱,皇帝的性格實在太難把握,雖然明知朱厚照愛聽好話,但要把馬屁拍對還真不容易。

自小受沈溪教導,朱厚照思考問題時喜歡採取辯證法,多方面看待問題。本身朱厚照就很聰慧,對待新鮮事務態度開明,並非是那種傳統意義上只顧吃喝玩樂、對朝事完全不聞不問的無道昏君。

玩歸玩,但以朱厚照的頭腦,釐清是非曲折還是不難的,同時有劉瑾擅權、矇蔽視聽的前車之鑑,朱厚照對朝事看得很緊,時不時就召張苑來問話,若張苑避而不見,他就會讓小擰子去打聽,努力不讓自己成爲睜眼瞎。

朱厚照道:“沈先生的意思,他將跟胡璉一起回京,伴朕御駕親征,至於經受過訓練的地方兵馬,則直接向前線開拔……”

張苑有些遲疑:“陛下,老奴覺得這樣做……似乎不太妥當。”

“你這話什麼意思?”朱厚照皺眉。

張苑道:“以老奴理解,沈尚書不太想徵調京營人馬,單純以地方衛戍京畿的兵馬以及三邊、宣府的邊軍完成出征草原的壯舉,但以老奴所知,以前太宗、英宗皇帝領兵出征,都以京營爲絕對主力,若陛下僅以少部分人馬護送往前線……若半道被韃靼人襲擊,豈不是很危險?”

朱厚照稍微琢磨一下,問道:“你的意思是讓朕徵調京營出征?但朕之前在朝會上說過,並不打算徵用太多團營兵,畢竟還要維持京城安穩嘛。”

張苑本來還擔心朱厚照直接否決他的建議,但在見朱厚照對此也心有疑慮時,纔有膽子說下去,心想:

“臧賢果然是個人才,分析的事情基本上能夠切中要害……陛下現在就算對我那大侄子放心,但對韃靼人卻心存畏懼,畢竟他身系天下之望,怎會讓自己置於危險境地?”

張苑道:“陛下,您的安危纔是大明當前最重要的事情,您領軍出征,就算京城出現什麼變故,還能殺回來,到時候依然坐擁天下,但若陛下您在前線有個什麼三長兩短……”

有些話,張苑不敢說得太透,點到即止,但就算說得隱晦,依然有大不敬之嫌。

朱厚照的臉色瞬間變得極其難看,略微琢磨一下,頷首道:“也是,之前總說京師安穩重於泰山,但再重要豈能跟朕的安穩相比?謝於喬那老匹夫跑去見太后,讓太后立儲……放他孃的狗臭屁,立下儲君,是否意味着朕的皇位可以隨時讓人?到時候朕出了什麼意外,就算沒死,皇位也要被人剝奪?”

張苑不說話,但感覺自己挑唆成功,心裡竊喜不已。

朱厚照琢磨了一下,又道:“傳朕的旨意,這次出征,安排兩萬京營兵馬護駕,之前謝於喬可以言而無信,難道朕就不能對兵馬調動進行微調?朕徵調部分精銳傍身,但並未讓京營傷筋動骨,料想京城防務不會出現大變故……”

張苑請示:“陛下,您出征後,京城這一攤子由誰來負責?太后的意思,好像是讓陛下安排監國……”

朱厚照冷笑不已:“監什麼國,朝廷有六部衙門,又有內閣,一切按部就班辦事,朕在哪兒有什麼區別嗎?對了,不能讓謝於喬留在京城,如果不撤他的職,朕走後,指不定他會如何扯後腿,到時候可能會把前線兵馬所需用度全都抽走,逼朕回來,反正他年老了不怕死,想要治住他太不容易了。”

張苑笑道:“何不讓謝閣老隨陛下您一起御駕親征?”

“混賬,你的意思是讓朕天天聽他的嘮叨?不行,就算是去前線,也不能讓他跟朕一起走,更不要讓他妨礙沈先生做事……對了,就讓他去三邊整頓軍餉!”朱厚照隨口做出決定。

張苑心裡偷着樂,他現在最擔心的人,除了沈溪外就數謝遷,這兩個人勢力太大,嚴重影響到他的崛起。

“如果能把這一老一少調走,那時京城一切都是我說了算,無論陛下是勝是敗,等他們回來時,謝於喬和沈之厚的嫡系人馬都被我清除乾淨了,那時只能對我俯首帖耳,言聽計從!”

張苑道:“若謝閣老離京,這京城事務總該有人打理……”

朱厚照蹙眉思考,遲疑地道:“這倒是個問題,朕沒有兄弟,就一個妹妹,而且妹妹年歲太小,不可能讓她管事,沈先生又要跟朕出征,朝中各部尚書……是得有個人統領起來纔是……”

張苑心裡更加高興,正要毛遂自薦,朱厚照下一句話好似一盆冰水澆到他頭上,“司禮監是內廷衙門,沒資格調度六部,朕到底該找誰負責呢?”

張苑低下頭,臉上滿是苦澀,打從心眼兒裡不認爲自己沒資格調度和號令朝堂。

朱厚照道:“讓朕好好思索幾天,這件事先暫且放過,不過謝於喬去三邊之事,必須儘快落實,朕給他委派個差事,以……內閣首輔的身份去吧,讓他到三邊整頓軍務,跟三邊總制王瓊互不統屬,免得謝老頭在西北又整出什麼幺蛾子來。”

張苑心裡偷笑:“讓你謝老兒囂張,這下好了,去榆林喝西北風吧!”

……

……

謝遷請辭之事,在二月初九這天有了定論。

朱厚照對謝遷請辭奏疏留中不發,另行下旨安排謝遷以首輔之身前往延綏治理軍餉,消息傳來,朝野譁然。

眼前已不是謝遷請辭歸鄉的問題,而是朱厚照絲毫不顧忌情面,把朝中唯一剩下的顧命大臣調到戰場第一線,其中蘊含的懲罰意味嚴重。

三邊可說是西北邊防最重要的所在,那裡很有可能是大明兵馬出塞之所,也可能是未來凱旋之地。

閣臣要治理糧餉,宣府這個西北糧倉纔是重中之重,朱厚照卻故意難爲人讓謝遷去延綏,明顯有流放之意。

謝遷此前幾天都沒去內閣,不過爲不荒廢朝事,直接將長安街小院作爲臨時辦公地,票擬他雖然不能直接擬定,卻可以將建議轉告給樑儲和楊廷和。

等於說謝遷人不在內閣,卻依然行使着內閣首輔的權責。

可當他得知自己要被髮配三邊後,頓時心如死灰,痛苦地哀鳴:“想撂挑子都不行,非要讓老夫晚節不保?”

謝遷拿着聖旨,頹然地坐在小院書房內,一個多時辰都沒動彈一下,他被聖旨上的內容給打擊到了,連絲毫憤怒都生不起來,心中全都是不甘。

“大人,外面許多大人前來求見。”

知客進到書房,先是重重地扣了扣門環,然後才大聲稟報。之前他已經來過三次,站在門口跟謝遷說話,謝遷整個人完全處於失神狀態,什麼都聽不到,他不敢叨擾,只能連續退下。不過現在外面聚集的大臣實在太多,他不知道該如何處置,只能過來喚醒主人。

謝遷被驚醒,擡起頭來,茫然地看了知客一眼,道:“陛下安排老夫去三邊當差,他們來作何?難道是想看老夫笑話?讓他們散了吧!”

知客問道:“是讓所有大人都走嗎?裡面有幾位老臣,平時經常前來府上拜訪……”

謝遷想了下,問道:“吏部尚書何世光可在外面?”

知客點頭:“在。”

謝遷嘆道:“那就請他一人進來……跟他說請他幫忙代老夫把人遣散,要是陛下知道這麼多大臣聚集到老夫府宅,指不定又得橫生波折,懷疑老夫想要做什麼……老夫還想過幾天清靜日子,唉!”

謝遷說話軟綿無力,這道聖旨對他打擊不輕,他試着起來,但努力幾次後徒勞無功,最終選擇放棄,繼續坐在那兒唉聲嘆氣。

在知客引領下,何鑑信步進來。

謝遷擡頭見到老友一副神采奕奕的模樣,心裡突然感覺一陣悲涼,平時朝中能夠交流的只有何鑑,就算對方是個騎牆派,但在大小事情上從來沒給他扯過後腿,不過這次朝議何鑑選擇稱病迴避,雖不知其中內情,也覺得對方有意跟他疏遠。

“於喬,你……”

何鑑見謝遷沒起身相迎,倍感驚訝,在他看來深諳儒家禮儀的謝遷應該不至於如此失禮纔對。

謝遷語氣悲切,道:“年老體衰,走不動道,現在連站起來迎客都感到力不從心,世光兄切勿見怪,坐下來說話吧。”

何鑑感覺有些難以面對謝遷,不過還是依言在對面的藤椅上坐下,開口道:“按照於喬所說,已讓前來探望的官員回去了,現在朝中羣情激憤,就算陛下堅持用兵,也不該讓你去三邊之地,咱都一把老骨頭了,哪裡經得起如此折騰?”

說到後面,何鑑看着謝遷,想知道這位首輔的真實想法。

但謝遷眼神渙散,一看整個人已處於崩潰的邊緣,何鑑暗自爲老友不值,直接了當地道:“於喬,你可不要逞強應下這差事,最好立即上疏陛下,如實說明身體情況……陛下總不能不講理吧?”

謝遷嘆道:“旁人能去,我就不行?我這年歲,遠沒到躺在病榻等死的地步,而且在陛下看來,就算擡也要把我擡到前線去,充當此戰的排頭兵,如此纔不會扯他的後腿!”

“……”

何鑑徹底失語。

謝遷精神稍微振作了些,語氣陰冷,“陛下絕對不會無緣無故讓我去三邊,或許是有人從中作梗,覺得我留在京城礙事。”

“呃!?”

何鑑望着謝遷,問道,“於喬是說之厚?”

“或許是他,亦或者是司禮監張苑,我在朝中礙着太多人,陛下多日都未表態,一下旨……就讓我去三邊,這可真是一步狠棋,呵呵……我不是不答應出兵嗎?就讓我頂到第一線去,還有比這更過分的事情?”

說到這裡,謝遷一臉悽哀之色。

何鑑道:“老朽準備上疏朝廷,請陛下收回成命,此外還有不少大臣聯名陳奏……於喬,你莫要着急,很多事可以轉圜。”

“算了算了,去就去吧,想老夫縱橫官場幾十年,莫非還怕了誰不成?就算是沈之厚安排的這一切,我也不會忤逆陛下,畢竟我在朝堂上說過,要對天下百姓負責,陛下這麼做,想來也是讓我負責到底,呵呵……”

謝遷的苦笑,讓何鑑看了一陣心寒,謝遷太可憐了,一把老骨頭還要去西北苦寒之地治理軍餉,這本該是年輕人做的事情。

何鑑不想繼續跟謝遷說下去,站起來:“老朽這就去找人聯名。”說完,轉身便走。

謝遷突然問道:“世光兄,既然會面了,有些事難道你不想解釋一下?當日奉天殿朝會,你爲何沒出現?是你生病了?還是說有人不讓你去?”

何鑑本來已走到門口,聞言停下腳步。

兩個人距離不遠,何鑑沒有轉身,幽幽地嘆了口氣:“於喬,其實你該明白,爲人臣子,並非事事都能由着自己,老朽跟你一樣,半身入土,今日老朽已上疏陛下乞骸骨,這把老骨頭該回鄉頤養天年了。”

沒有更多話,何鑑不想解釋爲何那天他沒去奉天殿參加朝會。

何鑑言語中透露的意思,跟謝遷如出一轍,既然朝堂有那麼多不順心的事情,那就索性請辭歸鄉,把糟心事交給旁人處置。

何鑑離開,謝遷反而恢復了力氣,站起身來,右手握拳,咬着牙道:“旁人可以離開朝堂,唯獨老夫不行……老夫肩負先皇重託,一定要撐起大明江山!”

第一五〇九章 故土第一三二六章 雲柳(第四更,求月票!)第一二三章 最後幸福夜第七〇四章 出宮容易回宮難(第二更)第一五四四章 引敵來戰第一七〇三章 先禮後兵第一九九八章 朝不保夕第一七九八章 非唯一途徑第一四二〇章 權力核心第一三六六章 改革(第三更)第四二八章 開封見喜(第三更)第二一七章 我與士子共存亡第九二六章 不甘又如何?第一五二九章 一步一步來第一三五〇章 麻痹對手第六四七章 我的隊伍我做主第一六〇一章 一家團聚第一九九一章 塵埃落定第二二六章 求畫第六五六章 晚來一步第二五四三章 漏洞百出第二五〇六章 接納與否第一六〇三章 君臣之隙第七八五章 謝沈兩家的婚事第一一八五章 棋逢對手第八五四章 真正的目的(第三更)第一三六六章 改革(第三更)第一五〇三章 幫忙和拆臺第一二三七章 端倪第一九四四章 都指揮同知第二三五章 大雨成災第八七一章 忠孝不能兩全第一二四三章 拒不出兵第六二八章 專門坑人(第三更,謝書友)第一三一〇章 讓功第二一〇五章 銀子是談出來的第二一七八章 原則第一九九六章 爐火夜話第二五六六章 奇襲第一七四八章 攬權第一五七七章 南北兩案第一八六二章 拿出證據來第二〇五四章 各有堅持第二五八六章 正其道行之第一四八九章 馬九爲帥第四七九章 修復名畫(第二更)第一五二二章 有名堂第二三六〇章 賜婚第二四二章 掃榻以待(第六更)第一八九章 轅門入場第四三四章 恩榮宴(第五更,爲所有書友)第一九九九章 判若兩人第九五四章 太子饒命第一一八四章 一戰定輸贏第四七五章 李公斷,牆頭草(第三更)第九十九章 會疼人的小姐姐第二四二四章 是非功過第一七七六章 分憂第一九四一章 雙管齊下第一七六四章 實權在手第一七二二章 歸途難第四八四章 恩將仇報(第三更)第二六〇九章 無心風景第八十六章 新官到任第七五五章 開彌封之前最後一道關口第二四七章 勾心鬥角(第十一更)第二二二〇章 聽說打了勝仗第九十三章 離家出走的大伯第四六五章 我自有數(第一更)第一八六八章 不甘利用第一〇五五章 關心則亂(第三更)第二一六五章 用人之道第一五三五章 強勢第二一一章 過府試(第四更)第一三七九章 希望與失望第七一七章 周氏當家(第六更)第一五四二章 緊急軍情第五八八章 聖前召對(第一更)第五六一章 戰功(第二更)第一二一〇章 策問比試第一九四二章 膽大包天第五一四章 大明第一聰明人(第二更)第二二七三章 見功臣第七〇四章 出宮容易回宮難(第二更)第二〇五四章 各有堅持第一六五一章 最信任之人第一八二一章 小辮子第二六三章 好心做壞事第一八一九章 論政第九二四章 困難第二四〇八章 傲慢與偏見第二六四三章 值得信任第一三九二章 無君無父第九三九章 沈溪很重要第五九三章 走私案(第三更)第一八六四章 舉薦第三八四章 鄉試真相第六四〇章 官升品不升(第三更)第一七四六章 雨點小第八三六章 借衙門審案
第一五〇九章 故土第一三二六章 雲柳(第四更,求月票!)第一二三章 最後幸福夜第七〇四章 出宮容易回宮難(第二更)第一五四四章 引敵來戰第一七〇三章 先禮後兵第一九九八章 朝不保夕第一七九八章 非唯一途徑第一四二〇章 權力核心第一三六六章 改革(第三更)第四二八章 開封見喜(第三更)第二一七章 我與士子共存亡第九二六章 不甘又如何?第一五二九章 一步一步來第一三五〇章 麻痹對手第六四七章 我的隊伍我做主第一六〇一章 一家團聚第一九九一章 塵埃落定第二二六章 求畫第六五六章 晚來一步第二五四三章 漏洞百出第二五〇六章 接納與否第一六〇三章 君臣之隙第七八五章 謝沈兩家的婚事第一一八五章 棋逢對手第八五四章 真正的目的(第三更)第一三六六章 改革(第三更)第一五〇三章 幫忙和拆臺第一二三七章 端倪第一九四四章 都指揮同知第二三五章 大雨成災第八七一章 忠孝不能兩全第一二四三章 拒不出兵第六二八章 專門坑人(第三更,謝書友)第一三一〇章 讓功第二一〇五章 銀子是談出來的第二一七八章 原則第一九九六章 爐火夜話第二五六六章 奇襲第一七四八章 攬權第一五七七章 南北兩案第一八六二章 拿出證據來第二〇五四章 各有堅持第二五八六章 正其道行之第一四八九章 馬九爲帥第四七九章 修復名畫(第二更)第一五二二章 有名堂第二三六〇章 賜婚第二四二章 掃榻以待(第六更)第一八九章 轅門入場第四三四章 恩榮宴(第五更,爲所有書友)第一九九九章 判若兩人第九五四章 太子饒命第一一八四章 一戰定輸贏第四七五章 李公斷,牆頭草(第三更)第九十九章 會疼人的小姐姐第二四二四章 是非功過第一七七六章 分憂第一九四一章 雙管齊下第一七六四章 實權在手第一七二二章 歸途難第四八四章 恩將仇報(第三更)第二六〇九章 無心風景第八十六章 新官到任第七五五章 開彌封之前最後一道關口第二四七章 勾心鬥角(第十一更)第二二二〇章 聽說打了勝仗第九十三章 離家出走的大伯第四六五章 我自有數(第一更)第一八六八章 不甘利用第一〇五五章 關心則亂(第三更)第二一六五章 用人之道第一五三五章 強勢第二一一章 過府試(第四更)第一三七九章 希望與失望第七一七章 周氏當家(第六更)第一五四二章 緊急軍情第五八八章 聖前召對(第一更)第五六一章 戰功(第二更)第一二一〇章 策問比試第一九四二章 膽大包天第五一四章 大明第一聰明人(第二更)第二二七三章 見功臣第七〇四章 出宮容易回宮難(第二更)第二〇五四章 各有堅持第一六五一章 最信任之人第一八二一章 小辮子第二六三章 好心做壞事第一八一九章 論政第九二四章 困難第二四〇八章 傲慢與偏見第二六四三章 值得信任第一三九二章 無君無父第九三九章 沈溪很重要第五九三章 走私案(第三更)第一八六四章 舉薦第三八四章 鄉試真相第六四〇章 官升品不升(第三更)第一七四六章 雨點小第八三六章 借衙門審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