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多鐸派人說降

吳爭自然不知道,他的背後錢家叔侄的這番議論。

更不知道,如果這二人腦子一熱,就會引起一場兵變。

此時吳爭的腦子裡,一門心思地在想,如何以六千多人,最少傷亡地打贏這場仗。

所有人都清楚,按土國寶的交待,攻打常州府勝算極高。

關鍵是軍隊將要承受的傷亡。

如果傷亡大了,那還不如不攻,因爲一則需要守得住,常州離應天府距離不遠,只隔了一個鎮江府,一旦清軍反擊,守城兵力少了,還得灰溜溜地退出。

二則拿下常州的目的在於震懾應天府,如果兵力少了,根本達不到預期目的,那麼令清廷忌憚常州明軍,向各地抽調兵力支援應天府,從而減輕紹興府壓力的預期,就是一個笑話。

吳爭發現,自己的估算出了偏差。

原本以爲,從江陰至常州的路上,不斷會有各地義軍爭相來投。

可事實上,除了一支一百多人的義軍羞赧地來投之外,也就一些三五成羣的百姓,茫然地看着大軍路過。

這個時候,吳爭才醒悟到,江陰至松江這沿邊的區域,明人幾乎已經死得差不多了。

清軍南下,揚州十日、江陰八十一日,嘉定三屠,多少人死於這場浩劫。

所剩下的除了婦孺老弱,精壯無不參加了各支義軍。

而錢肅典和夏完淳一舉賺取了嘉興府,引得四面八方的義軍來投。

現在周邊,哪還有成建制的義軍等着吳爭去收攏?

想清楚了這點,吳爭有些沮喪,常州有洪承疇親自駐守,此前常州府城已在南明御史劉光斗的帶領下投降了清軍,城中守軍哪怕是大部分是明軍降軍,有洪承疇督戰,恐怕策反的可能性極小。

遠處,傳來季從廉、黃得勝的歌聲:

“宜興人,一把槍。

無錫人,團團一股香。

靖江人,連忙跪在沙灘上。

常州人,獻了女兒又獻娘。

江陰人,打仗八十餘日,寧死不投降!……”

對於常州城,吳爭已經不抱任何策反守軍的希望。

但進攻常州已經如箭在弦,不得不發!

……。

驛亭東臨餘姚,西接上虞,因駐杭州至寧波古驛道的中心,設驛站而得名。

它的歷史沉澱深厚,雖然地少人稀,可也是一個名士之鄉。

特別是南邊不遠的白馬湖,水產豐美、風景怡人,南宋詩人柳亞子曾在此留下了“紅樹青山白馬湖,雨絲煙樓兩模糊”的佳句。

既然能設驛站,便說明它地理重要,唐時就在此就建有要隘,駐囤軍隊,一來收取商稅,二來傳遞急報,三來震懾周邊各縣。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多鐸親率近二萬清軍主力強攻驛亭,也就是出於這個原因。

驛亭落,則上虞門戶洞開,上虞落,則往紹興府一馬平川。

而豐惠,並非處於去上虞、紹興的必經之路上,多鐸分出偏師進攻,出於兩個考慮。

一是擔心豐惠明軍西出,掐斷己部後路,二是驛亭南邊是臨水(白馬湖),此處地形不足以部署三萬大軍。

在多鐸看來,對付這麼一個小要塞,一萬六千大軍足以!

可讓多鐸意外的是,經過三天強攻,雖然明軍傷亡很大,可驛亭要隘依舊牢牢掌握在明軍手裡。

連西南邊,七、八十里外的豐惠,也無法輕易攻下。

於是,多鐸暫停了進攻,派人申飭統領進攻豐惠的偏師主將博洛,並勒令博洛,必須在三日之內,拿下豐惠。

而他自己則對驛亭明軍動起了策反、說降的腦筋。

多鐸帳下,漢人將軍多得是。

王就有三個,恭順王孔有德、智順王尚可喜、懷順王耿仲明,這三人因封號中都有個“順”字,所以被稱爲“三順王”,這順字自然是歸順的意思。

孔有德、耿仲明那是崇禎早年就叛了後金的,他們所帶有的戰船、火炮、匠人還有一萬多大軍,讓當時的建虜頭子皇太極,激動地親自出城迎接,並使用女真人最隆重的“抱見禮”相待,安置東京(遼陽),自成一軍,稱“天佑兵”。

這支“天佑兵”在清軍入關之後,也就成了漢八旗。

可以說,後期遼東明軍喪失對清軍的戰略主動,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孔有德、耿仲明二人送給韃子的火炮和匠人。

因爲那時,韃子的火炮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都已經完勝明軍。

而此時,三順王中的孔有德正率軍進攻溫州府。

智順王尚可喜正率軍由長沙南下攻廣西。

多鐸身邊僅剩懷順王耿仲明,以耿仲明的資歷,這個策反、說降不入流的事自然輪不到他的頭上。

這份重任當之無愧地落在了已經死心塌地投靠清廷的方國安頭上。

次日一早,方國安帶着黃得功(潛逃的原上虞縣令,非殉國的大明靖國公),戰戰兢兢地走向驛亭要隘。

聞訊的張煌言和廖仲平在隘牆上現身,冷冷地看着這兩個無恥之徒。

方國安在離城百步外站定,他欲言又止。

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勸道:“張大人,如今紹興府以南,皆已被大清平定,紹興府已是四面楚歌,是人都明白,滅亡不過是時日長短罷了,你如此對抗清軍,這是何苦呢?如果因此而讓紹興府百姓被清軍屠城,罪過大矣,你又於心何忍?你若是肯率軍歸附投誠,憑你的才幹,爵位肯定不會在我方國安之下!”

張煌言在牆上大聲怒斥道:“你位列公侯,手握重兵,進不能恢復中原,退不能保障浙東,反而卑膝投敵、認賊作父,爲敵前驅前來殘害同胞,還有何面目來見我紹興府百姓!”

罵到這,張煌言復指黃縣令道:“奸賊,你身爲一方父母官,上不思報效朝廷,下不思護佑當地百姓,竟與外敵暗中勾連,爲禍一方……丟盡了你家祖宗八代的顏面,還敢來我面前聒噪?”

可憐黃縣令連話都沒說一句,捱了張煌言劈頭蓋臉地一通罵。

二人被張煌言罵得面紅耳赤、無言以對,只能羞慚而退。

第八百七十二章 一場鬧劇第七百八十三章 與方國安的比試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心急如焚第六百五十一章 將錯就錯第七百十六章 會有奇蹟出現嗎第四百四十七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三百三十章 主憂臣死第一百四十五章 這老頭兒,究竟是忠是奸?第五十七章 老好人也有氣性啊?第一千一百十五章 漢室是哪室?第二百七十章 借道入山寨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躲不起第一千章 若是陛下所爲呢?第五百零九章 大水差點衝了龍王廟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套中有套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飛雲橋之戰(二)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偶然還是必然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興化戰役(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殺光建虜,復我大明!第二百十五章 吳勝兆在猶豫第一千四百十九章 談判(二)第七百五十一章 其實大明火器是強悍的第八十六章 這世道,想做事真難。第七百三十五章 哪來的銀子?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重提舊案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興化戰役(二)第三十八章 這世間只有兩種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變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抉擇(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幹掉了李國翰第一百七十四章 他欣慰、他自豪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老馬識途第七百七十九章 兄弟不是用來墊腳的第三百二十三章 是真太子嗎?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老實人第六十三章 顏面第七百三十三章 新首輔人選第六百三十九章 你得死!必須死!第七百十三章 吳爭想換回沈致遠、錢翹恭二人第三百十五章 人在其位,身不由己第八百二十一章 里長、族長的威嚴第三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隻小狐狸第四百六十二章 丹陽之戰(二)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撿了個寶?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陳永華的糾結第二百十六章 洪承疇親自增援蘇州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歪打正着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我來攪局第三百一十章 傷亡幾千人的誤會?!第六百三十六章 難以承受的代價第二百五十四章 糧食大戰第一千零三章 能和我說說心裡話嗎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天長之失第三百十七章 救厲如海的老僧竟是馬士英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天長之失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逼宮?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老了嗎?第六百四十三章 英雄不問出處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遠交近攻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五十六章 經略杭州府?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比吳三桂更可恨的大漢奸第一百八十一章 孤不做這監國了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誰入了誰的坑?第三十二章 吳爭,你好狠心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坑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人爲財死?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再戰海州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渣男第八十七章 皮糙肉厚第九百十五章 風滿樓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犁庭掃穴第四百三十七章 猜忌是顆見風就長的種子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處處破綻,反而不是破綻第七百三十五章 哪來的銀子?第一千三百十七章 舉世伐清的先兆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找補銀子?第九百六十五章 天道輪迴,躲不過的!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無良的趙史第三百十五章 人在其位,身不由己第二百三十四章 爲得何嘗不是江山社稷?第九百二十一章 撲朔迷離第三百八十八章 清君側,誅奸倿!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讓條路?第八百九十二章 禍水南引?第一百七十六章 擁立第八百七十七章 惱羞成怒?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不癡不聾,不作家翁第二百六十五章 指桑罵槐第二百八十四章 真是誤會第六百二十二章 紹興城再度易手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情報傳遞受阻第一百五十七章 鄉紳有訴求第一千四百十二章 再戰飛雲橋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劉放的功業(二)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海州之戰(一)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微服私訪(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猜忌是顆見風就長的種子第四百八十二章 你太魯莽了!
第八百七十二章 一場鬧劇第七百八十三章 與方國安的比試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心急如焚第六百五十一章 將錯就錯第七百十六章 會有奇蹟出現嗎第四百四十七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三百三十章 主憂臣死第一百四十五章 這老頭兒,究竟是忠是奸?第五十七章 老好人也有氣性啊?第一千一百十五章 漢室是哪室?第二百七十章 借道入山寨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躲不起第一千章 若是陛下所爲呢?第五百零九章 大水差點衝了龍王廟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套中有套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飛雲橋之戰(二)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偶然還是必然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興化戰役(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殺光建虜,復我大明!第二百十五章 吳勝兆在猶豫第一千四百十九章 談判(二)第七百五十一章 其實大明火器是強悍的第八十六章 這世道,想做事真難。第七百三十五章 哪來的銀子?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重提舊案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興化戰役(二)第三十八章 這世間只有兩種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變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抉擇(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幹掉了李國翰第一百七十四章 他欣慰、他自豪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老馬識途第七百七十九章 兄弟不是用來墊腳的第三百二十三章 是真太子嗎?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老實人第六十三章 顏面第七百三十三章 新首輔人選第六百三十九章 你得死!必須死!第七百十三章 吳爭想換回沈致遠、錢翹恭二人第三百十五章 人在其位,身不由己第八百二十一章 里長、族長的威嚴第三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隻小狐狸第四百六十二章 丹陽之戰(二)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撿了個寶?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陳永華的糾結第二百十六章 洪承疇親自增援蘇州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歪打正着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我來攪局第三百一十章 傷亡幾千人的誤會?!第六百三十六章 難以承受的代價第二百五十四章 糧食大戰第一千零三章 能和我說說心裡話嗎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天長之失第三百十七章 救厲如海的老僧竟是馬士英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天長之失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逼宮?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老了嗎?第六百四十三章 英雄不問出處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遠交近攻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五十六章 經略杭州府?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比吳三桂更可恨的大漢奸第一百八十一章 孤不做這監國了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誰入了誰的坑?第三十二章 吳爭,你好狠心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坑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人爲財死?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再戰海州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渣男第八十七章 皮糙肉厚第九百十五章 風滿樓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犁庭掃穴第四百三十七章 猜忌是顆見風就長的種子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處處破綻,反而不是破綻第七百三十五章 哪來的銀子?第一千三百十七章 舉世伐清的先兆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找補銀子?第九百六十五章 天道輪迴,躲不過的!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無良的趙史第三百十五章 人在其位,身不由己第二百三十四章 爲得何嘗不是江山社稷?第九百二十一章 撲朔迷離第三百八十八章 清君側,誅奸倿!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讓條路?第八百九十二章 禍水南引?第一百七十六章 擁立第八百七十七章 惱羞成怒?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不癡不聾,不作家翁第二百六十五章 指桑罵槐第二百八十四章 真是誤會第六百二十二章 紹興城再度易手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情報傳遞受阻第一百五十七章 鄉紳有訴求第一千四百十二章 再戰飛雲橋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劉放的功業(二)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海州之戰(一)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微服私訪(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猜忌是顆見風就長的種子第四百八十二章 你太魯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