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私怨高於國仇纔是主因

吳爭聽了,奇怪地問道:“弘光帝有何不妥之處?”

馬士英苦笑道:“候爺如今也是位高權重,應該知道皇室中人的品性和才能。”

吳爭開始一怔,而後迅速回味過來,馬士英指得是宗室慣例,各地藩王自小不得讀書,這是爲了避免日後這些藩王生出異心。

其實東林黨人倡議的所謂“潞王有賢名”,不過是藉口罷了,不讀書明禮的潞王朱常淓,絕對是稱不上賢的,之後聞風獻降杭州城,也佐證了這一點。

吳爭哂然一笑道:“繼續講吧。”

馬士英未言先嘆,停了半晌才道:“弘光帝……耗費甚大。”

吳爭自然聽得懂,馬士英終究顧及到君臣上下,不好公然指責他擁立的弘光帝。

可吳爭沒有這個顧慮,他明白說道:“這事我知道,登基一年,搜刮錢財無數,單秀女就徵了三回,所徵賦稅沒有一文用於民生,這就是你擁立的皇帝!”

吳爭的直率,讓馬士英臉一陣紅一陣白,他吱唔道:“與東林黨人想立的潞王相比,弘光帝……不算太離譜吧。”

吳爭愕然,是,是不算太離譜,弘光帝兵敗逃出南京,去蕪湖投靠靖國公黃得功,致使清軍強攻,黃得功力戰至死。

而黃得功戰死之後,其麾下田雄、馬得功、丘鉞、張傑、黃名、陳獻策等人衝上御舟,劫持弘光帝,將其獻給清軍。

雖說弘光帝沒有主觀上獻國降清,但其做爲也並不如馬士英所言的不算太離譜。

吳爭問道:“就算弘光帝昏庸腐朽、沉湎酒色,可弘光朝真正主掌政務的不是他吧?你說的恐怕不是百萬明軍數日間敗亡的主因吧?”

馬士英點頭認同道:“這話沒錯,短短一年之間,百萬大軍灰飛煙滅,說是誰的責任,恐怕都不盡然。但馬某還是要說,皇帝難辭其綹。”

見吳爭聽了臉色有些不虞,馬士英連忙解釋道:“聽我把話說完。當初我聯絡內臣及周邊四鎮,起兵擁立福王之時,福王已經私下與四鎮主帥達成協議,爲了登上尊位,福王許諾了許多連我都不知道的,以至於四鎮在福王登基之後,聽調不聽宣,汲取駐地賦稅,甚至對朝廷的旨意充耳不聞。”

吳爭皺眉道:“史閣部手握大軍,豈能任由他們如此?”

馬士英苦笑道:“史可法之前在擁立之事上左右搖擺不定,他甚至聯合張慎言、高弘圖等十七人聯署福王不可立的七大原因——貪、淫、酗酒、不孝、虐下、無知和專橫。這書信後來被弘光帝知曉,焉能不視史可法爲眼中釘、肉中刺?所以,史可法手中雖然掌握數十萬大軍,可早已被皇帝摒棄於朝堂之外,以至於後來,史可法守揚州危急之時,數次向朝廷求援,皇帝不理不睬,任由揚州陷落。”

吳爭心中一陣抽痛,這是典型的上下一致地尋求滅亡啊。

這時,馬士英繼續道:“如果說皇帝該擔南京失守的三成責任,那麼史可法也該擔三成。”

“那你該擔幾成?”吳爭冷冷問道。

馬士英一怔,而後慨然道:“馬某雖然是首輔,可爲時不過一年,況且朝堂之上還有原禮部尚書王鐸、禮部左侍郎姜曰廣二人同爲東閣大學士,吏部尚書張慎言、左都御史召劉宗周、新任禮部尚書錢謙益等人。這些人便是東林黨人用來掣肘馬某的,他們的說法是儘量讓正人佔據要津,使朝廷建立之始有一番新氣象。可結果呢?”

馬士英嘲諷道:“這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剃髮易服降了清,所謂的正人,尚不如我這被世人唾棄的閹黨。如果候爺非要問馬某該擔幾成責,那馬某回答,最多一成。”

“哦?”吳爭問道,“這樣說來,已有七成,還有三成責,該由誰來擔?”

馬士英想了想道:“該有四鎮主帥來擔餘下三成。”

吳爭聽了,突然發作,怒道:“你是在我的面前詆譭靖國公嗎?”

馬士英有些愕然,他道:“馬某不敢詆譭靖國公,靖國公雖說粗鄙,但確是忠臣。但其餘三鎮,廣昌伯劉良佐、興平伯高傑、東平伯劉澤清,哪個不是兩面三刀,與朝廷離心離德?關鍵是這四鎮總兵內部就有仇怨,若非史可法不斷從中調停,恐怕四鎮早已自己打起來了。

候爺想必知道,除了靖國公黃得功拼死護駕,戰死沙場,其餘三鎮皆降了清。劉良佐就不必說了,其弟劉良臣早在崇禎四年大淩河之戰時就已隨總兵祖大壽投降清廷,受封廣昌伯駐守壽縣之後,對周邊更是縱兵搶掠,無惡不作。他的軍功全是來自鎮壓民賊,就從來就沒有真正抗過清,興平伯高傑原是民賊降將,早年就與清軍眉來眼去,而投於弘光帝之後,僅以斬殺了一個徐州強盜頭子,而受封興平伯、太子太傅。

至於東平伯劉澤清,崇禎末年升至山東總兵時,就已經露出反意。大順軍迫近北京時,崇禎帝命他率部火速入衛京師,他卻謊稱墜馬受傷,拒不奉詔。不久大順軍進入山東,他帶領主力沒發一矢,就向南逃至淮安佔地爲王,這就是一個反覆無常的小人。

馬某並無詆譭死人之意,候爺明鑑。我只是想說,弘光朝的滅亡,實在不應該怪罪到馬某的頭上,至少馬某不該擔下大部分的責。”

吳爭其實心裡還有比較認可馬士英闡述的,馬士英一個“奸倿”,在這種亂世之中,所能起到的負面影響絕不可能那麼大。

因爲他手中並無軍權,反倒是象四鎮總兵、史可法這樣手握重兵的,才能對這個戰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南明百萬明軍,其實也就是史可法手中的朝廷軍隊,加上四鎮手中的兵匪,還有些臨時組建的新軍罷了,絕不是真的百萬正規軍。

可吳爭不動聲色地質問道:“如果不是你挑起黨爭,弘光朝再怎麼也不至於一年就亡吧?”

第八百三十六章 罕見的酷刑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再戰海州(四)第二百五十三章 撤往平崗山第四百三十章 戰爭暴發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朱慈煃得逞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老了嗎?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先聲奪人第六百九十章 多爾袞開始渡河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多爾袞死了第二百七十八章 誤會引起的騷亂第三百九十一章 吳爭是惠宗後裔?第四百九十六章 各懷鬼胎第七十六章 軟的不是脊樑第六百十六章 雜碎也能成爲勇士第三百八十五章 針鋒相對(三)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無心插柳第五百八十四章 皇帝的新裝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磊落之人第一千零十六章 強攻大勝關第一百七十九章 拔營向紹興府第七百九十五章 意見不統一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衡陽鎮狙擊戰(五)第三百五十三章 奉一女子爲帝,豈能服天下人心?第二百三十四章 爲得何嘗不是江山社稷?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算有遺策第一百七十九章 拔營向紹興府第九百十章 曉看天色暮看雲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七星島海戰(四)第三百七十六章 平衡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真小人趙史第一千零十九章 老兵不死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擇才而用第五百五十七章 又至淳安鎮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抉擇(一)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快了第二百四十八章 沈家小子,你敢動老夫試試?第九百五十九章 難成氣候第二百十五章 吳勝兆在猶豫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母子反目第二百零三章 北伐第五百三十九章 溫文爾雅的君子嗎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什麼人哪?第三百零八章 命不該絕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算有遺策第四百十三章 擊沉它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明是明人的大明第六百七十九章 你也太狠了!第四百八十六章 坊間暗流第六百六十九章 不會有都城第一千六百十章 籌銀第一百五十二章 想幹啥?第七百十七章 漢人的血性第一百十六章 劉老三的噩夢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老馬,你立功了第六百九十九章 最簡單的道理,往往最難做到第六百四十六章 帝王心術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戰爭的帷幕被撕開第三百九十七章 鎮國公閃亮登場第六百九十六章 咱身在曹營心在漢第十三章 你才頗有童稚呢。第五百十九章 梟首!第一千二百十六章 流水真無情麼?第八百三十六章 罕見的酷刑第七百九十三章 王爺救命!第四百七十一章 繼續和談第一千四百十一章 背水一戰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能贏第四十九章 真是他第七百七十七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第四百四十章 周大虎到了第一千三百十七章 舉世伐清的先兆第五百九十一章 往哪突圍第三百八十九章 圖窮匕現嗎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殺陳錦第八百零二章 長林暗衛第九百四十三章 瀝海衛趕到京城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北伐軍的聲威第三百六十三章 應天府之變(六)第一百七十九章 拔營向紹興府第八百四十一章 北伐之日,不遠矣!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還有人不服第九百九十五章 請陛下上朝!第二百十九章 人都喜歡笨人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蔣全義脫險第三百五十六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一百二十三章 人才難得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痛打落水狗第七百九十一章 後世再無旗袍第四百四十三章 勸降金聲桓第六百十四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四百二十五章 只要是抗清,在哪都一樣第二百五十四章 糧食大戰第六百三十五章 吳爭就是他們的信仰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天長之失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瘋了吧第四百二十二章 生擒李成棟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古怪的長隨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迷局漸現
第八百三十六章 罕見的酷刑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再戰海州(四)第二百五十三章 撤往平崗山第四百三十章 戰爭暴發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朱慈煃得逞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老了嗎?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先聲奪人第六百九十章 多爾袞開始渡河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多爾袞死了第二百七十八章 誤會引起的騷亂第三百九十一章 吳爭是惠宗後裔?第四百九十六章 各懷鬼胎第七十六章 軟的不是脊樑第六百十六章 雜碎也能成爲勇士第三百八十五章 針鋒相對(三)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無心插柳第五百八十四章 皇帝的新裝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磊落之人第一千零十六章 強攻大勝關第一百七十九章 拔營向紹興府第七百九十五章 意見不統一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衡陽鎮狙擊戰(五)第三百五十三章 奉一女子爲帝,豈能服天下人心?第二百三十四章 爲得何嘗不是江山社稷?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算有遺策第一百七十九章 拔營向紹興府第九百十章 曉看天色暮看雲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七星島海戰(四)第三百七十六章 平衡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真小人趙史第一千零十九章 老兵不死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擇才而用第五百五十七章 又至淳安鎮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抉擇(一)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快了第二百四十八章 沈家小子,你敢動老夫試試?第九百五十九章 難成氣候第二百十五章 吳勝兆在猶豫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母子反目第二百零三章 北伐第五百三十九章 溫文爾雅的君子嗎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什麼人哪?第三百零八章 命不該絕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算有遺策第四百十三章 擊沉它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明是明人的大明第六百七十九章 你也太狠了!第四百八十六章 坊間暗流第六百六十九章 不會有都城第一千六百十章 籌銀第一百五十二章 想幹啥?第七百十七章 漢人的血性第一百十六章 劉老三的噩夢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老馬,你立功了第六百九十九章 最簡單的道理,往往最難做到第六百四十六章 帝王心術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戰爭的帷幕被撕開第三百九十七章 鎮國公閃亮登場第六百九十六章 咱身在曹營心在漢第十三章 你才頗有童稚呢。第五百十九章 梟首!第一千二百十六章 流水真無情麼?第八百三十六章 罕見的酷刑第七百九十三章 王爺救命!第四百七十一章 繼續和談第一千四百十一章 背水一戰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能贏第四十九章 真是他第七百七十七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第四百四十章 周大虎到了第一千三百十七章 舉世伐清的先兆第五百九十一章 往哪突圍第三百八十九章 圖窮匕現嗎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殺陳錦第八百零二章 長林暗衛第九百四十三章 瀝海衛趕到京城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北伐軍的聲威第三百六十三章 應天府之變(六)第一百七十九章 拔營向紹興府第八百四十一章 北伐之日,不遠矣!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還有人不服第九百九十五章 請陛下上朝!第二百十九章 人都喜歡笨人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蔣全義脫險第三百五十六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一百二十三章 人才難得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痛打落水狗第七百九十一章 後世再無旗袍第四百四十三章 勸降金聲桓第六百十四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四百二十五章 只要是抗清,在哪都一樣第二百五十四章 糧食大戰第六百三十五章 吳爭就是他們的信仰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天長之失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瘋了吧第四百二十二章 生擒李成棟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古怪的長隨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迷局漸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