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多爾袞開始渡河

PS:感謝書友“莫問七劍”投的月票。

在接到廖仲平奏疏時,朱慈烺做出一個無比正確的決定。

他不顧大臣們的反對,調五千禁軍出皇城,按廖仲平的方略,經玄津橋向西,沿進香河,對雞籠山方向的清軍發動了側擊。

此舉,不僅僅是增援雞籠山方向的明軍,更是一錘子在譚泰和濟爾哈朗兩部之間釘入了一顆釘子,掐斷了二者之間的直線聯繫,也就是說,譚泰和濟爾哈朗如果要聯繫,就得北繞一圈,這需要花半天的時間。

朱慈烺的這一決斷,確實爲廖仲平減輕了壓力,也爲最後勝利爭取了時間。

……。

在京城君臣、百姓都盼着鎮國公吳爭援軍到來的時候。

吳爭在幹啥?

吳爭親率火槍營、杭州衛,在舟山水師的炮火支援下,以犁庭掃穴之勢,蕩平了靖江三千九百清軍守兵,佔領了靖江。

就在濟爾哈朗心中隱隱感覺不對勁的時候,從丹徒出發的金山衛已經抵達龍潭外圍,隨即向駐守龍潭的清軍發起了進攻。

龍潭是個小鎮,但在王之仁的經營下,已經成了一個要隘,本是爲了坑清軍的。

可王之仁重傷,加上水師傾囊而出,給了清軍一個極佳的機會,輕易佔領了這座要隘。

而此時,金山衛卻因此而陷入了苦戰,可謂是天意弄人。

吳爭本來是想以王之仁水師和舟山水師聯合封江。

到了真擋不住的時候,就在應天府水域,讓出一個缺口,讓一部分清軍突入,以應天府堅固的防禦來消耗這支突入的清軍。

這樣,以鎮江府爲據點,結合守軍和金山、杭州兩衛,就算鎮江水域也被突破,同樣能抵禦清軍攻城。

這不是吳爭怯戰,不想與清軍堂堂正正地以正合。

實在是力有不逮,不管是朝廷還是大將軍府,僅以十府之財力,供養七萬大軍已經捉襟見肘,加上幾乎從沒有停下的戰爭,底子已經耗盡,急需修養生息。

吳爭殺多鐸,確實是想拖清廷同樣陷入這種財政困局,可絕不是想當下就與清廷決戰。

可王之仁的突然重傷,讓吳爭不得不改變原本的作戰思路。

在吳爭預想之中,應天府可以擋住清軍一、兩個月,這個時間足以讓自己從容進攻靖江,然後進攻泰興,這樣,就形成一種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格局。

清軍攻應天府攻不下,可吳爭可以攻下靖江、泰興,這樣清廷勢必恐懼吳爭會率部北上,直入腹心,如果真按吳爭的想法,這事還真有可能,缺少糧餉,吳爭完全可以在沿路劫富濟貧,這事,吳爭幹得出來,沒有任何心理障礙。

所以,照吳爭的想法,最好是打得清廷不得不主動撤退,理想狀態是能佔據江北一個州府,做爲日後北伐的跳板。

但人算不如天算,戰局瞬息萬變,誰能知道,如此堅固的城池加上兵力並不比清軍少太多的應天府,竟不到四天就被清軍攻破。

如果吳爭能想到這點,只怕啥想法都不會有,早就直接派金山衛增援京城了,畢竟,京城一失,整個江南人的士氣都會下降,好不容易有的大好局面就會化爲烏有。這樣的損失,吳爭是承受不起的。

可世上沒有如果,也沒有後悔藥可買。

吳爭得知京城危急的時候,杭州衛已經從靖江出發登陸對岸,向泰興進軍了。

所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此時哪怕退兵,恐怕也救不及京城了,吳爭只能一條路走到黑。

只是在心中祈禱魯之域、吳易進攻龍潭順利,這樣圍魏救趙,或許還能逼濟爾哈朗回援龍潭,如此,說不定能減輕廖仲平的壓力。

吳爭下令加速向泰興進軍,是加速,不是急行軍,這是爲了在趕到泰興時,立即組織起進攻。

第二天凌晨,也就是濟爾哈朗打算撤退,卻被譚泰拒絕的第二天凌晨,杭州衛對泰興發起了進攻。

泰興是個小縣,在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建縣,此時隸屬揚州府。

清廷原本沒有在泰興駐囤軍隊,只有三千六百兵力駐囤於泰州。

因吳爭光復長江東南十府,清廷纔在泰興駐屯了一千八百守軍。

щшш¤ttκǎ n¤co

可此時,靖江被攻下的消息已經傳到泰州,那兒的三千六百清軍,已經在杭州衛前鋒到達泰興之前趕到,兩部會合之後,有了五千四百人,這就讓吳爭無法迅速攻下泰興,一天激戰之後,吳爭沒有連夜攻擊,而是下令當夜讓將士休整,等待後軍趕來。

打算天亮時發起強攻。

……。

兩天的時間,足以將戰場變化,傳到黃河邊。

多爾袞聞知軍報,就已經感覺到戰局的變化不妙。

他的判斷幾乎與濟爾哈朗相同,攻入應天府的清軍應該立即從應天府撤退。

因爲龍潭絕對無法守住,金山衛是清軍守軍的兩倍,龍潭雖然是要隘,但也僅僅是個要隘。

無民可以協防,清軍死一個就少一個。

加上清軍剛剛攻下龍潭,周邊都是明軍控制的地盤,不具備任何可借力之處。

打順風仗還好,可要讓這些降清明軍與金山衛打一場殊死之戰,很可能形成譁變。

這樣一來,攻入應天府的清軍就被隔開了,喪失了退路。

如果攻下應天府還好,可以憑應天府城牆防禦,且應天府中的囤糧和百萬民衆的存糧,足以保障二萬多清軍的需求。

可如果陷入僵持,那就是萬劫不復之境。

那一萬八旗軍是絕對損失不得,就算是多爾袞也無法承擔這一萬八旗兵在江南全軍覆沒的結果。

多爾袞立即手書傳令,令濟爾哈朗撤退。

同時將戰局變化急奏朝廷,建議朝廷,只要義興朝送還豫親王多鐸的屍體,可以體面地結束這場戰爭,然後進行和談。

之後,多爾袞開始組織前鋒渡河。

這個時候,多爾袞就算再謹慎,也只能冒險一搏了。

因爲一旦泰興被吳爭攻下,那麼黃河以南沿海,就沒有一支可以抵擋吳爭北上的清軍了。

這會使得局面失控,清廷或許可能由此而失去黃河之南的整片土地。

所以,就算冒險,多爾袞也須搏一搏。

第二百七十三章 震驚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人多,力量大?第一百六十八章 方國安投敵第二百零五章 如同玄著兄的人品第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舐犢情深第八百八十六章 收編九江義軍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是時候動動了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三大矛盾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錯覺、美夢第二十四章 坐而論道(一)第四百二十四章 死馬當作活馬醫第三十五章 密信第五百五十二章 果然是人老成精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一百三十五章 主弱臣強第八百五十七章 爾虞我詐第四百四十三章 勸降金聲桓第七百零四章 賜婚,是攏絡最有效手段第九百二十六章 千鈞一髮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平叛第三百六十三章 應天府之變(六)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衡陽鎮狙擊戰(二)第六百十章 因爲怕他,所以要滅了他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徒嘆奈何第三百四十二章 真是雞肋嗎?第四百三十二章 平崗山突圍戰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又想故伎重演第七百四十一章 宴請羣商第七百三十一章 陳子龍等人來訪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南北三個戰場(二)第一百七十章 惶惶渡海時,哀哀遺民淚第一千四百十五章 小林騎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誰的主意第四百六十一章 丹陽之戰(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人才難得第八十二章 你想謀反嗎?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走過去,便是一片藍天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吳爭的擔心第一百五十二章 想幹啥?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有女不愁嫁第三百九十三章 太祖遺詔第一千四百十二章 再戰飛雲橋第七十八章 有魂的軍隊,不死!不滅!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誰是好人?第六百零七章 陰謀才露尖尖角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天長之失第一千零十八章 找裡面官大的說去第八百六十四章 是金子,到哪都會發光第八百十一章 城中真隱着一支軍隊第八百二十三章 敵人不上當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以諍搏名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外力第一百七十七章 視父子如天敵的吳老爹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錯覺、美夢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小林騎的首秀第二十五章 坐而論道(二)第三百十一章 三界阻擊戰第一百十四章 三刀斷山劉老三第三百二十九章 猜忌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戰將啓第三百七十四章 講自己的道理第一千三百章 妥協第四百零二章 首輔之位第九百二十章 預判出現了偏差第四百十一章 黃斌卿來犯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又是儀真第四百七十六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恐嚇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覆盤第六百零七章 陰謀才露尖尖角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需要理由嗎第五百章 夏完淳指揮有誤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滅口第二十二章 升百戶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血洗王府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再編新軍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陳錢山水師第二章 與韃子爭,其樂無窮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一舉三得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南北三個戰場(二)第一百零二章 你太沒良心了第四百七十四章 劫富濟貧之說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真假重要嗎第二百十六章 洪承疇親自增援蘇州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沛縣之戰(二)第九百三十四章 覆滅之路第一百章 這下老子要破產了。第二百九十五章 追緝兇手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變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比吳三桂更可恨的大漢奸第八百四十六章 錢翹恭的騎槍兵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我不是你的兵第四百五十章 全殲清軍第六百二十九章 正經事?第四百六十二章 丹陽之戰(二)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要反擊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突變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我要贏第四十一章 同行十二日,不知思民是女郎
第二百七十三章 震驚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人多,力量大?第一百六十八章 方國安投敵第二百零五章 如同玄著兄的人品第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舐犢情深第八百八十六章 收編九江義軍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是時候動動了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三大矛盾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錯覺、美夢第二十四章 坐而論道(一)第四百二十四章 死馬當作活馬醫第三十五章 密信第五百五十二章 果然是人老成精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一百三十五章 主弱臣強第八百五十七章 爾虞我詐第四百四十三章 勸降金聲桓第七百零四章 賜婚,是攏絡最有效手段第九百二十六章 千鈞一髮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平叛第三百六十三章 應天府之變(六)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衡陽鎮狙擊戰(二)第六百十章 因爲怕他,所以要滅了他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徒嘆奈何第三百四十二章 真是雞肋嗎?第四百三十二章 平崗山突圍戰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又想故伎重演第七百四十一章 宴請羣商第七百三十一章 陳子龍等人來訪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南北三個戰場(二)第一百七十章 惶惶渡海時,哀哀遺民淚第一千四百十五章 小林騎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誰的主意第四百六十一章 丹陽之戰(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人才難得第八十二章 你想謀反嗎?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走過去,便是一片藍天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吳爭的擔心第一百五十二章 想幹啥?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有女不愁嫁第三百九十三章 太祖遺詔第一千四百十二章 再戰飛雲橋第七十八章 有魂的軍隊,不死!不滅!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誰是好人?第六百零七章 陰謀才露尖尖角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天長之失第一千零十八章 找裡面官大的說去第八百六十四章 是金子,到哪都會發光第八百十一章 城中真隱着一支軍隊第八百二十三章 敵人不上當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以諍搏名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外力第一百七十七章 視父子如天敵的吳老爹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錯覺、美夢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小林騎的首秀第二十五章 坐而論道(二)第三百十一章 三界阻擊戰第一百十四章 三刀斷山劉老三第三百二十九章 猜忌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戰將啓第三百七十四章 講自己的道理第一千三百章 妥協第四百零二章 首輔之位第九百二十章 預判出現了偏差第四百十一章 黃斌卿來犯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又是儀真第四百七十六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恐嚇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覆盤第六百零七章 陰謀才露尖尖角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需要理由嗎第五百章 夏完淳指揮有誤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滅口第二十二章 升百戶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血洗王府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再編新軍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陳錢山水師第二章 與韃子爭,其樂無窮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一舉三得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南北三個戰場(二)第一百零二章 你太沒良心了第四百七十四章 劫富濟貧之說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真假重要嗎第二百十六章 洪承疇親自增援蘇州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沛縣之戰(二)第九百三十四章 覆滅之路第一百章 這下老子要破產了。第二百九十五章 追緝兇手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變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比吳三桂更可恨的大漢奸第八百四十六章 錢翹恭的騎槍兵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我不是你的兵第四百五十章 全殲清軍第六百二十九章 正經事?第四百六十二章 丹陽之戰(二)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要反擊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突變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我要贏第四十一章 同行十二日,不知思民是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