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太不要臉了

洪承疇等清廷官員臉色鐵青,陳洪範憤怒地一拍案臺,厲聲道:“爾敢羞辱我朝,當知我朝鐵騎三日便可兵臨應天府城下?”

吳爭施施然問道:“敢問你是哪位?”

“大清都督同知、總兵官陳洪範。”

吳爭昨晚是做過功課的。

這個陳洪範那可是徹頭徹尾的大漢奸,世人稱之爲“活秦檜”。

萬曆年間中的武舉,因善於鑽營,短短六年,就從遊擊一直升至居庸關總兵。

崇禎初,任南京右都督府僉事,提督大教場。

次年就轉任右都督,鎮守浙江。

崇禎五年,孔有德在山東叛亂,陳洪範領兵參與平叛,因平叛有功加封爲太子少師。

崇禎十年,朝鮮告急,陳洪範掛平虜將軍印,領兵救援,當時清軍攻皮島,陳洪範聞風而逃,至廣鹿島,因此被革職。

之後,陳洪範開始結交閹黨,得到重新任用,投身到熊文燦麾下,從此鬱郁不得志。

直到清軍入關,大明亡國,時任靖南伯、京營副總兵的黃得功邀約他勤王,陳洪範一口拒絕。

之後,福王在南京即位,建立弘光朝。

他就投了弘光朝,重覓老路,與閹黨攀上了關係,最後在時任首輔馬士英的舉薦下,提督沿海五鎮水師。

就爲了這點,吳爭昨夜踹了馬士英好幾腳。

當時弘光朝不思圖變,依舊貫徹“聯虜平寇”的國策,也就是勾結清軍討伐農民起義軍,典型的“寧予外寇不予家奴”思想。

那麼派出使團同清廷和談就成了當務之急。

陳洪範來勁了,他打仗不行,鑽營卻有一套,他自告奮勇,向弘光帝奏請北使,弘光帝加其太子太傅銜,命來京陛見。

由此,左懋第、馬紹愉、陳洪範組成了北向使團,出使順天府。

使團由南京出發,攜帶“大明皇帝致書北國可汗”的御書、賜“薊國公”吳三桂等人的誥敕,白銀十萬兩、黃金一千兩、綢緞一萬匹。

至順天府後,前往謁陵,祭告先帝,並通謝清王,並酬謝剿寇文武勞勳。

可笑的是,那時的吳三桂早已降了滿清。

弘光派陳洪範爲北使重臣,本意是考慮到他久歷戎行,同吳三桂等人有交情,便於聯絡,卻沒有料到陳洪範的主動請行包藏禍心。

清廷派出已降清的明朝參將唐虞時之子唐起龍(陳洪範的女婿)勾連陳洪範。

雙方自然一拍即合,很快陳洪範就成了弘光北使團中的清方奸細。

由此,清廷態度強硬,毫無和談之意,倒是把所帶金銀綢緞全部留下,派兵三百名押送使團即刻離京南返。

使團至天津時,陳洪範密信一封,聲稱自願率兵歸順,併爲清廷招徠南中諸將。請求多爾袞羈押使團左懋第、馬紹愉二人。

多爾袞得報大喜,立即派人帶兵在滄州攔住使團,將左、馬二人拘回北京,同時親筆書信一封傳給陳洪範,許諾“加意籌畫,成功之日,以世爵酎之”。

如此,使團只有陳洪範南返。而陳洪範其實已經是清廷安插在明廷內部最大的內奸。

被多爾袞擒至順天府的馬紹愉,降了。

而左懋第面對清廷多次勸降,依舊堅貞不屈,被清廷所殺。

到了這份上,傻子都知道,弘光朝的末日不遠了。

堂堂弘光朝太子太傅成了內奸,對清廷而言,弘光朝還有什麼秘密可言?

無論是民生政令還是軍事佈防,知道得比明人還清楚。

不過陳洪範“志大才疏”、“眼高手底”,他想爲清廷獻上一份大禮,爲自己晉身做準備。

他在迴應天府,途經時任興平伯高傑鎮守的徐州時,想勸降高傑。

聲稱二劉(即劉良佐、劉澤清,爲當時南朝四鎮之二)已有心歸附清廷,勸高傑識時務者爲俊傑。

不想高傑早看不慣陳洪範的言行,直接懟道:“清廷想要徐州、泗州也行,你去轉告清廷,讓他們拿順天府來換。”

話不投機半句多,見高傑不是同道中人,陳洪範使出一招“痼疾發作”的老套路,借中風逃遁而去。

可陳洪範不甘心啊,一回到應天府,就大肆散佈“和平”氣氛,麻痹弘光君臣;一面向弘光帝密奏,黃得功、劉良佐暗通韃虜。

時日久了,陳洪範嘴臉世人皆知,弘光帝顧及舊情和顏面,加上沒有確鑿證據,所以沒有治罪陳洪範,只將他打發出京,回原籍自省。

可陳洪範還不收斂,回鄉之後還特地寫了一篇名爲《北使紀略》的文章,恬不知恥地宣揚自己如何效忠於明廷,可背後卻到處散佈清軍勢大難敵,勸人及早投降,被當地人稱爲“活秦檜”。

之後清軍南下,應天府陷落,黃得功兵敗自殺,弘光帝被俘。六月,潞王朱常淓在杭州被擁戴監國。

朱常淓眼大如盲、病急亂投醫,竟然重新啓用陳洪範這個“和平使者”去同清軍講和。

“活秦檜”陳洪範這次又乘坐懸掛着“奉使清朝”旗幟的船隻,去同清方密商賣國事宜了。果然,與當時清軍主將博洛勾結妥當之後,陳洪範回到杭州,同兵部尚書張秉貞一道勸朱常淓投降。

朱常淓本就是貪生怕死之人,在陳洪範、張秉貞一唱一和之下,決定奉表獻城降清。

清軍不費吹灰之力佔領杭州,陳洪範此時完成了他的使命,正式撕下面具降清。

好在清廷居然也沒虧待他,想來也正常,陳洪範不象吳三桂,他打仗沒本事,也就關於苟且鑽營,放在哪也不會危及到清廷的統治。

於是,弘光朝曾經的太子太傅搖身一變,成了滿清都督同知總兵官,出現在了這場談判席上。

依吳爭的心性,能這麼便宜放過他嗎?

“喲……恕吳爭眼拙,竟不知是陳大人當面,早年拜讀陳大人的大作,陳大人文筆,令吳爭嘆爲觀之。”

吳爭不僅“不要臉的奉承”,還起身拱手向着陳洪範的方向走去。

這份無恥和肉麻,直讓慶泰朝衆人一個個舉手掩面,臉色漲紅欲滴。

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如何放手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讓條路?第八十二章 你想謀反嗎?第六十八章 站直嘍第四百四十九章 偷襲戰變成遭遇戰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八百二十一章 里長、族長的威嚴第九百五十二章 打順手了,勝利拈手即來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沛縣之戰(四)第七十四章 地頭蛇第五百十五章 兄長,保重!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戰略迷惑第九百七十一章 小心暗箭!第三百九十一章 吳爭是惠宗後裔?第一千二百十九章 誰的炮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韃子一樣不缺窩裡鬥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擴大戰果第八百零七章 哪個馬大人?第二百七十一章 吳老爹吐露秘密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攻海州?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陳錢山水師第六百二十三章 韃子開始屠城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老馬,你立功了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南北三個戰場(四)第三百零八章 命不該絕第二百五十四章 糧食大戰第八十六章 這世道,想做事真難。第一百六十九章 張煌言被逐第八百四十一章 北伐之日,不遠矣!第五百五十一章 佩服,佩服!第四百三十二章 平崗山突圍戰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第二百三十六章 爹的家法我已領受慣了第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八百八十六章 收編九江義軍第五百八十八章 人生何處不冒險?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我是漢人第九百七十七章 你從是不從?第八百二十九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第七百六十二章 吳爭練兵(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我是吳小妹第三十五章 密信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都不是好人(一)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亂世造英雄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北伐只是手段,而非目的第五百五十二章 果然是人老成精第八百八十一章 委屈你了!第六百三十八章 互不相欠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多爾袞陰魂不散?第一百四十一章 籌餉第六百四十章 本公眼中,漢人命貴第六百六十四章 也太能折騰了第九百七十八章 你算個屁?第二百六十六章 杭州府騷亂第四百五十四章 清軍是紙老虎第九百二十三章 三千人打五萬大軍的伏擊?第三百三十二章 錢多也發愁第六百六十九章 不會有都城第五百四十三章 如沐春風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一舉三得第一百五十七章 鄉紳有訴求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殺雞儆猴第八百九十八章 天罰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事有反常第一百七十九章 拔營向紹興府第八百三十六章 罕見的酷刑第三百十三章 海邊小城第一千五百十六章 法不容情,人容情第六百八十七章 北城失守第五百五十章 你不能攔我第四百十五章 整編舟山水師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再戰海州(一)第三百零八章 命不該絕第三百四十二章 真是雞肋嗎?第三百六十六章 應天府之變(九)第八百九十章 情理之中,不足爲怪第七百零二章 沈致遠說,這是個陽謀第九百二十三章 三千人打五萬大軍的伏擊?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七星島海戰(五)第八百十八章 案情原委(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同是明軍,何必內訌?第七百二十一章 王師還能北伐嗎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快了第七百零八章 蔣全義率軍來歸第一千三百十章 一門忠烈第二百十四章 三反之政,烏乎不亡?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有些不要臉第七百二十一章 王師還能北伐嗎第一百四十八章 多鐸竟帶了紅衣大炮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套中有套第五百四十二章 莫負老夫!第一百五十九章 城外漢人軍隊臨陣倒戈第十五章 活着倒成了恥辱第三百六十五章 應天府之變(八)第一千二百十七章 晉王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真實和齷齪第四百七十八章 太不要臉了第一千六百十一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城破在即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戰爭重啓
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如何放手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讓條路?第八十二章 你想謀反嗎?第六十八章 站直嘍第四百四十九章 偷襲戰變成遭遇戰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八百二十一章 里長、族長的威嚴第九百五十二章 打順手了,勝利拈手即來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沛縣之戰(四)第七十四章 地頭蛇第五百十五章 兄長,保重!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戰略迷惑第九百七十一章 小心暗箭!第三百九十一章 吳爭是惠宗後裔?第一千二百十九章 誰的炮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韃子一樣不缺窩裡鬥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擴大戰果第八百零七章 哪個馬大人?第二百七十一章 吳老爹吐露秘密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攻海州?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陳錢山水師第六百二十三章 韃子開始屠城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老馬,你立功了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南北三個戰場(四)第三百零八章 命不該絕第二百五十四章 糧食大戰第八十六章 這世道,想做事真難。第一百六十九章 張煌言被逐第八百四十一章 北伐之日,不遠矣!第五百五十一章 佩服,佩服!第四百三十二章 平崗山突圍戰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第二百三十六章 爹的家法我已領受慣了第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八百八十六章 收編九江義軍第五百八十八章 人生何處不冒險?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我是漢人第九百七十七章 你從是不從?第八百二十九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第七百六十二章 吳爭練兵(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我是吳小妹第三十五章 密信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都不是好人(一)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亂世造英雄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北伐只是手段,而非目的第五百五十二章 果然是人老成精第八百八十一章 委屈你了!第六百三十八章 互不相欠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多爾袞陰魂不散?第一百四十一章 籌餉第六百四十章 本公眼中,漢人命貴第六百六十四章 也太能折騰了第九百七十八章 你算個屁?第二百六十六章 杭州府騷亂第四百五十四章 清軍是紙老虎第九百二十三章 三千人打五萬大軍的伏擊?第三百三十二章 錢多也發愁第六百六十九章 不會有都城第五百四十三章 如沐春風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一舉三得第一百五十七章 鄉紳有訴求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殺雞儆猴第八百九十八章 天罰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事有反常第一百七十九章 拔營向紹興府第八百三十六章 罕見的酷刑第三百十三章 海邊小城第一千五百十六章 法不容情,人容情第六百八十七章 北城失守第五百五十章 你不能攔我第四百十五章 整編舟山水師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再戰海州(一)第三百零八章 命不該絕第三百四十二章 真是雞肋嗎?第三百六十六章 應天府之變(九)第八百九十章 情理之中,不足爲怪第七百零二章 沈致遠說,這是個陽謀第九百二十三章 三千人打五萬大軍的伏擊?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七星島海戰(五)第八百十八章 案情原委(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同是明軍,何必內訌?第七百二十一章 王師還能北伐嗎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快了第七百零八章 蔣全義率軍來歸第一千三百十章 一門忠烈第二百十四章 三反之政,烏乎不亡?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有些不要臉第七百二十一章 王師還能北伐嗎第一百四十八章 多鐸竟帶了紅衣大炮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套中有套第五百四十二章 莫負老夫!第一百五十九章 城外漢人軍隊臨陣倒戈第十五章 活着倒成了恥辱第三百六十五章 應天府之變(八)第一千二百十七章 晉王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真實和齷齪第四百七十八章 太不要臉了第一千六百十一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城破在即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戰爭重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