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四章 三反之政,烏乎不亡?

吳易漲紅着臉反詰道:“臨安伯評評理,我部孤軍抗清,沒有兵糧飽和銀補給,在清軍腹地抗戰,不行此……之事,將士還不都得餓死,如何抗清?吳某也是讀書人,豈能不知此事荒唐,可事急從權,與大局相比,小節不妨捨棄。”

吳爭聽明白了,一個是死守禮義、不肯折節,另一個是事急從權、就地給養。

一水一火,水火不容,鬧掰了。

從此老死不相往來。

而兩個都是讀書人,都是崇禎朝進士,一個崇禎十年,一個崇禎十六年。

居然就是完全不同的心性。

吳爭無法去評價二人誰對誰錯。

但就目前局勢而言,二人都對也都錯,其實如果讓二人中和一下,或許一切都會改變。

可問題是,誰都不願意改變,這就是目前南明的困局。

不是每個文人都諂媚於敵,也不是每個文人都忠義於國。

這其中還有許多搖擺不定,見風使舵之文人。

吳爭一時間,有些懊惱起來,這個局怎麼解?

吳爭心裡很清楚,這個局必須解開,否則日後自己勢力必將遇到這個問題。

忠義之士必須招攬,否則如何號令天下義士反清?

可忠義之士不是無慾無求、完美之人,他們也有弱點,也有訴求。

象吳易這樣事急從權的更不少,他們忠誠於大明,在拼死反抗清廷,可他們確實在當地爲非作歹了,特別是當地百姓視之如寇,由此使得當地百姓更歡迎清軍勝利。

而那些諂媚於敵的文人,未必是真心投靠清廷的,或許只爲了利益,或許僅僅是貪生怕死。

更何況那些搖擺不定的,如果將二者全推向了清廷,那麼抗清都做不到,就惶論復明了。

可現在肯定不是糾結這事的時候,吳爭定了定神,對吳易道:“依你剛纔的說法,臥子先生是被松江城的清廷官員加害了?”

吳易正容道:“我是實話實說,我也從沒有責怪臥子先生棄我部於不顧,但臥子先生的心性過剛,說話、行事不留餘地,避居在松江城內,恐怕會得罪不少人。”

吳爭聽明白了,如果真照這個心性,剛極易折,陳子龍十有八九已經不在松江城了。

因爲以當時的情形,如果陳子龍自由身,肯定會興奮出城,迎接明軍。

如果被拘禁,吳勝兆肯定會獻出邀功,因爲就算吳勝兆要隱藏陳子龍,圖謀不規,他也應該知道,他率軍離開,吳爭派宋安駐囤,陳子龍一定會被發現或者被人告發吳勝兆拘禁陳子龍。

陳子龍不是普通人,他是名人、名士,去向自然有人留意。

所以,陳子龍肯定不在松江城了。

得出這個結論,吳爭對夏完淳分析了一下,直言相告道:“令師恐怕真不在松江城了,忠義伯所言在理,你放心,我派人立即回松江城讓宋安打探一下,只要還在松江,定能保他平安。在松江城了,也能知道去處,我等再想法營救就是。”

夏完淳點點頭道:“恐怕也只能如此了。”

吳爭此時掃了三人一眼,突然問道:“諸位都是抗清復明同道之人,吳爭想問問諸位,大明爲何亡?”

這問題問得很突兀,盡在三人的預料之外。

吳易率先回答道:“我是崇禎十六年進士,比諸位年長几歲,就拋磚引玉先說幾句吧。從崇禎、弘光朝再到眼下,大明已經亡了,如今長江已經失守,若不是臨安伯光復杭州,恐怕錢塘江也已經失守了。如今的紹興府、福建隆武朝,與其說是南明,不如說是殘明,你我皆是明人,可有些話不吐不快。”

“以我看來,大明的滅亡不在於黨爭,黨爭不可怕,可怕得是雙方爲何而爭。不管是閹黨還是東林黨、復社,他們不爲對錯而爭,只爲爭而爭。這很可怕,無論誰輸誰贏,與國無利,與天下大害。諸位以爲如何?”

說到這,吳易看了夏完淳一眼道:“存古老弟,我這可不是針對你和令尊。”

夏完淳輕哼一聲,沒有理會吳易。

錢肅典見吳爭有些不解,說道:“大人或許不知,存古父親和臥子先生都是幾社創始人。”

吳爭眉頭微皺,其實他對明末的黨爭知曉不多,但卻厭煩這黨那派的。

吳易說得沒錯,不管是怎樣的正人君子,一旦陷入黨爭,那就會違心處事。

不爲對錯而爭,只爲爭而爭。這十一個字概括了黨爭的巨大危害。

吳爭絕不想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有這樣的黨爭出現。

可吳爭的皺眉,讓錢肅典以爲吳爭是沒有聽說過幾社,於是解釋道:“幾社,意在絕學有再興之機,而得知其神之義也。旨在心古人之心,學古人之學。”

吳爭沒有理會,而是直視夏完淳道:“存古以爲,大明爲何而亡?”

夏完淳同樣不清楚吳爭心裡在想什麼,他直接道:“完淳在諸兄面前最年少,本來不應妄語。但有些話確實如梗在喉,我隨父親投軍,親眼目睹福王弘光朝的滅亡,先父留下一本倖存錄,我續寫了一部分,借用上面幾句話,來回答大人。”

吳爭點點頭道:“請。”

“南都之政,幅員愈小,則官愈大;郡縣愈少,則官愈大;財賦愈貧,則官愈富。斯之謂三反。三反之政,烏乎不亡?”

吳易大呼道:“妙!一針見血、入骨三分。”

吳爭也點點頭道:“確實說出了其中三昧。”

轉頭看向錢肅典道:“你是怎麼看的?”

錢肅典古怪地看了吳爭一眼,反問道:“不知大人突然問起此事,意欲何爲?”

吳爭坦然道:“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等皆少年,若幸運沒有死在戰場之上,那還有數十年的生命,這抗清復明大業一旦有成,難道諸位還想重蹈覆轍嗎?該不該總結教訓,懲前毖後啊?”

吳易、夏完淳皆點頭稱是。

錢肅典也認可道:“大人說得對,依我來看,大明的滅亡在於將不知兵。文人領兵的弊端在於紙上談兵。另外,朝廷奉養皇族擠迫國帑,也是造成朝廷虧空的主因。再有,一些恬不知恥的重臣,投敵賣國,無恥之尤,也是大明滅亡的原因所在。”

吳易、夏完淳皆點頭稱是。

第九十五章 大捷?!第四百三十七章 猜忌是顆見風就長的種子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沒有辦法的辦法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匹夫不可奪志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堅固的堡壘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晉爵令第五十八章 讀書人之氣節第九百三十六章 尼堪的如意算盤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柳如是勸錢謙益反正第五百零九章 大水差點衝了龍王廟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以強擊強,最能摧毀敵人的意志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變化第二百四十七章 吳莊爭奪戰第四十九章 真是他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誰敢?第六百十九章 陳勝、厲如海的選擇第四百三十七章 猜忌是顆見風就長的種子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讓“子彈”飛一會第三百零六章 三界被阻第六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第一個變數第九百八十八章 閹豎第三百二十一章 人舌無骨,黑白顛倒第八百十九章 你得聽我的第二百七十六章 論功封候第四百九十三章 與虎謀皮第八百二十四章 毫無人性的畜生第五百七十章 這輩子只做了一件事的吳老爹第一百五十一章 神來之筆第二百十五章 吳勝兆在猶豫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湖陵城之戰(二)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心中有恨,所以無情第一千零十七章 血拼第七百十五章 一場不對稱的對決第三百二十七章 勸進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失職的“漢奸”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與我何干第四百八十四章 只要人敢送,他就敢收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第七百六十四章 吳爭練兵(三)第六百三十一章 收官大捷第一千零十八章 找裡面官大的說去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撞,也得撞沉它第五百八十二章 越來越難騙了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誰入了誰的坑?第九百五十八章 壞消息多了,能治病!第八百四十五章 借是要還的,取,那就不用還了第六百五十二章 想吃牢飯了不成?第三百五十五章 就象做了場惡夢第一百九十七章 低買高賣,與夷通商第五百零四章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戰略轉變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錢肅樂的剛直第一千一百十六章 最瞭解自己的真是敵人?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有點意思第一百零五章 攻守同盟,互爲犄角第四百九十四章 以戰爭威脅第八百零五章 治下有方?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如何放手第一千六百章 置死地第六百二十一章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第九百八十八章 閹豎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立場第七百九十一章 後世再無旗袍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錢肅樂要請辭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怪我嘍?第三十六章 密信遺失第二百零三章 北伐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隱隱於市第一千一百十一章 小叔寡嫂,瓜田李下第七百十三章 吳爭想換回沈致遠、錢翹恭二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多鐸想幹什麼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無心插柳第一千一百十七章 想多了吧?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比吳三桂更可恨的大漢奸第一百七十四章 他欣慰、他自豪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能贏的,其實不算賭第一百零七章 魏某是揚州人第二百五十二章 應天府光復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收復海州(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南人有脊樑第四十章 盡人事,聽天命。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小勝怡情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成長的煩惱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迷局漸現第六百四十五章 多鐸死了!第七百五十四章 心扉未開,何談坦誠?第二百十五章 吳勝兆在猶豫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誤判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最瞭解自己的往往是敵人第六百三十五章 吳爭就是他們的信仰第八百七十章 她敢不應嗎?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海州之戰(二)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需要理由嗎第一千五百十五章 我叫魯進財第一千零一章 你不會徇私枉法吧?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塌了?第八百四十二章 四九式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落葉歸根,何處不能安息
第九十五章 大捷?!第四百三十七章 猜忌是顆見風就長的種子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沒有辦法的辦法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匹夫不可奪志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堅固的堡壘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晉爵令第五十八章 讀書人之氣節第九百三十六章 尼堪的如意算盤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柳如是勸錢謙益反正第五百零九章 大水差點衝了龍王廟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以強擊強,最能摧毀敵人的意志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變化第二百四十七章 吳莊爭奪戰第四十九章 真是他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誰敢?第六百十九章 陳勝、厲如海的選擇第四百三十七章 猜忌是顆見風就長的種子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讓“子彈”飛一會第三百零六章 三界被阻第六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第一個變數第九百八十八章 閹豎第三百二十一章 人舌無骨,黑白顛倒第八百十九章 你得聽我的第二百七十六章 論功封候第四百九十三章 與虎謀皮第八百二十四章 毫無人性的畜生第五百七十章 這輩子只做了一件事的吳老爹第一百五十一章 神來之筆第二百十五章 吳勝兆在猶豫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湖陵城之戰(二)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心中有恨,所以無情第一千零十七章 血拼第七百十五章 一場不對稱的對決第三百二十七章 勸進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失職的“漢奸”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與我何干第四百八十四章 只要人敢送,他就敢收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第七百六十四章 吳爭練兵(三)第六百三十一章 收官大捷第一千零十八章 找裡面官大的說去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撞,也得撞沉它第五百八十二章 越來越難騙了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誰入了誰的坑?第九百五十八章 壞消息多了,能治病!第八百四十五章 借是要還的,取,那就不用還了第六百五十二章 想吃牢飯了不成?第三百五十五章 就象做了場惡夢第一百九十七章 低買高賣,與夷通商第五百零四章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戰略轉變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錢肅樂的剛直第一千一百十六章 最瞭解自己的真是敵人?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有點意思第一百零五章 攻守同盟,互爲犄角第四百九十四章 以戰爭威脅第八百零五章 治下有方?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如何放手第一千六百章 置死地第六百二十一章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第九百八十八章 閹豎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立場第七百九十一章 後世再無旗袍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錢肅樂要請辭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怪我嘍?第三十六章 密信遺失第二百零三章 北伐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隱隱於市第一千一百十一章 小叔寡嫂,瓜田李下第七百十三章 吳爭想換回沈致遠、錢翹恭二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多鐸想幹什麼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無心插柳第一千一百十七章 想多了吧?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比吳三桂更可恨的大漢奸第一百七十四章 他欣慰、他自豪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能贏的,其實不算賭第一百零七章 魏某是揚州人第二百五十二章 應天府光復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收復海州(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南人有脊樑第四十章 盡人事,聽天命。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小勝怡情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成長的煩惱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迷局漸現第六百四十五章 多鐸死了!第七百五十四章 心扉未開,何談坦誠?第二百十五章 吳勝兆在猶豫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誤判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最瞭解自己的往往是敵人第六百三十五章 吳爭就是他們的信仰第八百七十章 她敢不應嗎?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海州之戰(二)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需要理由嗎第一千五百十五章 我叫魯進財第一千零一章 你不會徇私枉法吧?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塌了?第八百四十二章 四九式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落葉歸根,何處不能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