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薦才

若說後來三國,蜀漢何以以一州之地鼎力三足,在人口、土地等資源皆不如魏吳的情況下延續多年,靠得也就是人才。

這其中,蜀漢除了早期一路跟隨劉備東奔西跑,忠心耿耿的北方各地的心腹派系,和後來劉備接手劉表政治遺產的荊州派系,以及入川奪益州時劉璋內部不斷投靠的東州士派系,剩下的也就只有蜀漢後期大發異彩益州本土士人。

劉備死後,劉禪即位,隨着時間流逝,劉備時期的四大派系除了益州派系,其他都逐漸消失,不是投降他國,就是因爲各種原因死亡。諸葛亮憑着出色的內政能力維持蜀漢發展,除了本人的非凡的政治手腕外,就是靠着蜀地源源不斷涌現的人才。

當然了,姑且不論後來蜀漢滅亡,益州本土派系各種投降或者坐視不理,畢竟大勢已在,反抗又如何,漢本就不如魏,蜀地天險已破,即使蜀漢各地尚有數萬兵馬,但形勢已然不可避免,最多也就是再堅持數年,他們觀望投降又有何錯?

世家豪族本身就是以家族存亡爲發展,先家後國,畢竟自從黨人徹底將東漢政權拉入墳墓堆後,忠不忠一家之國已經不重要了,就如赤壁之戰前,東吳羣臣勸降孫權,也不就是爲了家族存亡而選擇的?

不過現在這些對伏泉來說倒是沒用,此刻的他也不需要益州士人的忠誠,他需要的益州的賢才爲自己治理內政,巴郡物產豐富,也是入蜀咽喉,益州精華之地,他手下能治理內政的人才太少了。

如果是像他在幽州一樣,掌管的是一縣之地,那麼讓關羽等人客串一下倒也無妨,可現在是一郡之地,不是有人客串就行的,所以現在董扶向自己舉薦人才,怎麼不讓他高興?

只見董扶起身行禮一禮道:“益州有郡、國十二,縣、道一百一十八,天府之國,沃野千里,州郡高才良士,遺賢甚多,僕今日便爲君侯列舉一二。”

伏泉急迫回道:“請先生速速道來。”

“一人名曰王商,字文表,乃僕之同鄉,廣漢郪人也。少有才學,僕與其交談,知博學多聞。‘八俊’劉景升、南陽大才宋仲子遠慕其名,皆與其交好,汝南許文休亦贊其爲‘中夏王景興輩也’,此益州年輕一輩翹楚人物。”董扶似乎是爲了先好好震驚一下伏泉,直接搬出了一個伏泉沒聽說過,但名頭極大的人物。

伏泉點點頭,雖然他不知王商是何人,但是既然劉表和宋衷都願和他交好想來應該不差。劉景升劉表不多說了,能在黨人混到“八俊”之名,能力自然不差,而宋仲子則是宋衷,他是南陽章陵有名的大才子,和潁川陽翟名士司馬徽齊名。

這司馬徽就是羅貫中書裡寫的那位“水鏡先生”,其素有知人之鑑,宋衷和司馬徽的名氣很大,伏泉在雒陽便耳聞頗多。更何況還有汝南的許靖稱讚王商是自己好友王朗那樣的人物,許靖是汝南名士,和他從弟許邵都以品評人物而聞名,號爲“月旦評”。許邵就是那個給曹操評價“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許子將,而許靖評價王商是王景興王朗那樣的人物,要知道王朗可是後來的魏之開國三公,由此足可見這王商一定是有大才乾的。

董扶見伏泉臉色大悅,心中對他好感也是更甚,便繼續道:“另有一人,亦爲僕之同鄉,名曰秦宓,字子敕,廣漢綿竹也,少有才學,善舌辯,有三公之才,君侯宜速招之,板楯蠻人剛剛降服,急需善辯之士安撫。”

秦宓?

那位巧辯張溫的益州學士嗎?

的確,現在巴郡板楯蠻剛剛平定,正需要這種能言善辯的人前去調解安撫,若派能力一般的人,一言不合激怒蠻人的話,反而不美了。

“既如此,餘這便招其人來。”對於王商,伏泉未聽聞其名號,倒沒太多想法,不過這秦宓,如此善辯,正是自己需要的人,他當然控制不住情緒,準備招攬了。

董扶見此,淡淡道:“君侯莫急,僕尚有數人未舉,而且秦子敕前番州郡數次徵辟,皆稱病不往,君侯若招,非僕親往相勸不可。”

“是餘孟浪了,餘今番聞兩位大才,喜不自勝,請茂安先生繼續薦才。”伏泉收斂尷尬繼續道。

“益州青年才俊甚多,僕知一人名曰楊洪,字季休,犍爲武陽人也,忠清款亮,憂公如家,事繼母至孝……”董扶說了一人後,又接連道:“又有一人乃僕好友巴西閬中人周舒周叔布之子,名曰周羣,字仲直,自幼受學其父,精通讖緯之學。其專心候業,凡氣候多變,皆爲其言中……”

“再有……”

年過半百的董扶此刻渾然不像老者說話多了,就容易疲勞,他神采奕奕的一口氣道出十餘人,伏泉連連撫掌稱“善”。他介紹的都是現在年紀剛好的青年俊傑,雖然伏泉不認識這些人名,但卻無礙伏泉需要他們的幫助。

秋風蕭蕭吹來,在江邊拂來一陣涼爽,正如伏泉現在的心情一般,忽然之間有人給他舉薦如此多的賢才,能不令他心情高興痛快嗎?

王商,字文表,郪人也。博學多聞。州牧劉璋闢爲治中,試守蜀郡太守。荊州牧劉表、大儒南陽宋仲子遠慕其名,皆與交好,許文休稱商“中夏王景興輩也。”商勸璋攬奇拔雋,甚善匡救。薦致名士安漢趙韙及陳實盛先、墊江龔楊、趙敏、黎景、閬中王澹、江州孟彪,皆至州右職、郡守。又爲嚴、李立祠,正諸祀典。在官十年而卒。

摘選自《華陽國志》

秦宓字子敕,廣漢綿竹人也。少有才學,州郡辟命,輒稱疾不往。

楊洪字季休,犍爲武陽人也。洪少不好學問,而忠清款亮,憂公如家,事繼母至孝。

周羣字仲直,巴西閬中人也。父舒,字叔布,少學術於廣漢楊厚,名亞董扶、任安……羣少受學於舒,專心候業。於庭中作小樓,家富多奴,常令奴更直於樓上視天災,才見一氣,即白羣,羣自上樓觀之,不避晨夜。故凡有氣候,無不見之者,是以所言多中。

摘選自《三國志》

曹操微時,常卑辭厚禮,求爲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對,操乃伺隙脅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操大悅而去。

初,劭與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論鄉黨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故汝南俗有“月旦評”焉。

摘選自《後漢書·許劭傳》

嘗問許子將:“我何如人?”子將不答。固問之,子將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太祖大笑。摘選自孫盛《異同雜語》(三國志注引)

這裡說下,前面有書友提起後漢書這段曹操評語,泉釋感覺還是孫盛這個靠譜,畢竟曹操問許劭時,東漢還是和平盛世,遠遠不是亂世,若說他是“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曹操怎麼可能會大悅?前後不通的,盛世當然是誇讚別人能臣才能令人高興,而且在曹操年少時誰能預料到東漢將亂呢?

第五百四十章 滿屋髒亂不得坐第四百三十一章 受冠禮成第四百八十七章 攔腰截斷鮮卑軍第三百四十六章 更好的活着第一百五十章 有志者事竟成也第二百零二章 施計誘蠻伏殺之第五百三十一章 政略改之曹魏亡第二百四十五章 朝中紛亂又多事第二百八十六章 夫爲妻綱第六百八十四章 鹿死誰手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管家小第六百三十三章 晉陽第二百五十二章 白虎主殺伐第三十一章 救人第六十五章 天災不絕第二百九十三章 如何應對世家豪族第六十九章 獻策治蝗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音公孫瓚第一百四十五章 遊俠少年劉張簡第六百五十章 血染宮門第二百六十章 爲了黃巾而上位第六百一十章 又是一年不穩事第二百八十五章 卞縈嬌媚第三百二十三章 汝子文聘乎第三十四章 各方反應第五百五十五章 涼州 風乍起第七十二章 食爾血肉以報天地聖人第三百五十八章 今夜何處不失眠第五百三十五章 陽翟俊傑已不少第六百三十章 石門第一百零二章 武聖歸心第九十九章 無錢募兵第二百四十五章 朝中紛亂又多事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城賊子如蟻附第六百六十五章 削弱世族豪強根基第四百三十二章 明裡北地羌亂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通人事聽牆角第四百六十三章 馬踏彈汗山第三十九章 詔獄第三百二十九章 禍水東移第二百八十七章 主動勾搭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將者 只有忠第四百七十二章 涼州俊傑何其多也第二百七十章 願往五斗米教祈願第二百零六章 入閬中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將軍之位不好第四百七十六章 金蓮川逃兵第一百八十八章 來撈軍功鍍金的第五百零二章 大戰之下真情義第六百二十一章 手段厲害不如軍事牛逼第五百五十五章 涼州 風乍起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通人事聽牆角第六百六十九章 掃定南匈奴屠各第二十三章 舅父欲重演宮變乎?第一百七十三章 閹人不除 國無寧日第四百九十七章 蹴鞠實力誰爲勝第一百三十三章 檀石槐授首第一百一十二章 守城初戰第二百二十四章 明公靜候佳音第五百八十八章 必令涼州成赤地第二十七章 怨上加怨第三百七十八章 窮寇勿迫莫貪功第四百零九章 袁本初來賀第三百二十八章 摘桃子沒門兒第三百二十八章 摘桃子沒門兒第六十二章 文姬尚在懷中第一百九十八章 平蠻何去何從第五百六十章 今必將滅賊餘一役第四百九十四章 幽並軍爭誰人勝第五百五十四章 古之惡來誓效死第五百八十四章 今日之禍已有先因第二百五十五章 改日再來第三百四十七章 血染山崗鴉渡來第一百七十七章 大漢四百年之期第三百八十六章 四面楚歌第五百章 大鮮卑山行軍進行時第一百六十五章 查袁赦以正不法第四百三十七章 草聖第三百三十九章 防民之口第三百七十二章 小民從來不可輕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能再低調了第三百七十八章 窮寇勿迫莫貪功第六百六十七章 蔡家有女初長成第一百九十六章 火光乍破兵戈亂第五百四十三章 曹魏最大之功臣第三百五十一章 吏不必可畏第一百三十六章 捷報傳京五百一十章 自己來做第四百零一章 何人可令段紀明爲輔第五百八十一章 內舉不避子第五百三十七章 非太平道乃在朝堂第三百一十一章 暴漢所欲何爲第七十章 伏完假節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事去矣何有援第四百一十二章 望門投止思張儉第五百零五章 襲擾後方逼決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漢末第一名將第六百三十四章 張燕將至第五十三章 無妄之災
第五百四十章 滿屋髒亂不得坐第四百三十一章 受冠禮成第四百八十七章 攔腰截斷鮮卑軍第三百四十六章 更好的活着第一百五十章 有志者事竟成也第二百零二章 施計誘蠻伏殺之第五百三十一章 政略改之曹魏亡第二百四十五章 朝中紛亂又多事第二百八十六章 夫爲妻綱第六百八十四章 鹿死誰手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管家小第六百三十三章 晉陽第二百五十二章 白虎主殺伐第三十一章 救人第六十五章 天災不絕第二百九十三章 如何應對世家豪族第六十九章 獻策治蝗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音公孫瓚第一百四十五章 遊俠少年劉張簡第六百五十章 血染宮門第二百六十章 爲了黃巾而上位第六百一十章 又是一年不穩事第二百八十五章 卞縈嬌媚第三百二十三章 汝子文聘乎第三十四章 各方反應第五百五十五章 涼州 風乍起第七十二章 食爾血肉以報天地聖人第三百五十八章 今夜何處不失眠第五百三十五章 陽翟俊傑已不少第六百三十章 石門第一百零二章 武聖歸心第九十九章 無錢募兵第二百四十五章 朝中紛亂又多事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城賊子如蟻附第六百六十五章 削弱世族豪強根基第四百三十二章 明裡北地羌亂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通人事聽牆角第四百六十三章 馬踏彈汗山第三十九章 詔獄第三百二十九章 禍水東移第二百八十七章 主動勾搭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將者 只有忠第四百七十二章 涼州俊傑何其多也第二百七十章 願往五斗米教祈願第二百零六章 入閬中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將軍之位不好第四百七十六章 金蓮川逃兵第一百八十八章 來撈軍功鍍金的第五百零二章 大戰之下真情義第六百二十一章 手段厲害不如軍事牛逼第五百五十五章 涼州 風乍起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通人事聽牆角第六百六十九章 掃定南匈奴屠各第二十三章 舅父欲重演宮變乎?第一百七十三章 閹人不除 國無寧日第四百九十七章 蹴鞠實力誰爲勝第一百三十三章 檀石槐授首第一百一十二章 守城初戰第二百二十四章 明公靜候佳音第五百八十八章 必令涼州成赤地第二十七章 怨上加怨第三百七十八章 窮寇勿迫莫貪功第四百零九章 袁本初來賀第三百二十八章 摘桃子沒門兒第三百二十八章 摘桃子沒門兒第六十二章 文姬尚在懷中第一百九十八章 平蠻何去何從第五百六十章 今必將滅賊餘一役第四百九十四章 幽並軍爭誰人勝第五百五十四章 古之惡來誓效死第五百八十四章 今日之禍已有先因第二百五十五章 改日再來第三百四十七章 血染山崗鴉渡來第一百七十七章 大漢四百年之期第三百八十六章 四面楚歌第五百章 大鮮卑山行軍進行時第一百六十五章 查袁赦以正不法第四百三十七章 草聖第三百三十九章 防民之口第三百七十二章 小民從來不可輕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能再低調了第三百七十八章 窮寇勿迫莫貪功第六百六十七章 蔡家有女初長成第一百九十六章 火光乍破兵戈亂第五百四十三章 曹魏最大之功臣第三百五十一章 吏不必可畏第一百三十六章 捷報傳京五百一十章 自己來做第四百零一章 何人可令段紀明爲輔第五百八十一章 內舉不避子第五百三十七章 非太平道乃在朝堂第三百一十一章 暴漢所欲何爲第七十章 伏完假節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事去矣何有援第四百一十二章 望門投止思張儉第五百零五章 襲擾後方逼決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漢末第一名將第六百三十四章 張燕將至第五十三章 無妄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