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宗室重臣

劉澤恍然大悟,看來這歷史的進程真得在加快,原來中平五年才能發生的事居然硬生生地提到了中平三年,劉澤作爲熟悉三國曆史的穿越者,越來越來感覺地難以把握這個時代的脈搏了。劉澤拱手而賀道:“恭喜劉太常高遷。”

劉焉呵呵笑道:“彼此彼此,我與伯安兄今日登門造訪,就是來祝賀潤德公右遷的。”

看劉澤還尚在疑惑之中,劉虞笑道:“此番皇上採納了君郎兄的建議,初步擬定在益、冀、豫、兗、幽五州廢刺置牧,君郎兄出任益州牧,爲叔出任幽州牧,少府黃琬出任豫州牧,皇甫車騎出任冀州牧,至於這兗州牧,自然着落在賢侄身上了。而且賢侄籍此戰功,皇上更是欲封賢侄爲涿鹿亭侯,州牧列侯,無上榮寵,可笑昔日爲叔還準備讓賢侄出任幽州的兵曹從事,真是慚愧慚愧啊。”

劉澤悚然一驚,雖然自己有功於朝庭,升賞早在意料之中,按劉澤先前的想法,撐死也給個太守國相之類的官就不錯了,那還得看宦官們的臉色才行。州牧是何等樣的官,劉澤心中比誰都更清楚,那是真正的封疆大吏,非位高權重者不能任之,自己先前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騎都尉,若直接升任兗州牧那豈不是一步登天?但劉澤心裡還有幾分疑惑,自己和宦官張讓他們的矛盾已經到了水火難容的地步,就算皇上有心封賞,難保張讓他們不會從中作梗。現在突然傳出就任兗州牧一事,多少有些蹊蹺,這中間又會有多少貓膩?

雖然內心中波瀾起伏,但劉澤的面上卻是古井無波,悠悠地呷了一口茶,神情泰然自若,彷彿事不關己,似乎劉虞說的是不相干的事。劉焉微微一皺眉,他久歷官場,什麼樣的人沒見過。但象劉澤這樣淡泊沉穩、寵辱不驚的人還真是少見。在高官厚祿面前如此鎮定從容的人有兩種,一種是那種高人隱世,看破紅塵,另一種就是城府極深的人。喜怒不形於色。顯然劉澤不可能是第一種。如果是第二種人,那可就更可怕了,就連州牧這樣的位子都沒有看在眼裡。那他的胸懷可就不是一般地大了。

劉焉輕咳了一聲,道:“似乎潤德公並沒有感到意外,顯然潤德公的消息比我等還要靈通。”

劉澤淡淡一笑道:“那裡那裡,若非叔父和劉太常傳訊,在下已豈能得知這朝庭內幕消息。只是在下位卑職輕,才疏學淺,又如何能擔得了州牧之重任?”

“賢侄有所不知,此番廢刺置牧之舉,乃干係重大,關乎社稷,皇上也是經過深思熟慮,初置的五州州牧之中,宗室重臣就佔了三席,賢侄可知是爲何?”

“願聞其詳。”

ωωω ¤TTkan ¤C〇 “昔日高祖平定天下之後,認爲秦之所以滅亡,乃是無同姓宗室屏藩所致,於是高祖在清除異姓王之時大封劉氏子侄爲同姓王,意在拱衛皇權,並與羣臣白馬盟誓,非劉不王,非功不侯。此爲宗室之始,然孝景之時,七國亂後,宗室勢力日益衰落,外戚與宦官輪流把持朝政,朝政崩壞、民生塗炭,才致有黃巾之禍。今上亦是痛定思痛,愈振朝綱,君郎兄此番上奏,與皇上聖意相合,纔有廢刺置牧之議。此番所封五州牧之中,皇甫車騎平叛黃巾乃第一功臣,得封冀州牧乃是實至名歸,黃琬乃是朝中重臣,主牧豫州更在情理之中,剩下的三個州牧位子,皇上全給了宗室重臣,由此可見,此番皇上重用宗室之意。潤德,你我三人雖是庶支,但皆是高祖苗裔,劉氏子孫,值此朝室傾危之時,理應責無旁貸地站出來,保我劉氏江山千秋萬代。”

千秋萬代?劉澤心底裡在暗笑,這劉虞想得也太天真了,大廈將頃,又豈是他們幾個宗室成員那左右了得,何況就算劉虞有匡扶漢室之心,別人有嗎?最起碼出廢刺置牧這個餿主意的劉焉就沒有,他的心思早就到了有天子氣的益州去了,他只想做他的土皇帝,甚至在機會合適的時候把那個土字給去了,至於洛陽朝堂的生死存亡,恐怕真和他沒啥關係。

不過這是劉澤心裡的想法,面上一笑道:“叔父所言極是,身爲宗室子弟,確實該爲朝庭盡一份棉薄之力,只是小侄閱歷尚淺,若真的牧守兗州,只怕諸位大臣不服啊。”

劉虞哈哈大笑道:“賢侄多慮了,雖然賢侄乃弱冠之身,但剪除黃巾、誅殺張角,此等功勳,就算是相比衛霍也是不遑多讓,何況此番任命出自聖上,衆臣又豈敢妄議。”

劉澤道:“不知皇上龍體安康否?”

劉虞道:“皇上只是偶感風寒而已,現已無大礙,只等年後便可上朝,賢侄是否有些等不及了?”

聽得漢靈帝平安無事,劉澤懸着的一顆心也就放下了,最起碼漢靈帝還應該有三年的陽壽。“功名富貴小侄倒是並不在意,只是聽聞聖上龍體安康,我心甚慰,皇上金安,就是我大漢之福啊。”

劉澤說的可倒是心裡話,漢靈帝雖然昏庸,但卻是大漢朝的擎天之柱,勉勉強強支撐着搖搖欲墜的漢室江山,三年之後隨着漢靈帝的崩殂,龐大的漢帝國在頃刻間便分崩離析,諸侯雄起,三國之幕由此拉開。漢靈帝能多活一年,腐朽的朝庭便可多維繫一年,老百姓也難免一年亂世之苦。

劉虞頗有嘉許之色,道:“雖然朝野對聖上多有微詞,說陛下親小人遠賢臣,但我們做臣子的,首先便應有忠誠不二之心,不可腹誹,更應該盡到諍臣本分,諍言進諫,以明聖聽。此次皇上採納君郎兄所奏,從善如流,也不愧是明君所爲。”

對於劉虞這種盲從的保皇派,劉澤自然懶得和他辯駁,他倒是想起一事來。“叔父可知朝中廢刺置牧之議何時傳出來的消息?又有何人知曉這消息?”

劉虞道:“君郎兄上書已有十餘日,皇上召近侍大臣議過此事,初步定下來大概也就是三五天前的事吧,這消息知道的人並不多,也就三公九卿和大將軍瞭解內幕,其餘人等也僅是揣測而已,潤德爲何有此一問?”

劉澤倒是恍然大悟,原來袁家曲意迎奉,何進極盡拉攏,都有落在這裡,袁逢何進身居高位,朝庭的內幕消息盡在掌握之中,所以他們纔在第一時間向劉澤拋出了橄欖枝,這些人可都是混跡官場的老油條了,朝庭內出現象劉澤這樣的官場新貴不拉攏巴結纔怪。劉澤說道:“噢,沒什麼,小侄只是有些好奇罷了。”

今天劉虞和劉焉來劉澤府上也就是通通氣,同時和劉澤聯絡一下感情,此番皇上重新重用宗室重臣,也算是劉氏宗族勢力躋身權力巔峰的圈子,與此前執掌朝政的外戚勢力和宦官勢形成了鼎足之勢,在這種形勢下,劉虞和劉焉都認爲他們有必要團結起來,形成一股合力,而新貴劉澤的加入無疑讓他們的籌碼更充足一些,至少今後在朝堂上宗室勢力將會有更大的發言權。

對於他們的目的,劉澤倒是沒有什麼排斥,本身他就是出身於漢室宗親,雖家道落破,但身份地位卻依然擺着那兒,父親臨終前念念不忘的便是光宗耀祖,想不到事隔幾年,憑着黃巾一戰,劉澤真得發跡了,牧守一方,馬上封侯,雖然比不上祖上中山靖王的光環,但自從陸城亭侯劉貞因酎金案失侯以後,涿郡劉氏終於算是有光耀門楣之日,也算是了結了父親的一樁心願。

至於和劉虞他們同氣連枝共進同退,劉澤雖沒有首肯,但也沒有拒絕,一則是劉虞做爲長輩,且對劉澤有提攜之恩,二來劉澤在朝中沒有什麼根基,唯一算得上靠山的尚書盧植在朝中也非重量級的大臣,以官職而論,劉澤若是真的就任了兗州牧,比盧植的官位亦是高出了不少。劉澤也深知背靠大樹好乘涼的道理,若真要是想在朝中混出個風聲水起,沒點靠山還真不行。

三人閒談了一會,劉虞和劉焉便起身告辭了,顯然他們對劉澤的態度還是很滿意的,走的時候滿面堆笑,春風得意。劉澤送走了他們,也沒再耽擱,趕忙趕往盧值府上去了,被劉虞和劉焉打擾了一個上午,現在都快午時了。

一進盧府,就見盧毓小聲地跟他嘀咕:“潤德啊,你怎麼來得這麼遲呀?父親都等你一個上午了,那壺酒都燙三遍了!”

劉澤笑着道:“本來計劃着早些過來的,不巧有些事給耽擱了,恕罪恕罪。”

二人邊走邊說,很快便進了中堂。盧植早已在中堂坐候,几案上也早擺好了菜餚,有雞有魚,倒也算得上豐盛。

劉澤長揖一禮,道:“學生來遲一步,讓老師久等了,還乞恕罪。”(未完待續。。)

第6章 爭鋒相對第274章 兒女私情第112章 天籟之音第558章 暗使離間第460章 欺人太甚第214章 討要錢糧第288章 情何以堪第306章 袁譚敗走第652章 到底降誰第624章 一渡涪水第440章 陰陵之戰(三)第63章 重返涼州第9章 柳城信燈第450章 風露中宵第652章 到底降誰第592章 棄子爭先第705章 位極九五第39章 考覈比試第317章 下書曹營第379章 不堪回首第65章 登臨街亭第618章 兵抵三江第162章 梟其首級第55章 踢雪烏騅第417章 投案自首第524章 在劫難逃第51章 西出陽關第651章 火燒陽平第468章 劍履上殿第544章 三生有幸第82章 五原呂布第357章 金蟬脫殼第566章 輕取桂陽第224章 督郵駕到第180章 鐵桶圓陣第557章 汩羅江畔第333章 坐領徐州第22章 峽江平渡第526章 棋差一着第598章 暗香浮動第536章 東風乍起第565章 圍點打援第674章 長安大火第305章 火燒平原第643章 獻城投降第267章 幕後主使第704章 漢家一瓦第57章 引蛇出洞第117章 關羽歸來第669章 馬超雪恨第633章 三渡涪水第597章 秦晉之好第635章 圍點打援第453章 臣有一計第483章 打回原形第695章 獻帝駕崩第235章 盧植遇刺第684章 水淹樊城第454章 突破重圍第352章 殘月之夜(中)第617章 巧破象陣第670章 直指關中第204章 靈帝其人第225章 鞭笞督郵第644章 入主成都第602章 姻緣天定第553章 金雞納霜第651章 火燒陽平第479章 錦衣甘寧第393章 出城迎戰第470章 晉封王爵第6章 爭鋒相對第663章 司馬仲達第505章 訪賢隆中第1章 離奇穿越第121章 父母之命第15章 初識張飛第705章 位極九五第618章 兵抵三江第341章 糜家小姐第210章 黃河氾濫第475章 孫策遇刺第3章 重見人煙第180章 鐵桶圓陣第51章 西出陽關第587章 蟻附攻城第303章 叛出冀州第619章 藤甲奇兵第148章 離別樓桑第339章 福源米莊第568章 韓玄之死第297章 遠交近攻第321章 豫州刺史第699章 喬裝改扮第565章 圍點打援第66章 賈詡歸心第488章 敲山鎮虎第514章 周瑜決斷第564章 黃忠歸降第528章 鐵鎖橫舟
第6章 爭鋒相對第274章 兒女私情第112章 天籟之音第558章 暗使離間第460章 欺人太甚第214章 討要錢糧第288章 情何以堪第306章 袁譚敗走第652章 到底降誰第624章 一渡涪水第440章 陰陵之戰(三)第63章 重返涼州第9章 柳城信燈第450章 風露中宵第652章 到底降誰第592章 棄子爭先第705章 位極九五第39章 考覈比試第317章 下書曹營第379章 不堪回首第65章 登臨街亭第618章 兵抵三江第162章 梟其首級第55章 踢雪烏騅第417章 投案自首第524章 在劫難逃第51章 西出陽關第651章 火燒陽平第468章 劍履上殿第544章 三生有幸第82章 五原呂布第357章 金蟬脫殼第566章 輕取桂陽第224章 督郵駕到第180章 鐵桶圓陣第557章 汩羅江畔第333章 坐領徐州第22章 峽江平渡第526章 棋差一着第598章 暗香浮動第536章 東風乍起第565章 圍點打援第674章 長安大火第305章 火燒平原第643章 獻城投降第267章 幕後主使第704章 漢家一瓦第57章 引蛇出洞第117章 關羽歸來第669章 馬超雪恨第633章 三渡涪水第597章 秦晉之好第635章 圍點打援第453章 臣有一計第483章 打回原形第695章 獻帝駕崩第235章 盧植遇刺第684章 水淹樊城第454章 突破重圍第352章 殘月之夜(中)第617章 巧破象陣第670章 直指關中第204章 靈帝其人第225章 鞭笞督郵第644章 入主成都第602章 姻緣天定第553章 金雞納霜第651章 火燒陽平第479章 錦衣甘寧第393章 出城迎戰第470章 晉封王爵第6章 爭鋒相對第663章 司馬仲達第505章 訪賢隆中第1章 離奇穿越第121章 父母之命第15章 初識張飛第705章 位極九五第618章 兵抵三江第341章 糜家小姐第210章 黃河氾濫第475章 孫策遇刺第3章 重見人煙第180章 鐵桶圓陣第51章 西出陽關第587章 蟻附攻城第303章 叛出冀州第619章 藤甲奇兵第148章 離別樓桑第339章 福源米莊第568章 韓玄之死第297章 遠交近攻第321章 豫州刺史第699章 喬裝改扮第565章 圍點打援第66章 賈詡歸心第488章 敲山鎮虎第514章 周瑜決斷第564章 黃忠歸降第528章 鐵鎖橫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