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兩軍對壘

茫茫草原,巍巍羣山,沿着蜿蜒的長城,漢軍玄色的戰旗鋪天蓋日,綿延數裡。背依着長城關隘,細柳營的三萬精騎排成整齊的方陣,緩緩向前推進。

自從數日前,李廣率部前來馳援太尉竇嬰,與匈奴樓煩王和白羊王麾下的匈奴鐵騎一觸即分,便在關隘前紮下營來。雙方的大營相距不過十數裡,在一馬平川的遼闊草原上,相互對峙起來。

李廣自從接到密旨,馳援太尉竇嬰,就從未想過偷襲匈奴人,而是做好了正面對決的準備。

事實也正是如此,在草原上,細柳營的精騎離匈奴大營尚有百餘里時,就被匈奴遊騎發現,趕緊通報了主帥。

樓煩王大駭之下,下令五千匈奴騎射前去牽制漢軍,並下令拔營後撤,遠離長城關隘。經過多日強攻,此時的匈奴鐵騎已是人困馬乏,若是被漢軍圍住,腹背受敵,註定是大敗虧輸的局面。

而細柳營千里馳援,一路馬不卸鞍,兵不卸甲,縱使大多一人雙馬,爲了保持馬力,不時換乘,卻也已疲憊不堪。便也默契的沒有追擊匈奴人,而是分出部分精銳騎兵與五千匈奴騎射對峙,緩緩行進到長城關隘腳下,紮下營地。

連日來,漢匈騎兵之間互有試探。

漢軍每日清晨便會結成戰陣,嘗試向匈奴大營推進。而匈奴騎射則是分散到漢軍的兩翼,且退且射,依靠馬力,帶動手中的弓矢,不斷擾襲漢軍騎兵。

不得不承認,細柳精騎作爲大漢最精銳的騎兵,但就騎射而言,壓根不足以和弓馬嫺熟的匈奴鐵騎媲美。

相隔數十丈的距離,漢弩根本無法對身着簡陋皮甲的匈奴人照成任何的傷害,所謂的強弩之末,不可穿魯縞,便是如此。而匈奴騎射盡皆手持硬弓,射程本就比漢軍強弩遠,再加上馬匹向前衝刺的速度,更加深射程和殺傷力。漢軍騎兵雖然也盡皆裝備了硬弓,卻並非人人都能在行進的馬背上彎弓搭箭,卓絕的馬術不是朝夕間可以練就的。

而在正面戰場,漢軍先鋒騎陣嘗試以泰山壓頂之勢,衝擊匈奴中軍,然而匈奴人紛紛迴避,迅速分散以避開漢騎的正面衝擊,但裝備強弓的精銳騎射開始以密集的弓箭齊射漢軍。

漢軍先鋒在匈奴陣營中左衝右突,所到之處匈奴騎兵盡皆閃避,只圍繞着他們不停地放箭,就是不與漢軍近距離廝殺,讓漢軍的長矛馬刀毫無用武之地。

漢軍的戰馬大量傷亡,繼而騎兵也在近距離被匈奴人的回馬箭貫穿,一時傷亡漸增,身處中軍的李廣,只得傳令先鋒騎營撤回本陣。

李廣將萬餘騎兵重新排列,形成一個異常寬廣的正面,卻沒有衝鋒,而是緩緩的後撤。

他和匈奴人交戰多年,深深知曉此時若是衝鋒,騎兵所騎的馬在衝刺的時候並不能保證穩定的隊列,陣勢必定散亂。

屆時匈奴騎兵便會迅速與會到漢軍兩側和後翼,團團圍住,如同圍獵一般,將攜帶的箭矢盡數射向漢軍。馬上彎弓,即便是匈奴精銳騎射,也無法保證準頭,然而一旦漢軍被圍,陣勢密集,匈奴人根本無需瞄準,只需混亂來上幾輪的齊射,便會給漢軍照成極大的傷亡。

所幸的是,此次細柳營盡是輕騎,並未身着從前裝備的大塊鐵質片甲,而是改換了甲片更小的鐵質魚鱗甲,只有甲身,沒有甲裙和甲袖。甲身由胸甲、背甲、脅片組成。

這是戰前陛下特意命人送至天水郡細柳大營的新鎧甲,比片甲要輕便許多,將士們行動更爲便利,對匈奴人弓矢的抵擋也更爲輕鬆。連日多次小規模交戰,傷亡倒也不算太大。

今日,李廣之所以盡出三萬騎軍,只因羽林左監齊山已收到鷂鷹傳信,胡騎將軍公孫歂所部八千胡騎,已於昨夜趕至匈奴人大營後不足百里出,紮下了軍營。

李廣召集諸將,細細商討了許久,方纔定計,讓齊山放出鷂鷹,通知公孫歂爲之協同。

而此時的太尉竇嬰,站在長城關隘的城樓上,遙望山腳草原上綿延數裡的龐大軍陣,不由熱血沸騰,卻有隱隱有幾分悲愴。

漢家男兒,誰人不想提三尺之劍,立不世之功?然而竇嬰卻深深知曉,此番大戰怕是他今生最後一次領兵征戰沙場,日後即便能保住身家性命,高官厚祿,卻也只能閒坐朝堂,當個太平侯爺了。

身處細柳中軍的羽林左監齊山,卻是仔細觀察着戰局,腦海中不斷分析和推演着漢匈騎軍的攻防進退。他正在評估太子殿下在羽林試製的各種新式騎兵用具,能帶來多大的優勢,這也是殿下此番再三交代他的任務

。隨行的衆多羽林衛,也正根據往日所學到的知識,與實戰相互印證。他們不急於參與戰鬥,因爲他們明白,日後更爲波瀾壯闊的戰場正等待着他們。

當然,前提是他們回京覆命後,能爲殿下提出合理而寶貴的分析和建議。

李廣待細柳精騎們重新穩住陣腳,傳令分散開來的萬餘騎兵,緊貼着周圍的匈奴騎射來回奔馳。若匈奴人試圖靠近,便驟然提速驅趕。由於以二敵一,李廣尚有近兩萬騎兵並未動用,而是整齊的列成戰陣,嚴守中軍。

“傳令下去,各營逐一移動至中軍,由中軍各個騎營補上,下馬歇息,速速飲水進食,半個時辰後,重新迴歸本陣。”

李廣看了看日頭,發覺以是日上三竿,隨即下達了一個匪夷所思的命令。

貼身侍衛曾權,當即應諾而去。

片刻後,一個騎兵方陣緩緩移動至中軍,與換防的中軍騎營交錯而過。漢軍陣勢紋絲不懂,顯然平日裡經常演練,沒出任何差池。

遠處的匈奴諸將,絲毫沒有注意到這個細小的變化。畢竟古代沒有望遠鏡,再加上草原本就是一馬平川,壓根無法看清數裡外敵軍的小規模移動。

而肩負襲擾漢軍的匈奴騎射,即使發現了一絲異常,卻也無暇他顧。匈奴且退且射的戰術雖然犀利,但是極耗精神和體力,周圍的袍澤都在迅速的移動,稍有分心,撞在一起,少不得人仰馬翻,骨斷筋折。若是掉下馬去,片刻便被踐踏成一團肉泥。再說漢軍外圍的萬餘輕騎不時加速驅趕,跑得慢了,那當真是要命的。

時間緩緩流逝,匈奴騎射逐漸有些疲憊,胯下的戰馬也都不斷的打着響鼻,鼻孔急速的開合,顯然開始力竭了。匈奴諸將此時也隱隱有些不安,漢軍今日着實有些怪異,除了派出萬餘輕騎在外圍驅趕匈奴騎射,近兩萬的騎陣竟然嚴守中軍,紋絲不動。

“漢人莫不是想空耗我軍箭矢吧?”

白羊王皺起眉頭,憂心道。

強攻長城關隘時,他麾下的鐵騎已不足半數,只餘數千疲憊之師。與樓煩王的萬餘鐵騎會師後,便徹底失去了統帥權。然而他也顧不得臉面,只求能打通長城關隘,逃往關外。

樓煩王瞟了他一眼,滿臉不屑道:“我麾下兒郎,弓馬嫺熟,騎射無雙,歷來箭不走空。漢軍不過區區三萬人馬,能耗掉我營中百萬箭矢?”

白羊王滿臉漲紅,心中羞怒異常,卻最終沒有發作,悻悻道:“眼看已至晌午,派出襲擾漢軍兩翼的五千騎射,俱是人困馬乏,爲之奈何?”

樓煩王輕笑一聲,沒有理會他,而是扭頭向麾下將領吩咐到:“你率五千兒郎,將他們換下陣來。務必多殺些漢人,本王自有重賞。”

將領聞言,不由大喜,隨即領命而去,而其餘諸將着面露羨慕之色。

連日來,漢軍孱弱怯戰,匈奴騎射每日都能輕鬆射殺不少漢人,自身卻並無太大的傷亡,頂多被同袍誤傷。匈奴諸將平白得了不少賞賜,自是人人渴望出戰。

片刻後,疲憊不堪的匈奴騎射緩緩撤下,換上了精力充沛,戰意昂揚的新力軍。

李廣聞訊,也將鏖戰多時的萬餘騎兵逐營替換,戰局繼續來回的拉扯。

由於兩方都是養精蓄銳的新力軍,盡皆憋足了勁,求功心切,場面不由更火爆了許多,雙方盡皆出現了不少的傷亡。

漢匈諸將聞訊,盡皆有些無奈,心疼部下的傷亡,卻深知此時萬萬不可壓制,只能放縱麾下將士繼續火拼。

此時若是弱了氣勢,難免士氣低落。兩軍對壘,不但是兵力和計謀的較量,最重要的還是士氣,稍有不慎,一潰千里的戰例屢見不鮮。

入夏已久,晌午的日頭有些毒辣,兩軍將士盡皆身披甲冑,渾身冒汗。

交戰中的兩軍騎兵更是汗如雨下,漢軍的盔甲明顯比匈奴騎兵的簡陋皮甲要厚實,更顯得有些燥熱。然而漢軍有絕對的人數優勢,出戰的兵力也保持在以二敵一的局面,因此不少力竭的兵士尚能休息片刻。而且細柳營將士多出自關中,本就習慣了酷暑,倒也還能忍受。而匈奴騎兵,生長在草原之上,不甚耐熱。兩相增減,倒也勉強旗鼓相當。

然而,分出中軍的兩軍將士,處境可就大不相同。

由於匈奴鐵騎一路疾馳北來,並未攜帶太多的輜重糧草,即便是飲水,也要派將士到數十里外水源處汲取。而細柳營背靠長城關隘,太尉竇嬰除了留下重兵,防禦長城外側的匈奴右部五萬鐵騎,尚能組織不少步卒,在細柳精騎的護衛下,向數裡外的細柳中軍運送補給。

伙伕們爲了少佔些車馬的地方,甚至所幸在關隘裡便做了少許羹湯,到了中軍處,仍是熱氣騰騰。

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三百九十四章 長輩震怒第一百一十六章 援軍遲來第三百章 採菊東籬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證確鑿第八百一十九章 進逼龍城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陽孔僅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七百九十章 諸般應對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內附第五百二十三章 舉步登樓第九十八章 酷吏張湯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準府司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國伊予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擇第六百九十四章 極大誘因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七百二十五章 皇后賜笄第七百八十章 邁向成熟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十三章 騎兵利器 第二百一十二章 匈奴來襲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師第六百九十二章 與汝還家第三百五十四章 親王選妃第三百章 採菊東籬第二百四十七章 貴婦入夥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業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證確鑿第三十六章 背後真相 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臨洮 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遊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七百八十七章 遠徙萬里第七百章 注輦歲贈第二百三十一章 梟首腰斬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臘第六百八十八章 牽馬歸府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間軼事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三百四十三章 艦隊停靠第七百九十五章 郝任入學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氣象第三百二十二章 鑄鋼爲犁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軍鎮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五百六十四章 無線通訊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師範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一百五十一章 掙錢差事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監國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圍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爲何來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氣象第八百三十章 長安協定第七百八十八章 陽春三月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王西巡第八百零三章 東方先生第六百八十二章 金融危機第三百七十九章 兩軍伐謀第七百六十一章 困獸猶鬥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馬青梅第四百三十一章 騎營演訓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禪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業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將領命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約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剛戰車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風寒第五百七十章 佛國尋釁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設軍校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陽孔僅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一百六十四章 築路立法第三章 冊立太子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縱馬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軍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八十二章 先鋒叛逃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一百九十六章 陳氏阿嬌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五百八十八章 身毒聖戰第六百三十章 入宮觀戲
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三百九十四章 長輩震怒第一百一十六章 援軍遲來第三百章 採菊東籬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證確鑿第八百一十九章 進逼龍城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陽孔僅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七百九十章 諸般應對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內附第五百二十三章 舉步登樓第九十八章 酷吏張湯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準府司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國伊予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擇第六百九十四章 極大誘因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七百二十五章 皇后賜笄第七百八十章 邁向成熟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十三章 騎兵利器 第二百一十二章 匈奴來襲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師第六百九十二章 與汝還家第三百五十四章 親王選妃第三百章 採菊東籬第二百四十七章 貴婦入夥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業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證確鑿第三十六章 背後真相 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臨洮 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遊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七百八十七章 遠徙萬里第七百章 注輦歲贈第二百三十一章 梟首腰斬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臘第六百八十八章 牽馬歸府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間軼事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三百四十三章 艦隊停靠第七百九十五章 郝任入學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氣象第三百二十二章 鑄鋼爲犁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軍鎮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五百六十四章 無線通訊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師範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一百五十一章 掙錢差事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監國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圍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爲何來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氣象第八百三十章 長安協定第七百八十八章 陽春三月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王西巡第八百零三章 東方先生第六百八十二章 金融危機第三百七十九章 兩軍伐謀第七百六十一章 困獸猶鬥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馬青梅第四百三十一章 騎營演訓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禪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業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將領命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約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剛戰車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風寒第五百七十章 佛國尋釁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設軍校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陽孔僅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一百六十四章 築路立法第三章 冊立太子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縱馬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軍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八十二章 先鋒叛逃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一百九十六章 陳氏阿嬌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五百八十八章 身毒聖戰第六百三十章 入宮觀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