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

(預先申明:後期的鋪墊算是告一段落了,要是再佔用大篇幅,未免有灌水之嫌,本章先轉回大局面,大家要是覺得太過突兀可留言,我或許會酌情再寫。)

大漢臣民能享受歲月靜好,自是有人爲他們負重前行。

鮮衣怒馬的少年出郊迎秋時,趙王劉彭祖已率使團西出京畿,入得雍涼地界。

別以爲他貴爲大漢親王就無須負重前行,肚子那圈贅肉的分量可不輕,加之身量近愈八尺(一米八四),遠遠望去,體態臃腫的他就如同一頭懷有身孕的母熊。

七月末的雍涼,晝夜溫差頗大,毒辣日頭能活活將人炙熟了,甚是懼熱的劉彭祖真真遭了大罪,饒是提早備了不少硝石,能在輿車內製冰降溫,可長久待在密不透風的車廂內卻也悶得透不過氣來。

這還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要曉得隨團出使的諸多商貿代表更是慘,各大商團花費重金捐輸國庫,換取了商貿代表名額,自要派出自家商團內最爲精幹的掌事們。

這些掌事可不是甚麼僕役,諸多大商團背後的世家大族不會讓嫡系子弟出面操持“商賈賤業”,而是將之交給忠心耿耿的心腹親信打理,這批真正經營着龐大產業的掌事,不是世家大族的旁系子弟,就是王侯權貴府上的大家老,若非要類比,他們相當於後世商業集團的執行總裁或總經理。

如此身份,平日可也是錦衣玉食的,不敢說與王侯權貴相比,卻也真不差錢,可以想見,他們此番隨團出使纔是真的遭罪,

資本最爲雄厚的百餘商團,高達千名商貿代表,加上他們的親信隨從,足足帶了五千餘人,外帶千餘駕四輪大車。

漢廷特意派了建章騎營的兩萬鐵騎護送使團,兩萬只是騎兵數量,真若算上諸曹輔兵,大漢精銳騎營的兵員絕不會低於兩萬五千,裝備了掌心雷和加農炮等先進火器的虎賁騎營更是高達三萬衆,真若將虎賁騎營放出去,在後勤補給無虞的情況下,覆滅西域諸國怕是不費吹灰之力。

好鋼用在刀刃上,皇帝劉徹自是不會讓最爲精銳的虎賁騎營去護送使團,細柳騎營則早已由衛青統率,前往仰光,準備征伐百乘王朝,尚能調派的無非建章,宣曲,中壘三大騎營。

劉徹思慮再三,爲平衡公孫氏和李氏兩大軍系,終是決定讓建章校尉李敢率麾下將士護送使團,既能撈些功勞,也能順帶歷練歷練。

與宣曲校尉公孫敖和中壘校尉蘇建相比,李敢資歷尚淺,在軍中威望不高,乃是憑藉父兄的威信,方纔勉強鎮得住建章將士,然在講究軍功戰績的軍伍中,長此以往是不行的。

尤是近年精銳騎營間的實戰演訓,建章騎營往往敬陪末座,士氣大挫,倒也不是李敢缺乏謀略,恰恰相反,李敢乃是李氏現今最精通謀略的將領了,與他那莽夫阿父和兩位莽夫兄長相比,他着實稱得上文韜武略的將帥之才。

真正的原因,無非是建章騎營缺乏真正的實戰,該校營最近一次出征,乃是隨膠東王劉寄征討巽加王朝,距今已三年有餘。

五大精銳騎營雖與三大禁衛般,皆是採徵募制,將士的從軍年限較長,然最爲精銳的老兵往往會從精銳騎營抽調到禁衛,最終會以禁衛的身份和待遇退伍,如此既能保證禁衛的戰力,亦能讓精銳騎營不斷補充新鮮血液,更是對精銳老兵的犒賞,好歹能留在京畿安安穩穩的娶妻生子了。

在此等體制下,各大精銳騎營是不斷換血的,加之李當戶和李椒遷調京尉府時,從建章騎營抽調了大批嫡系將領入府衙和京衛中營,饒是黃埔軍學的大批優秀學子補入建章騎營,然大多是沒經過實戰的。

與其它精銳騎營比起來,現下的建章騎營無論是主帥,還是將官,都稍嫌稚嫩,閉門造車不行,紙上談兵更不成,鐵血軍伍還得靠實戰慢慢磨出來,直接投入大戰怕是傷亡過重,恰好此番要派騎營護送使團,索性就讓建章騎營領命,即便無甚大戰,練練萬里跋涉的行軍也是好的。

別以爲行軍是輕省事,後勤補給,行軍路線,乃至何處安營,在這年月,行軍的時間比作戰的時間長得多,尤是極爲注重機動性的大隊騎兵,在擔負護送任務的同時,如何保持士氣和戰鬥力,對李敢及其麾下將士都是極好的歷練。

若安息國君不允兩萬漢騎護送趙王劉彭祖前往安息國都泰西封,則兩國結盟之事便是作罷,安息特使塔澤斯起初對此甚是不滿,只覺漢廷着實欺人太甚,然待他見得大漢使團的陣仗,卻又覺漢廷的堅持不無道理。

塔澤斯活了三十餘年,從未見過如此龐大的使團,使臣,官員,商貿代表,隨從,人數便已近萬,若再加上那建章騎營,攏共高達三萬人!

數千駕四輪大車綿延十餘里,諸多騎隊在側巡視,呼嘯而來,又是呼嘯而去,萬馬奔騰的踏地聲如驚雷轟鳴,震得塔澤斯眼皮直跳。

無怪昔年漢騎攻陷安息北部重鎮木鹿城後,向來高傲無比的米特里達梯王會忍氣吞聲的遣使求和。

兩萬漢騎便有此等威勢,昔年面對足足十餘萬漢騎,可以想見米特里達梯王是何等驚悸,做出的決定是何其明智。

即便騎兵不適合攻城,然十餘萬來去如風的漢騎若是在安息境內肆意屠戮……

塔澤斯光是想想都頭皮發麻,卻又隱隱有些興奮,若兩國真能締結盟約,屆時要聯手征討羅馬,安息也無須向大漢借太多兵馬,只消能借到建章騎營這兩萬鐵騎,加上數十萬安息大軍,即便未必能徹底覆滅羅馬,然必能迫使其割地求和。

只須說服米特里達梯王,準允漢騎護送大漢使團入境,或許未必非得讓趙王前往國都泰西封,在他們巴勒弗家族祖居的阿帕麥亞也無不可,如此居中“牽線”的巴勒弗家族興許能獲取更大的利益。

是的,家族利益!

構築在八個小王國和諸多自治城邦上的安息帝國,與大漢立朝之初的政局頗爲相似,大貴族們往往將家族的利益置於帝國利益之上。

即便安息國君對此頗爲不滿,但又要藉助各大家族的勢力來維持自身統治,保證帝國不會分裂,也就只能靠政治聯姻來拉攏乃至滲透各大家族,卻不敢輕易動用武力對付他們。

削藩,是需要極大魄力和雄厚實力的,古往今來,不少想要削藩的君王反是削掉了自家性命,即便是城府極深的太上皇劉啓,昔年不也因削藩鬧出了蔓延大半個帝國的吳楚之亂麼?

漢廷之所以能成功削藩,除卻朝廷擁有絕對的兵力優勢,亦因自夏商周就奠定了華夏的血統和道統,饒是羣雄割據的春秋戰國,諸侯國也都自認華夏之國,自認炎黃子孫,都是心心念念要天下一統的。

安息帝國可就不是這樣了,佔大多數人口的帕提亞人出自遊牧民族大聯盟“大益”,而現今的安息皇室則是大益聯盟中帕尼部族的後裔,可以說帕提亞人本身就是鬆散的聯合體,更遑論帝國疆土不斷擴大後,屬民中又加入了波斯人,身毒人乃至馬其頓人爲主的希臘人種。

混血,混居,雜處,民族融合說着容易,實則在安息帝國內部,各個王國和諸多自治城邦的屬民都擁有自身的文化乃至信仰,旁的不說,光是常用語言,便有波斯語、亞拉姆語、希臘語、阿卡德語、粟特語等十餘種。

別說書同文,車同軌,連“言同語”都做不到,談甚麼民族凝聚力,談甚麼大一統?

正因如此,安息帝國雖也算強盛,然大漢羣臣對其卻是頗不以爲然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道理便連匈奴和大月氏這些牧馬蠻子都曉得,安息人卻是不懂,終歸難成大事。

皇帝劉徹雖不至輕視安息帝國,然對大漢羣臣的看法也是認同的,畢竟據後世史籍記載,安息帝國確是無法成爲華夏的威脅。

反是大月氏建立的貴霜帝國與東漢打了一仗,七萬貴霜大軍被班超領着兩千餘大漢邊軍打得屁滾尿流,終是曉得“一漢當五胡”不是說笑的,至此再不敢興兵犯漢。

現今大漢強盛若斯,搞民族融合無疑是自找麻煩,不但污濁了華夏血統,只怕連道統都要壞了,到時出個董卓或安祿山之類的外族孽種,漢人不是憑白吃苦?

甚麼?有壓迫就有反抗?被壓迫的外族會不斷暴動?

那還是殺得不夠狠,屠得不夠絕!

在沒有原子彈的年月,沒甚麼恐怖平衡,劉徹可忘不了上輩子歐美列強是如何發家的,嚼着弱小民族的血肉完成初始積累,踏入發達社會,再轉過頭來貓哭耗子假慈悲的宣揚甚麼“普世價值”,何其無恥?

難道這年月還要管甚麼國際輿論,顧忌甚麼國際觀感?

殺個屍橫萬里,屠個血染長空,爲後世子孫留下朗朗乾坤!

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三百三十四章 鏗鏘玫瑰第五百一十七章 漢爲刀俎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軍班師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島第七百三十二章 張篤遇襲第三百九十二章 敗家婆娘第二百一十一章 癡女渣男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四十章 王府緝兇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五百三十七章 歲末除夕第七百六十二章 祖父催婚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五百八十一章 贏家爲誰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門虎子第六百九十六章 歐亞烽煙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軍班師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攝政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異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三百四十八章 烏孫滅國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騎出路第三百零四章 雍涼乳業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臨洮 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八百零九章 揮軍北上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內附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誘第四百二十七章 劉乘心醉第五百一十七章 漢爲刀俎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編碼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認慫第七百三十八章 漢已八旬第二百零二章 籌建邊城第六百二十五章 電力照明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馬青梅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一百章 企業劃分第四十三章 悲催劉德 第六百九十二章 與汝還家第六百七十章 來複火槍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第四百零八章 半島烽煙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見習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兒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六百零三章 三國密約第四百八十二章 糧食傾銷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陽南侵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爲帝第八十三章 庶民經濟 第三百三十八章 換個營生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將軍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爲拘束第四百五十八章 膠漆嬌妻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宮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後之事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錢 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請戰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一百五十章 豐年秋收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錢 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五百三十九章 長安坊市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陳倉第七百六十三章 捕奴行當第三百二十三章 難得糊塗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七百一十七章 開拓北美第四百四十四章 軍事預算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一百二十章 兩軍對壘 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門第三百九十二章 敗家婆娘第一百二十九章 關城大捷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馬青梅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爲皇商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攝政第八百一十章 天羅地網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八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國伊予第二百二十章 秭歸項氏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爲倭第五百九十九章 經略外夷第二百章 水戰操演
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三百三十四章 鏗鏘玫瑰第五百一十七章 漢爲刀俎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軍班師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島第七百三十二章 張篤遇襲第三百九十二章 敗家婆娘第二百一十一章 癡女渣男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四十章 王府緝兇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五百三十七章 歲末除夕第七百六十二章 祖父催婚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五百八十一章 贏家爲誰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門虎子第六百九十六章 歐亞烽煙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軍班師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攝政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異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三百四十八章 烏孫滅國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騎出路第三百零四章 雍涼乳業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臨洮 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八百零九章 揮軍北上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內附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誘第四百二十七章 劉乘心醉第五百一十七章 漢爲刀俎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編碼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認慫第七百三十八章 漢已八旬第二百零二章 籌建邊城第六百二十五章 電力照明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馬青梅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一百章 企業劃分第四十三章 悲催劉德 第六百九十二章 與汝還家第六百七十章 來複火槍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第四百零八章 半島烽煙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見習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兒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六百零三章 三國密約第四百八十二章 糧食傾銷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陽南侵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爲帝第八十三章 庶民經濟 第三百三十八章 換個營生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將軍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爲拘束第四百五十八章 膠漆嬌妻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宮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後之事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錢 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請戰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一百五十章 豐年秋收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錢 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五百三十九章 長安坊市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陳倉第七百六十三章 捕奴行當第三百二十三章 難得糊塗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七百一十七章 開拓北美第四百四十四章 軍事預算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一百二十章 兩軍對壘 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門第三百九十二章 敗家婆娘第一百二十九章 關城大捷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馬青梅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爲皇商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攝政第八百一十章 天羅地網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八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國伊予第二百二十章 秭歸項氏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爲倭第五百九十九章 經略外夷第二百章 水戰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