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

漢七十七年,正朔。

大漢處處熱鬧喧騰,百姓喜迎年節,君臣爲大朝會忙碌不已,外邦使臣和胡商們亦四處拜謁府署官員和王侯權貴,送些年節孝敬。

因着漢廷的監察體制日趨完善,故無論是本國還是外國商賈,想要交通王侯,賄賂官員,搞甚麼官商勾結,那是不大可能的,他們敢送,漢官也未必敢收,蓋因漢律中的相關刑罰愈發嚴苛了,受賄百金以上者,依金額大小,可處梟首,車裂,凌遲,乃至抄家夷族。

饒是如此,該送的孝敬還得送,大漢的王侯權貴或許“成事不足”,但亦“敗事有餘”,譬如掌外邦事務的大行府諸官,若在爲胡商核鑑發放通商許可時,稍微拖沓些時日,胡商多半是要損失慘重的。

漢廷公府對此倒是不太理會,甚或說是持默許的態度,大漢固然需要對外通商,卻也未必非得倚靠胡商的,多數涉及工商的寬鬆國策,其目的還是大力扶持漢商。

在皇帝劉徹看來,官員不貪污瀆職,不怠忽職守,不以權謀私便是適任,若再能體恤民情,發展民生,有些實實在在的政績,那就算難得的好官了。

逢年過節受些外邦使臣和胡商的孝敬,得些灰色收入,也算是年節福利了,只要他們不因此徇私舞弊,倒也沒必要扣上受賄的大帽子。

水至清,則無魚!

若大漢官員皆是兩袖清風,無慾無求的聖人,劉徹這做皇帝的反倒要傷腦筋了,有道是無欲則剛,文武百官皆是這般,那皇帝且等着天天被諍臣們往死裡懟吧。

人之所以爲萬靈之長,皆因有欲有念有所求,此乃人性,若是沒了人性,人也就不得爲人了。

諸多外邦使臣皆是四處拜謁王侯權貴去了,唯是巽加和哀勞兩國的使臣不得其門而入,不是他們過往在漢都長安疏於經營人脈,而是現下實在沒哪家王侯權貴敢接他們的拜帖。

原因無他,數月前,細柳校尉衛青領定南將軍銜,率細柳騎營北上,前往右北平邊塞接引四萬烏桓騎射入塞,縱貫燕北,中原,江南,此時已然翻越南方五嶺,眼瞧着就要到漢疆最南端的胥浦城了。

漢廷壓根沒打算隱匿行事,細柳騎營加烏桓騎射,若算上輔兵和雙乘換騎的戰馬,足足七萬將士,近十五萬匹戰馬,要縱貫人口稠密的中原郡縣,怎麼可能不露行蹤的?

太尉府更是毫不掩飾出兵的意圖,早已將下達的軍令公諸世人。

身毒有佛國,名爲百乘,劫我漢船,戮我漢民。

漢軍食君之俸,享民脂民膏,自當忠君報國,庇護萬民。

百乘蠻夷兇狠殘暴,犯下滔天血案,不誅不足憑民憤,漢軍將士應披堅執銳,爲我大漢天子,爲天下萬民,遠征百乘,討伐不臣!

此軍令形同伐夷檄文,各郡縣官府張榜公佈後,大漢臣民羣情激奮,皆曰百乘當誅。

老百姓或許真覺朝廷是要出兵討伐不知死活的百乘蠻夷,久居上位的王侯權貴們卻覺此事怕是沒那麼簡單。

近年來,隨着新華書局不斷刊印出寰宇四海圖,大漢海疆志,五洲山川志等大量書籍,大漢臣民對境外地域的認知不再似過往般懵懂,曉得華夏九州之外尚有無比廣袤的地域。

雖說皆爲蠻夷之地,卻也蘊藏着無盡的財富,譬如在大漢東南外海的呂宋島,諸多漢民已不遠千里的前去淘金了。

身處長安的王侯權貴們,更是接觸到許多外邦使臣和胡商,獲悉不少境外諸國的情勢,尤是對傳聞中遍地是黃金和香料的身毒諸國最感興趣。

他們曉得百乘王朝乃身毒四大國之一,更曉得百乘王朝相較於身毒霸主巽加王朝,國力還差得遠,若非巽加王朝歷代國君皆無甚雄才大略,兩國又相距甚遠,無接壤之處,只怕掌控着巽加王朝的婆羅門僧侶貴族早已慫恿巽加王,出兵南下滅掉這些崇佛的土著部族了。

三年前,漢軍僅以十餘萬鐵騎,就將國力強盛的巽加王朝打得遣使求和,對那甚麼百乘王朝,真用得着如此大動兵戈麼?

依着太尉府的軍令,定南將軍衛青統率的不但是細柳騎營和烏桓騎射,在抵達胥浦城後,更會轄領囤駐當地的閩騎和甌騎,橫貫中南半島後,到達仰光城,又會編入義渠騎營。

四萬烏桓騎射昔年在隨漢軍征伐巽加時,依照漢軍編制,分爲兩個騎營,此番亦然。

這意味着,衛青這位定南將軍在抵達仰光城,重新整編各路騎軍後,其麾下將足足有六個滿編騎營,高達十二萬騎兵,加之各營諸曹輔兵,已然超過十五萬將士,戰馬三十萬匹。

這是何其龐大的軍力?

非但如此,太尉府還着東海水師和南海水師各出三百艘風帆戰列艦,儘速前往巽加王朝東南沿海,在波拉島的軍港與北海水師艦羣匯合。

北海水師稗將唐濤升任逐浚將軍,爲五品常置將軍,負責統率三大海疆水師調撥到巽加外海的那九百艘風帆戰艦,在身毒次大陸東部海域施行禁海令。

是的,不只是針對百乘外海,北至巽加東南的恆水入海口,南至保克海峽,三千餘里漫長海疆皆行禁海令,除卻漢商船隻,外邦船隻無論是戰船民船,遇之盡皆擊沉。

保克海峽,乃是身毒次大陸東南與斯里蘭卡島北部之間海峽,是注輦國的外海,亦是注輦國與斯里蘭卡島上的獅子國最主要的往來海路。

注輦國居於身毒次大陸南端,閉關自守百餘年,除卻東南邊的獅子國,鮮少與旁的身毒國度往來。

該國疆域不算小,週二千四五百里,土野空曠,藪澤荒蕪,核心領土是高韋裡水流域的肥沃河谷。國都歐賴宇爾城有七重,城高七尺,第一、二城爲民居,有環城水濠隔離,第三、四城爲官府,第五、六城爲王府,第七重爲王宮。

僅因百乘舟兵劫船殺人,就在整個身毒東部海域施行近海令,且動用九百艘漢軍戰艦不斷巡弋麼?

太尉府頒下此等軍令,莫說牽涉本國利益的巽加使臣驚駭不已,便連大漢權貴們都是大爲詫異。

即便要征討百乘王朝,也沒必要圈禁巽加和羯陵伽國的海疆,更遑論去招惹南邊那閉關鎖國的注輦國吧?

這豈不是要將身毒四大國都得罪了麼?

世人皆不知曉,太尉郅都本也覺此舉太過霸道,難免會引發巽加王朝的不滿,使其對囤駐在仰光乃至波拉島的漢軍更爲戒備忌憚。

然皇帝劉徹卻執意如此,原因無他,難得師出有名,索性藉機敲打乃至伺機重創注輦國。

身毒四大國中,劉徹對注輦國最爲忌憚,蓋因據後世史籍記載,現下看似與世無爭的注輦國,實乃身毒諸國中最具侵略性的。

高築牆,廣積強,緩稱王。

這非是華夏民族獨有的智慧,注輦國亦將此方略貫徹到底。

立國百餘年,注輦國從不涉入身毒諸國的爭端,這並不意味着注輦君臣沒有野心,更不意味着其國力弱小。

恰恰與之相反,注輦國屬民已然超過五百萬,不遜於百乘王朝,且國人尤爲善戰,蓄養的戰象數以千計,每頭戰象高七八尺,象背馱小屋,戰士用弓箭遠戰,和近距離用長矛格殺,戰士英勇善戰,視死如歸,戰勝者得到獎旗表功。?

漢軍曾特意遣細作扮做商賈,隨身毒行商前往斯里蘭卡島查探,得知獅子國已然臣服於注輦國。

注輦國的舟兵已然不弱了,否則是無法載運大軍,安然渡過保克海峽,並輕易征服獅子國的。

據後世史籍記載,無論旁的身毒諸國如何興起衰亡,注輦國卻不斷的強盛起來,國祚最終超過一千五百年。

一千五百年國祚中,他們可不似最初的百餘年那般閉關自守,自給自足,而是在征服獅子國,佔據斯里蘭卡島後,不但向身毒中北部大肆開疆拓土,甚至大力發展航海。

到得宋代,注輦王羅茶羅乍在位時,該國光是畜養的戰象就超過六萬頭,擁百萬精兵,甚至通過舟兵侵入了馬來半島的諸多小國,若非該國本土與華夏遠隔數萬裡,指不定會侵入大宋境內,就憑當時的宋軍的戰力……只怕又要割地求和,稱臣納貢,做那“孫皇帝”,可比石敬瑭那“兒皇帝”還孝順乖巧。

宋朝雖是富庶,但宋吹還是悠着點吧,光憑對外族那低眉順目的尿性,大多炎黃子孫怕是都不覺宋代有甚可吹噓的。

馬來半島,是中南半島的外延半島,在現今的掌控着麻六甲海峽的大漢看來,無疑是自身的家門口。

注輦人實乃諸多身毒種族中最具侵略性,亦是最爲好戰善戰的。

劉徹不喜歡這樣的好戰種族,很不喜歡!

雖說他不覺得注輦人將來會給大漢造成甚麼實質威脅,但世上有鐵血尚武的漢民族就夠了。

甚麼匈奴,甚麼羅馬,甚麼斯巴達,甚麼日耳曼,甚麼馬其頓,甚麼閃米特,甚麼通古斯,甚麼注輦土著,但凡好戰善戰的,都死一死好了!

會咬人的牲畜,還是不要留着,免得影響世界和平。

大漢會給化外蠻夷帶去繁榮昌盛的,彼此互惠共贏,構築和諧社會,不要反抗。

後世的中東人就是腦子不清楚,美帝給他們帶去那麼美好的皿豬和滋油,竟還不懂感恩,倒不如我大華夏的諸多公知精英,引頸期盼,美帝乾爹只須賞他們個帶着淡淡草木清香的神仙屁,他們就能興奮的面色潮紅,繼續爲乾爹搖旗吶喊了。

噫籲嚱,四方蠻夷若有公知,何須我大漢興兵遠征哉?

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苟全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四百七十章 購艦計劃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陣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爲天第十七章 御賜盛宴 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內附第八十章 密林設伏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十一章 父子攤牌第八百零五章 欲徵漠北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車輪船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臨盆第七百二十五章 皇后賜笄第二百三十三章 師徒相見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歸鄉第三百三十章 商討出兵第四百零三章 春滿人間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舍辭官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二十一章 高額月例 第三百零四章 雍涼乳業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換血第二十四章 宜室宜家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闕廣場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可盡除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膠第一百五十九章 樑王請罪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敵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裝戰船第四百八十二章 糧食傾銷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異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證確鑿第二百六十三章 銻礦之用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六百一十章 趙府貴女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證確鑿第三百八十五章 匈奴裂變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醬血案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設邑第八十章 密林設伏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陣決戰第二百零一章 簡單粗暴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機勃勃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攝政第六十四章 誅心之言 第七百九十二章 劉興教妻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五十一章 諸般算計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九章 創立太學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二百二十章 秭歸項氏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護第一百四十七章 瘋狂斂財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國來朝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蕩少年第六百七十四章 貴女怨念第三十七章 遺孤內院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會議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詔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來婆家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擊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劉沐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將遷調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七百九十七章 歸家省親第六百八十八章 牽馬歸府漏寫十章,今天請假改大綱,明天雙更。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滅烏孫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電機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風寒第五百二十三章 舉步登樓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兒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 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爲匪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師範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七百九十五章 郝任入學第一百五十章 豐年秋收第二百三十三章 師徒相見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訓子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車
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苟全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四百七十章 購艦計劃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陣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爲天第十七章 御賜盛宴 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內附第八十章 密林設伏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十一章 父子攤牌第八百零五章 欲徵漠北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車輪船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臨盆第七百二十五章 皇后賜笄第二百三十三章 師徒相見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歸鄉第三百三十章 商討出兵第四百零三章 春滿人間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舍辭官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二十一章 高額月例 第三百零四章 雍涼乳業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換血第二十四章 宜室宜家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闕廣場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可盡除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膠第一百五十九章 樑王請罪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敵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裝戰船第四百八十二章 糧食傾銷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異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證確鑿第二百六十三章 銻礦之用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六百一十章 趙府貴女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證確鑿第三百八十五章 匈奴裂變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醬血案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設邑第八十章 密林設伏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陣決戰第二百零一章 簡單粗暴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機勃勃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攝政第六十四章 誅心之言 第七百九十二章 劉興教妻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五十一章 諸般算計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九章 創立太學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二百二十章 秭歸項氏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護第一百四十七章 瘋狂斂財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國來朝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蕩少年第六百七十四章 貴女怨念第三十七章 遺孤內院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會議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詔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來婆家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擊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劉沐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將遷調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七百九十七章 歸家省親第六百八十八章 牽馬歸府漏寫十章,今天請假改大綱,明天雙更。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滅烏孫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電機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風寒第五百二十三章 舉步登樓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兒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 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爲匪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師範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七百九十五章 郝任入學第一百五十章 豐年秋收第二百三十三章 師徒相見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訓子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