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

長安城內建地有限,堪稱寸土寸金,能在城中置宅落戶者,皆是非富即貴。

北闕閭里雖不似北闕甲第般顯貴雲集,然其建地也被世家大族的分支和姻親遠親之類佔去半數,小官小吏和豪商巨賈亦佔去小半,餘下的尋常百姓家也是家貲豐厚的。

物以類聚,人以羣居,打從人類內部出現階級劃分,不同階級必然出現不同的社交圈乃至生活圈和居住圈。

這沒甚麼可避諱的,坦率的說,打着“人人平等”旗號宣揚普世價值的後世歐美諸國,也沒見政商名流和勞苦大衆住一個小區啊。

非但北闕甲第和北闕閭里有所區隔,一百六十個閭里也分別聚居着不同的社會羣體,同一條街巷的鄰里多半是門第身家都差不多的。

譬如裴府和公孫府,作爲常山王妃裴澹和清河王妃公孫慧的孃家,兩家宅邸就是緊挨着的,且正門直面杜門大街,周邊宅邸絕非有錢就能購置得到的。

兩家平日行事都頗爲低調,向來與鄰爲善,從未有仗勢欺人之舉。

這倒也不奇怪,裴氏本就是寒門庶戶出身,公孫氏更是換了姓氏的匈奴人,與家世顯赫的長安公孫氏實是沒甚麼血緣的。

若非家中出了位親王正妃,兩家安能有今日榮景?

因着清河王劉乘和常山王劉舜乃一母同胞,且兩位親王妃的妯娌關係處的不錯,故裴府和公孫府平日也多有走動,畢竟相較其他親王妃的孃家,他們兩家的門第真是低得太多太多。

旁的不說,廣川王妃袁姝的祖父乃是前任丞相袁盎,安陵袁氏更是厚植底蘊,這實在是沒得比。

裴夫人和公孫夫人皆是“半文盲”,去北闕甲第的袁府尋袁夫人品評詩賦,鑑賞字畫,那不是腦子魔怔了作的麼?

倒不如彼此時常串門子,聊些家長裡短,反倒歡喜自在。

這一日,公孫夫人聞得太上皇下旨賜婚,讓賢王府的翁主下嫁給裴家小子,忙是吭哧吭哧的跑到裴府道喜。

沒錯,是吭哧吭哧的,蓋因公孫夫人心寬體胖,跑幾步就得喘粗氣。

說實話,清河王劉乘每每見得岳母,都很是擔憂自家那腰肢纖細的婆娘日後也會變成這般“厚實”體態,公孫慧卻是連翻白眼,直道阿母昔年可是個大美人,否則豈能成爲阿父的大妻?

實在是前些年被漢軍俘虜且發賣爲奴後,吃了太多苦頭,待得公孫慧入了清河王府,公孫夫人又恢復了錦衣玉食的美好日子,難免就再抑制不住口腹之慾。

更重要的是,公孫慧乃是她的親閨女,公孫氏上下數十口都是靠她閨女才重獲自幼,復得榮華,她再無須似昔年般與妾室爭寵,怎麼自在怎麼活,想吃甚麼吃甚麼。

公孫夫人現今之強勢,足可與裴澹姑母王嬸相提並論,很有種掙脫枷鎖翻身做主的味道,便連公孫慧都對自家阿母的變化咋舌不已。

“哈哈,裴家嫂子,給你道喜了!”

公孫夫人對裴府已是熟門熟路,不待門房通稟,徑自就登堂入室,給裴夫人道喜。

裴夫人正自犯愁,見得她前來道喜,只得苦笑以對。

“怎的了?”

公孫夫人見狀,不由大爲疑惑,心道若自家兒子能迎娶個翁主,她不得樂瘋了,怎會如裴家嫂子這般愁容滿面的。

“妹子,你且隨我到內室,咱姊妹私下說話。”

裴夫人拉着公孫夫人進了內室,掩了房門,卻又遲遲不再言語,顯得極爲侷促躊躇。

公孫夫人雖是滿頭霧水,卻也沒出言催促,只是靜靜等着。

過得小半晌,裴夫人才是咬了咬下脣,低聲道:“妹子,我與你說實話,這門不當戶不對的,賢王府的翁主豈是我家那小子能高攀得起的?”

“呀!”

公孫夫人着實驚到了,忙是警醒道:“裴家嫂子莫不是想推拒這門親事吧?這可是太上皇下旨賜婚啊,別說抗旨拒婚,單是你適才這話傳揚出去,怕都要招來大禍的!”

與自幼貧寒的裴夫人不同,她昔年是出身匈奴大貴族的,見識可不少,懂得“主君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得行”的道理。

抗旨拒婚?

無異於往太上皇臉上甩耳光,往死了作啊!

裴夫人也急了:“休得胡說,我豈會如此不識好歹,天家能看上我家那沒出息的臭小子,我自是歡喜的,只怕委屈了那翁主。”

公孫夫人疑惑道:“此話怎講?你裴府又不缺錢財,不是在田氏商團和永和商團都有些許份子麼,雖談不上日進斗金,但也不至短吃少喝,委屈了兒媳婦吧?”

“吃喝倒是不愁,愁的是宅子,總不能讓翁主住到北闕閭里來啊!”

裴夫人擡手扶額,無奈道。

公孫夫人仍是不解:“你翁主兒媳婦在北闕甲第還能沒處宅院?”

裴夫人兩眼圓瞪,仿似看到了沒開化的猴子般,若非曉得她沒甚麼譏諷意味,怕都忍不住要往她臉上啐唾沫:“我家虎子是娶媳婦,不是入贅,還能住媳婦宅子,用媳婦的嫁妝?”

漢人的婚嫁規矩遠比匈奴多,寒門庶戶在迫於生計時,或許會典當或變賣媳婦的嫁妝,然但凡家有餘貲,婆家是絕不會動媳婦嫁妝的,蓋因那是媳婦的私產,尤是大漢民風開放,夫妻和離之事並不鮮見,和離之後,妻子昔年帶來的嫁妝都能盡數帶走,婆家若刻意貪墨,可將之告到官府。

尋常百姓家尚且如此,世家大族就更是在意這規矩。

裴府好歹出了個親王妃裴澹,裴父亦得了爵位,裴虎也靠浴血奮戰得爲騎營軍候,雖不是底蘊深厚的名門高第,好歹也是勳貴之家了,不要臉面的麼?

裴夫人寧可活活餓死,都不會動兒媳婦半點嫁妝,更遑論讓沒過門的兒媳婦出宅子置辦婚房。

若真如此,她下半輩子都沒臉出門見人了!

公孫夫人卻是撇撇嘴,心道昔年你閨女嫁入常山王府時,你除卻聘禮,可也收了不少田宅,現下這裴府大院可不就是常山王送的麼?

漢人就是矯情,“賣”了閨女,卻不捨用兒媳婦的嫁妝,嘗聞女兒是賠錢貨,可照此看來,女兒出嫁賺大了,兒子娶媳婦卻要賠掉棺材本。

當然,公孫夫人只是心下吐槽,沒甚麼惡意,更沒蠢到說出口,否則怕是要被裴夫人掃地出門,老死不相往來了。

“那就去伢行,問問能否在北闕甲第買間宅院好了。”

“誒,你倒說得輕省,我已讓侄兒王富貴去託了人,然北闕甲第的宅院有錢也難買,若非如此,那些豪商巨賈還會住這北闕閭里?”

裴夫人搖頭苦笑道,公孫夫人終究是出身匈奴,平日也沒與旁的世家宗婦有甚麼往來,總不免用匈奴人的角度看事情。

阿爸死了,兒子還能娶阿爸的婆娘;兄長死了,阿弟還能娶嫂嫂爲妻!

早先公孫夫人嘴裡不時蹦出這類話來,對裴夫人而言簡直毀三觀,覺着自個很有必要糾正其倫理道德,好生“教化”她。

如今看來,仍是任重而道遠啊!

甲者,居於首也;第者,宅邸也。

北闕甲第的宅邸多爲官邸,或許沒有太多美輪美奐的水榭臺閣,甚至因建地有限,某些小宅邸也就兩進院落,然其代表的意義遠不止是宅邸大小和好壞,而是居住之人的地位。

不說甚麼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也不矯情甚麼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簡單用後世華夏類比,皇城根下的四合院,四環外的別墅能換多少棟?

阿里馬在西湖有大會館,可他能住進中海,南海和西山?

北闕甲第現今雖已擴建,分作南坊,西坊和東坊,但因着王侯京居令的緣故,各地王侯紛紛遷居入京,空置的宅邸不是沒有,卻非人人有資格入住的。

甲第南坊,家裡沒出過公卿將相或有列候之爵,公府可不會給你“配房”。

何爲公卿將相?

秩比二千石往上的文臣武將,光祿大夫及各郡太守都尉亦在此列。

甲第東坊和甲第西坊雖無甚明定階層,然權貴們還是依循着某種潛在的規矩,若非秩六百石以上的官員,或身具高爵者,也是不敢住。

這條潛在界限也是有說法的。

皇帝僚屬四大夫,爲光祿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諫議大夫,官秩最低的諫議大夫即爲秩六百石。

各府署的輔官僕射,諸如太史令,太官令,考工令等,亦秩六百石。

所謂高爵者,即高於九等爵“五大夫”的爵位,從十等“左庶長”至十九等“關內候”,“列候”爵居最高,必敕封號,另當別論。

裴夫人唉聲嘆氣道:“誒,還是我家那臭小子不爭氣,從軍近十載,也才秩比六百石,還差了半階官秩。”

公孫夫人聞言,眼角抽搐不已。

裴夫人,你這不是明貶實褒,赤果果的誇耀麼?

曉得你家小崽子弱冠之齡就已得爲騎營軍候,前途大好,但無須時時拐着彎的來回顯擺。

咱還能好好說話不?

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三百五十四章 親王選妃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尋仇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一百二十章 兩軍對壘 第四百章 隆冬臘月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帳 第五百四十八章 請款築路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七百零七章 赴滇迎親第四百七十二章 竇後崩殂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氣第七十二章 艾格連鎖 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車第六百一十章 趙府貴女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隨軍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電機第七十九章 草原詛咒 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觀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電堆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十章 天上人間第一百五十八章 劉榮投繯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謀劃第九十章 火燒密林 第四百八十六章 揚帆遠航第一百七十五章 東郭農丞第六百九十二章 與汝還家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漸涌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七百六十四章 開鑿運河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一百六十四章 築路立法第八百零六章 儲君大婚第四百四十五章 長安學區第三百二十三章 難得糊塗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三百五十章 諸越形勢第十一章 父子攤牌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八百零五章 欲徵漠北第七十三章 化工環保第七百一十六章 離京赴滇第六百四十二章 過載保護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勢大好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六百九十三章 闔家團圓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難爲第六章 未央風起第三十章 長安望雪 第四百七十八章 對馬清倭第五百六十二章 築路實踐第三百零九章 麥棉複種第四百章 隆冬臘月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六百二十章 衝撞太子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內附第二百一十六章 賀蘭在望第二十八章 燒製玻璃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運第二百九十七章 經略南越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七百六十七章 羅馬兵變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八章 宮廷宴會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三百八十六章 烏桓助陣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達雲中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護第三百三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時節第五百七十章 佛國尋釁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騎出路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爲拘束第二百三十一章 梟首腰斬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四百九十六章 荒唐海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國石油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九十二章 帝國物流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議始開第二百七十五章 發行邸報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須多言第三百三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興
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三百五十四章 親王選妃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尋仇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一百二十章 兩軍對壘 第四百章 隆冬臘月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帳 第五百四十八章 請款築路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七百零七章 赴滇迎親第四百七十二章 竇後崩殂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氣第七十二章 艾格連鎖 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車第六百一十章 趙府貴女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隨軍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電機第七十九章 草原詛咒 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觀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電堆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十章 天上人間第一百五十八章 劉榮投繯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謀劃第九十章 火燒密林 第四百八十六章 揚帆遠航第一百七十五章 東郭農丞第六百九十二章 與汝還家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漸涌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七百六十四章 開鑿運河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一百六十四章 築路立法第八百零六章 儲君大婚第四百四十五章 長安學區第三百二十三章 難得糊塗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三百五十章 諸越形勢第十一章 父子攤牌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八百零五章 欲徵漠北第七十三章 化工環保第七百一十六章 離京赴滇第六百四十二章 過載保護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勢大好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六百九十三章 闔家團圓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難爲第六章 未央風起第三十章 長安望雪 第四百七十八章 對馬清倭第五百六十二章 築路實踐第三百零九章 麥棉複種第四百章 隆冬臘月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六百二十章 衝撞太子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內附第二百一十六章 賀蘭在望第二十八章 燒製玻璃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運第二百九十七章 經略南越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七百六十七章 羅馬兵變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八章 宮廷宴會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三百八十六章 烏桓助陣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達雲中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護第三百三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時節第五百七十章 佛國尋釁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騎出路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爲拘束第二百三十一章 梟首腰斬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四百九十六章 荒唐海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國石油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九十二章 帝國物流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議始開第二百七十五章 發行邸報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須多言第三百三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