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北行記5

江北人也有喝茶的風氣,口外的各路韃子更是完全離不開茶,因此北方一直在擴大山區的茶葉種植規模。

實際上,剛來江北的時候,張宗對北幣很沒有信心,他覺得那張花花綠綠的紙當錢用是很荒謬的一件事。

可是,偏偏這看起來很荒謬的事實際上並不荒謬。

在江南大周,現在通行的貨幣實際上是銅錢,但金銀布匹都可以當做一般等價物使用,實際上,涉及大額交易的時候,用這些價值更加高昂的輕貨流通更加流行一些。

但在江北,現在直接拿銅錢、金銀和布匹已經沒法買到東西了。

張宗從江南帶來的財帛,想要買東西必須去華夏的銀行兌換成被南方人稱爲北幣的貨幣。

一開始,他換的基本都是硬幣銀幣,但即使這樣,買東西后找回來的零錢還是紙幣(華夏的輔幣已經全面紙幣化了)。

而且,若是採購超過十貫的大宗貨物,用紙幣確實比用硬幣方便。

因爲華夏這邊的硬幣其實只有十兩面值的金幣和一兩面值銀幣兩種。

隨着採購之旅的進行,張宗不得不越來越多的使用紙幣購買他心儀的東西。

好處是,北幣的購買力確實還可以,面值一兩,它就確實跟一兩銀幣購買力相同,面值十兩,它就是相當與一枚金幣。

而且沒有人拒收這種紙幣,這意味着至少在北方,紙幣流通的很順暢。

張宗的伴當用絲綢和銀塊去銀行換取十枚北方銀幣,十張一兩的紙幣和三張十兩的紙幣,總計五百兩,這可是一大筆錢,足夠這位豪紳繼續好好的逛下去了。

接下來,張宗逛了一家糖果店,購買了很多不同口味的糖果。

在華夏崛起之前的時代,世界糖業中心在大周,雖然產量不大,而且質量不太高,但架不住別的地方根本沒有糖這種玩意啊。

但華夏崛起之後,這種情況有了很大的變化。

如今江北的糖產量和質量都已經隱隱有了超過大周的勢頭。

張宗得到的信息是,江北蔗糖主要出自附屬國琉球,此外江北還在本土種植甜菜,並且生產麥芽糖。

產量方面江北目前並不比江南多多少,但質量方面要好很多。

江北的紅糖、白糖都比江南更加細膩而晶瑩,賣相就好了不少。

此外這邊還有很多特殊的糖類產品,比如水果口味的硬糖,以及一種長條狀的牛奶糖。

奶糖的名字叫做“大白兔”,據說是北邊的太子徐世楊命名的,沒人知道爲啥叫這個名字,不過徐世楊特別喜歡給類似的新產品取些莫名其妙的名字,很多人已經習慣了。

自詡老饕的張宗自然不會放過這些口福,他每樣糖果都買了不少,裝在一個草編的袋子裡,由伴當提着,隨走隨吃。

嗯,大白兔奶糖真的很不錯,要知道現在奶這種東西仍舊是韃子底層纔會吃的東西,真沒想到奶糖會這麼好吃。

張宗特別喜歡包裹奶糖的那薄薄一層糖衣,每次吃到奶糖的時候,他總是先把糖衣吃掉。

呃,果脯就甜的有點齁人了。

呵,水果糖口味蠻清新的,不過沒有糖衣,算是個小缺陷。

切,麥芽糖太粘牙了,不好吃,下次不買了。

張宗邊吃邊評價邊逛,他口裡含着水果糖,很隨意的走進一家小店,拿起一個搪瓷飯鉢,饒有興趣的看着上面印的圖畫和標語:

一男一女,都很強壯,穿着藍色的短裝,做出向着太陽奔跑的樣子,手裡還抱着紅皮的書本。

標語是:認真學習知識,奔向美好生活。

“呵呵,這是勸學的嗎?真有意思。”張宗自言自語的說道:“聽說北方要搞全民教育,看來確實有這個意向啊。”

然後再拿起另一個,上面有一個年輕的北軍士兵,身上掛着大紅花,旁邊似乎是些普通老百姓,滿臉笑容的看着士兵。

標語是:一人蔘軍,全家光榮。

“都說北方兵士的地位很高,看起來確實如此。”

“喂,小二。”張宗大聲吆喝:“過來一下。”

Wшw☢ тTk án☢ CΟ 沒人理他。

張宗皺皺眉頭,這服務態度可就不太好了。

“喂!小二!在不在?”

實在沒法的情況下,張宗的伴當專門跑了一趟,把商店服務員叫了過來。

這是個年輕人,長的不錯,身材高挑,穿的乾淨,看起來蠻有精神的。

“剛纔爲什麼不來伺候?”張宗的伴當不滿的呵斥道:“沒聽見我家老爺叫你嗎?”

“客叫的誰?我不叫喂。”年輕人笑着說道:“我是中學生在此打工,有公民資格。客剛纔應該呼喚在下公民。”

張宗驚訝的看了他一眼,中學生?如果按照北方的大學生等於進士來計算,北方的中學生相當於舉人,那麼對於一位文人,剛纔自己稱呼的確實不太禮貌。

“這位小友,剛纔實在對不起。”張宗很痛快的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很大方的說道:“能幫我把這些東西,一樣裝一個嗎?”

他舉起手中的搪瓷器皿說道:“在下上面的畫很喜歡,謝謝。”

“您太客氣了,請稍等。”年輕人含笑點頭,轉身幫張宗準備貨物去了。

“此人無理,老爺何必如此客氣?”伴當不滿的小聲說道。

“年輕士人,自尊自愛是好事。”張宗拿起一個新的器皿,上面的標語是:自尊、自愛、自強。

畫面則是一個肩膀上搭了毛巾的農民,住着鋤頭,腰板筆直,微笑着一邊擦汗一邊跟一個官員模樣的人交談。

就在這時,張宗的另一個伴當一邊叫着一邊急急忙忙闖進店裡:“老爺!老爺!不好了!”

“安靜!”張宗低聲呵斥。

他覺得自己的伴當在剛纔那年輕人店裡胡亂叫嚷,有些丟人——這顯得自己管教的不太好。

見新進來這個伴當聲音笑了下去,張宗才從容的問道:

“出了什麼事,爲何如此慌張?”

那伴當嚥了口吐沫,儘量用平穩的語氣稟報:“是這樣,老爺,小的們把您買的東西運回客棧的時候,在半路上跟別的馬車撞上了,有人受傷了,傷的不輕!”

第229章 貨幣第150章 抵稅第593章 反華夏包圍圈第239章 回家1第370章 棄守第107章 來了第642章 父親第478章 對比第225章 攔截第235章 馬第278章 一線第368章 選擇第261章 戰黃河4第70章 信使第203章 問題第136章 招募流民第250章 鄉紳猛回頭 作者:陳天華第448章 差距第251章 權利第234章 分裂第501章 春天8第414章 高麗1第27章 集市第157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部分目標第302章 鐵山海戰1第755章 最後一年第113章 塢堡血戰4第177章 紀律第351章 糧稅第218章 祝家莊5第489章 總參謀部第281章 最後的嘗試第285章 韃奸第354章 繞過第205章 節度使的命令第135章 乃服第657章 四個快樂的小丫頭第250章 鄉紳第60章 湯隆2第715章 最後機會第575章 磺胺,皇安第365章 教訓第306章 風暴第28章 老規矩第605章 突變2第247章 援助與否2第760章 和虎第200章 盛宴第482章 籌備大戰1第337章 狼煙第535章 大同城下第183章 臨、安而已第462章 遼陽之戰1第276章 穩住第150章 抵稅第731章 寺產第417章 金軍的麻煩第452章 陸文昭第213章 行動開始第715章 最後機會第407章 宣傳第137章 私仇第617章 興靈4第551章 孩子與孩子們的相遇第610章 平夏戰爭2第241章 回家3第189章 鬥嘴遊戲第693章 南下北上第215章 祝家莊2第7章 歡呼第84章 六家聯盟第502章 新一年1第318章 賊第277章 最後一口氣第129章 聯盟之首第147章 淨海王第274章 豬突3第25章 未來2第24章 未來1第638章 孩子們第625章 扶桑局勢第488章 善保第121章 徐家重組1第73章 內訌與速度第179章 解決問題的方法第737章 陰謀1第437章 財務制度第301章 海盜行動2第75章 張家第253章 大生產2第446章 薩廉第202章 團結第51章 殺第356章 鉅變第4章 夜戰1第381章 狙擊手第199章 局勢第677章 邕州1第289章 勝利1
第229章 貨幣第150章 抵稅第593章 反華夏包圍圈第239章 回家1第370章 棄守第107章 來了第642章 父親第478章 對比第225章 攔截第235章 馬第278章 一線第368章 選擇第261章 戰黃河4第70章 信使第203章 問題第136章 招募流民第250章 鄉紳猛回頭 作者:陳天華第448章 差距第251章 權利第234章 分裂第501章 春天8第414章 高麗1第27章 集市第157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部分目標第302章 鐵山海戰1第755章 最後一年第113章 塢堡血戰4第177章 紀律第351章 糧稅第218章 祝家莊5第489章 總參謀部第281章 最後的嘗試第285章 韃奸第354章 繞過第205章 節度使的命令第135章 乃服第657章 四個快樂的小丫頭第250章 鄉紳第60章 湯隆2第715章 最後機會第575章 磺胺,皇安第365章 教訓第306章 風暴第28章 老規矩第605章 突變2第247章 援助與否2第760章 和虎第200章 盛宴第482章 籌備大戰1第337章 狼煙第535章 大同城下第183章 臨、安而已第462章 遼陽之戰1第276章 穩住第150章 抵稅第731章 寺產第417章 金軍的麻煩第452章 陸文昭第213章 行動開始第715章 最後機會第407章 宣傳第137章 私仇第617章 興靈4第551章 孩子與孩子們的相遇第610章 平夏戰爭2第241章 回家3第189章 鬥嘴遊戲第693章 南下北上第215章 祝家莊2第7章 歡呼第84章 六家聯盟第502章 新一年1第318章 賊第277章 最後一口氣第129章 聯盟之首第147章 淨海王第274章 豬突3第25章 未來2第24章 未來1第638章 孩子們第625章 扶桑局勢第488章 善保第121章 徐家重組1第73章 內訌與速度第179章 解決問題的方法第737章 陰謀1第437章 財務制度第301章 海盜行動2第75章 張家第253章 大生產2第446章 薩廉第202章 團結第51章 殺第356章 鉅變第4章 夜戰1第381章 狙擊手第199章 局勢第677章 邕州1第289章 勝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