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財務制度

徐睦江、徐睦河都曾經當過大周的官員,對封建朝廷的財政運作有一定了解,因此聽徐睦江這麼一提,徐睦河也很快反應過來:

“確實如此,咱們的財政爲啥比朝廷好這麼多?”

徐睦河現是自問一句,然後又自己沉思着自問自答道:

“咱們的田賦不高,我估計只有以前朝廷在江北田賦的半數,或者4成。”

“鹽課?朝廷也收,而且比咱們收的狠,江南那邊鹽、酒、茶、香料都是專營,所有收入都是朝廷的。”

“嗯。似乎主要是因爲咱們的工礦銀行,還有商稅兩個方面比朝廷強得多。”

“確實如此不假,但還不止。”正事說完,徐世楊也不介意給自己老爹和大伯科普一下:“咱們確實是無徭役,輕農稅。但僅就鹽業一項,咱們採用曬鹽法,產量就是江南煮鹽法的二十倍以上,不用鐵鍋柴薪,人力所需只有三成,因此成本極低。”

“咱們產一斤鹽,價格大概是江南朝廷的五十分之一,質量不低的情況下,咱們甚至可以搶佔江南的私鹽市場,因此不論產出多少都不怕賣不出去,利潤雖然微薄但出量大得不得了,所以咱們的鹽業純利甚至不差朝廷分毫!”

如果大周不是還有鹽引這種票據收入,齊王府在鹽業方面獲得的經濟利益可能比江南朝廷還要多一些。

對於一個今年下半年才獲得三省之地的地方政權來說,僅僅這一項收入就足夠驚人了。

“另外嗎……。”

徐世楊接着說道:

“咱家任命的官員,現在還沒學會貪污呢。”

齊王府畢竟是個上升期的新生政權,如今的基層官吏或是新提拔上來的衙門新人,或是從部隊中退下來的軍士官,大家都很清楚以前的日子有多苦,因此也就對老百姓抱有一定同情心。

另外,正如徐世楊所說,封建社會那些老油子官吏用來剝削的各種手段,比如:大斗進小鬥出、浮收、加徵以及踢尖等等等等大大小小的方式,他們確實還不會用。

再比如說軍糧、軍餉的運輸,在大周,賬面上出的數,部隊實收能夠達到七成,那就說明這位負責轉運的文官相當清廉。

而在齊省,賬面上出數與實收數必須相等,負責轉運的民工口糧另外計數,若是海運出了問題,損失部分糧餉,負責運輸的文官必須提交詳細報告,若是報告不通過,他就要承擔責任。

因此,即使有人知道那些不入流的剝削手段,齊王府政權越做越大的餅也能從某種程度上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比起冒風險貪污幾鬥糧食,體制內的升遷和福利更加吸引人。

沒有層層剝削,或者說收稅、運輸過程中不必要的浪費和貪污很少,齊省的稅收效率相對來說自然要高很多。

當然,現在官吏們沒用這些手段,不意味着以後他們不會用。雖然齊王、徐世楊、吏部、戶部、刑部都要派人交叉審計,但要找漏洞,總是能找到的。

因此徐世楊在五年前開始,就逐漸推行新式的借貸記賬法以及報表制度。

爲了明確各級地方官員的經濟指標,徐世楊在新的財務制度中特別強調了百分比的重要性。

再加上年初預算和年底總結,這些新的財會手段推行下來,齊王府和六部就能得到一個較爲準確的經濟數字,並以此作爲標準進行監督。

新的財會制度給地方官員增加了很多工作量,那種“平時袖手談心性,遇事一死報君王”的傳統文官在齊省是吃不開的,相反,比較接近與以前所謂幹吏的事務官在齊王府麾下大行其道。

這些官員在年初需要編制、彙總本部門預算,並且與去年預算進行同期對比,如果預算增加比例較高,他們必須後附詳細說明爲什麼增加預算?增加在哪個方面?增加預算想要達成什麼樣的目的?

哪怕減少預算也要附帶同樣格式的說明。

然後到年底總結的時候,官員們還要上報報表和類似的說明:年初編制的預算是否達成了目的?相較於年初計劃實現了百分之多少?如果沒有完全達到計劃,原因是什麼?什麼地方沒做好?如果超出計劃,是什麼因素造成的?這個因素能否在新一年度發揚光大?

這些較爲近代化的財務管理制度,對齊省政權的經濟健康發展有很大助益,也十分利於各部門交叉監督。

“總之,就是這樣。”

徐世楊解釋一大堆近代財物制度,然後總結道:

“我們的工業使得單位人口產出同比較高,我們的財務制度使得不必要的過程消耗很少,及開源,又節流,我們的經濟怎麼可能不好?”

“有些道理。”徐睦江、徐睦河一起點點頭——雖然他們聽得其實有些蒙圈,不過似乎真的有道理啊?

“總之呢,戶部要把新的財務制度推行下去,今後還要有新的海關進出口制度以及新的稅務制度,現有財務制度也只是試運行,還得有很長時間的完善期,之後也還要年年微調改進。”

“這麼麻煩啊……。”

“父親,治國不能怕麻煩。”

這話徐睦河特別愛聽。

……

實際上,徐世楊對他的父親和大伯說的廢話太多了,齊省經濟方面的優勢就是一個半工業化的近代政權對周圍其他勢力全面壓制的結果而已。

齊省現在可以從蒙兀人那裡得到廉價羊毛、牛羊皮和馬匹;從高麗人得到廉價人力、木材、礦藏、糧食;從江南得到廉價糧食和礦產;從扶桑得到廉價硫磺和銅……,齊省進口的全是原材料或礦產。

然後對蒙兀人出口鹽、毛布、茶葉和蒸餾酒;對江南出口玻璃製品、軍火和遼東特產;對扶桑出口鹽、軍火和布匹;高麗更是一個典型的半殖民地,齊省的什麼產品都能在那裡傾銷;再加上對女真走私奢侈品的龐大順差。

這種進口原材料傾銷工業品,完全沒有市場競爭對手的經濟模式,只要有一個合理的財務制度,當然健康無比。

這簡直是傳統帝國主義最喜歡的經濟模式好吧!

第634章 暴秦4第542章 千頭萬緒第235章 馬第133章 徐王一體第212章 清仗田畝第258章 戰黃河1第565章 遼北攻略3第78章 獲勝第357章 劫掠2第450章 對扶桑政策第10章 20個第85章 家主的決定第574章 北行記6第721章 大帝國5第403章 再擴軍第735章 要嚴!要打!第593章 反華夏包圍圈第118章 當家主當了叛徒第80章 別矯情第312章 奉聖公府邸第386章 滅蝗3第753章 霸權1第106章 哨騎第620章 興慶府1第379章 女真人的準備第386章 滅蝗3第207章 和親隊伍出發第298章 改編2第445章 戰略劣勢第104章 開始第99章 宣言第519章 最後通牒第462章 遼陽之戰1第59章 湯隆1第40章 午夜故事會第136章 招募流民第592章 隴西之戰4第245章 援助與否1第152章 採購第144章 福船第531章 少年兵2第743章 突發第411章 開城之戰1第496章 新春3第612章 西域1第478章 對比第605章 突變2第164章 文仲第504章 新的一年3第709章 南征9第70章 信使第193章 戰鬥第333章 金州2第262章 戰黃河5第99章 宣言第425章 決心第473章 第一次掃北1第713章 勝利果實2第242章 進軍1第753章 霸權1第328章 旅順2第585章 隴西之戰1第203章 問題第338章 韃子的鹽第394章 伐高麗6第339章 退路第213章 行動開始第271章 反擊2第679章 邕州3第199章 局勢第183章 臨、安而已第504章 新的一年3第347章 海軍第334章 細紅線第244章 局勢第504章 新的一年3第678章 邕州2第108章 塢堡血戰1第261章 戰黃河4第518章 齊王府裡發生的一些小事第398章 降服4第610章 平夏戰爭2第64章 我喜歡戰爭第154章 生意第620章 興慶府1第33章 備戰1第468章 28級第5章 夜戰2第16章 買賣第686章 封禪第524章 話劇第452章 陸文昭第576章 如何治國第69章 女權2第143章 遣周船第758章 尚需繼續前行3第263章 戰黃河6第740章 人力第750章 徐世楊的意見第243章 進軍2
第634章 暴秦4第542章 千頭萬緒第235章 馬第133章 徐王一體第212章 清仗田畝第258章 戰黃河1第565章 遼北攻略3第78章 獲勝第357章 劫掠2第450章 對扶桑政策第10章 20個第85章 家主的決定第574章 北行記6第721章 大帝國5第403章 再擴軍第735章 要嚴!要打!第593章 反華夏包圍圈第118章 當家主當了叛徒第80章 別矯情第312章 奉聖公府邸第386章 滅蝗3第753章 霸權1第106章 哨騎第620章 興慶府1第379章 女真人的準備第386章 滅蝗3第207章 和親隊伍出發第298章 改編2第445章 戰略劣勢第104章 開始第99章 宣言第519章 最後通牒第462章 遼陽之戰1第59章 湯隆1第40章 午夜故事會第136章 招募流民第592章 隴西之戰4第245章 援助與否1第152章 採購第144章 福船第531章 少年兵2第743章 突發第411章 開城之戰1第496章 新春3第612章 西域1第478章 對比第605章 突變2第164章 文仲第504章 新的一年3第709章 南征9第70章 信使第193章 戰鬥第333章 金州2第262章 戰黃河5第99章 宣言第425章 決心第473章 第一次掃北1第713章 勝利果實2第242章 進軍1第753章 霸權1第328章 旅順2第585章 隴西之戰1第203章 問題第338章 韃子的鹽第394章 伐高麗6第339章 退路第213章 行動開始第271章 反擊2第679章 邕州3第199章 局勢第183章 臨、安而已第504章 新的一年3第347章 海軍第334章 細紅線第244章 局勢第504章 新的一年3第678章 邕州2第108章 塢堡血戰1第261章 戰黃河4第518章 齊王府裡發生的一些小事第398章 降服4第610章 平夏戰爭2第64章 我喜歡戰爭第154章 生意第620章 興慶府1第33章 備戰1第468章 28級第5章 夜戰2第16章 買賣第686章 封禪第524章 話劇第452章 陸文昭第576章 如何治國第69章 女權2第143章 遣周船第758章 尚需繼續前行3第263章 戰黃河6第740章 人力第750章 徐世楊的意見第243章 進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