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南征準備

“這有什麼好奇怪的?”賈時飛笑着說:“江南繁華,卻不是他們的繁華。”

機會來了!

賈時飛暗自給自己鼓勁。

現在就是展示自己腹中才華的時候!

“要說江南繁華,這對父女這樣沿街跑馬賣解的,都是最下九流的行當,有再大的本事,每天求一飽而不可得。”

“他們最好的下場,大概就是女兒嫁入殷實人家做妾,做父親的能跟着進去做個管事了此一生吧。”

“但若是因此說江南不繁華……,呵呵,不知小哥聽沒聽說過幾句諺語?”

“大叔?什麼諺語?”

那對父女正在休息,準備接下來的表演,略感無趣的徐代煣把注意力轉移到賈時飛身上,把他當成個茶館裡講故事的說書先生了。

當然不只是她,徐代灼徐代煥同樣很好奇。

賈時飛清清嗓子,朗聲說道:

“第一句:賈不假,白玉爲堂金作馬。”

“第二句: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

“第三句:東海缺少白玉牀,龍王來請金陵王。”

“第四句: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

兩個小孩子一臉茫然:“什麼意思啊?”

щшш•Tтkan•C〇 徐代灼倒是聽明白賈時飛這話什麼意思了——四個很有錢的江南大姓唄。

“賈、史、王、薛,此乃江南四大豪族,以上四句諺語,就是形容他們家豪富的。”

“這四大豪族無不作用良田萬頃,美屋千間。然而他們只知每日縱情享樂,完全無視一牆之隔的地方就有流民無數!”

賈時飛憤慨的說道: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江南如今的繁華,就是這麼回事而已!”

“剛纔吾聽聞小友來自江北,所以吾纔會對小友說這些話——如今的天下,當爲江北所得!吾日夜所想,就是江北大軍南下,將賈、史、王、薛這等不思社稷,只曉得誇讚積富的蛀蟲,徹底清除,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賈時飛的內心當然不像他表現出來的那樣激憤,但他認爲自己今天的表現很好,完全達成了目的。

他剛纔那番話隱含着這麼幾件事:

第一,四大豪族很有錢,幹掉他們能搞到很豐厚的收益。

第二,四大豪族爲富不仁,名聲很臭,幹掉他們不會有名聲上的麻煩。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我賈時飛雖然身在江南,但卻是希望華夏帝國統一天下的。

賈時飛並不指望徐代灼能立刻聽明白這幾點,但他覺得這個年輕人能夠慢慢琢磨過來。

等到江北大軍南下抵達金陵的時候,他應該就會想起應該抄了四大豪族的家,到時候自己這個首倡功臣說不定還能從中撈一筆。

當然,更重要的是,一定要讓這位北朝的皇太孫記住自己這個身在南方心在北的小臣,這樣,等他登基,自己將來一定有大展宏圖的機會!

而徐代炫默默的看着眼前這個慷慨激昂的中年男子,一句話都沒有說。

……

共和1794年漸漸進入尾聲。

這一年,帝國的整體國力再上一個臺階。

由於吞併了扶桑,帝國的總人口在一年內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達到公、平民1370萬人,庶民550萬人,奴隸1100萬,總人口3000萬的龐大數字。

不過這個數字其實並不健康,因爲增長最快的是庶民和奴隸,絕大部分是從扶桑直接通過戰爭掠奪來的人口。

這些不可靠人力的數字已經遠遠超過帝國核心人口,毫無疑問,這是非常危險的。

但是帝國的發展卻又不得不依靠這些庶民和奴隸——至少要讓他們負責繁重而危險的農奴、礦奴工作,以釋放核心人口到更重要的崗位上去。

這成了一個矛盾:帝國需要大量庶民和奴隸,但庶民和奴隸數量太多很危險。

解決這個矛盾的唯一辦法,就是快速增加核心人口數量。

徐世楊沒有讓漢人的孩子一夜之間全都長大的能力,帝國的生育率不算低但頃刻間也沒法生出那麼多核心人口。

因此,辦法只剩下一個——把江南吞併進來,用江南漢人人口稀釋江北的庶民和奴隸比例。

江南有五、六千萬人口,絕大部分是漢人,稀釋、消化千多萬庶民和奴隸不會有絲毫問題。

何況江南還是帝國向南洋擴張的大本營,是非常合適的工業區和原材料產地,同時也是帝國商品的銷售市場。

種種原因導致了,帝國在北方已經沒有擴張空間的情況下(秦王即將開始的擴張是附屬國間接擴張,對帝國的影響很小,屬於贏了大賺輸了也不會心疼的那一種),消滅大周,吞併江南已經勢在必行。

爲此,帝國開始了一輪靜悄悄的備戰工作。

首先是野戰軍部隊開始悄然擴充,帝國把原有的十萬野戰軍陸軍直接擴充到兩倍二十萬人。

兵員來自預備役重新徵召和少數民兵,部隊並未擴建編制,而是給每個單位增加一倍人手,實行一個老兵帶一個新兵的制度。

由於江南也是漢人的核心區域,標榜漢人帝國的華夏這次不打算動員以往作戰經常使用的外蕃士兵,免得出現外族士兵在漢人帝國的指揮下搶劫殺戮漢人的情況,那樣帝國一直以來的民族主義宣傳就成笑話了。

在總參謀部的計劃中,這次南征Z治意義大於實戰意義,因爲大周軍隊並無多少戰鬥力,最大的軍事阻力可能來自徐世鬆,他手下倒是有一支忠於大周朝廷的武裝力量,但兵力不多,火力孱弱(相對華夏來說),而且補充困難,實際上是一支一次性軍隊。

只要打垮了徐世鬆的部隊,那麼大周剩下的軍隊,不管是禁軍還是廂軍,都不足爲慮。

但是,總參謀部再三強調,這次絕對不允許出現類似在扶桑和遼東的屠戮和搶劫行爲!

這次的一切繳獲,哪怕是一張紙,都得上繳存檔!不允許任何人私自保留任何戰利品!嚴禁搶劫和騷擾平民!

總的來說,徐世楊開始在部隊中輸灌類似“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之類的思想,準備把南下的野戰軍打造成一支軍紀極爲嚴明的“威武之師、文明之師”。

爲此,徐世楊專門給預定南下的部隊配備了超比例的憲兵。

第724章 上升渠道第256章 牆頭草第491章 五路伐金1第139章 新式武器第548章 國制第1章 韃子來了第15章 徐世鬆第181章 殺韃子去嘍!第607章 內外有別第549章 帝國第193章 戰鬥第601章 瀨戶內海海戰2第493章 期盼第673章 慘案第529章 抓機會第656章 南北3第359章 炮擊第724章 麻六甲1第124章 宣言第628章 1793年年終總結第132章 五蓮山第496章 新春3第17章 莒州徐家第395章 降服1第54章 準備總攻第704章 南征4第459章 佈局1第749章 周史案第241章 回家3第390章 伐高麗2第264章 情報1第615章 興靈2第260章 戰黃河3第441章 齊第237章 槍與槍第65章 冬季2第124章 宣言第755章 尚需繼續前行1第612章 西域1第498章 新春5第636章 自己跳到碗裡來第64章 我喜歡戰爭第7章 歡呼第406章 徐世楊的野心第298章 改編2第400章 降服5第436章 收支1第511章 各方5第621章 興慶府2第672章 南方第103章 靠人不如靠己第597章 戰爭1第437章 財務制度第349章 屯墾村第727章 父子第614章 興靈1第29章 包圍第456章 索倫部第340章 缺點第608章 射白馬第368章 選擇第614章 興靈1第263章 戰黃河6第122章 徐家重組2第104章 開始第606章 十八年了第319章 戰2第659章 釣魚第39章 備戰2第243章 進軍2第193章 戰鬥第761章 暹羅第518章 齊王府裡發生的一些小事第33章 備戰1第403章 再擴軍第328章 旅順2第68章 趙琳的努力第213章 行動開始第691章 河中—碎葉3第220章 士兵徐世楨第543章 心情不好第187章 赴宴第410章 龍仁之戰2第359章 炮擊第514章 試射第675章 統一第476章 齊蒙互市第303章 鐵山海戰2第130章 破莒州1第634章 交通安全第372章 財政第181章 笨拙的戰爭第89章 剿匪第56章 破寨3第690章 碎葉—河中2第164章 文仲第382章 背叛第239章 回家1第244章 局勢第427章 佔領蓋州1
第724章 上升渠道第256章 牆頭草第491章 五路伐金1第139章 新式武器第548章 國制第1章 韃子來了第15章 徐世鬆第181章 殺韃子去嘍!第607章 內外有別第549章 帝國第193章 戰鬥第601章 瀨戶內海海戰2第493章 期盼第673章 慘案第529章 抓機會第656章 南北3第359章 炮擊第724章 麻六甲1第124章 宣言第628章 1793年年終總結第132章 五蓮山第496章 新春3第17章 莒州徐家第395章 降服1第54章 準備總攻第704章 南征4第459章 佈局1第749章 周史案第241章 回家3第390章 伐高麗2第264章 情報1第615章 興靈2第260章 戰黃河3第441章 齊第237章 槍與槍第65章 冬季2第124章 宣言第755章 尚需繼續前行1第612章 西域1第498章 新春5第636章 自己跳到碗裡來第64章 我喜歡戰爭第7章 歡呼第406章 徐世楊的野心第298章 改編2第400章 降服5第436章 收支1第511章 各方5第621章 興慶府2第672章 南方第103章 靠人不如靠己第597章 戰爭1第437章 財務制度第349章 屯墾村第727章 父子第614章 興靈1第29章 包圍第456章 索倫部第340章 缺點第608章 射白馬第368章 選擇第614章 興靈1第263章 戰黃河6第122章 徐家重組2第104章 開始第606章 十八年了第319章 戰2第659章 釣魚第39章 備戰2第243章 進軍2第193章 戰鬥第761章 暹羅第518章 齊王府裡發生的一些小事第33章 備戰1第403章 再擴軍第328章 旅順2第68章 趙琳的努力第213章 行動開始第691章 河中—碎葉3第220章 士兵徐世楨第543章 心情不好第187章 赴宴第410章 龍仁之戰2第359章 炮擊第514章 試射第675章 統一第476章 齊蒙互市第303章 鐵山海戰2第130章 破莒州1第634章 交通安全第372章 財政第181章 笨拙的戰爭第89章 剿匪第56章 破寨3第690章 碎葉—河中2第164章 文仲第382章 背叛第239章 回家1第244章 局勢第427章 佔領蓋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