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四處擴張1

確定了屬國、蕃國的權利和義務後,接下來就是趁機對帝國國內進行整合。

首先,皇帝宣佈取消北方已經實行了快二十年的全民兵役制——在江北,每一個人都是有軍銜的,帝國政府工作人員之前實行的工資薪金待遇,也是跟着軍銜制定的。

在之前,帝國根本沒有幾品幾品的官級說法,倒是有上尉知縣少校知州。

帝國統一,外部軍事威脅基本消失之後,這種軍國Z義滿滿的做法顯得太過不合時宜,因此取消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軍隊依舊實行帥、將、校、尉、士、兵的軍銜制度。

但民間官銜則由比較傳統的品級制度取代。

帝國的最高統治機構爲內閣,內閣由皇帝、太子、首輔大臣、兩位次輔大臣、六部尚書共11人構成。

六部中,戶部負責人力資源(包括婦女工作)、財政、農牧業、銀行業和商業等方面的工作。

工部負責營造(路、橋、水利、房屋宮殿等)、工業。

兵部負責海、陸軍、預備役、民兵方面的建設工作。

刑部負責司法。

吏部負責官員升遷、考覈。

禮部負責教育、祭祀(比如這次祭天)、外交等方面的工作。

各部下設司,分別處理這些具體工作,每司設立一位侍郎主官。

侍郎以下官員不表。

全國行政區劃分,由上到下是省(布政使)、府(知府)、州(知州)、縣(知縣)、鄉(鄉長)、村(村長)。

至縣一級爲止,地方行政也要模仿內閣,設立小六部,分管轄區內各項工作。

鄉地方要簡化爲十人以內的領導班子,村成立三人委員會負責具體工作。

內閣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方式,把觸角直接深入到村,以取代地方上傳統的宗族統治。

想法不錯,但是比較困難,現在也只不過算是開了個頭,開始幹這件事而已。

官銜和行政區結構確定之後,下一件重要任務是確立帝國的都城。

統一之前,華夏帝國其實是沒有都城的。

兩個重要的行政中心,泉城是皇帝行在,燕京是太子行在。

泉城能夠成爲行政中心,一個原因是帝國起家在齊省,泉城是帝國控制的第一座大城市,經濟恢復最早,也顯得比較繁華。

另外泉城在運河旁邊,在大周還存在的時代,這座城市作爲應對江南的核心是有道理的。

但現在,江南已經完全併入帝國,泉城的政治地位瞬間降低,作爲皇帝行在已經不合適了。

考慮到接下來要大力發展江南的工業和經濟,以及針對南洋的擴張,把帝國的行政中心遷往江南勢在必行。

當然,以上這些理由都是徐世楊的,皇帝徐睦河同意遷往江南的唯一原因是江南足夠繁華,他去了可以好好享福……。

帝國的第一個都城,定在金陵。

這座城市背依長江,影響力可以輻射整個江南和大部分江北地區,而且海運方便,徐世楊認爲這也有助於滬州府的發展。

說是定都金陵,但其實帝國依舊要維持雙頭龍的姿態——太子行在依舊設在燕京,這裡也依舊是帝國軍事中心。

這是因爲察哈爾蒙兀的威脅依舊存在,而且帝國需要有一支強有力的力量,在這裡震懾多如牛毛的各種外蕃。

徐世楊認爲,這種雙都的形式應該維持很長時間,直到帝國徹底消化遼東、蒙兀和西域爲止。

甚至如果有必要,徐世楊還打算在長安設立第三都城,以應對西北方向的安定和擴張,只是這事暫時還沒有正式提出罷了。

雖然大部分事都是以前就已經開始做過準備的,但以上這些工作仍將佔用接下來幾年,皇帝的大部分時間——估計幹滿五年能把這些工作理順就不錯了。

而對於徐世楊來說,帝國的擴張步伐仍然不會停止。

晉王徐世柳在川省擊退了吐蕃本部的進攻後,正在川康一代集結兵力,囤積物資,準備進攻吐蕃本部——按照皇帝的意思,整個青藏高原都將成爲晉王的封地。

在擴張方面,徐世柳有他自己的獨特優勢——原大周的荊湖軍是他一手組建的,足足六萬兵,經過換裝新式武器後,這些兵馬就是他征服高原的資本。

當然,在高原打仗不比平常,徐世柳必須做一些針對高原反應的準備。

比如準備大量可以用來緩解高原反應的紅景天等藥物,再比如一步步向高原方向推進,讓士兵逐漸適應高原氣候。

以及,大量徵召青海的外蕃吐蕃士兵,參與到這次的征服行動中來。

晉軍方面預計要參戰的兵馬可以達到八萬人,這陣容可比秦軍西出蔥嶺的時候闊綽多了。

理所當然的,徐世柳身邊也會有一隊近衛軍輪換保護(也有監視職責),這將是秦軍中唯一的帝國正規軍。

除了晉軍即將開始的擴張,已經在碎葉城站穩腳跟的秦軍也要面對開春之後,帕爾斯軍的全力反撲,以及接下來繼續向西擴張的行動——徐代炫希望能在接下來的2、3年內,把秦國的勢力範圍擴張到河中府(撒馬爾罕/尋斯干)一代。

那一帶有中亞最肥沃的土地和牧場,控制那裡,意味着只憑秦國自己的力量,就足夠壓垮整個帕爾斯。

要做到這一點,徐代炫希望秦軍能有一些兵力上的加強,比如漢兵人數最好能達到一萬人,其他各族兵力最好也能增加一些。

徐代炫的目標是六萬兵馬,但這似乎不太現實。

因爲西域蕃國的兵力已經差不多被調空了,青海蕃國需要集中精力支持晉王的擴張,遼東的索倫百戶和草原的蒙兀蕃部要準備參與針對札木合的軍事行動。

最重要的漢兵,也沒法給秦王多少,因爲西域的寧、夏等省份漢人基數太少,有願意去西北定居的漢人,也要先滿足這些內地省份。

因此短時間內,徐代炫沒法得到他所期望的援軍了。

徐世楊在5月份從南方返回燕京,他將親自主持針對札木合的戰爭,消滅察哈爾蒙兀。

這是北方最後一個對手,消滅札木合,北方的邊患問題就將得到解決(當然還沒根治),徐世楊對這件事十分重視。

因而,他把對桂省一帶蠻洞和交趾的報復戰爭交給馮三虎去獨立執行。

第167章 目標:大運河第455章 目的地第746章 殉爆第78章 獲勝第334章 細紅線第303章 鐵山海戰2第231章 天下1第70章 信使第622章 閒暇第397章 降服3第759章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第401章 江華和約第749章 周史案第682章 尾聲第299章 海盜第133章 徐王一體第493章 期盼第44章 菜鳥第313章 非常事第53章 炮灰2第626章 海外開拓第487章 期待決戰第724章 麻六甲1第434章 齊王第247章 援助與否2第741章 南洋大陸第128章 訓狼第278章 一線第211章 新人事安排第364章 摘果子第354章 繞過第440章 朝廷第376章 工廠第134章 執干鏚舞第2章 夜間第388章 選擇第555章 開打第754章 霸權2第438章 會議季1第124章 宣言第598章 奴隸戰爭2第112章 塢堡血戰3第538章 朝廷無下限第618章 興靈5第244章 局勢第410章 龍仁之戰2第125章 鑄炮第557章 1790年第473章 第一次掃北1第311章 水利第432章 從容第600章 瀨戶內海海戰1第37章 人生大事第699章 吉爾吉斯山4第446章 薩廉第296章 忠臣3第688章 四處擴張2第177章 紀律第157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部分目標第409章 龍仁之戰1第521章 晉省1第180章 吾劍未嘗不利!第586章 沙塵之中第301章 海盜行動2第453章 鐵錢第43章 塢堡民兵第731章 寺產第581章 得與失第424章 要贏了第606章 十八年了第354章 繞過第81章 暴打族叔第731章 寺產第439章 會議季2第21章 我要打土匪第264章 情報1第80章 別矯情第584章 世界那麼大第688章 四處擴張2第280章 如何得到和平第604章 突變1第481章 推進戰略第148章 麻煩第437章 財務制度第601章 瀨戶內海海戰2第261章 戰黃河4第50章 破寨2第347章 海軍第171章 人第708章 南征8第289章 勝利1第354章 繞過第737章 陰謀1第11章 殺韃子第406章 徐世楊的野心第748章 請內附第120章 逼迫第180章 吾劍未嘗不利!第445章 戰略劣勢第249章 利息
第167章 目標:大運河第455章 目的地第746章 殉爆第78章 獲勝第334章 細紅線第303章 鐵山海戰2第231章 天下1第70章 信使第622章 閒暇第397章 降服3第759章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第401章 江華和約第749章 周史案第682章 尾聲第299章 海盜第133章 徐王一體第493章 期盼第44章 菜鳥第313章 非常事第53章 炮灰2第626章 海外開拓第487章 期待決戰第724章 麻六甲1第434章 齊王第247章 援助與否2第741章 南洋大陸第128章 訓狼第278章 一線第211章 新人事安排第364章 摘果子第354章 繞過第440章 朝廷第376章 工廠第134章 執干鏚舞第2章 夜間第388章 選擇第555章 開打第754章 霸權2第438章 會議季1第124章 宣言第598章 奴隸戰爭2第112章 塢堡血戰3第538章 朝廷無下限第618章 興靈5第244章 局勢第410章 龍仁之戰2第125章 鑄炮第557章 1790年第473章 第一次掃北1第311章 水利第432章 從容第600章 瀨戶內海海戰1第37章 人生大事第699章 吉爾吉斯山4第446章 薩廉第296章 忠臣3第688章 四處擴張2第177章 紀律第157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部分目標第409章 龍仁之戰1第521章 晉省1第180章 吾劍未嘗不利!第586章 沙塵之中第301章 海盜行動2第453章 鐵錢第43章 塢堡民兵第731章 寺產第581章 得與失第424章 要贏了第606章 十八年了第354章 繞過第81章 暴打族叔第731章 寺產第439章 會議季2第21章 我要打土匪第264章 情報1第80章 別矯情第584章 世界那麼大第688章 四處擴張2第280章 如何得到和平第604章 突變1第481章 推進戰略第148章 麻煩第437章 財務制度第601章 瀨戶內海海戰2第261章 戰黃河4第50章 破寨2第347章 海軍第171章 人第708章 南征8第289章 勝利1第354章 繞過第737章 陰謀1第11章 殺韃子第406章 徐世楊的野心第748章 請內附第120章 逼迫第180章 吾劍未嘗不利!第445章 戰略劣勢第249章 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