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1790年

在這一年,華夏、蒙兀、大周、党項夏十分難得的都還算安分守己。

蒙兀和党項夏沒有在秋收之際南下牧馬,華夏也沒有北上掃北,各方只是爆發了幾次微不足道的小衝突,在高層的約束下,小衝突並未引發大的爭端。

各方都在休養生息,特別是這一年難得的風調雨順,各家在農業方面的收成都不小。

有人說這是上天降恩,華夏帝國的誕生算是順應天意。

對這個說法,徐睦河十分滿意,徐世楊卻只是笑笑,然後就拋棄腦後。

還有好多更重要的事需要處理呢。

夏天的時候,因爲皇孫徐代灼在軍校拉練考覈中一次抄近道的行爲,引爆了帝國內閣針對境內犯罪行爲的一次嚴厲打擊行動。

徐世楊將此次行動稱之爲嚴打。

內閣、刑部、禮部、兵部聯合行動,各州府、縣、村出動預備役和民兵,甚至野戰軍都抽調人馬組成突擊小組,對整個帝國轄下的所有土匪、山賊、海匪、馬匪、銷贓窩點、黑店以及幫會組織進行大規模清掃式打擊。

與此同時,戶部下發措辭最嚴厲的文件,要求帝國轄下所有人口在年底前完成徹底的編戶齊民。

不論是貴族、公民、平民還是庶民、奴隸,只要是帝國人,都要有帝國政府頒發的,嚴肅正式的身份證明。

5月底,皇帝一家,包括徐睦河所有後妃,徐世楊及其宮妃子女,全都在齊省青州府領取了當地開具的身份證明。

皇帝一家帶頭,剩下的工作自然好辦,因爲不跟進會被認爲是政治不正確,官員們嗅覺不會如此不靈敏。

不僅各縣轄下的人口得到編戶齊民,就連從外地(現在還算國外)來求生的流民也都全部完成編戶齊民工作——邊境各縣乾脆在流民主要進入的地方設置安置點,派遣工作人員就地駐紮,流民進來之前先編戶齊民,再做別的安排。

這相當於進行了一次人口普查工作。

因此,到1790年年底會議季的時候,內閣得到了有史以來最詳細的一份人口數據:

奴隸:88萬5500人。

庶民:37萬1750戶,122萬6800人。

平民:222萬5570戶,1090萬5300人。

公民(含貴族,因爲貴族都是公民):55萬1150戶,270萬700人。

戶數精確到十位,口數精確到百位。

對於現在這個時代來說,如此的精確度絕對是一個奇蹟。

人口總數1489萬,比去年年底的數據增加了100萬左右,增長百分之七點二。

這算是個很高的比例了,不過主要原因還是外地大量流民涌入造成的,華夏的生育率確實高,但也沒高到7個點的地步。

今年並沒有大規模戰爭,因此奴隸人口增長緩慢,多出來的快十萬奴隸有一部分是以往的隱奴——齊國時代,齊王政府就規定庶民不得擁有奴隸,平民最多可以擁有一個奴隸,公民兩個,貴族按階級區分也有上限。

合法範圍內的奴隸,主人家每年只需要繳納少量人頭稅即可。但超出合法範圍的奴隸,主人家就要繳納高昂的附加稅。

在此次人口普查之前,有錢有勢的人家都喜歡隱匿一些奴隸人口,這次普查大多被差了出來。

庶民人口的增加涉及到犯罪率的問題,因爲嚴打,帝國政府在1790年這一年時間就判處7000起死刑,處決11000多人。

另有接近12萬人因犯罪但又罪不至死而被貶爲庶民,發往邊疆。

這其中包括了一位皇親國戚:皇帝的親弟弟徐睦海因流氓罪、對抗普查罪被剝奪全部爵號,貶爲庶民發配遼東。

這種皇室犯法與平民同罪的做法,着實震撼了不少人,也是嚴打行動得以順利推行的重要原因,整個華夏帝國國內治安爲止一靖。

與嚴打和人口普查相互配合的是經濟普查行動。

戶部趁着人口普查的機會,對國境內所有耕地、荒地、林地、草地、池塘、沼澤、鹽鹼地,以及大小企業、工廠、店鋪,國家的學校,私人的私塾,宗祠、廟宇、道觀等等宗教設施進行全面普查。

帝國轄境內所有地區,以省、府、縣層層編制編號(類似郵政編碼),村,戶一級各自分配門牌號,同時成立郵政局,開始建設遍及全國的,統一的郵政系統。

這些動作,包括今年開始的軍改,實際上都是爲了加強中央集權(雖然不單單是皇權),這一切結束之後,新生的華夏帝國將會變得更加強大。

也會更加好鬥。

……

沒有大戰不代表沒有擴張,1790年,華夏全面控制蘇、皖、豫等省在淮河以北的領土。

同時,遼東方向,帝國軍隊穩紮穩打的向吉、墨地區推進,大量生女真部落投降,被改造爲外蕃部落,他們在帝國的指揮下,向完顏宗幹苟存的璦琿、雅克薩一帶發動多次進攻。

戰鬥的結果有勝有負,雙反損失都不小,不過對帝國來說,這真是“打死生女真除內憂,打死女真除外患”,誰死了都算是好事。

單說領土方面,年底的時候,帝國成立了五個新的省級行政區:蘇、皖、豫、吉、墨。

但是,因爲帝國暫時只佔有蘇、皖、豫三省很小部分的領土,吉、墨兩省核心的漢人人口又太少,這五省目前實際上只是搭了個地方政府的架子,沒有一個野戰軍駐紮,也暫時沒有實施詳細的普查制度。

1790年,帝國財政收入九千兩百萬兩,支出八千三百萬兩,財政盈餘九百萬兩。

帝國的國力還在增長,如今除了人口總數,其他所有方面帝國都已經對周邊形成碾壓。

這一年的會議季上,在確立來年目標的時候,徐世楊向所有官員發佈了一個三年短期計劃:

在1794年到來之前,徹底平定盤踞在墨龍江附近的完顏宗幹殘匪,整頓所有生女真部落,把吉、墨兩省納入實控。

在會上,有人問徐世楊,三年之後的目標是什麼。

他看了看南方,笑而不語。

第87章 局勢第754章 霸權2第497章 新春4第306章 風暴第657章 四個快樂的小丫頭第194章 沒事了第649章 政策第620章 興慶府1第396章 降服2第513章 擊發槍2第626章 海外開拓第177章 紀律第1章 韃子來了第424章 要贏了第12章 徐家15屯圓桌會議1第101章 備戰3第150章 抵稅第271章 反擊2第259章 戰黃河2第542章 千頭萬緒第527章 晉省2第312章 奉聖公府邸第310章 糧食第269章 遭遇戰第275章 換命第730章 登封第537章 等待第667章 暴秦7第616章 興靈3第488章 善保第615章 興靈2第468章 28級第311章 水利第460章 佈局2第92章 新軍第二次擴充第6章 勝利第576章 如何治國第690章 碎葉—河中2第562章 北行記2第299章 海盜第560章 三沙2第180章 吾劍未嘗不利!第436章 收支1第492章 五路伐金2第643章 父親2第474章 第一次掃北2第221章 破莊第528章 壞消息第95章 未來是咱們的第514章 試射第307章 利益交換第339章 退路第373章 財政2第42章 分享第348章 宣傳第699章 吉爾吉斯山4第352章 返回第475章 和平第35章 趙琳第237章 槍與槍第676章 1795年第311章 水利第35章 趙琳第729章 攔駕告狀第635章 信仰第382章 背叛第240章 回家2第 86章 第一次擴軍第99章 宣言第684章 求情1第252章 大生產1第193章 戰鬥第623章 西域諸國1第139章 新式武器第524章 話劇第739章 禁槍第646章 賈時飛的野心第621章 興慶府2第372章 財政第522章 五里驛第54章 準備總攻第220章 士兵徐世楨第294章 忠臣1第576章 如何治國第510章 各方4第517章 世侯1第566章 惠澤萬世第93章 李逵第 544章 無心插柳第302章 鐵山海戰1第370章 棄守第671章 大周孤忠2第499章 春天6第622章 閒暇第640章 扶桑戰爭落幕第177章 紀律第27章 集市第180章 吾劍未嘗不利!第424章 要贏了第235章 馬
第87章 局勢第754章 霸權2第497章 新春4第306章 風暴第657章 四個快樂的小丫頭第194章 沒事了第649章 政策第620章 興慶府1第396章 降服2第513章 擊發槍2第626章 海外開拓第177章 紀律第1章 韃子來了第424章 要贏了第12章 徐家15屯圓桌會議1第101章 備戰3第150章 抵稅第271章 反擊2第259章 戰黃河2第542章 千頭萬緒第527章 晉省2第312章 奉聖公府邸第310章 糧食第269章 遭遇戰第275章 換命第730章 登封第537章 等待第667章 暴秦7第616章 興靈3第488章 善保第615章 興靈2第468章 28級第311章 水利第460章 佈局2第92章 新軍第二次擴充第6章 勝利第576章 如何治國第690章 碎葉—河中2第562章 北行記2第299章 海盜第560章 三沙2第180章 吾劍未嘗不利!第436章 收支1第492章 五路伐金2第643章 父親2第474章 第一次掃北2第221章 破莊第528章 壞消息第95章 未來是咱們的第514章 試射第307章 利益交換第339章 退路第373章 財政2第42章 分享第348章 宣傳第699章 吉爾吉斯山4第352章 返回第475章 和平第35章 趙琳第237章 槍與槍第676章 1795年第311章 水利第35章 趙琳第729章 攔駕告狀第635章 信仰第382章 背叛第240章 回家2第 86章 第一次擴軍第99章 宣言第684章 求情1第252章 大生產1第193章 戰鬥第623章 西域諸國1第139章 新式武器第524章 話劇第739章 禁槍第646章 賈時飛的野心第621章 興慶府2第372章 財政第522章 五里驛第54章 準備總攻第220章 士兵徐世楨第294章 忠臣1第576章 如何治國第510章 各方4第517章 世侯1第566章 惠澤萬世第93章 李逵第 544章 無心插柳第302章 鐵山海戰1第370章 棄守第671章 大周孤忠2第499章 春天6第622章 閒暇第640章 扶桑戰爭落幕第177章 紀律第27章 集市第180章 吾劍未嘗不利!第424章 要贏了第235章 馬